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选修《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练习题【基础训练】
一、辨析下列易混同音词的异同。
1.暴发爆发
[同]
[异]
【答案】 [同] 动词,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
[异] ①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也指突然发作。
如:他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②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也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
如:张泉素质好,爆发力特别强。
2.本义本意
[同]
[异]
【答案】[同] 名词,都含有“原来的意思”之意。
[异] ①本意,主要指人说话或做事的原来意思、想法、意图。
如: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②本义,主要指字词的本来的意思,与后来产生的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后来引申为“战士”的意思。
3.工夫功夫
[同]
[异]
【答案】[同] 名词,都可指代时间。
[异] ①工夫,主要用于时间,有三种意思,一是指占用的时间。
如: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下棋。
二是指空闲时间。
如:以后有工夫再来玩。
三是用于方言,指时候。
如:我当闺女那工夫,不用说学文化,就连大门也很少出呢。
②功夫,主要用于本领、造诣等,通常指长期努力实践的成果。
如:他的小说功夫很深。
4.厉害利害
[同]
[异]
【答案】 [同] 都有程度加深、情况严重的意思,通常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异] ①厉害,是剧烈、凶猛、难以对付或忍受的意思。
如:这着棋真厉害。
②利害,除可以表示“厉害”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示利益和害处。
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
5.片段片断
[同]
[异]
【答案】[同] 名词,都指事物零碎不全的一部分。
在指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用。
[异] ①片段,指整体中的一段,有一定的完整性(多用于文章、戏剧、小说、生活、经历等)。
如:作文片段(片断)。
②片断,也可写作“断片”,指事物的一点,偏于零碎,不完整。
如:片断经验。
6.审定审订
[同]
[异]
【答案】[同] 动词,都含有审阅、审查的意思,常用于计划、方法等。
[异] ①审定,指经过审查作了决定或经过审阅作了评定,强调意见不再改变。
如:我们的技改方案已经呈报上去了,待上级审定之后就实施。
②审订,即经过审阅或审查进行修改、订正。
不强调意见的最后确定。
如:他准备对原稿再进行一次审订,然后送交出版社。
7.胜景盛景
[同]
[异]
【答案】[同] 名词,都含有大好光景的意思。
[异] ①胜景,着重指优美的风景、美好的光景,常用于游览胜地等自然环境。
如:“卢沟晓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②盛景,着重指盛大的景况、情景,常用于社会景象。
如:人们在电视机前争相观看国庆阅兵的盛景。
8.心酸辛酸
[同]
[异]
【答案】[同] 都有苦难、悲痛的意思
[异] ①心酸,指心理痛苦、悲伤的意思。
如:提起那件事他就心酸。
②辛酸,它的本意是辣和酸,比喻苦难的遭遇。
如:饱偿旧社会辛酸的人,最珍惜新社会的幸福。
9.优雅幽雅
[同]
[异]
【答案】[同] 形容词,都含有美好而不俗气的意思。
[异] ①幽雅,多形容风景或生活环境,强调幽静雅致。
如:这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吸引了不少游人。
②优雅,多用来形容人的举止、姿态、神情、运用等。
如:那人举止优雅,仪态大方。
10.侦察侦查
[同]
[异]
【答案】[同] 动词,都表示通过秘密活动搜集情况的意思。
[异] ①侦察,察看的意思,侧重在了解敌情,多用于军事方面,指为了摸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的意思。
如:先用火力进行侦察。
②侦查,主要用于公安、检察方面,指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
如:立案侦查。
二.写出下列歇后语的下句。
1.黄鼠狼觅食——
2.孔夫子的褡裢子——
3.电线杆上插鸡毛——
4.豁牙子拜师傅——
5.石头蛋子腌咸菜——
6.八个老汉划拳——
7.四两棉花十张弓——
8.八十老翁练琵琶——
9.搬起石磙砸碾盘——
10.捋着胡子过河——
【答案】1.见机(鸡)行事2.尽是书(输) 3.好大的掸(胆)子4.无耻(齿)之徒5.一言(盐)难尽(进)6.三令五申(伸)7.从何弹
(谈)起8.老生常谈(弹)9.实(石)打实(石)10.谦虚(牵须)过度(过渡)
三.写出下列对联中的谐音字或谐音词,并体会其妙处。
1.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3.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
4.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5.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6.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答案】1莲—怜,梨—离 2.荷—何,藕—偶,杏—幸,梅—媒3.子路,既可解为人名——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既可解为人名——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4.按插—按察,布阵—布政。
尽是—进士,汗淋—翰林。
5.庄子,既可解为人名——庄周,又可解为庄园;汉书,既可解为书名——《汉书》,又可解为好汉写的字。
6.橹速—鲁肃,帆快—樊哙,笛清—狄青,箫和—箫何;上联含文臣不如武将之意,下联含武将不及文臣之意。
【过关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毗.邻砒.霜如丧考妣.蓬荜.生辉
B.托庇.襞.进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C.倔.强诀.别味同嚼.蜡攫.为己有
D.碑碣.反诘.桀.骜不驯栉.风沐雨
【解析】 A .pí pī bǐ bì B.都读bì C.“味同嚼.蜡”jiáo D.“栉.风沐雨”zhì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良晨美景储藏出奇制胜
B.讥诮张皇失措赈济附庸风雅
C.范畴终身大事肄业连篇累椟
D.陷井改邪归正恬淡眼花缭乱
