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
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
2.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要明确v —t 图象的含义:在v —t 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
【详解】
A .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 =3s 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 正确;
B .在2~5s 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 =3s 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 错误;
C .物体在前3s 内沿正方向运动,3s 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 =3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正确;
D .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 =3s 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 错误。
故选AC 。
【点睛】
图象由于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在物理中广泛应用,对于图象问题要明确两坐标轴的含义,图象斜率、截距、围成面积等含义。
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0t v v a t
-= B .t 秒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C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0t v v t
-,故A 正确;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t=0时斜率不为零,故瞬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
点睛: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斜率可求得加速度的变化;由图象的面积可得出物体通过的位移.
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
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 .28.33米/秒
B .13.60米/秒
C .14.78米/秒
D .14.17米/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1(0.320)s=0.16s 2t -=
由s v t
=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54.4m s v t ==⨯声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2 1.24 1.00s=0.12s 2
t -=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22340m/s 0.12s=40.8m s v t ==⨯声
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1254.4m-40.8m=13.6m s s s =-=
由题图可知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故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1.12s 0.16s=0.96s t =-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13.6m 14.17m/s 0.96s
s v t ==≈车
5.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18/v m 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210/v m 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t s =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215/m s ,向上
B .215/m s ,向下
C .21.67/m s ,向上
D .21.67/m s ,向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v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2v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得 22108/15/ 1.2
a m s m s --==-.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
故选A .
【点睛】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求解.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该题关键要掌握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并知道矢量为负值的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
6.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 )
A .在0~1 s 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B .在1 s ~2 s 内,物体向右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C .在1 s ~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 2
D .在3 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左方
【解析】
【详解】
A .在0s ~1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一直向右做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
B .在1s ~2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大小在减小.故B 正确.
C .在1s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
2244m/s 4m/s 2
v a t --==-= 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 2.故C 错误.
D .由图象的“面积”看出,前2s 内物体向右运动的位移大于第3s 内向左运动的位移,所以在3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故D 错误.
7.物体甲的V-t 图象和乙的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B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C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m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 、甲图是v t -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2s 沿负方向运动,后2s 沿正方向运动,则甲在整个4t s =内来回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
CD 、乙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故乙在
整个4t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21336x x x m m m ()∆=-=-
-=,故C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
8.如图所示是A 、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x-t 图象(图中倾斜直线是A 质点的x-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A 、B 两质点在4s 末和8s 末速度大小相等
C .B 质点前4s 做减速运动,后4s 做加速运动
D .B 质点在4s 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A 项:由图象可知图中A 质点做匀速运动,故A 错误;
B 项:x-t 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知4s 末和8s 末速度大小不相等,故B 项错误;
C 项:x-t 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B 质点前4s 图象斜率减小,后4s 图象斜率增大,故C 正确;
D 项:x-t 图像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方向,B 质点在8s 内斜率都为正,故D 错误。
点晴:本题考查x-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x-t 图像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速度的正负。
9.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10
t 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 B .在10
t 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 C .在20
t 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 D .在20
t 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在10t ~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而且均为正值,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且加速度方向相同,A 正确,B 错误;
C .在10t 时间内甲的速度为正值,乙的速度为负值,说明在这段时间内二者的运动方向
相反,在1
2t t 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C 错误; D .在20
t 时间内,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而且均为正值,加速度均沿正方向,则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本题关键抓住速度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来分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一条直线,斜率一定,物体的加速度也一定。
10.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 ,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 .R π
B .2R
C .2R π
D 24R 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R π,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2R ,由勾股定理可知,气门芯位
22224R R R ππ+=+()(),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1.在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鸟巢”400m 环形赛道上,博尔特在男子100m 决赛和男子200m 决赛中分别以9.69s 和19.30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 决赛的两倍
B .200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
C .100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D .100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20.64m/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应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明确在体育比赛中100比赛是直道,200米是弯道.
解:A 、200米比赛为弯道,路程大小是200米(位移不是200m ),100米比赛为直道,位移大小为100米,故A 错误;
B 、由于200米比赛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平均速度无法求,故B 错误; CD 、100米比赛的位移大小为100米,因此其平均速度为:=
=10.32m/s ,故C 正确
D 错误;
【点评】
体育运动与物理中的运动学规律有很多的结合点,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如图A 所示,浮于水面的A 物体装有音频信号发生器,发出频率为2000Hz 的脉冲信号.位于水下的B 物体装有信号接收器,接收器与发射器之间的距离为2.1m .某段时间内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如图B 所示.已知水中的声速介于1300m/s~1600m/s 之间,则发射信号P 对应的接收信号是图B 中标识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发射信号的频率为2000Hz ,则周期415102000
T s s -==⨯,传到B 接收器的时间:32.1 1.4101500
t s s -=
=⨯;因33 1.4102T s T ->⨯>,则发射信号P 对应的接收信号是图B.中标识的③,故选C.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7点整举行,7点整是时刻
B .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是矢量
C .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物体一定静止
D .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齿轮的转动问题时可以将汽车看成质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7点对应时间轴上的点,是时刻,故A 正确;
B .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 错误;
C .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若物体运动的起点与终点重合,物体不一定静止,故C 错误;
D .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中齿轮的转动问题时,齿轮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 错误。
故选A 。
14.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
B .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m/s
C .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
D .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km/h
【答案】D
【解析】
A 、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是否是匀速运动,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不能匀速运动,故A 错误;
B 、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此时的运动状态,故B 错误;
C 、
D 、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可知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3/7.5/2460
x v km h km h t
===;但不能据此判断出3km 以后汽车做怎么样的运动,所以并不能判断出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点睛:已知位移与时间,可以据此求出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运动的性质,由此分析即可.
15.物体沿直线A 到B ,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 1匀速运动,接着的后一半位移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2
v v + B
C .1212
v v v v + D .()()
12122v v v v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全程的位移为2x ,则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前x 的位移.以速度v 2行驶了后x 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x 位移的时间为 11x t v = 汽车通过后x 位移的时间为 22x t v = 全程的平均速度
12121222v v x v t t v v ==++ 故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