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4 幼儿的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殿堂
三 记忆的分类
(一)按照内容的不同划分
按照内容的不同,记忆具体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义记忆和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 象作为内容的记忆。通 过视觉、听觉、嗅觉等 对具体形象、图形符号 进行记忆。
运动记忆
以做过的运动或动 作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以语词对事物关系、 事物本身意义和性质进 行概括,将此作为内容 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 记忆。
学 习 任 务 艺艺能够向父母描述幼儿园里做过的有趣游戏、吃过的午饭,这是记忆的结果。 而记不住故事的具体内容也是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可能是因没有刻意记忆而 遗忘。成人需要了解幼儿记忆的基础理论,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记忆。
知识殿堂
一 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个体的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个体进行思维、想象等高心理活动的基础。
以体验过的情绪和 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
知识殿堂
(二)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
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具体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 记忆
是当客观刺激停止后,个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感觉信息,又称感觉记忆。这种信息是未经 加工处理的原始信息,记忆容量较大,但存储时间很短,在 0.25~2s。
解析
小圆在时隔半年后还能认出小艾,这是记忆的再认;小圆能够说出小艾的名字,并描述之前一起玩耍的场 景,这是记忆的再现。对事物的再认速度往往跟当前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与之前体验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 的相似程度有关。小圆能够快速、准确地认出小艾,可能也是因为她们两次都是在愉快的游玩场景下相遇的, 这立刻勾起了小圆的回忆。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传话游戏”,第 一位传话人说出的话,经过不同幼儿、教师一次又 一次的传递后,最后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往往已经不 是原话了。
知识拓展
除了保持,遗忘也是记忆过程的其中一个方面——保持的信息不会被遗忘,遗忘的信息没有被保持。个体对识记的 事物不能及时、正确地再认和回忆,这就是遗忘。遗忘包含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四种类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个体的遗忘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最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因此,可以通过 及时复习和巩固来减少遗忘,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无意识记是指个体事先没有自觉的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个体事先有自觉的目的、任务,并且需要意志努力,以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识记。
2. 按照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识记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个体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在没有真正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 记,具有单一性、重复性的特点。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知识殿堂
(三)回忆
回忆是对以往体验过的经验的恢复过程,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包括再现和再认。再现是重新回想起 体验过的、不在眼前的事物;再认是认出体验过的、出现在眼前的事物。
实例链接
小圆今年5岁,在和爸爸妈妈去公园野餐时认识了同龄的小艾。半年后,小圆和小艾在游乐场 偶遇了,小圆立刻就认出了小艾,并准确地说出了小艾的名字,还跟爸爸妈妈说:“我之前跟她一 起放过风筝!”
情感目标
充分理解记忆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积极关注幼儿记忆发展的情况,主动提升组织培养幼儿记忆教 育活动的能力。
目录
探寻1 认识记忆 探寻2 幼儿记忆的发展
探寻1
认识注意
艺艺今年4岁了,爸爸妈妈很重视对她的教育,每天放学后都会和她聊一聊在幼儿园发生的 事情。“我在幼儿园玩了滑梯,还做了游戏。”“什么游戏?”“送小鱼儿回家。”“中午吃 了什么饭呀?”“有鸡蛋炒虾仁、八宝粥。”“老师今天讲了什么故事?”“三只小 猪。”“你能讲给爸爸妈妈听吗?”“好的。猪妈妈有三只小猪……”“ 然后呢?”“后面我 忘了。”“艺艺再想想吧?”“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短时 记忆
是储存时间不超过1min 的记忆,这种记忆的容量很小。
解析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分类的方式记忆各种动物,这是在利用幼儿的有意识记。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各类动物的特点,也是在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性的意义识记。这样的方式既加快了记忆时间,又增加了记忆的正确率。
知识殿堂
(二)保持
保持是指个体大脑对已识记过的事物的巩固过程。保持是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心 环节。这种动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量和质两方面。
量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识记 的内容会逐渐减少,甚至遗忘。
例如,大班的幼儿听教师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等到回家说给父母听时,可能只记得故事的开头和 结尾,或者一部分人物和场景;如果第二天、第三 天教师不再提及这个故事,幼儿可能连整个故事都 想不起来了。
质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加 工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使信息内容发生区 别于其本身固有属性的改变。
意义识记是指个体根据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通过反复感知、把握、领悟事物本身意义而进行的识记, 具有理解性、多样性的特点。
实例链接
大班的科学区有很多动物卡片。幼儿在玩记忆游戏时, 对于很多卡片上的动物总是记不住,于是,林老师先让幼儿 浏览卡片,看看都有哪些动物,然后将各种动物进行分类, 如鸟类、鱼类、昆虫等,并且引导幼儿观察同一种类的动物 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渐渐能够记住 更多的动物了。
幼儿的记忆
《幼儿心理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幼儿记忆的概念、过程和分类。 2. 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掌握幼儿记忆的培养方法。
能力目标
1. 能够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分析相关案例,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2. 能够灵活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记忆水平,充分发展幼儿的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能力。
当外界的信息进入大脑后,大脑会对这些信 息进行编码,即对这些事物进行感知、思索、情 绪体验。这些经验会以映象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 并在今后受到一定的引导而被提取出来。这种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对应识记、 保持与回忆三个基本的环节。
知识殿堂
二 记忆的过程
(一)识记
1. 按照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识记可以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