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新乡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从孩童启蒙时就应引导他们认识美好的自然物象。

B.近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各地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C.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

D.归根结底,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关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关乎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C.“流浪地球”引号改为书名号。

外星家园……,去掉省略号后的逗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C.“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的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四书”不是书名,应该使用“引号”;“大学”是书名,应使用“书名号”。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______)《饮酒》)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

”(《论语》)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______》)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坚信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答案】(1)千里共婵娟(2)风正一帆悬(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4)谁家新燕啄春泥(5)日暮乡关何处是(6)匹夫不可夺志也(7)会当凌绝顶《望岳》(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婵娟”“篱”“暮”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父亲告诫我的“大”与“小”》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至今还记得高三复读的日子,那时候,到处租房子,为的是能给自己“复读生”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找一个容身之处。

人人都说“穷学生”,那时候哪有什么钱呢,我经过为期三天的校园附近“排查”,在一处老夫妇家里找到了一间屋子。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租金,我找到的那间屋子确实很小,小到只能容下一张1.2米的床铺,外加一张桌子,还要紧挨着床放。

房子租好了,定金也交了,让父亲去看我租的房子时,父亲赶忙赔了老夫妇2倍的定金,当即就领着我从那家老夫妇家里出来了,说,这房子,我们不租了。

③出了老夫妇家的门,我问父亲,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不租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说,这么小的屋子,憋也能憋出病来,即使憋不出病来,长期住下去,你的心胸也会受到影响,显得日趋狭隘了,何谈考大学?
④就这样,屈从于父亲严威的我带着很大的疑问
.....换了一间近20平米的大单间。

高考那年,我顺利考上一所重点院校。

⑤我拿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买了一张卧铺票坐上南去的列车,买的是张上铺的票。

那晚,我一夜没睡着,不是因为赶赴大学生活的新奇,而是因为,上铺车顶的压抑感,让我感觉脑袋都要炸掉了。

所以,那一夜,我都在卧铺车厢的过道里坐着,直到列车到站。

那一晚,我也突然明白了父亲不让我租住小房子的原因。

⑥大学是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课外闲下来的时光,我经常坐公交车去市里购书,当然了,更多的是闲逛。

⑦父亲不会发短信,常常是三两个星期给我写一次信,信中,每一次都嘱咐我:我们来自小城市,凡事不要逞能,不要夜郎自大。

我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再想想高三复读时竭力要给我租住大房子的父亲,感觉父亲前后判若两人。

人人都说,大学是表现自我的时候,父亲却让我“偃旗息鼓”,甚至是“忍气吞声”,我很不能理解。

⑧我有一次带着很大的疑问
.....给父亲回了信,把我对父亲思想的反抗写了整整两页纸。

那次,父亲没有回信,一直没有。

后来,父亲很少再给我写信,只是邮寄了一本著名作家米沃什的回忆录给我。

我当时正在忙着恋爱,哪有工夫看思想那么深邃的书,只是随手丢在床头。

⑨就这样,一晃6年过去了,米沃什的那本书一直立在书橱的那一角,我未曾碰过它。

直到前不久,家里的宽带突然断了,我从书房里拿出来读,读到米沃什写的这样一句话时,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候,瞒着
父亲,和室友做起贩卖自来水笔的生意,结果被骗近两千元一事,瞬间热泪盈眶——不是心疼,而是明白了父亲在我上大学时的良苦用心,我为自己当时的乖戾感到深深的不安……
⑩米沃什在回忆录写的那句话是:“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


(选自《不出鞘的心灵》,李丹崖)
1.第④段与第⑧段中的两个“很大的疑问”分别指什么?
2.联系上下文,揣摩画线句“那次,父亲没有回信,一直没有”中父亲的心理活动。

3.文章以“父亲告诫我的‘大’与‘小’”为题,有何妙处?
4.文章末尾用米沃什在回忆录里写的那句话来结束全文,简述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1.第④段的是疑惑于父亲告诚“我”“居于大地方,才能考大学有所作为”之“大”的真正内涵。