【解析】A“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C“连篇累椟”应为“连篇累牍”;C“陷井”应为“陷阱”)
【答案】B
3.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⑴就在新当选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巴勒斯坦又发生了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
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紧急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_______ ,以平息可能重新恶化的局势。
⑵自从印度洋海啸发生以来,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目前,对受灾国的紧急救援工作以基本结束,工作_______ 已转向灾后恢复和重建。
⑶1月15日,海峡两岸民航业者在澳门经过 _______,就2006年台商春节包机业务安排达成共识。
⑷1月16日上午,732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各界人士的_______,带着与时俱进、加快山东发展的良策,走进了庄严的山东会堂,参加第九届省政协会议。
A.斡旋重心沟通重托 B.周旋中心沟通嘱托
C.周旋重心勾通嘱托 D.斡旋中心勾通重托
【解析】斡旋:调解,多用于外交;周旋:一是回旋、盘旋,二是交际应酬、打交道,三是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重心:指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往往指事情或工作的侧重点;中心:指事物的主要部分。
沟通:使双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贬义词。
重托:重大的委托,往往指大事;嘱托:托人办事,托付,范围较小。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
....,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
B.北京某著名高校学生给黑熊泼硫酸,成都某著名高校学生用微波炉烤伤幼犬,
这种匪夷所思
....的“探索”之举令人震惊。
C.有人把高考考场比作足球赛,其实再激烈再紧张再扣人心弦的足球赛,输了还
可以东山再起、梅开二度
....。
D.我迷上武侠小说后,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
....,我的成绩开始退步。
【解析】A首鼠两端,指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句中美德是“意见不合”;C . “梅开二度”,足球比赛中,指一个运动员在同一场足球赛中打进第二个球;D 长此以往,指老是这样下去,不能用于过去发生的事。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2006年汽车进口关税还要下调,预计未来几年内国产轿车价格将呈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
B.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进行一次,2004年是又一个大选年,选举的结果是民主党克里竞选失败,共和党布什再次当选为美国第55届总统。
C.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机构的“上网”,不过是在因特网上挂一个介绍性主页而已。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解析】A项“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句意不明确;B项“再次当选为美国第55届总统”错误,“再次”和“第55届”需删去一个;D项介词“对于”多余。
【答案】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译是“核心竞争力”,但它的准确译法应该是“核心能力”。
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枝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
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
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
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了解了“核心能力”的基本含义,我们就能发现目前将“Core Comepetence”译成“核心竞争力”的误区所在。
人们常常说,“渠道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某营锁人员一年销售业绩上千万,他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里,“核心竞争力”的译法把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了“渠道”、“劳
动力资源”等外在的、有形的因素,而忽略了核心能力的内在性与本湖性。
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并不一定表明该公司核心能力强,特别是当竞争的环境不公平,或当该公司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时候。
进一步说,当一个公司过分依靠外在因素在市场上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力”的时候,往往是这个公司的内在能力开始蜕化、衷减的时候。
优越的资源对于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来说的确是一种福音,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诅咒”。
这让人想起西方学者关于“石油的诅咒”的说法,由于可以卖石油,一些富油的国家不追求高效的经济体制,不追求创新,他们就躺在石油上坐吃山空,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石油资源就成了一种诅咒,一个公司如果一味依靠外在优势进行竞争或只专汪于当下的竞争(如打价格战),就难以逃脱这种被“诅咒”的命运。
因此,公司必须从关注外在、表层、有形和现在,转向关注内在、深层、无形和未来。
“核心能力”的概念体现的正是这种追求。
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动态的、精益求精的过程。
公司必须注意保持核心能力的活力,否则也难逃“被诅咒的命运”。
能使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一旦让公司形成路径依赖,也会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
