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释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6G 大调,可给人以明朗的感觉,其中的小高潮出现在第14、15小节以及第18、19小节上,莫扎特希望以两个连续的六度大跳给人以起伏感,但总的来说,这一部分的情绪相对平稳,最终以K46-V7-I 实现了圆满的终止。
B 部分为单三部曲,谱例标记为小快板(Allegretto),共有5个乐句,为了实现结构的扩展,同时也为了实现情绪的递进,莫扎特使用了重复技法。
莫扎特先呈现了长2个小节的间奏,希望通过#
C 音引入,实现调性的转变,而从G 大调到
D 大调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情绪的变化做好的准备。
第一句(d)为核心句,于全篇总共出现了3次(第23、53、89小节)且均在段落的起始处,使得作品本身更具嘲讽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德斯皮娜的人物形象。
此后的第29-31小节营造了游离的意境,这与♮C-#C 半音化有直接的关系,第35-40小节的旋律色彩也因的#G 的加入变得更为朦胧,离调持续到A 大调,莫扎特为了凸显这一部分和声的张力,还在第35小节处设计了Ⅶ7/Ⅱ-Ⅱ,最终达到了理想效果。
B’部分在结构上与A 是一致的,共5句,其调性非常稳定,音调也再次回归G 大调,第80至86小节为全曲的华彩部分,伴奏中的连续震音也是整个咏叹调的高潮部分,第89至99小节可以看作是对B 部分核心句的重复与再现,通过连续的跳进处理,配合环绕式的连接方式,促使情绪表达更为顺畅、更为充分。
(二)伴奏织体
就A 部分而言,伴奏对应的谱例部分明确标注了行板(Andante)及演奏速度(66拍/min),由于这一速度要求与听众正常状态下的心率非常相近,为此,也为观众欣赏歌剧表演创设了更为安静的环境,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工作。
左手部分的要点在于八度主音附点音符的演奏要强出,目的在于引出主旋律之后的伴奏,莫扎特不仅使用了跳音设计,还使用了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柱式和弦以及休止符等多种音乐素材,促使女仆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饱满,展现她的巧言令色,为此后对两姐妹的游说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适宜的氛围。
就B 部分而言,此处标记为小快板(Allegretto),这意味着相较A 部分,无论是旋律还是伴奏都更为紧凑,用以烘托越发紧张的氛围,伴奏中的跳音与连音反复,配合休止符的穿插设计,展现了女仆在游说时的动作、形态,非常机智。
就B’部分而言,速度保持不变,伴奏部分出现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用于衬托紧张的气氛,这也表明了女仆迫不及待地改变两姐妹的爱情观。
第66至72小节中的跳音及强弱对比,再次凸显了女仆的机智,并为高潮部分的到来做好了准备,而第89小节起,右手部分的伴奏变为了连续八分音符,持续至结尾,左手部分则采用了柱式和弦,相辅相成,用以点明女仆在奸计得逞之后的喜悦之情。
(三)唱段风格及人物形象
女仆-德斯皮娜是整个歌剧的核心角色,更是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主角与演唱者,此时的她已经被阿尔丰索用金钱所买通,正在准备通过游说的方式改变姐妹俩人的爱情观,怂恿她们抛弃旧爱转而接受新追求者的求婚。
德斯皮娜将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与看法明确告诉单纯的两姐妹,鼓励她们打破传统的束缚、冲破思想的禁锢,勇敢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不顾世俗的眼光,此时的她仿佛给正在挣扎的两姐妹带来了勇气与决心,单看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情况,非常成功。
德斯皮娜这一社会底层人物既有市井之气,又有反抗命运的勇气,莫扎特仿佛想通过对这一角色的诠释,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即勇敢追求自己心中所想,无论在什么时刻都要找到自我,不被所谓的世俗及他人的眼光而禁锢自我。
通过对《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莫扎特喜歌剧创作的大体风格。
莫扎特在剧情安排方面非常上心,倾向于以一些重要旋律来塑造并丰富人物形象,对此,亦有学者认为,莫扎特歌剧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了解的越深入、研究的越清楚,我们就越能感受到它的神奇之处。
莫扎特基于独特的创作手法及巧妙的构思,将剧情及旋律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戏剧与音乐实现了平行发展,为此他的喜歌剧极具感染力与生命力,其艺术价值值得深究。
这一咏叹调在全篇歌剧之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点明了全篇的深刻主题,告诉我们切不可为了爱情而失去自我。
为了渲染幽默与轻松的音乐氛围,莫扎特在此处加入了丰富的器乐及和声,这与当时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宫廷古板长调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大大提高了喜歌剧的地位,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这一演唱风格。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主题之突出、情感之转折、技巧之新颖,配合女高音的大胆演唱,与观众之间形成了思想共鸣,一个活灵活现的社会底层女性
106
音乐表演
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促使我们去思考有关爱情、婚姻的一系列问题,从而真正理解这一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
三、演唱释义
(一)演唱语言及呼吸的配合
演唱莫扎特歌剧之时,不仅要做到声音的连贯,还要做到气息的协调,演唱者应当研究歌曲内容、了解人物角色、深入内心世界,以剧情发展走向为引导,灵活地处理演唱语言,用心去感悟,从而找到演唱时应有的纯真状态。
