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端论坛”说开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高端论坛”说开去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7年第8期
张玲
从去年到现在,我有幸参加了多场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从市名师展示到六县区联谊活动,
从市优质课展示活动到全国优质课展示活动,从省特级教师年会到全国特级教师高端论坛……
与之前纯听讲的活动不同,在这些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互动,或发言,或递交论文,或说课,
或参与讨论,得到的启迪似乎比以往更深一些。

徜徉在语文教师大家庭里
每次参加活动,都是一次幸福的语文之旅。

尽管活动前后都会异常忙碌,但较之且行且思
的收获,又算得了什么呢?学习之旅,吸引我的不只是美名远扬的自然风景,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语文热潮。

不同的代表,来自不同的地域,有北方的、有南方的;不同的流派,有倡导读写结合的,
有主张随文识字的;执教不同的年段,低、中、高各个学段的都有;执教不同的文体,有小说,有散文;持有不同的观点,有附和,有争鸣。

似乎是高朋满座、专家云集,又似乎模糊了专家、特级教师、一线教师的界限。

无论是致辞、上课还是交流,都通俗易懂地诠释着自己对小学语
文教学的理解,深入浅出,一目了然。

徜徉在语文教师大家庭里,看着屏幕上出示的特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心灵感悟,学着主办
方精心编制的学习材料,听着课堂上学生们的童言稚语,想着论坛中学员们、朋友们交流时的
灵光、共鸣,身心都沉浸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突然觉得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真好,真幸福!
将语用的视野放远一些,再远一些
我参与讨论的是中段二组。

回顾参与论坛发言、聆听大会总结的过程,就知道能在这个组
是多么幸运。

58人的小组,21人做了重点发言,历时整整4个小时,过程可以用“百家争鸣、针锋相对、时间紧迫、意犹未尽”来概括。

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效果,除了座谈人员层次高、大
家发言热情高之外,还在于两位主持人的水平高。

他们分别是辽宁省沈阳市的李亚东老师和江
西省南昌市的郭爱香老师。

两位老师在讨论开场时热情鼓励,发生争执时又能妙语连珠,气氛
凝重时适时抛出新的话题。

他们的低姿态、高水平,硬是将一群素不相识的同行融合成了一个
功力深厚的团队,将队员们各自为政的发言,融合成了《准确定位、步步为营、深耕课堂》的
精彩报告。

我觉得他们的风采可以用“风云人物”来形容。

上网一查,果然如此,在前几届的
高端论坛中,他们一直是风云人物。

近年来,“语用”是出现在各个活动中的高频词,此次论坛也不例外。

论坛的主题是“如
何认识和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围绕“对语言文字运用如何正确认识”“对语
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如何正确把握”“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认识与把握中的困惑与思考”三个话题,老师们达成了共识。

主持人李亚东老师是这样机智总结的:“争议和困惑或许就是
本次论坛成功的显著标志。

因为,一个人若是什么问题都没有,那是本科毕业,还有一些问题
不清楚是硕士毕业,越学问题越多是博士毕业。

当我们带着更多的困惑离开会场时,我们就达
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当然,我更倾向于天长小学楼朝晖校长的观点,我们要将“语用”的视
野放远一些,再远一些。

突破年段限制、文体限制、课堂限制,想方设法让
学生沐浴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海
洋中。

理念,距离一线教师有多远
我的收获来自学习,我的困惑来自实践。

在2008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浙江王春燕老师的课例《猴王出世》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言意兼得”的讨论;2010年,崔峦老师倡导“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2011年新课标“语用”二字的提出,被
王崧舟老师推崇为最有价值的理念。

此次论坛中,“言意兼得”方兴未艾,“语用”热潮滚滚。

可是,现实究竟如何呢?
今年4月,我参与评审我市某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时,发现143篇论文中提到“言意兼得”的只有两三篇,提到“语用”的一篇也没有。

教师的论文选题似乎与新课改、课标修订、
当前理论实践的热潮毫不相干,论文观点也似乎“历经岁月的侵蚀,饱经风霜了”。

今年5月,我担任小学语文全员培训的实践导师。

10位学员中,事先给我打预防针的就有
4位,要么说年龄大了可能普通话不太标准,要么说好久没出去听课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


学员第一次试教,我非常诧异。

用到小组合作、讨论的只有1位教师,指出文章遣词造句特点
并迁移运用的也只有1位教师,其余大都是“内容分析式、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涛声依旧”!
我感到很遗憾。

参与论文评比的都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全员培训的都是学校教学
的中坚力量,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片级范围的教研活动,而且每个学校的图书室都征订了
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平时教师的笔记本电脑也都摆在案头,手机不离手,邮箱、QQ、微博、微信都很畅通。

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们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究竟存在怎样的隔阂呢?他们平
时的教育生活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呢?
愿高端的教师论坛能激荡起一线教师心中的微澜,愿高端的百家争鸣能演化为一线教师的
研修动力,愿高端的理念尽快深入到一线教师心中……我企盼着。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责任编辑杨壮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