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句子的成分及类型(三)(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4 句子的成分及类型(三)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中的“城阙”指京城、都城长安,“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指城楼两边的高台。
B.《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在抗疫的特殊时期,白衣护士把医院当成战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这是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D.“母亲是我们家族中平凡而坚强的女性。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平凡而坚强。
【答案】B
【详解】
A.错误,改为:“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中的“城阙”指城楼两边的高台,“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指京城、都城长安;
C.错误,句子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D.错误,“母亲是我们家族中平凡而坚强的女性。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是女性;
故选B。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常的律诗每首共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B.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更加精准地契合了使用者的需求。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抖音契合需求”。
)C.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呼唤我的名字。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
D.技术的变革不仅打通了“天涯若比邻”的地理阻隔,还铺就了“共话今古情”的对话渠道。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
【答案】.C
【详解】
A. 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平台契合需求;
D.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故选C。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而“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了”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曹文轩,以出色的文笔,荣获2016年‘安徒生奖’。
”这个句子主干是“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D.“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答案】D
【详解】
D项中,“并且”在这里表示递进关系,本句是“递进复句”,又如“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并且连靠墙的两边通道上都站满了人”也是递进复句。
4.下列四组中的复句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①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B.①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他。
①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
C.①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①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D.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①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答案】B
【详解】
A.都是递进复句;
B.分别为转折复句和选择复句;
C.都是因果复句;
D.都是并列复句;
故选B。
5.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也肩.
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只有青年群体充分张扬梦想和活力,有力挺担当的脊梁,一个民族和国家才会迸发出不可穷尽的、向上向前的青春力量。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考验面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惧风雨、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在这场大考中经受了历练、实现了成长,将“小我”融入“大我”,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青春的国家、青春的民族的磅礴力量。
A.文中加点的词语“前途”是名词,“肩负”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不惧风雨”“磅礴力量”两个短语均为动宾短语。
C.“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一句中“青年一代”是主语。
D.文中画线句是条件复句。
【答案】B
【详解】
B.“磅礴力量”就偏正短语,不是“动宾短语”。
故选B。
6.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
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虽然更假如或者
B.因为也只要并且
C.不仅更假如并且
D.不仅也只要或者
【答案】C
【详解】
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来自于阅读”与“来自于直接经验”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递进关系,所以前后空分别填“不仅①
更”①“我们依然热爱阅读”与“便”构成假设关系,所以填“假如”。
“我们依然热爱阅读”与“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递进关系,所以填“并且”。
7.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魔幻星是一个机器人,那么自己先前发出的种种信号就是完全无效的”(《流星》)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魔幻星是一个机器人”这一情况,后一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产生的结果。
B.《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史诗,以宋江等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农民
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光辉业绩,也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C.“我们虽为观莲而来,但是好景当前,不会熟视无睹”(《观莲拙政园》)中“但是”是转折复句中常用的连词,用来引出与上文相对立的意思,表意的重点在“但是”之前。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出师一表”指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C
【详解】
C.表意的重点在“但是”之后。
故选C。
8.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科技工作者要在基层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要对基层群众有真感情,要设身处地为基层群众的利益着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如此。
他对农民始终保持着真诚、平等的尊重,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
他常说,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
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在工作上勤恳、严谨、执著。
这正是当今中国科技界需要承载和弘扬的优秀品格。
A.文中的“始终”“真诚”分别是副词、动词。
B.文中的“种植经验”和“优秀品格”短语结构完全不同。
C.“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
”这个句子中“他”作主语,“散发”作谓语。
D.“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在工作上勤恳、严谨、执著。
”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答案】D
【详解】
A.“真诚”是形容词,不是动词;
B.文中的“种植经验”和“优秀品格”短语结构相同,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个句子中“他的身上”作主语,而不是“他”;
故选D。
9.对下列复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采用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因果关系)
B.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转折关系)
C.种花好,种菜更好。
(选择关系)
D.她只要望一眼,人家就会陪着笑脸来解释的。
(假设关系)
【答案】A
本题考查复句类型的判断。
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
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要注意标志性的词语。
A项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应分别改正为:B项是并列关系①C项是递进关系①D项是条件关系①
10.下列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一句属于“假设复句”。
B.“令尊”“惠顾”“垂询”“赐教”“拙作”“劳驾”均属于古代常见的敬辞。
C.《出师表》中“表”是古代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D.“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属于主谓搭配不当语病。
【答案】.B
【详解】
B.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
故选B。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大模大样春夏秋冬省城成都——都是并列短语。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子主干:孔乙己是人。
