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1-2022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2021-2022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
B.Zn与25%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
2.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
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1/2 O2ΔH>0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多充入O2
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HBr(g)H2(g)+Br2(g) ΔH>0,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缩小体积B.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 D.增大氢气的浓度
5.使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苯、甲苯、己烯B.甲苯、己烯、四氯化碳
C.己烯、汽油、苯D.苯、甲苯、二甲苯
6.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A、B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2A(g)+2B(g)C(g)+D(g)ΔH>0。

当由M平衡到N平衡过程中,温度与对应变化及M、N平衡混合气体中某些气体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

则平衡M到平衡N过程中B的转化率是()
A .24%
B .30%
C .60%
D .48%
7.一定条件下,反应2NH 3(g)
N 2(g)
+3H 2(g) ΔH>0,达到平衡时N 2的体枳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p 1>p 2
B .b 、c 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c >K b
C .a 点:2v 正(NH 3)=3v 逆(H 2)
D .a 点:NH 3的转化率为1
3
8.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右图的是()
A .CO 2(g)+2NH 3(g)CO(NH 2)2(s)+H 2O(g)ΔH <0
B .CO 2(g)+H 2(g)CO(g)+H 2O(g)ΔH >0
C .CH 3CH 2OH(g)
CH 2===CH 2(g)+H 2O(g)ΔH >0
D .2C 6H 5CH 2CH 3(g)+O 2(g)
2C 6H 5CH===CH 2(g)+2H 2O(g)ΔH <0
9.在一定温度下,有A 、B 两个容器,A 是恒容密闭容器,B 是恒压密闭容器。

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其中都充有NO 2气体,如果只考虑发生下列可逆反应:2NO 2
N 2O 4,分别经过一段时间后,A 、B 都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均反应速率A >
B B .平衡时NO 2的物质的量B >A
C .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A>B
D .平衡时N 2O 4的物质的量B >A
10.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
Ni(CO)4(g)。

230 ℃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10-5。

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11.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对于下列稀溶液或固体之间的反应:
①HCl(aq)+NH3·H2O (aq)===NH4Cl(aq)+H2O(l) ΔH1=-a kJ·mol-1
②HCl(aq)+NaOH(s)===NaCl(aq)+H2O(l) ΔH2=-b kJ·mol-1
③HNO3(aq)+NaOH (aq)===NaNO3(aq)+H2O(l) ΔH3=-c kJ·mol-1
下列有关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b>c>57.3 B.a>b=c=57.3
C.b>c=57.4>a D.ΔH2>ΔH3>ΔH1
12.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 )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P2>P1,T1>T2
C.该图象表示的方程式为:2A===B+3C
D.对于反应2X(g)+3Y(g)2Z(g) Δ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13.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催化剂
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A.反应CH4+H2O=====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2-3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2-3
1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t/℃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0 533 409
A.反应I2(aq)+I-(aq)I-3(aq)的ΔH>0
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15.温度为T时,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充
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
B(g)C(g)+x D(g)ΔH>0,容器中A、B、D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反应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D)=
0.3 mol·L-1·min-1
B.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减小
C.反应至15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
D .反应至15 min 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反应体系温度 16.科学家提出如下光分解法制备氢气:
①2Ce 4+(aq)+H 2O(l)===2Ce 3+(aq)+12O 2(g)+2H +
(aq) ΔH 1
②Ce 3+(aq)+H 2O(l)===Ce 4+(aq)+12H 2(g)+OH -
(aq) ΔH 2
③H 2O(l)===H +
(aq)+OH -
(aq) ΔH 3 ④2H 2O(l)===2H 2(g)+O 2(g) ΔH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e 4+
能够增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B .Ce 3+是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催化剂 C .上述反应中,ΔH 4=2ΔH 1+4ΔH 2-4ΔH 3
D .通常条件下,反应④中生成H 2、O 2的速率之比为1∶2
17.一定量的CO 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 2(g)
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 (正)、v (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 .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 2的转化率为25.0%
C .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 =24.0P 总 第 Ⅱ卷 非选择题(共49分)
二、本题包括三道小题,共49分。

18.(14分)A 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 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

关闭K 2,将等量且少量的NO 2通过K 1、K 3分别充入A 、B 中,反应起始时,A 、B 的体积相同[已知:2NO 2(g)
N 2O 4(g) ΔH <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v(A)________v(B)(填“>”“<”或“=”);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关闭活塞K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分别通入等量的氖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B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

(同上回答)
(3)室温下,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______中的颜色较深。

(填“A”或“B”)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 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7.5,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9.(14分)已知2A(g)+B(g)2C(g) ΔH=-a kJ·mol-1(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ω mol·L-1,放出的热量为b kJ。

(1)已知:A(g)+X(g)2B(g) ΔH=-133.2 kJ·mol-1;
5A(g)+X(g)4C(g) ΔH=-650.4 kJ·mol-1。

则a=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由此可推知,表中T1________T2(填“>”“=”或“<”)。

T/K T1T2T3
K 1.00×107 2.45×105 1.88×103
c kJ,C的浓度_________ω mol·L-1(填“>”“=”或“<”),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4 mol A和2 mol B
B.4 mol A、2 mol B和2 mol C
C.4 mol A和4 mol B
D.6 mol A和4 mol B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和1 mol B,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d kJ,则d________b(填“>”“=”或“<”)。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及固体催化剂,充分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90%。

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A、3 mol B和2 mol C,则平衡时A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1分)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其反应如下:
2CH4(g) C2H4(g) +2H2(g) ΔH>0
化学键H—H C—H C = C C—C
E(kJ / mol) a b c d
(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甲烷制备乙烯反应的ΔH=___________ (用含
a.b.c.d的代数式表示)。

(2)T1温度时,向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2 molCH4 ,仅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 0~15 min CH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测得10-15 min时H2的浓度为1.6 mol/L。

①0~ 10 min内CH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mol/(L・min) o
②若图中曲线a、曲线b分别表示在温度T1时,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
达到平衡过程中n (CH4)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________ (填"a"或“b”)。

③15 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 CH4)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任答一条即可)。

(3)实验测得v正=k正c2(CH4),v逆=k逆c(C2H4).c2(H2) 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T1温度时k正与K逆的比值为______ (填数值)。

若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V正 ____V逆(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4)科研人员设计了甲烷燃料电池并用于电解。

如图2所示,电解质是掺杂了 Y2O3与 ZrO2的固体,可在高温下传导O2-
①C极的Pt为_______ 极(选填“阳”或“阴” )。

②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况下气体总体积为112 mL,则阴极区所得溶液c(OH—)=_______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0 mL)。

2021----2021度上学期模块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17题,每题3分)
D D B A B A B A D B C B D B C C B
二、非选择题答案
18.(14分,每空2分)
(1)<变小
(2)增大不变变小
(3)A
(4)0.02 mol
19.(14分,每空2分)
(1)258.6
(2)< =a=b+c
(3)D
(4)>
(5)不变
20.(21分,除特别标明外每空2分)
(1)+ (4b-c-2a) kJ•moL-1(3分,单位1分)
(2)0.16 b 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减小某一生成物浓度
(3)12.8 >该反应ΔH>0,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 V逆,也就是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
(4)阳 CH4-8e-+4O2-=CO2+2H2O 0.01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