演唱者应当进入角色,从内心深处认定自己就是德斯皮娜,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去游说姐妹二人,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现德斯皮娜的性格特点及爱情观点,唯有如此,才能使德斯皮娜这个人物更具生命力、更为出色,才能真正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人生观与价值观。
莫扎特作品在咬字及吐字方面非常讲究,演唱者一定要慎之又慎,以歌词“lio”为例,演唱时一定要清晰地唱出“li-o”,而不是一带而过,此外,有关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中的断音演唱,一定要做到干净利落、短促有力,寻找一种挠痒痒后发笑的感觉再去发声,而倚音这类装饰音的演唱需要注意位置,虽然写法并不在正拍,但却要轻巧地唱在正拍之上,又以歌词“diavolo”中的“dia”为例,演唱时应当保留“di-a”这一演唱过程。
演唱者应当着重处理呼吸与气息控制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表现歌曲在力度方面的变化、速度方面的变化乃至装饰音的演绎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中的六度跳跃,就必须以科学的呼吸及足够的气息去支撑,又以这一作品的最后几句为例,从第93小节起,演唱者的情绪应当越来越激动,对应的气息要非常充足,要想处理好换气就必须找准处于弱拍上的换气点,从而达成气与声间最和谐的状态,演唱者还需动用腹部力量,以此稳定气息并顺利换气。
(二)演唱音色及力度的处理
要想得到理想的演绎效果,演唱者必须处理好音色并控制好力度。
结合谱例标记来看,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在最开始的速度为行板(Andante),由于采用了弱起的方式,为此音量偏小、力度较弱,音色也较为成熟,贴合德斯皮娜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游说姐妹二人的剧情,为此后阐述自己的爱情感、转变姐妹俩的爱情感做好准备,A 部分的演唱要尽可能的安静、情绪要尽可能的平稳,对应的音量及力度都要保持在中等水
平。
进入B 段后,德斯皮娜对于自己的说辞越发自信,她捕捉到了姐妹二人的动摇及细微变化,此时为了进一步取得信任,在音量及音色上都有了变化,速度也由此变为小行板(Allegretto),此时的德斯皮娜正在告诉姐妹二人与男人交往时要懂得适当的撒谎,还要保持适度的热情。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旋律优美又不失跳跃性,只有处理好演唱力度并凸显变化,才能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才能诠释这一作品的内涵与价值观。
德斯皮娜在最开始游说二人之时尽显老者姿态,需要保持平稳并富含深情,去告诉姐妹二人什么是爱情,告诉姐妹二人怎样与男人交往、怎样吸引男人,在初步取得姐妹二人的信任后,伴奏变得更为轻快,音色也变得更为华丽,对于姐妹二人提出的质疑以及心中的犹豫不决,德斯皮娜又以平稳及温和的演唱去安抚二人,帮助二人坚定决心,宽慰因说谎而产生的愧疚感,灌输一种不为爱情失去自我的思想,此后伴奏再次转为明快的风格,语气也变得更为高傲,尽显女王的姿态。
结尾处唱出了德斯皮娜的内心活动,力度的变化应当是由弱变强,且最后几句“viva Despina che sa servir”的演唱越来越激动,反复说明德斯皮娜在爱情中真像一个女王,全曲也由此来到了高潮部分,上行的旋律配合明快的伴奏、轻巧的间奏,使得情感得到了有效传递,同时也与此后的演唱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演唱速度的把控
最开始的速度为行板,于全曲高潮处变为了小行板,前者是为了体现德斯皮娜的温柔,情绪较为稳定、语气较为平和,眼见自己的游说起了效果,德斯皮娜越讲越激动,越讲越兴奋,为此演唱的节奏及速度也要随之变化,带领观众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Dee in' un momento dar retta a cento,colle pupille parlar conmille”一句的速度为中速,用于贴合德斯皮娜正在游说姐妹二人时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是近似于疯狂的诉说,给姐妹二人灌注女王思想,告诉她们只有大胆追爱、冲破束缚,才能获得幸福,演唱者一定要处理好此时的演唱速度与感觉。
(四)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首咏叹调重在体现德斯皮娜的机智,少了一些情爱的色彩,并不是悲伤的宣泄,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莫扎特设计了6/8拍的节奏、较平稳的开端。
A 段的行板意在表现德斯皮娜经验丰富,乐曲的平稳行进仿
107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6佛是德斯皮娜早就看透了一切,为后续的说教做好了普遍;转入B 段后,速度有了变化,小快板的设计是因为德斯皮娜对自己的游说充满信心,她告诉姐妹两个如何面对新的追求者,或眉目传情,或适当说谎,切不可轻易表露自己的需要及情感,应当做到神定自若。
随后,德斯皮娜急于说服姐妹二人,语速明显加速,将那种迫切感完全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在“德斯皮娜真像女皇”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德斯皮娜的沾沾自喜,既有对自己爱情理论的肯定,又有对游说效果的满意。
莫扎特为了真实地刻画德斯皮娜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在旋律方面多有变化,同时在速度及力度乃至和声织体方面也做了精心设计。
演唱者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不仅要处理好旋律及节奏,还要注重咬字及吐字,确保将作品的内容完全地展现出来,确保将蕴含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且演唱经验表明,只有切实了解德斯皮娜的社会地位,才能理解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价值观,基于理解的演唱,才能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女仆形象。