第⑧段的是不明白父亲为何前后“判若两人”,为何在“我”认为该“大”的时候反而要“小”,即不理解父亲思想的前后不同。

2.一是对“我”长篇大论表达对自己父亲观点不满感到很惊讶;二是父亲自己意识到一下子用三言两语说服不了“我”,想用其它的办法让“我”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不是放手不管了。

3.题目概括了本文写作内容,暗示了主旨;“大”与“小”对比鲜明,既作为叙事的线索,又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4.这句话的意思:做人决不能因为有点滴的成绩而自高自大,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

既呼应了前文“父亲给我邮寄一本著名作家米沃什的回忆录”这件事;又总结了全文,揭示了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答题时先要找到词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做答。

第四段中的“很大的疑问”跟第三段中父亲的话密切相关——这么小的屋子,憋也能憋出病来,即使憋不出病来,长期住下去,你的心胸也会受到影响,显得日趋狭隘了,何谈考大学?简而言之,住大屋子才能考大学,“我”当时对于此间内涵是不能理解的;第八段中的“很大的疑问”在文中就能找到——我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再想想高三复读时竭力要给我租住大房子的父亲,感觉父亲前后判若两人。

人人都说,大学是表现自我的时候,父亲却让我“偃旗息鼓”,甚至是“忍气吞声”,我很不能理解。

当然在答题的时候,不要照搬照抄,还需要自己整理一下。

2.本题考查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要结合人物当时的处境、身份、情绪等方面去回答。

那次,父亲没有回
信,一直没有,这是在我有一次带着很大的疑问
.....给父亲回了信,把我对父亲思想的反抗写了整整两页纸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时“我”很乖戾,对于父亲的良苦用心是不理解的,所以父亲当时的心理应该是很惊讶,同时也觉得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开导“我”,改变“我”的想法,答题时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去做答。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此类题型难度不大,主要从文章线索、吸引读者、表明写作内容、揭示主旨、表明写作对象等方面去做答。

《父亲告诫我的‘大’与‘小’》这一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
全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让住大屋子准备高考,一是父亲让我低调做人,是另一种形式的小;也充当了文章线索,全文通篇都在讲述父亲告诫“我”做人的道理;其他的如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也可写上。

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从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做答。

从句子的含义做答,可以从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看出“我”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从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看出“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

从结构上来说,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的作用,又因为这句话是米沃什所说,所以又与上文父亲很少再给我写信,只是邮寄了一本著名作家米沃什的回忆录给我相照应。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却说孙权与周泰守宣城,忽山贼窃发,四面杀至。

时值更深,不及抵敌,泰抱权上马。

数十贼众,用刀来砍。

泰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馀人。

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

馀贼远遁。

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

策闻之大惊。

帐下董袭曰:“某曾与海寇相持,身遭数枪,得会稽一个贤郡吏虞翻荐一医者,半月而愈。

”策曰:“虞翻莫非虞仲翔乎?”袭曰:“然。

”策曰:“此贤士也。

我当用之。

”乃令张昭与董袭同往聘请虞翻。

翻至,策优礼相待,拜为功曹,因言及求医之意。

翻曰:“此人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

真当世之神医也。

当引之来见。

”不一日引至。

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乃待为上宾,请视周泰疮。

佗曰:“此易事耳。

”投之以药,一月而愈。

策大喜,厚谢华佗。

遂进兵杀除山贼,江南皆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人名)。

2.选文中对华佗的描写主要采用的是的手法。

3.请分析选文中孙策的形象。

【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3.①尊贤重土;②体恤部将、重情重义;③骁勇、英武、能征善战。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

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文段中的“孙权”可知出自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2.文段中翻曰:“此人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