当环境发生巨变时,公司困难以应对而猝然倒下。
这就是“核心能力的诅咒”。
(取材于吴伯凡《核心竞争力》:福音与诅咒)
6.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
B.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
C.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
D.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对应的检索区间主要是第1段。
A 项对应第1段第4句“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其意是“有关”,而选项中却说“无关”。
B 项对应第2句前面的两个“……不是……也不是……”。
选项错在“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其意又与文本大相径庭。
C项对应第1段第3句后面“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选项与文本之意又相反。
D项前面“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对应第1段第2句——“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正确概
括;D项后面——“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应第4段的第3句和第5句的前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两处信息的正确整合。
【答案】D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误读与误用。
B.公司如果一味依靠外在竞争优势或只致力于当下竞争,其前途堪忧。
C.劳动力资源丰富,营销人员优秀能使公司在竞争中保持永久优势。
D.对于任何公司或国家来说,忧越的资源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检索区间扩展为全文。
C项对应第2段的前3句。
概括此3句话,其意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营销人员优秀不能使公司在竞争中保持永久优势”,而选项与此意正相反。
【答案】C
8.根据文意填空。
文章说“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优势,并不一定表明该公司核心能力强”,这里因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以及其它外在因素。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检索区间在第2段。
要注意题干中“以及其它外在因素”的提示作用,从而确定横线处要求填入的应是“外在因素”。
其第5句话正是对题目划线句原因的解释。
句首“特别是”三个字是表示强调的起指示答题思路的短语,考生应能按图索骥。
【答案】“竞争的环境不公平”“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9、文章认为核心能力既是一个公司的“福音”,却也可能是“诅咒”,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并准确概括的能力。
第4段说“能使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一旦让公司形成路径依赖,也会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
此句话有两个要点:前一半讲的是“福音”,后一半讲的就是“诅咒”。
“公司因难以应对而猝然倒下”,讲的是应变能力。
【答案】核心能力能给公司带来较为长久的竞争优势(即“福音”,如果形成“路径依赖”,从而产生核心能力“硬化”的问题,公司最终将因失去应变能力而失败(即“诅咒”)意思对即可。
10.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
【解析】断句考查的是学生的文言语感和对文意的大致了解。
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的义项,如“少”“好”“加”“示”分别在课文《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贱息舒祺,最少)、《庄暴见孟子》(王语暴以好乐)、《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壁有瑕,请指示王)中出现过,而“邪”字也可以结合上句中的“直”加以对应理解。
加之这个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是转述一段对话,三次“曰”的出现、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成为断句的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断句上的难度。
【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朕少好弓矢/ 得良弓十数/ 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 乃曰// 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 工曰 /木心不直/ 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 /而发矢不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
【附】译文:
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十多张,自以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
近日把它们给弓匠看,他们说:‘都不是好材料。
’我问其中的缘故,工匠说:‘如果木头的纹理不直,脉理就不正。
弓虽有力而发出的箭不直。
’我才明白从前辨别弓箭好坏不够精通。
我凭借弓箭平定四方,对其认识仍不透彻,何况天下事物,怎能一一知晓呢!”
11.阅读下列有关的数据,先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均耕地:美国11.7亩,印度3.3亩,世界平均水平4.2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目前为1.35亩。
结论:
观点:
【答案】结论: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观点:我们一定要大力保护耕地。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李密《陈情表》)
(2)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羨长江之无穷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