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钢1350m3高炉低硅冶炼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钢1350m3高炉低硅冶炼实践
水钢1350m3高炉低硅冶炼实践
王登峰肖扬武周成林
摘要:水钢1350m3高炉通过大风量、大矿批、大矿焦角差、高风温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高炉长期低硅冶炼,达到高产、低耗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率。

关键词:高炉低硅冶炼
一、前言
水钢1350m3高炉于2004年9月15日建成投产,该高炉采用了并罐无料钟炉顶、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铜冷却壁、陶瓷杯炭砖综合炉底、冷水转鼓渣处理工艺、比肖夫环缝煤气处理及TRT发电、双出铁场,液压开口机及泥炮等先进工艺及技术,开炉达产以来技术指标逐步改善,特别是进入2012年后,在矿石品位降低、高炉渣比上升条件下,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采取大风量、大矿批、大矿焦角差、高风温、富氧喷煤、降低铁水物理热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高炉铁水硅水平逐步降低,铁水硅降低至0.300%水平。

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

二、采取的技术措施
1、提高原燃料质量。

为进行低硅冶炼,提供物质保证。

(1)、稳定焦炭强度。

焦炭是高炉料柱的骨架,焦炭质量的好坏决定高炉的透气性及透液性,对高炉的顺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高炉低硅冶炼的情况下,焦炭的性能对高炉的影响更加突出。

在进行低硅冶炼期
间,我们高度重视焦炭质量,特别是强度的稳定工作。

2012年1月至2014月12月,三年来高炉焦炭质量相对稳定(见表2),灰份≤13.5%,M40≥83%,M10≤7%,改善了高炉透气性,保证了1350m3高炉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对1350m3高炉进行低硅冶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开展低硅冶炼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表2 2011年-2014年高炉所用焦炭成分及指标
(2)、提高烧结矿强度,提高熟料率,降低入炉粉率。

在2012年至2014年正常生产组织中,通过保证混匀料的堆料层数大于300层,对混匀料端头料单独堆放,控制入比例,保证混匀料取料机工作稳定,防止频繁换堆;优化成品烧结矿喷洒CaCl2工艺及烧结生产工艺;进行厚料层烧结;保证烧结矿转鼓强度,降低烧结成分波动。

加强料运筛分工作等措施,严格控制烧结矿中粒度小于5 mm的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入炉矿粉量。

通过上述措施,高炉熟料率平均达89.65%,提高4.34%,烧结转鼓强度平均达79.35%,提高0.28%,烧结减度稳定率达88.02%,上升1.7%,铁份稳定率达90.27%,上升1.07%,高炉入炉粉末控制在5%以下,达3.57%。

(见表3)
表3 高炉原料情况
2、合理控制气流分布。

煤气的合理分布,保证炉缸活跃,控制边缘、中心气流过分发展,在保证高炉顺行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好煤气的物理热和化学热,改善煤气利用,是低硅冶炼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们在上下部制度上适当进行了调整。

(1)增大布料角度、矿批,适当抑制边缘气流、疏通中心气流,改善煤气利用。

在进行低硅冶炼前,我们每班料批基本控制在62-65批/8小时,矿石批重批水平控制在35-37 t,布料倾角维持C444422392362331 O454432412.角差3.0°水平。

为改善煤气利用,我们适当采取扩大矿批,外移矿焦角的措施,以保持相对偏大的批重。

我们主要以小时料速为判断依据,一般料速按7.2批/小时控制,班料批控制至55-58批/8小时。

在2012年在炉况顺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矿批,将矿批从2011年的36t左右水平提高到2012年的矿批平均达41t水平,布料倾角外移1.5°,调整至C45.52 442422392362331 O45.53442432412水平。

2013- 2014年由于原料条件下滑,不具备强化条件,风量水平下降,适当缩小矿批至38t水平,并逐步外移布料倾角1°,调整布料至C46.52452432402372341 O4634424
32412.角差2.2°,并根据风量情况及顺行情况微调矿批和倾角,保持料速在7.0-7.3批/小时水平(见表4)。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边缘稳定的焦炭布料平台形成。

中心有合理的漏斗深度的料面形状和畅通的中心煤气流分布,达到边缘稳定,中心通畅,中心开放的煤气流分布;高炉透气性改善,高炉压量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接受风量能力明显增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明显增强,煤气利用较好,矿石得到充分的预热和还原。

表4:1350m3高炉上部装料制度情况
(2)下部调剂,保持高鼓风动能,全面活跃炉缸。

要实现气流的合理分布,炉缸初始气流分布是基础。

实现炉缸全面均匀活跃,是提高铁水物理热的基本要求。

我们高度重视高炉的鼓风动能参数,根据生产主要和原燃料变化,及时调整风口面积,确保高炉保持高的鼓风动能。

在开展低硅冶炼前,高炉鼓风动能在21000 kg.m/s以下。

在2012年原料条件相对焦好,1350m3高炉通过提高顶压至200kpa,增加风量至4200m3/ min水平,适当扩大了风口面积,由2011年的0.2555m2扩大至0.2575m2,实际风速达到了
310-330m/s,鼓风动22000-24000kg.m/s,实现了大风量、高鼓风动能。

