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化学(理科)试题
命题人:罗勤审题人:宋子登
本试卷共26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案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Mg24 Ca 40 Ba13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酸碱指示剂B.pH计C.精密pH试纸D.广泛pH试纸
2.已知反应
①25℃、101kPa时,2C (s) + O2 (g) = 2CO (g) △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 (aq) + OH―(aq) = H2O (l) △H=―57.3kJ/mol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反应①的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C.稀H2SO4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kJ/mol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B.c(H+)=c(OH―)=10―6mol/L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4.可逆反应N2 (g)+3H2 (g) 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2)= v逆(NH3) B.3v正(N2)= v正(H2)
C.v正(N2)=3 v逆(H2) D.2v正(H2)=3 v逆(NH3)
5.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
B.0~t1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v(N)﹕v(M)=2﹕1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都很快
B.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及冰在常温下的融化过程都是自发的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7.450℃时,密闭容器中,起始时SO2的浓度为0.010mol/L,O2的浓度为0.020mol/L,10s 后气体压强为起始时压强的95%,则1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v(O2)=1.5×10-1mol/(L•s) B.v(O2)=1.5×10-4mol/(L•s)
C .v (SO 2)=3.0×10-
3mol/(L •s) D .v (SO 3)= 3.0×10-
5mol/(L •s)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 2 (g)+3H 2 (g) 2NH 3(g)达到平衡后,当其它条 件不变时,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结果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达新平衡时,c (N 2)较原平衡变小
C .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小
D .达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均比原平衡变大
9.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 Mg 2++
2OH ―
,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c (Mg 2+)不变,可加入少量的 A .H 2O B .MgCl 2 C .NaOH D .HCl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 ,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 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 .溶液中Ca 2+的数目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 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K +、Mg 2+、NO 3―、SCN ―
B .含有大量NO 3―的溶液:H +、Fe 2+、Cl ―、SO 42―
C .放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K +、NH 4+、HCO 3―、SO 42―
D .由水电离出来的c (H +)=1×10―14mol/L 的溶液:Na +、K +、CO 32―、SO 42―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 ·mol -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 △H =-192.9 kJ ·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
1
B .右图可表示反应①的能量变化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
CH 3OH(l)+1/2O 2(g)=CO 2(g)+2H 2(g) △H >-192.9kJ ·mol -
1
1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 2:NH 3·H 2O+CO 2=NH 4++HCO 3-
B .少量SO 2通入Ca(ClO)2溶液中:SO 2+H 2O+Ca 2++2ClO ―
=CaSO 3↓+2HClO
C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AlO 2―
+2H 2O
D .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反应: CO 32—
+2H + = H 2O+CO 2↑
14.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1.0mol/LNa 2CO 3溶液:c (OH ―
) = c (H +) + c (HCO 3―
) + 2c (H 2CO 3)
B .1.0mol/LNH 4Cl 溶液:c (Cl ―
)=c (NH 4+)>c (OH ―
)=c (H +)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15.常温时将V1mL C1mol/L的氨水滴加到V2mL C2mol/L的盐酸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V1= V2、C1=C2,则混合液中c(Cl―)=c(NH4+)
B.若V1= 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
C.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Cl―)<c(NH4+)
D.若混合液的pH=7,则C2V2<C1V1
16.现有可逆反应A(g)+B(g)2C(g),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
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使用催化剂
和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
B.甲图的曲线表示压强对反应的影响,a曲线表示的压强较高
C.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丙图中两条曲线可能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其中b曲线表示的压强较大
17.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化学反应:
A(g)+B(g) M(g)+N(g)
则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温度升高平衡移动的过程中气体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若绝热时(容器内外没有热量交换),平衡移动的结果使c(M)增大,则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一定降低
18.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以下反应:
(g) + O2(g) 2SO3(g) 到达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3平衡浓度不变的是
2SO
A.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 (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2 (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3 (g)
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Ar (g)
1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850℃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 2+H2CO+H2O。
已知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75%。
那么当H2改为4mol,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 和H2O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1. 5mol B.1. 6mol C.1. 8mol D.2. 5mol