真当世之神医也。

当引之来见。

”通过虞翻之口赞扬华佗是“神医”,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

佗曰:“此易事耳。

”投之以药,一月而愈。

”这是运用正面描写,写出华佗医术的高明。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如:“此贤士也。

我当用之。

”“策优礼相待,拜为功曹。

”——表现孙策重用人才,礼贤下士;“遂进兵杀除山贼,江南皆平。

”——表现孙策能征善战站;“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

策闻之大惊。

”找名医医治,表现孙策体恤下属。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太空电站,让太阳隔空“来电”
①2019年春节期间,一则短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日前,我国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启动建设。

如果有了太空电站,许多开电动汽车回家过年的人就不用担心中途没有充电桩了,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隔空充电”。

②太空电站由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程序是:先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之后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会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向地面发送,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到空间传输来的波束,再通过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电能后接入电网。

③建太空电站的技术原理现已没有太大问题,但还有不少关键技术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成太空电站的两大核心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远距离电能无线传输,另一个就是如何将重达数千甚至上万吨的电站组件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去。

远距离电能无线传输可以通过能量转换及发射装置来实现。

第二个问题则对新型运载、新型材料、超大型航天器结构及控制、在轨组装維护等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因为电站组件的质量可达千吨,长度能达千米,功率为兆瓦级,寿命需要在30年以上。

④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不少太空电站的建设方案,对未来设计出实用的太空电站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

这些国家之所以把目光瞄向太空,是因为看中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站所茲取的能量效率可达到地面光伏电站的35倍,且能实现空间向地面进行能量的定点传输。

因此,建设太空电站,可有效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⑤此外,太空电站在地面偏远地区供电、紧急供电、航天器供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还
能减缓大气雾霾,从而起到环境调节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
.....,太空电站是开发地月空间经济圈最直接、可实现的方式,比开发月球氦-3能源的难度要小得多。

⑥为此,我国正积极研制太空电站。

我国在太空电站总体规划、概念方案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带动了大型空间结构、空间簿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创新的多旋转关节太空电站方案。

该方案得到国际顶级专家的认同,并获得世界太空电站设计竞赛第一名。

⑦我国在太空电站方面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列。

如能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

(作者庞之浩,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电站的。

2.从说明方法
....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站所获取的能量效率可达到地面光伏电站的35倍,且能实现空间向地面进行能量的定点传输。

3.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从目前来看,太空电站是开发地月空间经济圈最直接、可实现的方式,比开发月球氦-3能源的难度要小得多。

【答案】1.①太空电站的组成部分和工作程序;②建成太空电站的两大核心问题(关键技术);③太空电站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④我国在太空电站方面的研究与成果。

2.示例: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站所获取的能量效率与地面光伏电站效率进行比较,并列举了相差倍数的数据,突出强调了建设太空电站,可有效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的特点。

3.示例:“从目前来看”,是“在现在来看”的意思,表示时间限制。

说明了在现在来看太空电站是开发地月空间经济圈最直接、可实现的方式,但这不代表未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分析】
1.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根据②段“太空电站由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程序是”,概括为太空电站的组成部分和工作程序;③段“建太空电站的技术原理现已没有太大问题,但还有不少关键技术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成太空电站的两大核心问题”概括为建成太空电站的两大核心问题(关键技术);④“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不少太空电站的建设方案,对未来设计出实用的太空电站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

”⑤段“此外,太空电站在地面偏远地区供电、紧急供电、航天器供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概括为太空电站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⑥段“为此,我国正积极研制太空电站。

”⑦段“我国在太空电站方面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列。

”概括为我国在太空电站方面的研究与成果。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句中“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站所茲取的能量效率可达到地面光伏电站35倍”表明运用的是作比较和列数字。

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比较和数字说明,来具体突出地说建设太空电站,可有效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的特点,增强了说服力。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

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目前”是指“当前,现在”的意思,表示范围,但不包括未来,如果删去,
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

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遗子说
[明]张元忭
客有广买田宅以遗其子者,其言曰:“不如是不足以遗吾子。

