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声光电提升练习题(有答案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声光电提升练习(有答案和解析)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
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
杯)。
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2.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
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2/(v2−v1)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1/(v2−v1)
C.钢轨的长度为v1v2t/(v2−v1)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方向向前行驶40m后,司机恰
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A.20m/s B.10m/s C.4m/s D.12m/s
4.超声波测速仪巧妙的利用了回声测距的原理,某超声波测速仪,向迎面驶来的汽车,每隔1.1
秒发出一束超声波。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秒,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秒。
若当时气温为1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是170米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行驶了68米
C.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9米/秒
D.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4米/秒
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
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17米/秒D.14.78米/秒
6.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可将激光笔
①入射点位置不变,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③入射角不变,但向左平移一段距离;
④入射角不变,但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可行的办法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
(OB)。
已知AO=8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8cm B.f=4cm
•C.f=6cm D.f=9cm
•8.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相互垂直,如图所示。
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玻璃砖的右侧射出,则经过两块玻璃砖的出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
•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
•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
•9.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10.如图所示,有一个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
有一个圆形小孔。
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
在
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
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D.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11.在学习了电路知识以后,教师要求学生练习安装楼梯照明灯,即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S1和
S2同时控制同一盏灯,其中任意一个开关都可以使灯亮或灭。
请判断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图中均用电池符号表示照明电路电源)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有一盏灯
突然熄灭,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 )
A. L1短路
B. L1断路
C. L2短路
D. L2断路
13.小明对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进行观察,画出下列四种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A B C D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电压表B.L1和L2在电路中串联
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D.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灯泡
L1和L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L1的灯丝断了B.灯泡L1发生短路
C.灯泡L2的灯丝断了D.灯泡L2发生短路
16.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灯泡L2、L2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电压表V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
•B.电压表V1测的是电源的电压
•C.电压表V2既测L2两端电压,又测电源电压
•D.电压表V既测电源电压,又测L1与L2串联之后两端的总电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
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
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为68m,如图7所示,
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
间隔为________S。
(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
速度为340m/s)
19.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
“猫眼”是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的
玻璃透镜,不仅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并
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请根据以上信息和上图(透镜未画出)判断:“猫
眼”中应装有____________透镜(选填“凸”、“凹”)。
20.(2018年遂宁卷)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
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
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1.如图甲所示,一同学发现,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
使激光能照到小鱼,该激光应该向,(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射出;另一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到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见,当把物体从距离凸透镜3cm处移动8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
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度,分界面的(左/右/上/下)侧是空气.
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然后往容器中
渐渐加水,则底部光斑的位置将慢慢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同时上面的眼睛还会看到光斑向(选填“上”或“下”)
移动;随着容器中水面的上升,折射角将.(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24.如图4,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
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
度。
25.图1的电路中,测电源电压的是_________表,闭合电键,V1、
V2表示数如图2所示,由图1、2中的信息可知,灯L1两端
的电压是_________伏,灯L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伏。
26.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在零
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a)、(b)、(c)所示的三种情况。
而小虎和小明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小虎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即发光:小明正确连接好电路,刚要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b)所示。
请分析他们在实验时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虎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2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
示的现象:
(1)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选填“A”、“B”或“C”).
A 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 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0°15°30°45°60°
入射角
α
反射角
0°15°30°45°60°
β
0°11°22.1°35.4°40.9°
折射角
γ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
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声光电提升练习(有答案和解析)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
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
B错误;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C错误;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
错误;
故选:A。
2.
C
3.B
4.D
5.C
6.解:①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入射点不变,将激光笔逆时针转一定的角度,则反射光线顺时
针也转过一定的角度,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射中目标;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将激光笔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反射光线也逆时针转过一定的角
度,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
③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左移动,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
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
④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右移动,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
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射中目标;
综上可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解:
根据题意AO<OB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为AO=8cm,选项A、B、D不能满足f<8cm<2f,选项C能满足f<8cm<2f,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解:光线通过第一块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
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于玻璃砖上下表面垂直,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只是作了平移,即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同理,经过第二块玻璃砖时,也是这样两次折射,第四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三次的入射光线即第二次的折射光线平行;第二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平行,因此经过两块玻璃砖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
9.解: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则有大气层时,我
们会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则会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故C 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解:(1)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由于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因此
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应是0℃,反射光线将沿原方向返回;
(2)由于镜面比较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仍然平行从小孔射出,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也没有光线射到墙壁上,因此整个房间一片黑暗。
故选:C。
11.D
12.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L1与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的L2电流,电压表测
电源电压.如果灯泡L1短路,将形成电源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为零,A不符合题意;
如果灯泡L1断路,L1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且不变,电压表还是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如果灯泡L2短路,整个电路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为零,C不符合题意;如果灯泡L2断路,L2不发光,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由I
=U
R
可知,此时电流很小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不变,D符合题意.故选D.
13.B
【解析】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且三种灯依次点亮,说明灯是并联的,分别由开关控制灯的通断。
A图,三灯串联,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一起亮,故A不符合实际;
B图,三灯并联,且干路和支路分别由开关控制,可以单独点亮,故B符合题意;
C图,三灯串联,且三个开关闭合时,电源会被短路,故C不符合实际;
D图,红、黄并联,再与绿灯串联,则绿灯必须点亮,另外两灯才会亮,故D不符合实际。
14.C
15.C
16.D
二、填空题
17.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
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18.0.2
19.凹。
中等
(1)猫眼实际上是一个光学系统,它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即门外面的透镜是凹透镜,目镜即门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
(2)门外的物体首先经过凹透镜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成的像作为物体再经过凸透镜成像。
【解答】解:(1)凹透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凸透镜)焦点之内,此时的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
(2)人从外向内看时,此时的门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看不到屋内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凹。
20.缩小照相机近视眼
解答: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变得更小,即像更靠近凸透镜。
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说明这个镜片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因此,他放置的应该是矫正近视眼的凹透镜片。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近视眼。
21.解:(1)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
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
如图所示:
(2)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4cm 时,所以f=2cm。
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始终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B点;变小。
22.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COF为反射角.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即分界面的右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OG;30;右.
23.解:当向容器中加水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会靠近法线,因此
光传播到容器底时会向左移动;
当杯子内逐渐加水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所以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将不变,
但入射点逐渐抬高,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上移动.故答案为:左;上;不变.
24.75度
25.V1 2.3V 1.7V
26.(1)甲图中的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大了;
(3)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小了;
(4)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灯泡亮了,电路接通,原因是连接实物电路图前开关没有断开;
(5)小明正确连接好电路,刚要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使用前没有校零。
故答案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所选的量程太大;所选的量程太小;电流表没有校零。
三、实验题
27.解:(1)A、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太强,客观性不够.此选项错误;
B、保持入射角不变,虽然进行多次实验,但得到的折射角是相同的,得不出客观的结论.此
选项错误;
C、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普遍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3)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实验中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C;(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3)是;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