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成岩作用研究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中国西北油气田基地内,是中国大陆主要的富氧气藏地区,阜三段是该油田主要的油气储层之一。
本文通过对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史,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和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阜三段储层岩石学组分复杂,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碳酸盐等矿物组成。
其中,石英和长石为主要结构性矿物,云母较少,碳酸盐普遍存在于砂岩中。
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溶孔和颗粒间隙,溶隙主要分布在砂岩中,而颗粒间隙则主要分布在泥岩中。
由于阜三段储层的孔隙度较低,因此对于成岩作用对其孔隙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通过对阜三段储层的薄片观察和化学分析,可以发现该储层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石英胶结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和碳酸盐溶解沉淀作用等。
其中,石英胶结作用为该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之一,表现为石英颗粒表面包覆有透明的晶界胶状物质。
通过对该胶状物质的SEM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是由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等组成的。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特征包括颜色、质地和结构等。
在颜色方面,储层中以灰色、灰黄色和灰绿色为主,质地以坚硬致密为主,砂岩中的颗粒紧密堆积,呈现出颗粒间隙很小的特征。
在结构方面,砂岩中普遍存在着各种结构,如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痕层理、横贯层理、斜层理等。
总的来说,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是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变化的储层。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石英胶结作用是最为突出的成岩作用之一,并对储层的孔隙度及其分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特征完善且复杂,包括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多种方面,为花庄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邮凹陷沙埝南油田阜三段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物物源研究是沉积相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整个高邮凹陷古地貌特征来看, 沙埝及 花庄地区位
于高邮凹陷北斜坡构造带的中段 , 南为深凹带 , 北接柘 垛低凸起与建湖隆起相连 , 物源可 能来 自柘垛低 凸
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最典型的沉积微相 , 位于分流河道的河 口处 。岩性主要 是粉砂岩 、 粉细砂 岩和细砂岩, 多具反韵律特征 , 单层厚度一般 3m一 6
理和斜波状交错层理 , 有时出现浪成沙纹层理 , 少见生 物扰动构造。 22 3 席状砂 .. 席状砂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的河 口砂
段不稳定重矿物( 绿帘石 + 角闪石 + 辉石) 和稳定重矿
物( 石榴石) 的成分含量变化趋势来看 , 阜三段发育 了
坝受到波浪和岸流的改造后重新分布在河口砂坝前缘 和侧翼 , 呈席状或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其特点是
2 2 2 河 口砂 坝 ..
互层沉积 , 3 有 套旋回沉积发育 , 反映了存在 3 次明显 的湖平面变化 , 岩性剖面上与阜 四段 构成 了阜宁组 的 上部正旋回…。前人对阜三段化石孢粉及微量元素进
行 了研究 , 基本上反映湖泊沉积环境。
2 沉 积 相 分析
2 1 物源 分析 .
摘
要: 在对岩心、 镜下薄片、 测井、 地震等资料观测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单井相分析、 剖面相分析、 砂体形态分析, 对
沙埝南阜三段各亚段 的沉积微相进行 了研究。在三角洲前缘发 育区, 由东北向西南方 向, 带分异 比较 明显, 相 由三 角洲 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 一河 口砂 坝变为前缘席状砂和前三 角洲及较深水湖泊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 口砂坝砂体相 互 连接 , 物性好 , 为储油的有利相 带。 关 键 词:高邮凹陷;三角洲;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 储层物性 ; 有利相 带 中圈法分类号: E 2 .+ T l 13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142 0 )10 5-3 0 49 3 (06 0 —0 60
高邮凹陷阜三段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研究
高邮凹陷阜三段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研究摘要:岩体的形成机制研究及展布规律的研究,可以为油藏的勘探提供依据。
高邮凹陷阜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是构成整个苏北盆地阜三段特大型三角洲的一个部分,区内平面上总体有3-4支北东向的三角洲向湖盆推进,它们在平面上相互拼接、复合连片,使砂体在北部斜坡带广覆分布。
其中东部因吴①断裂的初始活动,可能形成横向上相对受限的富砂带,此带砂体相对较粗,延伸较远,在其前端顺断层方向可能形成类似于有水道供应的浊积扇砂体。
而研究区中西部三角洲砂体因分流河道的多级分叉、分流河道规模逐渐变小加上湖浪的改造,形成朵叶状三角洲。
关键词:高邮凹陷沉积阜三段一、概况高邮凹陷物源主要来自于北~北东方向。
本文认为盆地内的建湖隆起及南部的通扬隆起并非阜三段沉积期的物源区,上述隆起区是后期构造作用的结果。
理由如下:1、从南部断阶带所钻的井阜三段地层岩性看,主要是厚层~块状黑色泥岩夹灰色粉细砂岩(据许庄地区钻井录井剖面)。
2、与高邮凹陷毗邻的海安凹陷沉积体系为细粒三角洲~湖泊体系沉积。