20.已知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碳酸中c(CO32-)比偏铝酸中c(AlO2-)大得多,则下列推
论中正确的是
A.通入适量的CO2于AlO2-溶液中,有CO32-生成
B.含CO32-的溶液容易使Al(OH)3溶解变成AlO2-
C.HCO3-既能与Al3+反应也能与AlO2-反应
D.NH4+、AlO2-和CO32-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
21.(6分)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下列平衡关系:Cr2O72―+H2
O 2 CrO42―+2H+,把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红色。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则溶液呈___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2O7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___,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
22.(6分)
(1)25℃时,0.05mol/LH2SO4溶液的pH=____;0.05mol/LBa(OH)2溶液c(H+)=____ 。
(2)若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2×10―7mol/L。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滴入稀盐酸使c(H+)= 5×10―4mol/L,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3)已知100℃时,K W=1×10―12。
在该温度下,将100ml a 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1L,所得溶液的pH为8,则a的值为。
23.(8分)甲、乙两同学在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浓度为4mol L―稀盐酸3mL,将分别装有0.3gNaHCO3和0.3g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两试管大小相同)。
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 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如下:
(1)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处;不同处。
(2)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
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CO3-(aq)+H+(aq)=H2O(1)+CO2(g) △H>O
CO32-(aq)+2H+(aq)=H2O(1)+CO2(g) △H<O
甲分析结论的方法是否科学? (填“科学”或“不科学”) 。
(3)为研究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乙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每个实验平行做3次,取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五条结论:
a .NaHCO 3的溶解是 (“吸热”或“放热”)过程;
b .Na 2CO 3的溶解是 (“吸热”或“放热”)过程;
c .NaHCO 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 (“吸热”或“放热”)反应;
d .Na 2CO 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
(“吸热”或“放热”)反应; e .NaHCO 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 (填a →d 的字母)的热效应之和。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4.(12分)常温下在20mL0.1mol/L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 溶液40mL ,溶
液的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 2因逸出未画出),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20mL 0.1mol/LNa 2CO 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其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有何关系?(用等式..
表示) 。
(2)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 为10时,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离子有 ______ ,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3)请写出OAB 段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当混合液的pH= 时,
开始放出CO 2气体。
(4)某同学认为该溶液中Na 2CO 3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CO 32―
离子不超过其总量
的10%。
请你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____。
25.(12分)已知NO 2和N 2O 4可以相互转化:2NO 2(g) N 2O 4(g) △H <0。
现将一定 量NO 2和N 2O 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定体积为2L
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 和Y ,其中曲线
表示NO 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a 、
b 、
c 、
d 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 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
1.0
0.6 0.80.4
0.2
(2)①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
速率v(NO2)= mol/(L·min)。
②15min时,反应2NO2(g) N2O4(g)
在b点的浓度平衡常数K(b)= (请带单位表示)。
③在25min时引起浓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35min时,反应2NO2(g) N2O4(g)在d点的浓度平衡常数K(d) K(b)
(填“>”、“=”或“<”)。
(3)若在35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快速缩小玻璃容器的体积至1L,气体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B2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经测得平衡
26.(6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时:c(A2)=0.5 mol /L,c(B2)=0.1 mol /L,c(C)=1.6 mol /L,若A2、B2、C的起始浓度分别用a mol/L,b mol/L,c mol/L表示,要维持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请回答:
(1)a,b应满足的关系是。
(2)a的取值范围是:,c的取值范围是:。
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化学科(理科)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1.(6分,每空1分)
(1)黄;中和H+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橙红;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正反应移动;变浅
22.(6分,每小题2分)
(1)1 1×10―13mol/L (2)8×10―11 mol/L
(3)0.001
23.(8分,每空1分)
(1)都有气泡产生装NaHCO3的气球体积膨胀得快一些(2)不科学
(3)吸热放热吸热放热a、c
24.(12分)
(1)CO 32―+H 23―+OH -
(2分)
c (Na +)+c (H +)=2c (CO 32―)+c (HCO 3―)+c (OH ―
)(2分) (2)CO 32―和HCO 3―
(1分) 1︰1 (1分)
(3)CO 32―+H +=HCO 3―
(2分) 6 (1分)
(4)用pH 试纸(或pH 计)测常温下0.1mol·L -
1 Na 2CO 3溶液的pH ,若pH ≤12,则该同
学的观点正确;若pH >12,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3分)
25.(12分)
(1)X (1分) b 和d (2分) (2)①0.04(2分) ②K b =
9
10L mol ―
1(共2分,单位1分) ③加入了0.8molNO 2(1分) ④ =(2分) (3)先变深后变浅,但最后比压缩前要深(2分)
26.(6分,每空2分)
(1)a= b +0.4 (2)0.4<a<1.3 0<c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