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性病疫情分析(孙静) -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份
h
5
合肥市2010年性病各病种构成
梅毒 淋病 衣原体感染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h
6
病例的地区分布
2010年发现的性病病例中,按报告地区分类,
庐阳区和蜀山区病例报告占74.44%。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报告蜀山区最多。 衣原体感染报告,包河区最多。 生殖器疱疹报告,庐阳区最多。
h
7
病例的地区分布
• 3、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 握合格率达到85%;孕产期保健人员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 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80%。
h
33
梅毒控制规划工作目标
•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到2015 年底实现以下目标和工作指标:
• 4、性病诊疗机构主动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达到 80%,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0%;艾滋病咨 询检测点的受检者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者免费 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0%,为梅毒抗体阳性者提供必要转 诊服务的比例达到90%。
h
26
梅毒的病例报告科室来源情况
检验科
皮肤科
妇产科
外科
内科
泌尿科
骨科
小儿科
眼科
婚检
神经内科
五官科
精神科
生殖中心
ICU
急诊内科
口腔科
普外科
体检科
肿瘤科
1–6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血外
中医科
h
27
梅毒的诊断准确性
• 数据分析显示,性病科、皮肤科的梅毒病 例报告准确率在90%以上,而其他科室则 很低,甚至部分科室没有1例梅毒诊断准确, 提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应加强对医疗机构 内部其他科室梅毒诊断标准的培训指导。
h
2
2008~2010年性病病例报告同期比较
病例报告数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梅毒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淋病 衣原体感染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h
3
2008~2010年性病监测点 五种性病发病趋势
病例报告数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h
17
性病漏报调查情况
• 2010年上半年漏报调查结果:共抽查各类性病 191例, 防保科登记报告185例,漏报6例,其中梅 毒漏报4例,尖锐湿疣漏报1例,生殖器疱疹漏报 1例,性病报告率96.9%,漏报率3.1%。
• 2010年下半年漏报调查结果:共抽查各类性病 826例, 防保科登记报告799例,漏报27例,其中梅 毒漏报1例,淋病漏报3例,尖锐湿疣漏报2例, 生殖器疱疹漏报21例,性病报告率96.7%,漏报 率3.3%。
500 0
2008年
2009年
年份
h
2010年
梅毒 淋病 衣原体感染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4
2010年5种性病病例数按月分布图
病例报告数
350
300
250
200
尖锐湿疣
梅毒
淋病
150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生殖器疱 100
5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龄组
h
15
2010年生殖器疱疹 病例年龄性别构成
病例报告数
25


20
15
10
5
0
0-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年龄组
h
16
分析与建议
梅毒疫情变化 性活跃人群是防治的重点 农民、民工、高年龄组人群的性病防治问题应
引起关注 梅毒的诊断报告
h
37
考核指标19
• 统计规则与要求: • ●要求每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所有医疗机构报告
的每例梅毒病例均需要按《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 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登记表》(见附录1)进行登 记,以此作为现场核查的依据。 • ●由省级性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对本省辖区范围 内所有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 例进行现场核查。 • ●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询当年1月 1日至6月30日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报告的 全部梅毒病例数,下载个案数据库存为Excel文件, 打印梅毒报告病例个案信息。
年龄组
h
13
2010年衣原体感染 病例年龄性别构成
病例报告数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年龄组
h
14
2010年尖锐湿疣病例年龄性别构成
病例报告数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h
29
存在的问题
• 2.传染病报卡应属地管理。安医附院性病报 告管理长期混乱,去年检查就发现长江路 门诊部不应只报临床诊断病例,而实验室 诊断病例却交由住院部报卡。而临床医生 在门诊日志上填写“复诊”不报卡,检验 科医生凭初诊检验阳性结果报卡,患者在 门诊日志和检验科的就诊情况不一致,所 以性病的整体报告很混乱。
900
800
700
600 梅毒一期
500
梅毒二期
400
梅毒三期
300
胎传梅毒
隐性梅毒 200
100
0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到2015 年底实现以下目标和工作指标:
• 1、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5% 以下;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 以下。
• 2、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到85%,农村居民达到75%,流动人口达到80%;暗娼和 男男性行为人群达到90%。
• 2.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科室性病诊疗标准的培 训学习,提高报病准确率。
• 3.规范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检测工作,使用规范 的仪器与设备,开展必要的性病检测项目,如梅 毒RPR/TRUST滴度测定,淋球菌培养,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等。
• 4.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检测应达到90%以上。
h
32
梅毒控制规划工作目标
h
34
2010年考核要求
• 性病防治工作质量考核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性病防治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中疾控办发 〔2010〕434号)文件