3、在研究区吴①断层和吴②断层之间的断阶带内的陈2井钻遇阜宁组及戴南组地层完整,尽管在吴①断层上升盘阜二段地层因剥蚀保存不全,阜四段和戴南组沉积缺失。
4、研究区北部的盐参1井阜三段则为不等厚互层的细粒~中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灰黑色泥岩,砂岩多具正粒序构造,仍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5、迄今为此,阜三段~阜四段除在苏北盆地西南部找到边缘相外,仍未发现湖岸沉积的依据。
阜宁组具有广覆式沉积、规模大、跨现今构造单元、跨海陆区域的特点。
因此,该沉积期原型盆到底有多大,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构造演化认识高邮凹陷在苏北—南海盆地基本构架形成的基础上经历了K2t—Ef4的断—坳阶段,E2d—E2s的断陷阶段、晚古近纪以来的挤压、盆地反转阶段(以三垛构造事件为起点)以及新近纪的坳陷阶段,在坳陷阶段使整个盆地整体下降,并完全转化为西高东低的大型坳陷盆地,接受巨厚的河流—冲积相为主的沉积。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花庄油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阜三段储层是该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阜三段储层位于花庄油田的深部,由于受到了复杂的构造和地质条件的影响,该储层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岩作用历史。
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储层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流体运移特征。
了解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预测储层的物性参数、评价油气运移能力以及确定油气勘探开发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
阜三段储层主要是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溶解作用、胶结作用、颗粒改造作用等。
其中溶解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地下水对储层岩石进行了溶解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胶结作用是指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储层岩石中的黏土矿物通过胶结作用形成了胶结物,填塞了孔隙和裂缝,影响了储层的渗透性。
颗粒改造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储层岩石的颗粒发生了改造和再沉积,形成了不同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通过对这些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历史以及物性参数的演化规律。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花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入了解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有利于预测储层的物性参数、评价油气运移能力,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布局和调整开发策略,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降低勘探开发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油气勘探开发人员有所帮助,为花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溶蚀作用及孔隙演化
溶 蚀 型次 生孔 隙 是我 国碎 屑 岩 储 集 层 , 特别 是 中深 部 碎
窝状 溶 孔 , 溶蚀残余的长石形成筛状残 留物( 图 1一b ) 。③
在原 始粒 间 孔 隙最发 育 的位 置 , 酸性 孔 隙水 的渗 流 也最 为充 分, 可 见 长石 完全 溶蚀 形 成 的铸 模 孔 。这 三种 不 同 溶 蚀 强度 形成 的长石 溶蚀 , 并 不 能截 然 分 开 , 而 是 呈 现 出一 种 连 续 变 化 的面 貌 ( 图 1一e ) 。
分 析 的基 础上 , 探 讨 了本 区溶 蚀 型 次 生孔 隙 的 形 成 机 理 , 进
行 了孔 隙演 化定 量分 析 , 并 对 溶蚀 作 用 的影 响 因 素进 行 了分
析。
本 区 的碳 酸盐 胶结 物 分 为 两个 期 次 , 早 期 同沉 积 期 形 成
的方解 石胶 结 物 与 晚 期 胶 结 交 代 形 成 的 铁 白 云 石 胶 结 物 。 方解石胶 结 物 在本 区阜 三 段储 层 中较 为 常 见 , 含 量 0— 4 3 . 7 %不 等 , 平均 值为 6 . 1 2 %左 右 , 以亮 晶状 为 主 , 含 量较 高 时可见 方解 石 晶体 围绕 碎 屑颗 粒 生 长 , 完 全封 闭 了原 始 粒 间 孔 隙 。 白云石 含量 较低 , 均为 5 % 孔 隙 演化 ; 主 控 因素 ; 苏北盆 地 [ 中图 分类 号 ] P 6 1 8 . 1 3 0 . 2 1 [ 文 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0 0 4一l 1 8 4( 2 0 1 3 ) 0 1—0 1 5 4—0 4
本 区的长 石溶 孔 是粒 内溶 孔 的主 要 组成 部 分 , 长 石 溶 蚀 也 是本 区最为 发育 的 溶蚀 现象 , 几 乎 所 有 的铸 体 薄 片 中均 可 观 察 到长 石溶 蚀 现象 。 本 区的长 石溶 蚀 现象 按溶 蚀 程度 和溶 蚀 残余 物 主要 分为 三个 阶段 : ①在 碎 屑粒 级较 细 , 杂基 充 填 程 度较 高 , 或 者 次 生
沙埝南—花庄北地区阜三段成藏规律及潜力分析
・
2 ・
小 型油 气 藏
2 0 08
闭性 很好 , 时断 距 的大 小 和 圈闭 的 闭合 度直 接 控 此
制 了油 藏 的油 柱 高 度 ,对 含 油 带 的宽 窄 起 决 定 作
分 利 用上 覆 泥岩 盖 层 的厚 度 形成 有 效 的侧 向封 挡 . 这样 的断层所 控制 的圈 闭大 .容易 形成 大 的油 要发 育水 下分 流河 2该 主 道 、 口坝 和席 状 砂 微 相 , 体 在 平 面 上 展 布 形 态 河 砂 表 现为 典 型的 向湖 突 出的扇形 或指 状 。水下 分 流河 道 砂 体呈 树 枝状 展 布 , 口坝 砂 体呈 指 状 或扇 形 展 河
作 者 简 介 : 辛 ( 92 ) 高 级 工 程 师 ,9 6年 毕 业 于 江 汉 石 油 刘 17 一 , 19 学 院 石 油 地 质 专业 ,现从 事 油 田开 发 地 质 研 究 工 作 。 电话 :5 4 0 1—
8 7 1 电子信 箱:l x oc . n. 。 7 6 8 14, i @jeoc c u o n
1 地 质 特征
() 1 由于受 到 多期构 造应 力 的作 用 , 多期 断裂 系
