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某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字词书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慢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甜淡,不落尘俗。
“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________(cuǐ)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 chàng)快的一种意境。
这意境,枝紫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倘在阡陌之上,不知醉过古今几个王公贵族、粉________(dài)佳丽、骚人默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________(hū)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1)根据拼音将汉字填入横线。
(cuǐ)璨 ________( chàng)快粉________(dài)佳丽恍________(hū)
(2)文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二、句子默写
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________》
(2)城阙辅三秦,________。
(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________?(《诗经》)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
三、选择题
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是傅雷的教
育观念。
B.《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傅雷教育傅聪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家书》中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
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四、名著阅读
俗话说,“多年父子如兄弟”,“父子如朋友”。
《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说过这一点。
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叹早茶,这一词是广东的特有名词。
所谓“早茶”并非般的喝茶,在广东,叹早茶不仅
限于喝茶,而是有着各种点心美食的,往往一个早茶的时间就是好几个小时,亲戚朋
友们两个人不会嫌少,一群人不会嫌多,天南地北,你我相聚,传播着新闻趣闻,叙
说友情,洽谈生意。
在这环境中一边交谈一遍享受着茶香,时不时吃一口点心,可谓
人同一大乐事啊!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叹早茶”的至少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四个字。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①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②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七、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
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
静
坐许久。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
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
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释义。
(1)见修
⋅
竹数千株()
A.修饰
B.治理
C.修养
D.长,高(2)盖
⋅竹光相射故也() A.遮盖 B.大概 C.胜过 D.句首表议论(3)学者诚
⋅
能八面玲珑() A.如果 B.真实 C.确实 D.诚心诚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3)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文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
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
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
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
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
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
干脆所
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
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
我倒是挺想
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
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
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
至于劳
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
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
生也靠劳动创造。
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品
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热
爱劳动,学生才能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
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
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
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
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
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
要
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应该注重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
能力。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3)【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明显是错误的,请从【文本三】找出反驳他的四点理由。
(4)【文本三】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中的劳动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水塔上的小白杨
李首峰
①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
在高高的水塔之上,勇敢地站立着
一棵两来多高的白杨树。
那年夏天,当我驱车从这里路过,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
惊呆了。
绝境之上站着一个生命,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命!我向它行的注目礼,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汽车把我从视野中艰难地拉出来。
②那棵白杨树是怎样登临高塔的?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
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兢兢地落
⋅住
⋅
了脚。
也许是在水塔建造之
初,随泥土被工匠运上去,砌到墙体里的。
也许是飞鸟搞的恶作剧。
③它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它在水塔贫瘠的土地上,先找到一个盛有泥土的营养钵,耐心等待。
当水送到它的唇边的时候,它接受了水的滋润。
当太阳向它伸出溫暖手臂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在春天的襁褓里破壳而出,开始试探着生长了。
④小白杨越长越大,头重脚轻可不行。
它的根是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狹小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为了生存不能娇气,不能和土地讲条件。
和水塔这样的土地谈条件、讲价钱,更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水塔不负责培育,它的职责是汲水、供水,为地面的动物和植物服务。
而小白杨是位不速之客,水塔能允许它冒昧借宿已经是很客气、很礼貌、很友好的了。
小白杨要站稳脚跟儿,必须采取“见縫插针”的生存技巧。
是扣子就会有洞眼的,任何生命都有缺点和漏洞,它需要智慧地去发现水塔的漏洞,填补这些漏洞。
水塔可不希望自己有漏洞。
根能够弥补水塔的漏洞,等于是在帮助水塔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全符合水塔的利益和愿望。
水塔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欢迎“根”的光顾。
只是这样的根,必须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粗能细,与水塔的家庭成员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和谐相处。
根在开拓疆域,但必领不以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
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
总之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过程中,既要时不我待地开拓进取,又不能因求快而搞得适得其反。
⑤小白杨虽然站稳脚儿了,并非万事大吉了,它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风。
小白杨能够支撑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它在努力支撑,在尽全力支撑。
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许风会将它拦腰斩断,但是风却无法将小白杨置于死地,生命的枝条还会从根系里源源不断地抽出。
只要水塔不废弃,任何力量都无法置小白杨于死地。
⑥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
而这棵
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
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
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
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
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
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主动放弃生存权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违背。
小白杨敬畏自然,恪守法则,日子虽然过得很难很难,但还是有办法过下去。
既然有办法过下去,为什
么要自断生路呢?