• 指标17: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比例:该 比例不低于80%。
• 指标18: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 该比例不低于70%。
h
35
2011年考核要求
h
24
后天梅毒诊断复核情况
两项均做,结果双阳 只做梅毒确认,结果阳性 只做梅毒初筛,结果阳性 两项均做,一阴一阳 两项均做,阴性
h
25
后天梅毒诊断复核情况
• 上半年梅毒复核检查的准确率是47.43%。 • 下半年对590梅毒复核检查发现只有320例
符合诊断标准(54.24%),许多医疗机构 诊断梅毒只进行一项实验室检测(筛查或 确证)现象,或者两项实验室检测均开展, 但结果一阴一阳即诊断报告,以上情况均 不符合卫生部2007年下发的性病诊断标准。
h
30
存在的问题
• 3.杜绝性病漏报。抽查安医门诊部98.93% 的性病均填写“复诊”,这显然不符合真 实情况,目的是为逃避传染病报告。结果 会造成大量性病病例漏报,这不仅违反传 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还对合肥市传 染病和性病疫情报告率造成大幅下降的影 响。
h
31
建议
• 1.传染病报告卡应由首诊医生填写,检验科医生 不可仅凭阳性检测结果或滴度进行梅毒分期并填 写传报卡并报告,应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由 医生进行诊断和传染病报告。
1321 1221 8.19
淋病
508 674 -24.63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感染
尖锐湿疣
139 227 -38.77 629 726 -13.36
生殖器疱疹
108 156 -30.77
合计
2705 3004 -9.95
女性
2010年
2009 年
增减 (%)
1465 1307 12.09
53 162 365
h
28
存在的问题
• 1.很多医疗机构性病仍存在由检验科医生填写传 染病报告卡现象,如某军队医院上半年检查中发 现,在梅毒和淋病这类需要实验室诊断的性病, 均由检验医生对检验结果阳性者填写传染病报告 卡进行疫情报告。由于检验人员无法了解病史 (如初/复诊、发病时间)和及临床分型(如梅毒 的Ⅰ、Ⅱ、Ⅲ期及胎传、隐性分型)等,导致报 告病例不够准确,这一方面违背了《传染病防治 法》由首诊医生填写报告卡的要求,另外一方面 也造成了大量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性病过度报告。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年龄组
h
12
2010年淋病病例年龄性别构成
病例报告数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2010年上半年发现的性病病例中,按现住址分类
本地病例3730例,占78.15%。 本省外地病例为939例,占19.67%;外省、外籍104人,占2.18%,
本地 本省外地 其他省 外籍
h
8
2010年不同性别性病报告病例数及 与2009年同期比较
病种 梅毒
男性
2010 2009 增减

年 (%)
h
18
性病监测点工作要求
• 各类性病漏报率在4%以内。
h
19
性病病人HIV检测
• 大部分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性病病人HIV检 测工作多数仍未达到90%的检测要求,除 个别医疗机构开展较好以外,如市第一人 民医院性病病人HIV检测率达到80%,其它 医疗机构对性病病人进行HIV检测的检测率 均较低,基本上在40%以下。
h
22
合肥市2000-2008年4种性病发病率 (1/10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淋病 尖锐湿疣 梅毒 生殖器疱疹
h
23
1992-2008年各期梅毒发病率(1/10万)
• 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比例 • 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
• 上述两个指标已列入县区综合目标考核指 标,要求上述两指标不得低于90%。
h
36
考核指标19
• 指标19: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 • 定义: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中,经
过核查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WS273-2007)》)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 分子:当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所调 查的医疗机构中,经现场核查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的病例的 数量。 • 分母:当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所调 查的医疗机构中,现场核查的梅毒病例的数量。 • 考核标准:该比例不低于80% (注:合肥要求90% ) 。
23 2068
h
87
39.08
517
68.67
494
26.11
42
45.24
2447
15.49
性别比 2010年 2009年 0.90:1 0.93:1 9.58:1 7.75:1 0.86:1 0.44:1 1.72:1 1.47:1 4.70:1 3.71:1 1.31:1 1.23:1
9
2010年性病的职业构成
• 5、城市孕产妇梅毒检测率达到80%,农村达到60%;感 染梅毒的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城市达到90%, 农村达到70%;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规范诊疗 服务的比例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婴儿1年随访 率达到80%。
• 6、基本建立梅毒监测检测网络和梅毒检测实验室质量控 制体系,梅毒监测检测和疫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
合肥市2010年性病疫情分析 及2011年工作要求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静
h
1
疫情概要
• 2010年合肥市监测点通过网络直报共报告 性病4773例,发病率246.41/10万。其中梅毒 2786例,淋病561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301例,尖锐湿疣994例,生殖器疱疹131例。梅 毒较去年同期(2528例)上升10.21%,其他四 种性病较去年同期下降。
h
20
性病复核检查
• 1.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 • 2.医疗机构性病报告的准确性
h
21
实验室检测能力
• 下半年抽查的26家医疗机构,开展淋球菌涂片的 19家,开展淋球菌培养的有12家。开展生殖道沙 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的8家。
• 市一院停止沙眼衣原体检测长达一年时间,导致 这两种性病低诊断和低报告。
商业服务
工人
家务及待业
农民
其它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民工
散居儿童
餐饮食品业
学生
公共场所服务员
不详
教师
海员及长途驾驶员
医务人员
保育员及保姆
h
幼托儿童
10
年龄分布
• 20~49岁年龄组发病占78.48%, • 提示性活跃人群是高发人群,应作为防治
的重点
h
11
2010年梅毒病例年龄性别构成
病例报告数
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