统 纵横 交错 , 使得 区内构 造破碎 , 断块小 ;
向正 断层所 控制 的 断鼻 ( ) 块 圈闭 。从 已发现 的油 藏
来 看 , 种 圈闭 的成 藏受 断层 和储层 双重 控制 。 这
22 成 藏 规 律 .
庄 北地 区也 存在 类 似的构 造 高带 。
222 断层 对本 区油藏 的成 藏具有 控 制作 用[ .. 2 1
2221 断距 的大小 和 上覆 盖层 的关 系 ...
及构造作用等综合影响 , 但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中国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
其中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阜三段储层位于花庄油田的上部,主要构造为走滑构造,储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在储层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成岩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成岩相特征。
首先是溶蚀作用。
在阜三段储层形成的过程中,地下水对岩石发生了溶蚀作用。
这种溶蚀作用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中含有的溶解性物质,如二氧化碳、有机酸等,通过长期的流动和渗透作用,溶解了一部分岩石中的矿物质和颗粒,使岩石中的孔隙和裂缝得以扩大,从而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
溶蚀作用还促进了流体的运移和储集,为油气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胶结作用。
在储层形成的过程中,地下水中的含盐物质和胶结物质对储层中的砂粒和颗粒进行了胶结作用,形成了胶结矿物,并填充了孔隙和缝隙,从而减小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适当的胶结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储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防止了储层的塌陷和破坏,保证了油气的长期储集和稳定生产。
最后是压实作用。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储层受到了地层压力和地质构造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压实作用。
这种压实作用主要是储层中的砂粒和颗粒受到地层压力的影响,发生了结晶变形和碎裂变形,形成了压实结构和断裂结构。
这种压实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但也提高了储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为油气的富集和产出提供了支撑。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是油田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储层中成岩相的演化规律和动态变化,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是花庄油田区域性油气含量最高的储层,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成岩作用在储层物性演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该储层的认识,还有助于为该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经历了古老的沉积、压实、胶结、溶蚀、晶间裂缝形成等成岩作用,形成了具有特殊物性的储层。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压实作用:通过地质压力和重力作用,使储层中早期沉积物逐渐压实,产生孔隙度的减少和孔径的变小。
阜三段沉积物多为砂岩,因此压实作用在储层演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由胶结物填充孔隙而形成的。
花庄油田阜三段砂岩中胶结物包括石英、长石和白云石,其中石英胶结的作用最为显著。
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地下水通过对储层中的碳酸盐岩、膏盐岩等可溶岩石的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中主要是碳酸盐和膏盐岩,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溶蚀作用。
4. 晶间裂缝形成:晶间裂缝是由石英晶粒的生长引起的。
花庄油田阜三段石英晶粒较大,因此晶间裂缝发育较为明显。
此外,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也较为复杂。
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薄片分析,阜三段储层中主要存在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云母等成岩矿物相。
其中,石英成岩相最为普遍,长石次之,白云石和方解石则比较罕见。
同时,石英和长石的成岩相也分别有不同的演化阶段。
在石英方面,早期石英主要呈斜长方形,晚期石英则主要呈膨胀形或曲面多角形;在长石方面,主要存在对称长石和微斜长石。
综上所述,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演化,形成了复杂的物性特征。
在实际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储层的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以确定开发方案和提高采收率。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油藏描述
苏北盆地凑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油藏描述凑潼凹陷油气勘探始于1958年,长期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承担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但其地质特征、油气水分布关系都非常复杂,对其有利储层的展布规律认识很少。
俞垛-华庄地区主要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区内绝大多数油气藏与断层相关,为规模偏小的断块、断鼻型构造油气藏以及与断层相关的复合型油气藏。
该油气藏由于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导致凹陷发育了多期次断裂系统,特别是断裂带上不同时代发育的各种级别断层交织在一起,导致油田被分割为众多的小断块,且各断块含油气性差异较大。