”张子①闻而诘之曰:“子之父遗子几何?子之祖遗若父又几何?”客曰:“吾祖所遗簿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

”张子曰:“若是,则安用子之汲汲焉②为若子谋也?”客曰:“夫人之子,亦安得人人贤且智,如吾父子之能自创立者。


张子逌然③而笑曰:“噫!子过矣,子过矣!子亦安可逆④料汝之子不贤且智,如若父与子之能自创立也,而汲汲焉为之谋耶?若子广田宅以遗若子,而逆待之以不肖,遗之虽厚,待之实薄矣。

且子既以不肖待若子,又安望若子以贤且智自待,而终守子之所遗也。

夫我则不然。

我将以贤且智待吾子,即亡以遗吾子,视子之待若子,不已厚乎?”客默然而退。

(注释)①张子:作者自称。

②汲汲焉:急切的样子。

③逌(yóu)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④逆:事先。

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解释,为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吾祖所遗簿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划线句“遗之虽厚,待之实薄”的理解。

【答案】1.遗:①B②A若:①A②B亡:①A②C
2.吾祖所遗簿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

3.在对待父辈留给子辈遗产一事中,“张子”认为“客”假如留了很多田地和宅院,这些都仅是物质上的赠与,表面上看留给子辈的虽然很多,但是如果待子不肖,无法在精神上有更丰厚的给予,实际上留给子辈真正的东西是很少的,因此“张子”认为要在培养其“贤智”上下功夫,使其将来能开拓事业,这样才是最明智的。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注意“客有广买田宅以遗其子者”中“遗”解释为“赠与”,“以光先帝遗德”
中“遗”是“留下”;“即亡以遗吾子”中“亡”是通假字,同“无”,没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亡”是“灭亡”。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依据句意和所写事件来句读。

这句话意思是“我的祖父所遗留的只是些贫瘠的土地和破旧简陋的小屋罢了,我的父亲开始扩充,到我再扩充这些。

”据此可断句为:吾祖所遗簿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文中划线句“若子广田宅以遗若子,而逆待之以不肖,遗之虽厚,待之实薄矣。

” 意思是:像你这样扩大田地和宅院来遗留给你的儿子,却预料推测他没有才能,遗留给他的虽然很多,对他实际上很不利。

结合“张子”的话“我将以贤且智待吾子,即亡以遗吾子,视子之待若子,不已厚乎?”分析,他认为要在培养孩子“贤智”上下功夫,使其将来能开拓事业,这样才是最明智的。

留给孩子精神财富比留下物质财富更重要。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有一个大量购买田地和住宅用来遗留他的儿子的人,他说:“不像这样是不足够用来遗留我的儿子的。

”张子听说后追问他说:“你的父亲遗留给你多少?你的祖父又遗留给你父亲多少?”那人说:“我的祖父所遗留的只是些贫瘠的土地和破旧简陋的小屋罢了,我的父亲开始扩充,到我再扩充这些。

”张子说:“如果是这样,哪里用得着你急切地为你的儿子谋划呢?”外来的人说:“人的儿子,怎么能够人人都贤良并且有智慧呢?像我祖辈父辈能够自己开创建立基业呢?”
张子听后笑了,说:“你错了,你错了,你怎么可以预料你的儿子不是贤良并且有智慧呢?不能像你父辈和你一样能自己创立基业呢?却急切地为他谋划呢?像你这样扩大田地和宅院来遗留给你的儿子,却预料推测他没有才能,遗留给他的虽然很多,对他实际上很不利。

况且你既然拿没有才能的样子看待你儿子,又怎么指望你儿子用贤良并且有才能看待自己呢?最终只能守着你的遗产罢了。

我就不这样。

我将拿贤良并且有智慧看待我儿子,即使没有东西留给我儿子,比起你对待你儿子,不也好得多吗?”那人无话可说走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