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整个教学
过程中,是巩固、深化知识不可或缺的步骤。
现谈谈我在习题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
习题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包括习题课、课内练习、课堂测验、课外练习等活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
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能听懂,但是课后做题目又不知从何下手。
有些学生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题目难度大或者自己不聪明,其实不然,
在实际中教师往往一人表演,超前提示,重结果,思路单一等。
因此,要想提高
学生的物理成绩与习题教学的质量,就要深入探析当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具体
情况,从实践中总结出具体的策略。
一、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规律及定律和物理公式是物理科的基础知识,在上习题课前学生应对有
关知识全面掌握,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
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规
律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题目进行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进行解题的基本方法和运用物理量时单
位必须统一,使学生形成规范解答物理习题的习惯,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理论
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
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思维培养策略
1.一题多解促思维发散。
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学生的思维反应比较快,很快
就能想出解法,但要想促使学生的思维开阔发散,往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
道试题从另外的角度分析、思考、探究,力求用多种解法解答。
教师在讲解时要
抓住学生的思维,时时渗透点拨不同的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在教师的督促指导下
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以致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那么求解的
过程就成为对学生思维法分散的培养过程。
例如:现有一种未知液体(已知其密
度小于水的密度),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测量该液体的密度。
解法一:利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解法二:采用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干燥的小烧杯。
解法三:在解法二的基础上,假如只提供天平(含砝码)、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量?
解法四:采用浮力知识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适量的水、烧杯、小石块。
解法五:采用压强知识器材——U形管、水、刻度尺、待测液体(具体的解题
步骤略)。
此题不仅有效地巩固了密度、浮力、压强等物理知识,关键之处就是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既有深度又有创新,可见一题多解能促使学生思维发散,对
学生解题帮助很大。
2.一题多变训练思维变通。
我们所说的所谓一题多变就是在一组题中,在不
改变基本内容的情况下,更改已知条件或问题;在改变后,解题时所用的原理公式
会有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夯实物理基础知识,灵活应对、融会贯通。
教师指导学
生力求抓住问题的本质,准确找到异同,在多变中激活思维更新思维、变通思维,开启智慧、点亮成功,此处就不一一举例。
三、习题课要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现在许多学校搞的小组活动模式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如下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
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
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这一题学生在分析时,直接一步到位很难。
可以先分析回顾课本上研究滑动
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第二步让学生分析物块A与木板间是什么摩
擦力;第三步分析物块A此时处于什么状态。
总之,习题课教学首先要体现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其次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
积极性,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孝炜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效性.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
2.邱昌军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