本论文结合凑潼凹陷已有的勘探开发研究成果及认识,通过开展俞垛-华庄地区储层展布特征和精细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搞活俞垛-华庄地区砂体的时空配置关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而进行地质建模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有如下几点:(1)阜三段分为4个油组20个小层27个单砂体。
用油组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I、W油组各单层砂体厚度中等;II油组各单层砂体较薄,主要分布在俞垛、叶甸地区。
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方向。
阜三段iv> i油组以三角洲前缘为主,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分流问湾、远砂坝等。
(2)斜坡上发育两组断裂:一组为控制凹陷的沉积与构造发育演化的东部边界断裂带北西倾向断层,断裂整体呈北东走向弧形展布,局部呈“ S'形,与凹陷的走向一致;另一组为凹陷斜坡带断层,它们的平面延伸距离相对较短,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展布。
两组具断裂走向与构造等值线走向呈一定角度,形成众多的断块圈闭(3)俞垛-华庄地区以正常三角洲前缘业相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
IV油组到I油组表现为两个完整的进积沉积旋回m油组、i油组以浅水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比较发育;W油组以席状砂沉积为主,皿油组以深水前三角洲泥沉积为主。
(4)俞垛、叶甸和华庄地区目标层段内,叶甸和俞垛地区泥岩波阻抗值一般在6100-8000g/cm~3?m/s 左右,砂岩波阻抗值一般在8200-12000g/cm~3?m/s 左右。
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三段断块-岩性油藏成藏特征研究
表现 为南 北 分 块 、 东西分带 , 纵 向上 断 层 呈 “ y ” 字 型, 断层倾 角为 1 5 。 ~4 5 。 , 倾 向为 北 西 向 , 断层 断 距 小, 一般 为 0~2 4 0 m, 延 伸 长 度 为 6~1 5 k m。断 层 发育始 于吴 堡 期 , 止于三垛期 , 断 层 倾 向 与 地 层倾 向相反 , 含油气构造一般属 于三级构造 , 主要 受 控 于一条 主 控 断层 , 断 层 性 质 为 反 向正 断 层 , 平 面 形
中图法分类号
T E l 2 2 . 庄地 区位 于 江 苏省 兴 化 市 境 内 , 区域 构 造位 于 苏北 盆 地 东 台坳 陷 高 邮 凹 陷北 部 斜 坡 带 中段 卸
甲. 沙 埝一 花庄 构 造 带 东 部 。该 区成 藏 条 件 优 越 , 是 江苏 油 田近 年 来 滚 动 开 发 的 重 点 区带 之 一 。 自
2 0 0 3年 投 入 开 发 以来 , 已发 现 花 l O断块 、 花 1 1断 块、 花1 2断 块 、 花 1 6断 块 、 花 1 7断 块 等 多个 油 藏 ,
阜三段油层是其主力含 油层。这些油 藏多为断块
油藏 , 表 明该 区油 气 藏 的形 成 与 分 布 与 断层 密 切 相 关; 因此 , 研 究 花 庄 地 区阜 三 段 油 气 藏 与 断 层 的联
一
1 0 0 0
E 2 d }E 2 d
2 0 0 0
E1f 4
2 0 0 0 1 f 3
第1 3卷
第3 1 期
2 0 1 3年 1 1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0 1 . 1 3 No . 3 1 NO V .2 0 1 3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北部,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
该油田的油气主
要分布在阜三段储层中。
阜三段储层主要由含油砂岩、含气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受到了较
为复杂的成岩作用影响。
成岩作用是指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岩石结构、组成和性质的变化。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由于上覆岩层的重力作用,使沉积岩中的孔隙逐渐减小并增加颗粒间的
接触面积。
压实作用常常会造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压
实作用导致岩石的孔隙度较低,并且岩石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储层油气的流动
性较差。
胶结作用是指由于溶解物质的沉积或胶结物质的直接沉积而使沉积物质成为具有较高
强度和稳定性的岩石。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胶结作用主要表现为胶结砂岩的发育。
胶结砂岩中的岩屑颗粒被胶结物质填充,孔隙度较低,导致储层的渗透率降低。
溶蚀作用是指由于地下水或其他溶解介质对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进行溶解而造成岩
石孔隙发育和渗透性提高的作用。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溶蚀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溶洞和溶孔的形成,由于溶蚀作用的发育,储层中存在大量的高渗透性溶蚀孔洞,有利
于油气的储集和流动。
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的影响。
这些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降低以及
溶洞和溶孔的形成。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阜三段是花庄油田中储层中比较重要的一段,其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储层性质有重要影响。
目前关于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阜三段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断裂、节理和溶蚀孔隙中,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物性有着重要影响。