演唱者一定要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处理好情感与歌词之间的关系,将自己想象成为德斯皮娜,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亦有学者指出,只要把握这一作品的演绎风格并在演唱时加入自己的理解,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轻喜剧《女人心》的重要唱段,主角德斯皮娜是女高音,而莫扎特在创作时为了让这一人物更具生命力、更加真实,甚至在每一个音符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于演唱者而言,只有了解创作背景、分析音乐要素,才能真正掌握这一作品的演唱风格,从而实现演绎水平的有效提高。
影响人物形象塑造情况的不仅有当时的创作背景,还有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者应当基于演唱还原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从而为观众展现更全面的内容、表达更真挚的情感,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能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演唱风格。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风格偏欢快,不乏诙谐与幽默,无论是咬字吐字还是呼吸换气都讲求快与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歌剧在舞台演绎中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这也是许多演唱者在私下反复练习控制气息及声音的主要原因。
要想感动他人,演唱者必须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有带到音乐情境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德斯皮娜的内心世界,才能正确诠释这一作品并准确表达剧中情感,此外,演唱者一定兼顾日常练习,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做到在舞台上表现自如、灵活转换,只有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更贴
近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结 语
莫扎特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是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他的存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西方音乐的发展,丰富了西方音乐史,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深受后世喜爱的作品。
歌剧《女人心》在刚面世时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在莫扎特一众作品中也是平平无奇的一部,但随着后世对于其创作风格的认识加深,人们越发感觉这一作品的完美性及平衡性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时至今日,已然成为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品。
歌剧《女人心》的音乐风格极为特殊,既有莫扎特对于歌剧创作的严谨态度,又有他在经历人生起伏之后的自由与洒脱,他以戏剧的手法展现了古典歌剧的框架,又以诙谐幽默的音乐语言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一面以及在感情中互相拉扯的纠缠,亦有学者认为,这也是古典音乐获得新生的重要表现。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女人心》中非常重要的一首女高音唱段,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追捧。
通过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莫扎特想要透过这一作品表达出来的疑问,不仅仅对爱情忠贞度的疑问,更是对人性的疑问。
综合剧情介绍,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作品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角色及其性格特点,此外,通过对创作特征的多角度分析,可以使演唱者对这一作品、对莫扎特歌剧、对西方歌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演唱者应当不断提升歌剧演唱基本功,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用耳朵去聆听、用真心去感受,灵活自如地面对舞台,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演唱效果。
■
参考文献
[1] 李晓莹.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23(05):112-115.
[2] 季嗣懿.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和表演技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3] 唐子茵.歌剧《女人心》中《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演唱风格把握[D].湖南工业大学,2020.
[4] 谢茜怡.莫扎特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9.
[5] 岳睿.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以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为例[J].艺术研究,2016(0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