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0
1939 20世纪40代
恩格尔曼
鲁宾 卡门
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卡尔文
(3)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色素提取液呈现淡绿色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1)叶片颜色太浅。(2)绿叶不新鲜。
(3)研磨不充分。(4)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太
少。(5)加入无水乙醇量太多。 (6)研磨时间过长,部分叶绿素被破坏。
4.为什么在制作滤纸条时,需将一端的两
个角剪掉?
提示: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 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表面的张力较大, 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从而导致色 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需将插入层析 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提示:不同种类的色素在绿叶中的含量不同,含量多
的在滤纸条上呈现的色素带宽,反之色素带窄。
实验结果,出现几条色素带?什么色素溶解度最大?
什么色素含量做多?含量最少的是那种色素?
实验结果,出现几条色素带?什么色素溶解度最大?
什么色素含量做多?含量最少的是那种色素? 如图所示
橙黄色 叶黄素 叶绿素a 黄绿色 最多
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 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好氧 菌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 ②从对实验环境的把握看:
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 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
③从自变量的操纵看看: 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
叶绿体上可分为光多和光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试验
5.为什么滤液细线要重复画,且线要细、直? 提示:重复画线是为了增加色素的浓度,使分离出的 色素带清晰分明。画线细、直是为了防止色素带之间
出现重叠。
6.层析时,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提示: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或没入)层析液, 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 到色素带,使实验失败。 7.滤纸条上色素带宽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实
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1.提取: 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分离: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 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1.为什么需要选用新鲜绿色的叶片做实验材料? 2.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为什么研磨时要加入少量
1.为什么需要选用新鲜绿色的叶片做实验材料?
提示:新鲜绿色的叶片中色素含量高,从而使滤液
中色素含量较高,实验效果明显。
2.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为什么研磨时要加入
少量的CaCO3和SiO2?
提示:(1)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 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2)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以上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
实验结果: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最多 最少
以上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
神奇的三菱镜
三菱镜折射原理:
三菱镜能折射太阳光 ,把白光变成彩虹的原理是: 光从空气进入某一种物质的时候,被折射的程度 和它在这种物质中前进的速度有关(折射率 n=c/v)。速度越慢,被折射得越厉害。白光进入 玻璃以后,其中,紫光的速度最慢,折射角最大, 因此,紫光就位于光谱的下端;红光的速度最快, 折射角最小,因此,红光位于光谱的上端。红、 橙、黄、绿、蓝、靛、紫色光,按波长的长短, 依次排列在红光和紫光之间。棱镜就是这样把白 光分解成七色光谱的(色散现象)。
无色透明的或者白光。
吸收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吸收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基质 由类囊体构成
线粒体和叶绿体
• 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类 • 每条水绵由许多个结构相 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 • 水绵很明显的特点是:叶 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 细胞里。
恩吉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①从选材分析: 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
的CaCO3和SiO2?
3.色素提取液呈现淡绿色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为什么在制作滤纸条时,需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 5.为什么滤液细线要重复画,且线要细、直? 6.层析时,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滤纸条上色素带宽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8.实验结果,出现几条色素带?什么色素溶解度最
大?什么色素含量做多?含量最少的是那种色素?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 同位素标记法法进行了探究。
同位素18O标记H2O和CO2
C18O2 O2 CO
光照下 的 球藻悬 液
H2 18O和C18O2
1Hale Waihona Puke O 22H2O H218O A B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 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 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④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进一步验 证了在光照的条件下叶绿体可以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年代 1771 1779 1845 1864
科学家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R.梅耶 萨克斯
结论
1880
1939 20世纪40代
恩格尔曼
鲁宾 卡门
卡尔文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
碳的同位素14C 标记CO2
14CO2 14 14 CO2
( CH2 O)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 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年代 1771 1779 1845 1864
科学家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R.梅耶 萨克斯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只有在光照下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 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足量的CO2
Y1
足量的CO2
Y2
足量的C18O2
Y3
足量的C18O2
O2
小球藻悬浮液
18O 2
O2
小球藻悬浮液
18O 2
Y4
①
H2O
②
H218O
③
H2O
④
H218O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C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实验
叶绿素(a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吸收的都是
(可见/不可见)光。
练习:把绿叶的色素提取液放在光 源与三棱镜之间,在连续可见光谱 中出现暗带,暗带在光谱中分布的 区域是
A.黄光区 B.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C.蓝紫光区 D.绿光区
与社会的联系:根据上述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 的光的吸收特点,想一想,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 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
在一 暗半 处曝 放光 置, 几一 小 半 暗处理 的遮 叶光 片
碘蒸汽处理
光照
结论: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酒精
脱色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 ,还是CO2?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 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 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 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 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