而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特征则包括胶结物质、颗粒结构和空隙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阜三段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了解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花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提高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花庄油田地质特征,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阜三段是花庄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之一,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相特征对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等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和岩石相特征,可以有效评价储层地质储集条件,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高勘探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对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完善油气田地质模型,提高资源储量评价和油气勘探成功率;同时对研究地区的区域地质演化和构造格局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认识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和勘探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弄清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2. 正文2.1 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温度压力条件、流体活动和沉积环境等因素。
首先,地质构造对成岩作用影响显著,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有所差异,比如受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节理、裂隙等储集空间对成岩作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温度和压力是成岩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深度和地层压力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也不同。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通过对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相特征、生成机理、主要作用因素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了具体结论。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形成机制,指导油田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相、生成机理、作用因素、储层性质、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是人类重要的能源资源,而储层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阜三段是花庄油田的重要储层之一,对其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该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储层特征及演化规律,从而指导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
对成岩相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石油的生成机理及储层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探究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促进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阜三段是花庄油田的主要油气层段之一,其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储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阜三段成岩相特征的研究还可以为地质模拟和油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勘探开发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
深入研究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提高油田的有效储量和开采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长期的作用下,沉积物经历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相对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储层。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1. 引言1.1 研究背景花庄油田位于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主要产居于阜三段储层中。
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深入,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研究愈发迫切。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阜三段储层是花庄油田主要的含油气层,其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有重要影响。