C.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假设复句。
D.每一步都努力前行,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嗅到花朵的芬芳。
——“芬芳”在句中的词性为名词。
【答案】A
【详解】
A. 语法解说不正确。
“省城成都”是偏正短语。
故选A。
12.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崇高”“洁净”“更加”“强大”都是形容词。
B.短语“观赏美景”“留守儿童”“关爱我们”“被压扁的沙子”的结构相同。
C.“他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一句画线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依次是状语、补语、定语。
D.“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这句是递进复句。
【答案】D
【详解】
A.“更加”是副词;
B.“观赏美景”“留守儿童”“关爱我们”“被压扁的沙子”短语结构依次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偏
C.句子主干是:他拣定椅子。
“拣定”是作谓语;
故选D。
13.谈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年,90后、00后身上有不少“标签”:撒娇、卖萌、发嗲,自称“宝宝”;任性、冲动、脆弱,经常“崩溃”;“佛系”“道系”“丧文化”……我们经常忧心: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吗?然而,在今天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卖萌不影响他们冲锋,恐惧不影响他们勇敢。
他们“崩溃”完马上又投入战场,防护服也挡不住他们年轻的心,他们跳出了防护版的“小天鹅”、方舱版的“萨日朗”……这就是90后、00后的非典型青春!这就是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抗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看来,并没有什么天生的盖世英雄,是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
说起责任,一个人要担当的责任有很多,对国家、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对自己、对历史、对未来……不同的社会关系和角色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
(我来辨)
阅读材料后,同学们进行了以下讨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上面语段中加点的“标签”是名词,“非典型青春”是偏正短语,“责任和担当”是并列短语。
B.“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吗?然而,在今天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卖萌不影响他们冲锋,恐惧不影响他们勇敢。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抗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把“对国家”和后面的“对自己”调换位置。
【答案】B
【详解】
B.“然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这个句子是转折关系复句。
故选B。
14.下面是(汉字魅力)环节同学们摘抄的一则材料,有关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
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神奇、多情、顽强的汉字,将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细细密密地织画在了历史长河中,妙笔生花,美不胜收。
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气活现,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
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山川河
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竖横之间显现出山的巍峨和峭拔;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齐心聚力众志成诚,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之间。
A.“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运用比喻修辞,表明汉字是构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段落中两处“……”的用法相同,都表示列举事项的省略。
C.画横线
..句子是递进复句。
D.画波浪线
...的句子是病句,“神气活现”使用不当。
【答案】.C
【详解】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C.有误。
画单横线句子是单句。
故选C。
1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园林又称文人园林,因其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文人是造园的主体。
若追溯
..中国园林的源流
..,则
既非始于文人,亦不止于文人,而是上至帝王将相
....,下及庶民百姓,莫不有园。
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
生活里。
园林设计
....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建筑散置在山水花木之间,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国景致交汇为和谐的整体。
中国人通过建筑的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到自然的大空间。
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
A.“追溯”是动词,“源流”是名词,“帝王将相”“园林设计”都是并列短语。
B.“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这个句子中,“发展”作谓语。
C.“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
”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和谐”与“整体”互换位置。
【答案】C
【详解】
A.“园林设计”是偏正短语;
B.“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这个句子中,“融”作谓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交汇”改为“融汇”;
故选C。
1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青春
..,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包括短语类型辨析、词性辨析、病句辨析和复句关系、句子成分的判断。
我们要对这些语法知识熟练掌握,才能从容应对这种综合性语法题。
A.“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中“青春”是句子的主语,所以“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①B.“即使……也……”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所以此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C.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你”是主语,“知道”是谓语,“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是句子的宾语。
D.正确①
17.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明互鉴”“霸凌主义”“安身立命”“不知所措”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
B.“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句的主干是“对联是瑰宝”
C.“愿我们所有的付出都能带来春暖花开”中“付出”是动词。
D.“让心走出更远的距离,让脚站在更高的巅峰”,这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
【答案】C
【详解】
C.有误,句中的“付出”是名词。
故选C。
18.下列语法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便朦胧
..在这水气里了。
”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动词。
B.“成群结队”、“左顾右盼”、“扫黑除恶”都是并列短语。
C.“这个女孩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位老师。
”这是转折复句。
D.“我校积极开展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
”这句没有语病。
【答案】C
【详解】
C.有误。
“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点睛】
19.选出对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生命不是赛跑,而是旅行,是对远方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①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我们,常常忽略了沿途值得足的风景,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动。
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心灵寻一处栖息之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①只有学会享受寂寞,才能宁静致远。
A.“生命”“最”“一处”分别是名词、副词、数量词。
B.“真实的感动”是偏正短语,”追寻梦想”是动宾短语。
C.画线①句的主干是“我们忽略风景”。
D.画线①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答案】D
【详解】
D.从语义上分析,“学会享受寂寞”是“宁静致远”的必要条件,所以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故选D。
20.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夏日的山野清新
..而又迷人。
”句中加点词语“清新”的词性是形容词。
B.“举止优雅”“学识渊博”“雄心壮志”都是主谓短语。
C.“读书是一生的修行。
”这个句子中“读书”是主语。
D.“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取得了辉煌成就,更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这个句子是递进复句。
【答案】B
【详解】
B.有误。
“雄心壮志”是并列短语。
故选B。
【点睛】
2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中“绿”的词性一样.