⑦所谓“绝境”并不绝对。
纵观历史长河,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来观察,有时候那个
所谓的“绝境”并非绝境,它只是一个还在积累中的順境,或者是一个等待成熟的顺境。
关于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种子最能领悟上述哲理。
种子是最为坚强坚韧的生命,种子是最有耐心的生命,有些种子已经在“绝境”之中等待了几子虽小,但眼界很宽,种子和人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
人认为过去一百年了,种子也许认为才过了一年,着急什么呢?
⑧天无绝人之路。
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通读全文,请你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本文用词生动传神意蕴丰富。
请欣赏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
缝,战战競兢地落
⋅住
⋅
了脚
(3)小白杨的根是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狭小的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请作简要概括。
(4)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文中的“小白杨”形象,说说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
亲爱的同学,毕业在即,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江苏省苏州某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字词书写
1.
【答案】
(1)璀璨畅快粉黛佳丽恍惚
(2)慢——漫甜——恬倘——淌默——墨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璀”不要写成“摧”;“畅快”意思是轻松愉快,“畅“不要写成“唱”;“黛
”意思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不要写成“岱”;“恍惚”中“惚”不要写成“忽”。
(2)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
“慢步”应写作“漫步”,意思是悠闲地随意走;“甜淡”应写作“恬淡”,意思是恬静淡泊;“流
倘“应写作“流淌”,意思是流动;“骚人默客“应写作“骚人墨客”,指指诗人、作家等风
雅的文人。
二、句子默写
【答案】
(1)气蒸云梦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风烟望五津,王勃
(3)青青子衿,子宁不嗣音
(4)窈窕淑女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微君之躬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注意“风、嗣、窈、窕、躬”易写成别字,“蒸
、丞、衿”笔画易写错。
三、选择题
【答案】
D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题《傅雷家书》告诉儿子的是“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不是“人生本
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故答案为D。
四、名著阅读
【答案】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
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
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
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
如在1954年10月2日的封信中,傅雷说:“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
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针对傅聪精神消沉进行劝慰,鼓励儿子有了烦
恼要向父母说,要正确面对情感的创伤
,学会泰然处之。
在这封信中,傅雷既像兄长一样开导劝诫儿子,又如朋友一般,把
自己放到与儿子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儿子
的声音,予以鼓励并提出建议。
【考点】
《傅雷家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首先理解“朋友”的意义,然后结合作品内容,体会作者
在文中流露的朋友情感。
如:“人一辈子都
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
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
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
你”。
这些语句,既是父亲对儿子的教导,又像是朋友一样把儿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安慰及鼓励。
也可围
绕作品语句中流露出的平等、真诚相待的内容来具体回答。
五、语言表达
【答案】
广州特有配茶点心用时较长
不限人数
亲朋相聚
【考点】
散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
根据“叹早茶,这一词是广东的特有名词”概括为:广州特有;根据“在广东,叹早茶不仅限于喝茶,而
是有着各种点心美食的“概括为:配茶点心;根据”往往一个早茶的时间就是好几个小时”概括为:用时较长;根据“亲情朋友们两
个人不会嫌少,一群人不会嫌多”概括为:不限人数;根据“天南地北,你我相聚,传
播着新闻趣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概括
为:亲朋相聚。
六、诗歌鉴赏
【答案】
(1)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
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2)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
的厌恶。
【考点】
诗
【解析】
(1)鉴赏诗歌的语言。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
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
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小桃无主自开花”: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
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
诗人在
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
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反衬兵后逃亡,人
烟稀少的凄凉,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
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人
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
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
的住家为点,又以“——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
,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战争的厌恶。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对比阅读
【答案】
D
(2)(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潭水的源头。
(2)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3)甲文:借山水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
乙文:借山水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悟出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
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或欣赏。
【考点】
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欧阳修)
卖油翁(欧阳修)
【解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句意: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
修:长,选D.
