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微专题五 功能关系应用问题的规范解答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机械能 微专题五|功能关系应用问题的规范解答
C目录 ONTENTS
[案例剖析] [满分规范练]
[案例剖析]
[典例] (20 分)(2016·高考全国卷 Ⅱ)轻质弹簧原长为 2l,将弹簧竖直 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 为 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 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 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 定在 A 点,另一端与物块 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 5l 的 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 l 的光滑半圆轨道 BCD 相切,半圆的 直径 B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 P 与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5.用外力推动物块 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 l,然后放开,P 开 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设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xm,A 从开始压缩弹簧到弹簧刚好恢复原 长过程,有 Q=2μMgxmcos 30°=12MvA2(1 分) 得 Q=6 J,xm=125 m(2 分) A 从开始压缩弹簧到弹簧最短过程,有 Epm=12MvA2+Mgxmsin 30°-12Q=5 J(2 分) 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为 5 J. 答案:(1)4 m/s (2)5 J
联立①②式,取 M=m 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B= 6gl③(1 分) 若 P 能沿圆轨道运动到 D 点,其到达 D 点时的向心力不能小 于重力,即 P 此时的速度大小 v 应满足 mlv2-mg≥0④(1 分) 设 P 滑到 D 点时的速度为 v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B2=12mvD2+mg·2l⑤(2 分)
联立③⑤式得 vD= 2gl⑥(1 分) vD 满足④式要求,故 P 能运动到 D 点,并从 D 点以速度 vD 水 平射出.设 P 落回到轨道 AB 所需的时间为 t,由运动学公式得 2l=12gt2⑦(2 分) P 落回到 AB 上的位置与 B 点之间的距离为 s=vDt⑧(2 分) 联立⑥⑦⑧式得 s=2 2l⑨(1 分)
(1)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v0; (2)右轮半径 R; (3)由于传送煤块,电动机多做的功 W.
解析:(1)煤块最终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故传送带的速度
v0 等于煤块运动到 P 点后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0= 2xH/g=2 m/s.(2 分)
(2)煤块运动至 P 点恰好离开传送带的临界条件是:它在 P 点做
有到达底端,则有 v 共=aBt=v-aAt(1 分)
解得 v 共=3 m/s,t=0.4 s(1 分)
此过程,xA=v+2v共·t=1.4 m(1 分)
xB=v2共·t=0.6 m<sin h 30°-L=1 m(1 分) 故 Δx=xA-xB=0.8 m<L-l0=1.8 m,说明以上假设成立.(1 分) 共速后,由于(M+m)gsin 30°=μ0(M+m)gcos 30°,A 与木板 B 一起匀速到木板与底端挡板碰撞,木板停下,此后 A 做匀减速 运动到与弹簧接触的过程,设接触弹簧时 A 的速度为 vA,有 -2aA(L-l0-Δx)=vA2-v共2(1 分) 解得 vA=2 m/s(1 分)
最后恰好能脱离弹簧,且弹簧被压缩时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 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 g=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块 A 落到木板上的速度大小 v; (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解析:(1)物块 A 落到木板上之前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 2g(H-h)=vy 2(1 分) 得 vy=2 m/s(1 分) 物块 A 落到木板上时速度大小 v=sinv3y 0°=4 m/s.(2 分) (2)由木板恰好静止在斜面上,得到斜面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 应满足:mgsin 30°=μ0mgcos 30°(1 分) 得 μ0=tan 30°= 33(1 分) 物块 A 在木板上滑行时,由牛顿第二定律,以 A 为研究对象:
2.(20 分)如图所示,一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 θ= 30°、高度为 h=1.5 m,一薄木板 B 置于斜面顶端,恰好能保 持静止,木板下端连接有一根自然长度为 l0=0.2 m 的轻弹簧, 木板总质量为 m=1 kg、总长度为 L=2.0 m.一质量为 M=3 kg 的小物块 A 从斜面体左侧某位置水平抛出,该位置离地高度为 H=1.7 m,物块 A 经过一段时间后从斜面顶端沿平行于斜面方 向落到木板上并开始向下滑行.已知 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 23,木板下滑到斜面底端碰到挡板时立刻停下,物块 A
2019/10/20
22
谢谢欣赏!
2019/10/20
23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aA=μMgcos
30°-Mgsin M
30°=2.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1
分)
以木板 B 为研究对象:
aB=μMgcos
30°+mgsin
30°-μ0M+mgcos m
30°=
7.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1 分)
假设 A 与木板达到共速 v 共时,A 还没有压缩弹簧且木板还没
[满分规范练]
1.(14 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 转动.现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 m=0.5 kg 的煤块落在传送带左 端(不计煤块落下的速度),煤块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达到传送带的 速度后从右轮轴正上方的 P 点恰好离开传送带做平抛运动,正好 落入运煤车车厢中心点 Q.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8,P 点与运煤车底板间的竖直高度 H=1.8 m,与运煤车车厢底 板中心点 Q 的水平距离 x=1.2 m,g 取 10 m/s2,求: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圆周运动且恰好不受到传送带的支持力,因此有
mg=mRvP
2

vP=v0(2 分)
解得
R=vg0
2
=0.4
m.(2
分)
(3)根据功能关系,在传送带传送煤块过程中,电动机多做的功 等于该过程煤块动能的增量 ΔEk 与由于摩擦生热而产生的内能 Q 之和,即 W=ΔEk+Q.(2 分) 其中 ΔEk=12mv0 2(2 分) Q=μmg(x 传-x 煤)=μmg(v0·μvg0-v20μvg0)=12mv0 2(2 分) 解得 W=2 J.(2 分) 答案:(1)2 m/s (2)0.4 m (3)2 J
(2)53m≤M<52m
[评分细则] 第(1)问: ②式写成 5mgl=12MvB2+μMg·4l,结果正确不影响得分 ④式条件不出现,而在⑥式后说明不影响得分 第(2)问: ⑩⑪式若用“等式”解得结果后说明,只要正确就不会失分 ⑩⑪式若漏掉其中一个情景,会在结果⑫式中减分 若⑫式中“≤”号写成“<”号,会扣掉 1 分
(1)若 P 的质量为 m,求 P 到达 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 开圆轨道后落回到 AB 上的位置与 B 点之间的距离; (2)若 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
[规范解答] (1)依题意,当弹簧竖直放置,长度被压缩至 l 时,质量为 5m 的物体的动能为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由机 械能守恒定律,弹簧长度为 l 时的弹性势能为 Ep=5mgl①(2 分) 设 P 的质量为 M,到达 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B,由能量守恒 定律得 Ep=12MvB2+μMg·4l②(2 分)
(2)为使 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 B 点时的速度应大于零.由①
②式可知
5mgl>μMg·4l⑩(2 分) 要使 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 圆轨道的中点 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MvB2≤Mgl⑪(2 分) 联立①②⑩⑪式得
53m≤M<52m.⑫(2 分) [答案] (1) 6gl 2 2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