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黄州快哉亭记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黄州快哉亭记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肆.大(sì)倏.忽(shū)谪.居(zhé)开阖.
(hé)
B.瓮牖.(yǒu)洗濯.(zhuó)睥.睨(bì)憔悴.(cuì)
C.骇.目(hài)舟楫.(jí)骋骛.(wù)庶.人(shù)
D.沟壑.(hè)飒.然(sà)衣襟.(jīn)骚.人(s
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
B.其势益.张益:更加。
C.不以.物伤性以:因为。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成功。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2)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4.文学常识填空。
《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是,字,眉山人。
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三人合称。
著有。
5.本文统揽全篇的词语是“”,“黄州快
哉亭”的修建者是,命名者是。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明在老师的教诲下终于认识到逃课的危
害,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
.......,心悦诚服地在班会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B.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经过全村人
的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
....到另一个地方。
C.青年人理想高远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今
天听了一首歌,就想当一个歌唱家,明天听
了一场报告,就想当科学家,这山望着那山
......高.,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D.世界一号选手林丹在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
决赛中1︰2不敌老将陈宏,这让他卫冕冠军
的征程戛然而止
....。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怨恨
B.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胜:胜景,景观
C.将何适.而非快适:安适
D.王披襟当.之当:对着,迎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①至于
..赤壁之下②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②而陋者乃.以斧
斤考击而求之
C.①玉之言盖.有讽焉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①此其所以
..为快哉者也②此世所以
..不传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对“快哉”看法的一组是()
①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③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④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⑤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
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
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
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
快。
B.文中的“不以物伤性”与范仲淹的“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表达的生活理想是一致的。
C.作文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
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
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
得。
D.文章既写出了作者登临览胜的快意之情,又
含有不平之气。
11.把文中画横线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
②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③会曰: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④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
龙舒,汉代侯国名。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厉.清节厉:通“砺”,磨练
B.滂执.公仪诣蕃执: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署:代理,暂任
D.滂死则祸塞.塞:消弭,平息
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 )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②
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④滂在职,严整疾恶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
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
为清诏使。
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
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
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
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
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
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
甥。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
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
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
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3)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
四、语言运用
12.本文语言凝练生动,骈散结合。
“南北百里,东
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等都是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依据给出的文字,续写一个段落,句式要大体相同。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也是人生一笔的储蓄。
这储蓄,,,,。
答案与解析
1.B(A、C、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B项中“睥”读音应为“pì”。
)
2.D(A、B、C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D项错误,D 中“胜”应理解为忍受、承担。
)
3.(1)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2)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一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
4.苏辙子由三苏《栾城集》(解析:此题考查作者作品的知识。
“三苏”在古代文学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和他们的作品。
)
5.快哉张梦得(张怀民)苏轼(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可以到文中筛选提取相关信息。
)
6.C(A项中“胳膊拧不过大腿”多指势力小的一方战胜不了势力大的一方,而句中小明是心悦诚服的,不合语境。
B项中“安土重迁”是指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
D项中“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C 项中“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相当于“见异思迁”。
)
7.C(A、B、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错误, C 中“适”应理解为到,往。
)
8.C(A、B、D三项均相同。
A是“到了……”,B 是“却、竟然”,D均表示“……原因”。
只有C 项盖①为“大概”,②是表原因连词。
)
9.B(①是筑亭目的及亭的命名,⑤是与亭名相关的典故,均不是作者对“快哉”的看法。
)
10.B(A、C、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B项错误。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显然远远高出一般的迁客骚人,苏辙以纵情山水,心胸旷达,随遇而安慰藉他人并自慰,也在一般迁客骚人之列。
)11.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不断的群山,幽静偏僻的沟谷,宽广的森林,古老的树木,清风吹拂着它,明月照耀着它,这都是引起文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且不能忍受的东西,哪里看得出它是快乐的呢?(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
12.B(执:执行,施行。
)
13.A(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
14.C(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寝而不召”,理解有误。
)
15.(1)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①去就:辞官。
②“得无……邪”句式。
③文意通顺。
)
(2)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①以:因为。
②审:查清,弄明白。
③参实:查实。
④文意通顺。
)
(3)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①令名:美好的名声。
②寿考:长寿。
③文意通顺。
)
附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
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
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
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
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
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
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
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
”(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
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
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
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
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
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
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
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
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
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
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
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
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
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
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16.示例:读书获利丰厚是发现未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本题考查点为“扩展语句”“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对偶、排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