了解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相特征,对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价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优化勘探开发策略,提高油气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花庄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成岩作用受多种因素控制,因此研究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有助于揭示油气成藏规律,为油田后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进一步研究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深化对花庄油田地质特征的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具体研究目的如下:通过分析阜三段储层特征,揭示其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相特征,进一步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通过控制因素分析,探讨成岩作用形成的原因及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总结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及储层成岩相特征的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文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及成岩相特征,为油田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油田地质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阜三段是花庄油田的主要产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对储层的物性和储层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相特征,可以揭示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探讨储层孔隙演化规律,为寻找油气藏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分析控制因素,可以帮助预测油气藏分布规律,指导勘探开发工作,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是一个重要的油田储层,研究其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油田开发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阜三段储层主要由砂岩组成,研究其成岩作用可以了解岩石在地质历史中经历的变化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溶蚀、交代和改造等过程。
阜三段砂岩在沉积后经历了压实作用。
随着沉积物层不断增厚,上覆重力的作用下,砂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开始被压实,原始孔隙系统逐渐减小,从而增加储存空间。
阜三段砂岩在成岩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胶结。
部分砂岩的粒间胶结主要来自碳酸盐矿物的填充,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另一部分砂岩发育了粘土胶结,由成岩作用过程中溶出的粘土矿物填充砂岩颗粒间的孔隙。
阜三段储层还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主要由地下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对砂岩矿物的溶解和重新沉淀引起。
溶蚀对岩石的颗粒结构和孔隙系统有一定的改造作用,影响储层的孔、渗性。
阜三段砂岩在成岩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了交代作用。
交代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改变,新的矿物质代替了原有的矿物质。
交代作用可以引起储层孔隙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储集性能。
阜三段砂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了岩石的改造作用。
改造作用指岩石的结构和组分被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类型。
阜三段砂岩可能经历了压溶作用,部分矿物质被压溶并重新沉淀,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结构。
阜三段储层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和改造等多种作用。
这些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储集性能等物性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形成演化规律,为油田开发和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作者:李松泽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物性差,成岩作用复杂多变,从而导致剩余未动用储量难以进一步落实动用,本次研究综合岩心、分析化验、测井等数据明确花庄油田阜三段为晚成岩A 阶段,成岩作用有压实、交代、溶蚀三种,可划分粒间溶孔发育成岩相、斑状胶结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致密压嵌式成岩相,对油藏滚动评价及效益开发的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花庄油田;成岩作用;成岩阶段;成岩相花庄油田阜三段油层砂体的物性差,成岩作用复杂,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直接影响油气的富集。
因此,对花庄油田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油藏地质特征花庄构造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卸甲-沙埝-花庄构造带东部。
阜三段油层是花庄地区主力含油层位,为三角洲沉积体,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两种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微相。
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为粒间孔-溶蚀孔-微孔混合型储层,孔隙度平均16.72%;渗透率平均5.74md,为中孔、特低渗储层。
2 成岩阶段划分储层成岩阶段根据有机、无机的成岩演化来划分,共分早成岩A、B和晚成岩A1、A2、B和C六个阶段,我国油气藏晚成岩A是主要油层分布阶段,晚成岩A2-B是气层主要分布阶段。
综合考虑以下指标:(1)自生矿物分布、形成顺序及自生矿物中包裹体均一温度;(2)粘土矿物组合及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粘土矿物的转化;(3)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及孔隙类型;(4)有机质成熟度;(5)古温度,包括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矿物形成温度等,结合研究区储层沉积、构造演化史等信息,分析认为花庄油田阜三段整体处于晚成岩A阶段。