B.“实现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今天星期一”“走一趟”的结构各不相同。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D.“中国高铁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写下了有力的注脚。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铁写下注脚”。
【答案】C
【详解】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不是假设复句。
故选C。
2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中的“快活”是形容词。
B.“精神的三间小屋”“斑羚飞渡”“蚊子和狮子”“热爱生命”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中的谓语是“盛放”。
【答案】C
【详解】
C.用“假若”连接,表明本项是假设关系的复句,故选C。
23.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
..还是平民百姓”一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形容词。
B.“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这个句子中“真挚而美好”是定语。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这个女孩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这两个句子都是并列复句。
D.“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一列树是忧愁而快乐的。
”这个句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A
【详解】
A.“贤达”的词性是名词。
故选A。
24.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他身处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
(条件)
B.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因果)
C.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递进)
D.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
(递进)
【答案】D
【详解】
D.“与其……莫如……”是选择关系。
故选D。
2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他顺利地通过
..了这次考试。
”“通过
..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
”两句中的加点的“通过”都是动词。
B.“绿得发亮”“甩在地上”“万籁俱寂”“遮天蔽日”短语类型分别是后补、动宾、主谓、并列。
C.“夜深人静的时候,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
”其中,“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状语,主干是:何大学问悲凉。
D.“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这个复句的第二层关系是并列关系。
【答案】D
【详解】
A.错误,句中两个“通过”词性分别是动词、介词。
B.错误,“绿得发亮”“甩在地上”“万籁俱寂”“遮天蔽日”短语类型分别是后补、动补、主谓、并列。
C.句子主干是:何大学问感到悲凉。
故选D。
26.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①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①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①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B
【详解】
B.①为转折关系,①①为假设关系,①为因果关系。
故选B。
27.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武汉的市花是梅花。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
..了这座
..。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人们见证
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
他们爱过,生活过,为生命而顽强拼搏过。
他们的品格与勇气,在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将被家与国永念。
A.文中加点词语“品格”是名词,“见证”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抗击疫情”“顽强拼搏”两个短语均为动宾短语。
C.“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
”一句中,“傲霜雪”是定语。
D.“人们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
”是并列关系复句。
【答案】B
【详解】
B.“抗击疫情”是动宾短语,“顽强拼搏”是偏正短语。
故选B。
28.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每个人写出的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每个人写信时都有自己的情绪状态。
①每一封手写书信都如一件精工打磨的孤本,字里行间散发着温度。
①人们常说“见字如面”,殊不知,唯有手写书信者才有资格用此话。
①收信人见到信上的字,就像见到了写信人的面容,触摸到写信人的心跳。
数字时代的键盘操作,能够快速地传情达意,但绝无手写书信的温度与细腻,没有那流淌在笔尖下丝丝缕缕的柔情与意味,更消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鱼笺尺素的浪漫与惊心。
A.“快速”是副词,“流淌”是动词,“精工打磨”和“鱼笺尺素”都是并列短语。
B.“每个人写信时都有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个句子中,“写信时”作定语。
C.将选文第①至①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①①①
D.“数字时代的键盘操作,能够快速地传情达意,但绝无手写书信的温度与细腻。
”一句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答案】C
【详解】
A.有误,“精工打磨”是偏正短语;
B.有误,“写信时”是状语;
D.有误,从“但”一词可知,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故选C。
29.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趣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浮起”是形容词,“稀疏”是形容词,“轻纱的梦”是偏正短语,“青雾浮起”是联合短语。
B.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是递进关系复句。
D.“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趣味的。
”有语病。
应修改成:“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答案】D
【详解】
A.“浮起”是动词,“青雾浮起”是主谓短语;
B.这个句子虽然有“仿佛”,但是它不是比喻词,没有本体和喻体,故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C.“虽然……却”表转折关系,故这个句子应该是转折关系复句;
故选D。
【点睛】
30.下列各项中分析中有误
..的一项是()
“微时代”的阅读是浅阅读,解决的是信息
..的问题,①人们在间断、短暂的时间中迅速获得有效的信息和
足够的娱乐资源
....。
① “浅阅读”恰好适应了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给人们精神生活上
带来的新变化。
但“浅阅读”需要深思考。
①唯有融入深思考的要素,“浅阅读”才会有积累
..、有内涵、有品质。
我们需要以“深阅读”的思维力、评判力、观察力,提高自己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能力,使得“浅阅读”也能
洗净铅华,返朴归真
....。
A.“信息”和“积累”都是名词,“娱乐资源”是偏正短语,“返朴归真”是并列短语。
B.第①句中“人们”是主语,“迅速”是状语,“足够”是定语。
C.第①句搭配不当,“适应”应改成“顺应”。
D.第①句是假设复句。
【答案】D
【详解】
D.由第①句中“唯有……才……”可知,该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因此该选项中“第①句是假设复句”的表述是错误;
故选D。
31.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并列复句)
B.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转折复句)
C.如果稼轩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假设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