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单项选择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写了秦王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3.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
B.刺史
C.丞相
D.御史大夫
4.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中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
”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县制
5.在本课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6.欣赏中国古代钱币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7.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商人携带圆形方孔半两钱做生意
B.人民被征去修建万里长城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8.制作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面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
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
二、组合列举
9.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3)秦始皇派大将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三、活动与探究
10.秦朝拉开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序幕。
秦朝推行的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统一六国】
材料一
(1)秦国统一六国是在哪一年?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秦灭六国过程的特点。
(3分)
【巩固统一】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2分)
【人物评价】
材料三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3)材料三中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1.A[解析] 材料是李白的诗句,反映的史实是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A[解析]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意思是全国的一切事情,均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皇权专制。
3.D
4.C[解析] 依据“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B项属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是商鞅变法时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
故选C。
5.C
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A是圆形方孔半两钱;B是赵国铲形币;C 是齐国刀形币;D是楚国蚁鼻钱。
故选A。
7.C[解析] 抓住“秦朝”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后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使秦国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9.(1)小篆
(2)灵渠
(3)蒙恬
10.(1)公元前221年。
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或车同轨);统一文字(或书同文)。
(3)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
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
2019-2020人教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无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
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导入新课】
以李白的《古风》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雄才大略,伟绩彪炳千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
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
【自主学习】
1.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实力强大起来,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的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A、皇帝称号: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总揽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B、中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C、地方:废除了________制,实行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文化上: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
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上: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3.秦朝的疆域
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 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合作探究】
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其事地一分为二进行,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耐人寻味的。
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你怎么看?说出观点并阐明理由。
【当堂达标】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统一文字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6.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
右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他上面文
字的字体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
货币是()
A、赵铲型币 B齐刀型币 C 圆形方孔钱 D楚蚁型币
8.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10.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
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
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布置作业】
课后自制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学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新课学习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为加强对
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教师:郡县制的作用?
学生: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诸侯割据.是中央集权制的开始。
教师:实行郡县制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郡县制的实行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利,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实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教师:思考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核心是君主专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说来说一说秦王在政治上有哪些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多媒体出示图片
思考: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
学生: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
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统一钱币和度量衡有什么作用?
学生:钱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度量衡、交通、文字
学生:意义: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筑道路等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军事上:
(1)北拒匈奴,修筑长城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学生:为了安定北方,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师: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学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交通上:
开发南疆,南兴修灵渠
教师:灵渠修建于公元前233年至214年间,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它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初名“秦凿渠”,唐朝以后改称灵渠。
灵渠上筑有许多蓄水的陡门,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
灵渠的兴修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
它是秦朝流给广西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惜灵渠现已有多处被破坏,我们要保护好它。
多媒体展示图示
教师:修建灵渠的作用?
学生:一方面沟通了岭南的航运通道,使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人漓江,直抵珠江,从而将中原和岭南联系到一起。
灵渠始终是南北交往的要道。
另一方面,灵渠提供了所辖区域内的农田灌溉和城镇用水。
京广、湘桂两条铁路陆续通车后,灵渠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但在灌溉、供水和旅游方面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播放视频
教师: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
秦朝
制定车同轨法令。
车同轨
多媒体展示车同轨图片
教师:制定车同轨的作用?
学生:能够减少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
学生:仅能够减少商品和旅客运输过程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帝国军队有能力带着物资快速到全国任何郡县。
所以,车同轨是秦国统一的重要战略举措。
多媒体展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图表
思考讨论: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
(4)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
(5)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三、课堂总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且建立了崭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秦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D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2.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B )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 巩固统一的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军事(民族)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