3 成岩作用类型3.1压实作用主力油层阜三段埋深在2800m以上,砂岩以点接触弱压实为主,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
北部埋深较浅的花X16井、花X12等井区所经历的压实作用强度较轻,颗粒间以点接触为主,仍存在较多的粒间原生孔隙,南部的花X10井则经历了强压实作用,颗粒以线接触和凹凸接触为主,原生孔隙所剩不多。
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沉积相研究
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沉积相研究胡望水;江秋菊;李相明;秦迎春;芦玉花【摘要】对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确定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 2种亚相,缺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同等微相.在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03【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花庄油田;阜三段;沉积相;沉积模式【作者】胡望水;江秋菊;李相明;秦迎春;芦玉花【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中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石化胜利油田油气勘探公司鲁明科研中心,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的东台坳陷中部,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25~30km,呈北东向长条形分布,沉积厚达7000m的新生界地层,也是苏北盆地沉降最大的一个凹陷[1]。
高邮凹陷构造单元从南至北划分为南部断阶带、中央深凹带、北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带[2]。
花庄油田阜三段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发育一系列东西走向的断层,主要依靠断层的局部弯曲与地层在断层的上升盘形成“新月形”构造(宽缓的断鼻构造),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断块。
花庄地区不同于一般的断块油田,具有含油断块多,含油层系多,各含油断块面积小且破碎的特点[3,4]。
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是渤海湾盆地南部的一个重要油气富集区,已有多个成熟油气田投入生产。
阜三段是该区域主要油层之一,但研究表明,该层储集条件较为复杂,孔、缝结构特殊。
因此,对该区域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科学价值。
通过研究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的油气聚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为随后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野外取样、室内实验及三维数字成像技术等手段,全面系统地了解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包括孔径分布、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孔喉分布等方面,为进一步探究该区域阜三段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三、研究内容(1) 野外取样:在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选取能够代表阜三段储层特征的几个样点进行野外取样。
样品采用标准圆柱形,采用现场取样切割装置保证取样精度和样品完整性。
(2) 室内实验:采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压汞等室内实验手段,全面了解样品的孔隙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孔径分布、孔隙度、渗透率等。
(3) 三维数字成像技术:采用微CT技术对样品进行扫描,获取高清晰度三维成像数据,并进行后期处理。
通过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为更好地了解孔隙结构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野外取样:在样点选取、取样工具和取样方式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保证取得的样品能够代表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采用现场取样切割装置,以保证取样精度和样品完整性。
(2) 室内实验:采用多种室内实验手段,如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压汞等,全面了解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
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得出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3) 三维数字成像技术:采用微CT技术对样品进行高清晰度三维成像扫描,并进行后期处理。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的蒲鲁东断裂带,是典型的斜坡型油气田。
阜三段是花庄油田的主力油气层系,厚度大约40-60米,由灰色细粒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页岩等岩性组成。
本文旨在研究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水作用、韧化作用、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等。
压实作用是最基础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岩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地层压力作用,使其体积变小、密度增大。
在阜三段储层中,压实作用比较显著,砂岩和泥岩中都有明显的层理压实结构,显示了砂岩层和泥岩层的叠加顺序和受到的应力方向。
水作用是指地下水对储层的溶蚀和迁移作用,使储层中的矿物质发生了变化。
在阜三段储层中,水作用主要表现为碎屑矿物的溶解和析出。
矿物质的溶解导致空隙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同时,矿物质的析出会填补原来的孔隙,影响了储层的渗透性。
