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有几点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一是要加大兴建利用率高 的房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住房就 是要从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到三室两厅一厨二卫,到四室二厅一厨二 卫⋯⋯,甚至卫生间、厅设计得很大,占用很多空间,其实并没有什么 效用。如果我们能把房屋设计得更紧凑些,如80—90平方米能设计成 三房二厅一厨二卫、120—130平方米能设计成四房二厅一厨二卫,有 1个卫生间的空间是很紧凑、精巧的,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人们购房 的支出,也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资源。这也是符合今天大力倡导的“两 型社会”的要求的。其二是要改变购房者的观念,年轻人刚参加工作, 看到别人住上大房子,于是也希望自己一步到位住上个三房二厅一厨 二卫。其实相比于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住在一个“筒子楼”里,无厨房、 无卫生间,如果有一个设计紧凑、精巧,功能齐全的小户型,也是很 不错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为有效缓解购 房难,多供给功能齐全、设计紧凑的小户型房屋,实在是利国、利民、 利“两型社会”的事。实现“居者有其屋”是对的,这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基本要求。
房价的过快上涨及绝对价太高,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 续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影 响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 于2010年4月17日再次出台了更加严厉的“十条”调控措 施。这被媒体及社会公众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国十条”。
新“国十条”意在控制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这 无疑是正确的。新“国十条”出台一个月以来,全国房价 及交易量陷入买卖双方僵持的状态,即买方不出手,在等 待卖方的降价;卖方不想降价,希望用手中过去已获取的 超额利润扛住一段时期,而最终让买方屈服——贵也得买。 我们说,这样僵持的结果,由于“量一价”的配合原理, 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讲,没有量,最终卖方必然要选择降价, 从而实现中央宏观调控的目的,使过高及过快上涨的房价 得到回落。因此,这种调控制度设计的目标是好的。而这 种措施设计的切入点,也主要是从需求量的紧缩上来进行, 可以简单地归纳为“需求紧缩型”的调控。
因此,在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 国资委不仅不应要求部分非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 产行业;相反,还应该鼓励、动员有资金、技术能力的某 些国有企业包括部分央企加入该行业,至少不是人为的限 制。当然是否加入房地产行业,主要应该由国有企业、央 企的经营者来决策,并要他们承担由此而致的风险。也许 有人会讲,国有企业乃至央企的资产最终是国家的,其经 营者在使用时,没有民营企业那样有切身利益,因而他们 可能会拿着国有资产不心痛——胡乱上马一批房地产,最 终经营不善让国家“埋单”。
我们认为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有此种担忧,那么对国有 企业乃至央企的经营者就都可以不相信算了。因为他们在经营非房地 产项目时,同样也可以把国有资产看得不如个人的资产一样重。那么, 我们是不是一概不让他们来经营国有资产了?至于某国有企业乃至央 企是否适合开发房地产,主要应由企业的经营者来决定,政府要做的 就是考核其经营业绩并加以奖罚,以及提供配套的服务。这样一来, 由于众多的企业,包括部分非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来分割房地产行 业的超额利润,房地产行业的过快上涨就自然可以得到平抑。当前中 国房地产行业的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等产能过剩,而房地产的价格还 过快上涨的怪事,就可以不攻自破、自然解决。这正是市场经济的高 妙之处。
二、如何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 两个“国十条”来调整。这些政策初见成效——房地产商 受不了这种紧缩而开始降价。但由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爆发,房地产因降价而出现买涨不买跌的低迷,各地及中 央政府为了“保8”的需要,放松了紧缩政策,如对购房 的信贷比例、年数的放松及利率的下降,导致房地产市场 价格初步回调的态势再次反转,有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 房价不断创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的新高。
但市场上相对利润率高低,就是一个最灵敏、精准的
信号(当然有时候也会失真),企业家就应该也必须借助这 个信号来导向自己的经营。这一点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 业乃至央企,都是一样的。人们常常说民营企业的经营效 率一般会比较高,而国有企业往往会低效,那么为什么会 这样呢?说到底就是民营企业能较精准地抓住市场上灵敏 的信号调节自己的经营;相反,国有企业在抓住、利用市 场上这一信号时,总是比较迟钝。如今,某些国有企业乃 至部分央企,能够敏锐地利用这一市场信号,进而调整自 己的经营,这不正说明了国有企业乃至央企的管理者比较 成熟了,这不正是一个大好事?!让部分非房地产为主业的 央企真的退出了房地产行业,由于供给者的减少——供给 的减少,怎么可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回落呢?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把握与分析
主要内容
一、如何看待当前物价指数(CPI)的上升 二、如何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三、如何看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前言
本文主要对CPI上升、房价过快上涨、调结构这三大影 响当前中国经济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 CPI的上 升不一定就是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因而不一定就要采取 大力度的紧缩通货的措施;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可以通 过扩大供给、调节供给结构等途径,既解决人们买得起房 的问题,又不至于使需求下降,降低经济的增速;调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是正确的、紧迫的,但是它必须适 度,要注意它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衔接、过渡,不能产 生“青黄不接”,出现一方面很多传统产能过剩,另一方 面新的经济又没有接上来。
二是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在新“国十条”出台后,要
求以非房地产为主业的部分央企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是 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这一调控措施设计的理念,是针 对2010年初部分央企在土地拍卖市场上频频以“地王价” 拍得土地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认为, 部分央企之所以敢以“地王价”拍得土地,就是因为央企 资金雄厚,即使高价拍得土地将来房地产价格下滑而导致 企业亏损,那亏损的毕竟是国家的,不是企业经营者自己 的。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进而认为,让部分以非房地产为 主业的央企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减少了一些在土地市场 制造“地王价”的份子,就为民营的房地产商提供了更多 的得到较低价土地的机会,从而可以部分地起到抑制房地 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作用。
