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大总结七 人类科技之光与璀璨的文艺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的发明与应用,特别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 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 重大革命
第七页,共21页。
• 2. 新中国科技发展(fāzhǎn)的阶段特征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20世纪 80年代
以前
20世纪 80年代
以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对新中国采取军事包围、 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60年代初中苏关系严重 恶化;
第八页,共21页。
• 3.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 命浪潮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
• (1)滞后原因 • ①“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zhèngcè),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处于内 战时期。 • ②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 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在全国解放前夕,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第三页,共21页。
• 本部分内容(nèiróng)可按照中国与世界两条 线索把握,也可以按照科技、文学、艺术三 条线索把握。本部分的历史主题是人类的科 技智慧与文学艺术才华,它既是社会进步的 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表现。
第四页,共21页。
第五页,共21页。
• 1. 15~20世纪(shìjì)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十二页,共21页。
• 5.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yìshùliúpai)出现的根源、表现及影响 • (1)根源
社会 根源
思想 根源
政治 根源
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它以牺牲一定的精神道 德为前提,物质和精神发展脱节使人们思想产生矛盾
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观念急剧变化,开始 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第十七页,共21页。
• ③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注 重实验方法;而中国主要采取传统的整理典 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 容和方法上的差别,正是(zhènɡ shì)近代科 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
第十八页,共21页。
• (2)原因(yuányīn)
类别
中国
经济 上
第十页,共21页。
• (2)认识 • ①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
要前提。 • 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 •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
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 (shèhuìzhǔyì)现代化国家。
第十一页,共21页。
表现自己的主观色彩感觉,对细节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对一些非本质的东西则有意加以模糊化。 • (2)中国的写意画就是运用高度概括、夸张的手法与精练的笔 墨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客观物象,表现作品含蓄的意境。 • (3)总之,印象画派与中国的写意画有相似的地方;但在表现 手法上,印象画派是油画,而中国的写意画是水墨画。
巩固并维护了中国
发展军事科技,如
的国防安全,为
原子弹、导弹、 社会主义建设提
氢弹、人造卫星, 供了安定的外部
提高国防实力
环境;提高了中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
国的国际地位
紧张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 题;
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 日趋激烈;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科技为经济建设服 务,如注重核能 提高了综合国力, 的和平利用,进 缩小了与世界发 入国际卫星发射 达国家的差距 市场
天文学领域的 革命
牛顿力学体系 的创立
第六页,共21页。
阶段
项目
原因
标志
迅速发展阶段 (18世纪末~ 19世纪中期)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
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 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论等
重大突破和 系统化阶段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 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九页,共21页。
• ③新中国建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 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 杀在摇篮里。
• ④20世纪(shìjì)50年代后期,苏联企图控制中 国,中苏关系恶化。
• ⑤20世纪(shìjì)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 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 认识,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使“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导致六七十年代出 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阶段
项目
产生阶段 (15~16世纪)
形成和发展 阶段( 17~18 世纪中期)
原因
标志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 基础
(2)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 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2)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注重艺术 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 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出现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艺术 的爵士乐等
第十四页,共21页。
• (3人们产生迷茫心理 (xīnlǐ),更加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 的变化,思考人生的意义。
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 展
唐诗繁荣
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发 展
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第十六页,共21页。
• 1. 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 (1)表现 • ①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
起;我国的科技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 而且日益走向没落(mòluò)。 • ②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属于应 用科学,如《本草纲目》等;西方科学家研究 的重点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自然经 济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 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政治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阻碍了中国社 上 会的发展和进步
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 上 的交流,包括科技的交流
西方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 现,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为发展的巨大动力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 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制度保障
世界大战、“冷战”,特别是核恐怖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 们心头,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变态
第十三页,共21页。
• (2)表现(biǎoxiàn)
文学 领域
美术 领域
音乐 领域
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 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人 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专题大总结七
人类科技(kējì)之光与璀璨的文艺
第一页,共21页。
专题(zhuāntí)概述
•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科技,中国 古代的文学艺术,近代以来的世界(shìjiè)科 学技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shìjiè)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二页,共21页。
• 科技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几 千年的历史沉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 代(gǔdài)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古代 (gǔdài)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是奉献给世界 文化宝库的瑰宝。近代以来西方科技成果累累,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相对论、 量子论、网络技术等。都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 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近代西方文学、绘画、 音乐、美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 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新中国的重大(zhòngdà)科技成就的异同
比较项
名称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科学领域 同
国际地位
都属于自然科学 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特点
实用性
理论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
经济影响 经济效益不明显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异 推动力量 民间行为
国家的支持
国内外影 响
不仅对国内,更重要的是传到国外, 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巨大的经 主要对国内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济效益
第十五页,共21页。
• 6.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yìshù)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时期 春秋战国
时代特征 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文艺成就
孔子编订《诗经》教化德行,屈原创 作《离骚》抒发情怀
秦汉
大一统局面形成
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
隋唐 宋元 明清
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最 终形成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市场的扩大, 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第十九页,共21页。
思 “八股取士”和“文字 想 狱”盛行,知识分 上 子思想受到禁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带来的思想解放。 面向现实,重视 实践,崇尚理性 的追求蔚然成风
第二十页,共21页。
• 2. 西方印象画派与中国写意画的比较 • (1)印象画派的构图主要抓住事物整体的瞬间(shùn jiān)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