韧化作用是指在地壳深部,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的硬化过程。
在阜三段储层中,韧化作用表现为砂岩和泥岩的微观结构变化。
砂岩粒子的圆角变得更加光滑,砂岩颗粒间的贴合度更高,泥岩中的有机质和黏土质颗粒被压缩成薄片,粘结作用变得越来越强。
热作用是指在深部,地热作用使沉积岩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了岩石内部的结构和成分的变化。
在阜三段储层中,热作用导致了有机质的热解,释放出了石油和天然气。
同时,热作用对矿物质的结构也产生了影响,使其发生了热膨胀和热收缩等变化。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特征包括压实相、水泥质相和胶结相等。
压实相是由物理压实作用而形成的,砂岩和泥岩中间会出现分界面,形成亲沙相和亲泥相。
水泥质相是水作用和热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硅酸盐水泥和碳酸盐水泥组成,对储层的渗透性影响较大。
胶结相是由化学作用、热作用和压实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胶结物,限制了储层的渗透性。
总之,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多种多样,展示了沉积岩在地球深部多种力量作用下的变化。
成岩相特征揭示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为花庄油田油气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片、 扫描 电镜等资料分析 , 对阜三段储层 的成岩作 用进行 了系统研究。识别 出 研 究区所经历的主
要成岩作用有压实、 胶结、 交代及溶蚀等 , 阜三段地层整体处于晚成岩 A阶段 。其 中压 实作用和胶结 作 用使 储 层 物性 遭 到 了破 坏 , 而溶 蚀作 用形 成 的次 生孔 隙 , 对储 层 物性 起 到 了明显 的改善 。深入 研
3 . 2 . 1 粘 土胶 结
研究 区粘 土矿 物 以绿 泥 石较 发 育 , 其次 为 高岭 石 、 伊 利石 。绿 泥石 产状 分 为孔 隙衬垫 和孔 隙 充填 2 种, 以 孑 L 隙衬 垫 为主 , 在 扫描 电镜下 , 绿 泥 石衬 垫体 呈 针 叶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合体 , 向孑 L 隙中心生长 , 缩小了孑 L 隙直径 。
由石 英 、 长 石及 岩 屑 和少 量 的云母 、 重矿 物 组成 。其 中
石 英 含量 为 5 5 % ̄7 2 %, 长石 含量 为 1 5 % ̄2 0 %, 岩 屑含
量为 1 3 %- -3 0 %。砂 岩 多属 细粉 砂 岩及 粉砂 岩 , 成 分成
碎 屑颗粒 和充 填次 生溶 蚀孔 隙 , 形成 时 间较 晚 。
1 区域 地质概 况
构造带东部 , 总体结构呈南断北 超的箕状断 陷结 构 ( 图1 ) 。地层 由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东台组 、 第三系盐
城组 、 三垛 组 、 戴南组 、 阜宁组 、 白垩 系 泰 州 组 , 主要 含 油层 系 为阜 宁组 。研 究 区阜 段 砂岩 类 型 以粉 砂岩 为 主, 主要发 育 三角洲 前缘 和前 i 角洲亚 相 。
西部探 矿 工程
2 0 1 4 年第 3 期
高 邮凹陷花庄油 田阜三段成 岩作用研究
彭 佳
( 江苏 油 田分 公 司试 采 一厂 , 江苏 江都 2 2 5 2 6 5 )
摘
要: 高 邮 凹陷花 庄 油 田的 主要 含 油层 系为阜 三段 , 岩性 主要 为长石 岩 屑质 石 英砂 岩 。根 据 铸体
石、 铁 白云石 、 硅质 、 高岭石等。 3 成 岩 作用 类型 及特 征 综合砂岩薄片 、 铸体薄片 、 扫描 电镜等资料 , 花庄 油 田阜 三段 储 层 所 经 历 的 主 要 成 岩作 用 类 型 有 : 压 实
作用 、 胶 结作 用 、 交 代作 用 和溶 蚀作 用口 。
究成岩 作 用 , 能为进 一 步储 层评 价及 预 测提供 依 据 。
关键词 : 成 岩作 用 ; 成岩 阶段 ; 阜三段 ; 花庄 油 田 中图分 类 号 : T E l 2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4 ) 0 3 — 0 0 4 0 — 0 3
3 . 2 - 3 石 英加 大 和 自生 在研 究 区埋深 较 浅储 层 中石 英 加大 和 自生 作用 较
熟度 中等偏低 , 分选 中等一好 ; 磨 圆度呈次棱角一次圆 状为主 , 胶结类型以孔 隙式胶结 占主导 , 其次为接触一 孑 L 隙式 胶 结 , 少 量 基底 式 胶 结 。研 究 区填 隙 物 主要 为
西部 探矿 工程
4 1
0
胶结 作 用是 沉 积 物沉 积后 孔 隙 流体 中某 种 矿 物质
含量 达 到过 饱 和 而在 矿 物颗 粒之 间 的孑 L 隙 中析 出形 成
晶体 , 致使沉积物 固结成岩 的作用 。胶结作用是破坏 性成岩作用 , 其成岩机制是通过 占据颗粒间孑 L 喉来降 低储层物性 。研究 区胶结作 用分 为粘土胶结作用 、 碳 酸盐 岩胶 结作 用 以及 石英加 大 和 自生 。
F
3 . 2 . 2 碳 酸盐 岩胶 结
7 5 5O 2 5
图2花庄油 田E 。 , 砂岩 成分 分类
阜 三段 储 层 中方 解 石 的形 成 时 间 分 为 早 晚两 期 , 早期 方 解石 胶 结物 多 为孑 L 隙式 胶 结 , 少量 为 基底 式 , 可
能形 成 于浅 埋 成岩 环境 , 由于早期 方 解石 胶 结 , 晚期 形 成 的方 解石 多 为铁 方解 石 , 分 布 较零 星 , 且 多交 代其 它
杂基 和胶 结 物 。杂 基 类 型有 泥质 、 泥 晶云灰 质 、 长 英质 等, 胶结物普遍发育 , 主要有 : 方解石 、 白云石 、 铁方 解
弱, 仅 在 少 数 样 品 中可 观察 到 石 英 加 大 和 孔 隙充 填 的 石 英微 晶。 , 随 着埋 深 的增 加 , 石英 加 大 现象 明 显增 多 , 但 总 体来 说 含 量 较 低 。石英 加 大 的结 果 是 充 填 孑 L 隙,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0 — 1 9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1
作者简介 : 彭佳 ( 1 9 8 6 一) , 女( 汉族 ) , 湖北荆州人 , 助 理 r程 师 , 现 从 事 油 田地 质 滚 动 开 发 r 作。
2 0 1 4 年第 3 期
高邮凹陷位于东台坳 陷中部 , 东西长约 l O O k m, 南 北 宽约 2 5  ̄3 5 1 u n , 面积 约 2 6 7 0 k m 。中、 新 生 界沉 积 厚 度达 7 0 0 0 m, 是苏北 盆地沉 降最大 的一个 凹陷。花庄
油 田位 于 高 邮 凹陷北 部斜 坡 带 中段 卸 甲一 沙埝一 花庄
图1苏北盆地构造 区划 图
2 储 层岩 石 学特征
岩 以长 石 岩 屑 质石 英 砂 岩 为 主 , 同 时发 育 少 量 的岩 屑 质 石 英 砂 岩及 长 石 质 岩 屑砂 岩 ( 图2 ) 。碎 屑成 分 主 要
根 据 薄 片 资料 及 粒 度 资 料 分 析 , 研 究 区阜 段 砂
3 . 1 压实 作用
降低 了储层孔隙度 , 并使渗透率变差 。
3 . 3 交代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