但是,这种调控措施的设计有着明显的问题。即这种 措施设计要达到效果,一是要有较长的时期才能见效(要 度过较长的买卖双方僵持期);二是紧缩需求,必然导致 房地产业及关联的诸多行业,特别是钢材、水泥、煤炭、 建筑机械、农民工就业等多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初步 恢复的国民经济出现回落甚至“二次探底”。正是因为有 这样的问题,自中央政府新“国十条”出来后,证券市场 上的房地产股票应声下调并跌跌不休,致2010年5月18日, 已拦腰斩了一半。由房地产股下跌,导致金融、钢铁、煤 炭、电力等大量权重股以及整个A股整体下跌,出现明显 的“二次探底”。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加大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 比重。具体有:强调并以硬性措施要求雇工企业提高广大农民工的工 资,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扩大内需, 又对广大农民逐步开展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提高广大城市居民 的收入,特别是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数额;等等。这样一来,外来 打工的农民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障加起来的总收入就增加了,而在家种 地的农民以及在城市从事小摊小贩行业,如卖蔬菜、开早点摊的农民 的收入,也必然要同比例地增加。但这些人员是没有谁给他们开工资 的,他们收入的提高只有通过提高手中经营的产品的买入卖出的差价 来实现。即农民在卖出农产品时,必然要比过去涨一点价。这样一来, 就必然使得蔬菜、食品等进入到城市居民——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时候, 让人感觉涨价了,并且能从统计数据中确切地统计到。在CPI中,蔬 菜、食品等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一来,由于上述原因,就必然导致 在同样通货的情况下出现CPI上升。
换言之,中国经济中当前的CPI上升,不能简单地理解 为通货膨胀。当前中国经济中的CPI上升,要剔除前述因素 后,如还有上升,才有可能从通货是否过多方面找原因。 更进一步,我们不仅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当前的CPI上升归结 为通货膨胀,进而不当地紧缩通货,相反地,我们还要认 识到当前中国经济中的CPI上升,恰恰是国家提高农民工工 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小摊、小贩等低收入阶层收入的 政策,得到了初步的落实并见到了初步的成效。而且这种 提高农民工工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小摊、小贩等低收 入阶层收入的政策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 的、渐进的、不断的过程,因而今后中国因这一原因导致 的CPI上升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的常态。
“供给扩张型”的措施设计及调控,至少可以从如下 Nhomakorabea面来 进行。
一是在出售时,对一些大的地块,应在该地块有统一规划 的同时,将其分划成若干块,分别出售给若干个房地产开 发商,不能像现在这样把一个城市的一大地块整体售给一 个开发商;更不能将同一区、片的两块及多块土地出售给 同一个开发商。
因为从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来看,他在城市的某区、 片工作,大多数就基本上要在该区、片买房居住——以减 少上班的时间、费用等成本。这样一来,从一个城市的整 体来看,虽然有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城市的各区、片开发、 销售房屋,好像不是垄断市场,但就某具体的区、片来讲, 一个开发商拿到同一区、片的一大块土地,或者是两块及 多块土地后,就基本上垄断了该区、片的居民——该区、 片的居民只能买他的房子——“被垄断”。这样,不利于 中小开发商参与并形成竞争。我们知道,竞争是市场经济 的一把利剑,推进竞争,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参与竞争, 恰恰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中,政府最要做的事情之一。 这一观点,笔者在《房地产调控事与愿违?打破垄断是良 方》已阐述过。
三是要加大房地产开发、供给的力度、规模,调动社会
生产能力,投入到扩大房地产供给的行业中来。其实,随 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千千万万的从农村进 城的大学生(这是目前对城市高房价最困难的一个群体)毕 业后是的确需要住房的。也正是这个群体住房的迫切 性.使得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极大。一些有眼光、有能力的 家长,在孩子进城或者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上大学的时候, 就给孩子在城市或者是大城市买房子。这就从根本上催生 了房地产的极大需求,促进了房屋的销售,从而推动了房 价的上涨。另一方面,更多的农村进城或者是小城市到大 城市上大学。家里没有经济能力帮助在小城市或者是大城 市买房的大学生,房价的不断上涨对他们毕业后的工作、 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如何看待当前物价指数(CPI)的上升
观点:CPI上涨不能简单等于通货膨胀 其实,导致物价指数(CPI)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通货过多、流动性泛滥,国外某些进口产品特别是 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而引起输入性通胀,等等,这都是重 要的原因,但不是全部的原因。2011年以来,CPI一直维 持高位运行,7月份更是达到6.5%,创年内新高。随着调 控物价政策的逐步实施,CPI也开始逐步回落,8、9月份 分别降至6.2%和6.1%, 10月份降至了6%以下。
这真是一个善良的,但却是虚幻的愿望。显然,其措 施设计没有考虑到供给因素。如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既 然房地产不断涨价,那就是供给不足,因而就应该加大供 给,进而就应该动员一切有资金、技术能力的企业,包括 央企加入房地产开发;而不是相反,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反而将一些有资金、技术能力,又愿意来开发房地产的央 企撤出房地产行业。其实,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企 业家,包括央企的管理者的职能就是带领企业在市场中不 断寻求、加入相对利润较高的产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 售,不断退出相对利润较低的产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 售。
虚拟经济的股市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之所以出现 这样的“二次探底”,除了有庄家的“炒作”,根本上还 是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这种担忧不得不引 起我们的重视。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除了有可能是需求过旺,也有可 能是供给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兼有。就中国当前房地产价 格的过快上涨,如果能加大房地产的供给,或者从供给人 手,使供给足够平抑旺盛的需求,那么房地产价格的过快 上涨也是可以得到抑制的。这里,可将其称为“供给扩张 型”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