(2)句意:大概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
盖:大概,选B.
(3)句意: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
诚:的确,选C.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1)重点词:犬牙,想狗的牙齿那样;差互
,参差不齐;源,源头。
句(2)重点字:道,方法;是,这样;岂,难道。
(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理解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
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
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概括出文章
所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哲理。
甲文写作者
欧阳修和滁州百姓同游山水的乐趣,既表达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也表达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除了表达作者对
山水的喜爱之情,还说明了一个哲理,即: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
于是,岂独画乎?意思是说,不管作画还
是写文章,应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或欣赏。
据此分析比较作答即可。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现代文阅读
【答案】
D
(2)①相当多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或:相当多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劳
动技能的培养);
②学生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学习;
③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劳动教育课的考核。
(3)①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②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
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④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
(4)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
画作品使教室更美。
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种花,使庭院、小区更舒
适美观。
我们应该更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考点】
材料理解与分析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应用文)
应用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只有……才……”是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用在这里太绝对化。
【文本三】原文是“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
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和能力”。
(2)根据【文本一】中某些家长们的观点可知,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甚
至从思想上错误地引导;根据【文本二】中“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抱着无所谓或讨厌的态度;根据
【文本二】“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和“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的调查结果可知,很多学校对劳动课不够重视,也没有开设相关考核科目。
(3)通过【文本一】中“家长4”的观点可以提炼出两个信息,第一,“家长4”认为孩
子学习好就有出息。
第二,“家长4”认为劳动教育不重要。
题目要求反驳,答题时应表达出“劳动教育重要而且学习好并非一定有出息”的观点。
可根据【文本三】中
②③④⑤段每段的首句来进行反驳。
(4)首先理解句子“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的含意:劳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们用劳动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美食、雄伟壮丽的建筑、智能
优质的交通交流工具,这些物质之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同时,人们靠劳动养育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这是美的体验。
其次联系自
己的劳动经历,谈谈感受到的劳动的好处:如通过大扫除、植树等活动,不仅锻炼了
自己的身体,美化了校园,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环境,而且还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如何与老师、同学沟通合作,增强了合作意识。
结合具体的劳动事例,体
现出在劳动中感悟到的美好即可。
【答案】
(1)此处运用拟人、反衬的修辞手法,“站”“尊荣”表达了作者对小白杨的敬意;而第
一段的这段描写也为下文的议论抒情
做铺垫。
(2)“落住”指的是偶然降落至此的意思,小白杨的种子在偶然的情况下落在悬崖处,
虽很脆弱微小,却心智顽强,表现了
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
(3)三个方面:(1)学会思维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2)善于找生活中
的机遇,要“见缝插针”;(3)能
够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和别人和谐相处。
(4)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水塔上小白杨生活状态的合理想象,表
达了对身处绝境的小白杨的敬畏之情
,寄托了作者对身处逆境,保持自我,不失风骨,勇于进取的坚忍、顽强精神的赞美。
【考点】
散文
【解析】
(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
在高高的水塔
之上,勇敢地站立着一棵两来多高的白杨树”交代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也反衬出身处绝境的小白杨坚忍、顽强的精神;“勇敢地站立”运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
赞美;“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惊呆了”“我向它行的注目礼”,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
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
“落住”是停下的意思,表明种子是偶然降落至此;“战战兢兢”写出小白杨的种子在悬崖处停下扎根的艰难。
结合上句“它找到了一个崖缝”可以看出,小白杨的种子虽很脆弱微小,却坚韧顽强,表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
(3)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
根据③段“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概括为:学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