在2013年由于矿石品位降低,高炉产能限制,风量水平降低至3960m3 /min水平,1350m3高炉风口面积由0.2555m2缩小逐步至0.2437m2水平,在2013年鼓风动能保持在22000-24000kg.m/s之间,在风量下降的情况下,保证高炉鼓风动能稳中有升,实现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吹活炉缸,避免炉缸堆积。

在2014年,我们适当扩大风口面积由0.2437m2缩小扩大至0.2477m2水平,鼓风动能控制在22233kg.m/s水平。

通过保持鼓风动能在22000kg.m/s 以上,保持相对较高的鼓风动能,炉缸进一步活跃,确保了炉缸中心的吹透,炉缸活跃,为高炉进行低硅比打下了很好的下部基础。

3、保持燃料比稳定,提高炉温稳定率。

炉况稳定顺行,是进行低硅冶炼的基本前提,工长在日常操作中抓好炉温趋势管理,炉温趋势管理就是
把影响炉温的各类因素(包括原因和作用时间)、风口的状况变化、炉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作量的方向和作用效果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依照炉温变化趋势,预先调整热量水平。

而不是以炉温现状调炉温,这样可以减少炉温的波动,达到早动少动的效果,炉温稳定控制方面强调干焦炭负荷保持相对稳定,称量准确,以风量稳定入手,保持强度稳定,加强炉温趋势判断,及时调整煤比,保持燃料比稳定,通过加炉温管理,调动了操作人员的主动性,炉温稳定率由2011年平均45%水平提高至60%以上,避免了因炉温波动引起炉况波动。

4、进行高冶炼强度冶炼。

提高冶炼强度,可缩短炉炉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在时间上抑制硅的还原。

因此在高炉顺行的情况下,保持高的冶炼强度,有利于低硅冶炼。

在实际冶炼中2012年将炉顶压力从195kpa提高到200kpa,长期将顶压维持在200 Kpa,实现了高强度冶炼。

在2013-2014年由于原料的品位降低,渣量增加,同时由于生产限制,我们适当降低顶压,缩小矿批,保持富氧鼓风,争取大风量操作,实现了高炉综合冶炼强度达1.4t/m3.d以上。

5、进行高风温、富氧、喷煤冶炼。

风温的热量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铁水物理热,有利于低硅冶炼开展。

通过喷煤,以煤代焦,可大大减少焦炭灰分中SiO2参加反应的时间和数量,达到抑制硅还原的效果。

在2011年1350m3高炉通过对热风系统的改造,将原有管式换热器改为板式换热器,预热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12年热风炉供热能力达到了1200℃以上;在热风炉操作上,主要采取了强化烧炉措施,热风炉换炉日次数由2011年的18次左右增加至22次左右;坚持富氧鼓风,富氧率维持在2%水平,
通过富氧鼓风,提高高炉煤气发热值,从而提高热风温度;同时在高炉操作上,更新工长操作观念,加强操作管理,尽量杜绝了高炉压量关系紧撤风温的不良操作习惯,坚持全风温操作,为此制定了风温使用管理办法。

风温水平明显得到提高,2012年风温达1157℃,2013年平均大1166℃2014年达1162℃。

6、适当提高炉渣碱度。

提高炉渣碱度,增加氧化镁含量,可降低SiO2的活度,抑制硅还原。

因此我们在低硅冶炼的生产过程中,逐步
提高了炉渣碱度,我们把炉渣碱度由1.18水平提至1.20-1.22水平。

氧化镁配比主要根据原料含AI2O3情况,作适当调整,当AI2O3偏高达14.00%以上,我们一般保持渣中MgO在9%左右,实现炉渣四元碱度维持在1.0倍水平,保证炉渣的流动性。

7、加强高炉出净渣铁工作。

因低硅冶炼后,高炉维持高强度冶炼,随着品位降低,渣比升高33kg/t,及时出净尤为重要。

我们通过及时配好渣铁罐,保证高炉按时出铁;炉内操作稳定炉温,避免炉温的大幅波动;炉前细化开口机雾化操作,稳定铁口孔道,保持出铁时间稳定;出铁次数由15次/天改为14次/天,出铁间隙由40分钟控制至30分钟,便于铁罐组织;注重铁口的维护,保证铁口深度。

通过上述措施,出铁明显改善。

8、适当降低铁水物理热。

硅的还原是强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硅的还原,特别是理论燃烧温度、铁水温度,焦炭温度对铁水含硅影响较大。

铁水温度提高将引起焦炭风口前焦炭温度提高,使得硅的还原得到加强,因此必须控制好铁水温度。

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铁水温度,实现抑制硅的还原。

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由开展研究前的2354℃降低至
2340℃水平。

同时质量保证前铁下,适当降低铁数物理热,降低反应区温度。

物理热从1460℃降低至1450℃,达到抑制硅还原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加强对原燃料条件的管理,进行大风量、高风温、富氧鼓风操作和大矿批,大矿焦角差的调整等措施,高炉硅水平从0.415%降低至0.300%水平,实现了1350m3高炉低硅冶炼,且保持了高炉稳产、高产。

但富氧率低、矿石入炉品位低,设备耽误偏多等因素限制了进一步的降硅工作,今后的工作中应从搞好精料工作,提高焦炭强度,降低渣比、提高风温、提高富氧率,加强设备维护着手开展高炉低硅冶炼技术。

参考文献:
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398-
40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