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期中考试精品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期中考试精品试卷【1】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
B.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C.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 m/s
D.人剧烈运动后脉搏每次约2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的高度与楼层的高度差不多,故A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
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故C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不到1s,剧烈运动后跳动的速度更快,故D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2.为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

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地测量。

下列仪器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A.停表B.体温计
C.石英钟D.刻度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的物理量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停表是测时间的工具,体温计是测人体温度的工具,石英钟是测时间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考点:测量工具的选择
3.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
D.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说的两种情况下,金属箔的多少没变,所以两种情况下的重力是相等的.所以A说法错误.
因为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时,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浮力,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而将金属箔揉成团,它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体积减少,所以受到的浮力减小,小于重力,因此它会沉入水底.所以CD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中的空心问题,要知道物体做成空心的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使物体能够漂浮在液面上.并且知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4.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道钉撬B.火钳C.钢丝钳D.天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道钉撬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火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C、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天平是典型的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杠杆的分类.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抽象、分析能力.判断杠杆的类型可结合生活经验和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5.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这表
明液体压强()
A.与深度有关B.与密度有关C.与液柱粗细有关D.与容器形状有关【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最下端的小孔喷出的水柱最远,表明此处水的压强最大;
最上端的小孔喷出的水柱最近,表明此处水的压强最小.
所以该图表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故选 A.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点评:分析图片,得出结论也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这类题一般都与实验有关,所以我
们平时要多做实验,阅读课本时还要认真的看图,将图片与文字、实验相结合.
6.有科学家曾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其主要原因有:①虽然地球上
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②地球上淡水分布不均匀;③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这些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所
造成的是 ( )
A.③④⑤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地球上淡水分布不均匀,是自然
因素形成的.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资源危机.故选B.
考点:节约能源的措施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清自然形成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7.通过研究物态变化我们知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下列各组物态
变化中都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升华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D.凝固、液化、凝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吸热和放热过程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当物体吸收热量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加;
当物体放出热量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少;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吸热的物体内能增加;
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放热的物体内能减小.
考点: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
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8.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县2.0A,如果将其两端电压减少2.0V,导体中
的电流变为
A. 1.5A
B. 1.0A C.0.5A. D.0.25 A
【答案】B
【解析】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代入数据R=2欧姆,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不会因为电压、流小而改变,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代入数据,得I=1.0A,故选B
9.如图是一个电子门铃,当两个导线夹子相接触时,电子门铃有音乐声。

小明利用它检测以
下物品是否导电。

将下列物品分别接人两夹子之间,能使门铃发出音乐声的是
A.塑料尺B.铁棒C.橡皮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能使门铃发出音乐声的是导体,铁棒属于导体,选B
10.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
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
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
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答案】C
【解析】选 C.有些现象或应用实例我们可能不熟悉,但题目中会给我们提供必要的解题信息,抓住信息所反应的物理本质进行分析和求解.从题目分析可知,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
升华,而遇到冷玻璃镜头会迅速凝华,故选C.
二、双选题
11.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精在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________(填“吸”或“放”)热。

【答案】汽化吸
【解析】
试题分析: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病人降温则酒精带走热量,酒精檫病人额头后快速变干,所以是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考点:汽化吸热
12.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的.
【答案】音调音色
【解析】
试题分析: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长而粗的弦产生低音,短而细的弦产生高音,松的弦产生低音,紧绷的弦产生高音。

考点:弦发声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3.不法商家常用掺了金属铱的黄金以次充好,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将等质量的24K纯黄金和掺铱黄金分别拉成金丝线,在拉线过程中,掺铱黄金更易断裂。

这种鉴别方法是根据它们具有不同的()
A.磁性B.导电性C.弹性D.延展性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掺入杂质的黄金在拉丝时易断裂,也就是纯金在拉丝时是不容易断裂的,这是根据物体的延展性来鉴别的,故应选D。

14.如图,工人要将一块重900N的建材运到10m高处,装置中每个滑轮重100N,建材上升的速度是0.8m/s.在施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的拉力为500N
B.人拉绳的速度为1.6 m/s
C.工人的拉力为450N
D.工人拉绳的速度为2.4 m/s
【答案】AB
【解析】由图示可知,滑轮由2段绳子吊着物体,每段绳子承担建材和动滑轮总重的1/2为500N,所以人的拉力为500N,故A正确,C错;人拉绳的速度等于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为
1.6m/s,故B正确,D错;故应选AB。

15.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和现象中,表述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
C.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用吸管喝瓶装饮料时,实际上是靠大气压把饮料从瓶中“压”上来的
【答案】BD
【解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其大小等
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A错误。

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水的沸点低,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故
B正确。

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

用吸管喝瓶装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吸到了嘴里,实际上是靠
大气压把饮料从瓶中“压”上来的,故D正确。

答案为BD。

三、实验题
1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
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实验的原理是,实验时所需的测量器材是秒表和,此次测量,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v=s/t 刻度尺 0.09
【解析】
试题分析:测速度原理是:v=s/t,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时间要用秒表来测,路程要用刻度尺来测;由图示可知,滑块的平均速度是v=s/t=45cm/5s=9cm/s=0.09m/s。

考点: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四、填空题
17.火车站台边缘处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
速驶过车站时,安全线以内的空气流速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易发生安全事故。

【答案】增大;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根据流体压强与流
速的关系可知:安全线以内的地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
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掌握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有关问题.明确火车经过时造成人两侧空气流速
的不同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场上,南非球迷有一种喇叭能发出高达 130dB的声音,相当于喷气
式飞机发出的声音强度;很多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时都配各了耳塞,这是为了防止进入人耳。

这种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产生的。

【答案】噪声、振动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引起的.
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三是在接收
处减弱;耳塞可以有效地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喇叭发声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而引起的.
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
点评:学生要对物体振动发声和防治噪声具体方法的掌握住.
19.抛出去的东西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_____________的缘故,这个力的施力物体
是_____________。

【答案】重力地球
【解析】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
所以抛出去的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20.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______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______带电.(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答案】可能一定
【解析】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正电荷与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3)排斥的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1)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通草球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通草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所以通草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
(2)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通草球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可能;一定.
点评:(1)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
(2)排斥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两个物体可能是带有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21.图中是体育教师为某同学测量长跑成绩用的(填仪器名称),图中的示数
是 min s。

【答案】停表 3 4.4
【解析】考点:时间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物理实验室和体育课上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
在停表的刻度盘上,中间上方的分度值是1min,周围的分度值是0.1s.
解答:解:
图中所示的是计时工具停表;
由图知,内侧指针在3以后,4以前,所以是3min;外侧指针指在4后面第四个小格处,所以是4.4s.
故答案为:停表;3;4.4.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停表的识别和读数,明确内外两侧的分度值是正确读数的前提.
五、计算题
2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

闭合电键S,电流表A
l
的示数为0.3A,电流
表A的示数为0.5A。

求:(1)通过电阻R
2的电流。

(2)电源电压。

(3)电阻R
2
的阻值。

(6分
【答案】(1)I2=I-I1=0.5A-0.3A=0.2A
(2)U =" I1R1=" 0.3A×10Ω = 3V
(3)R2 =" U/I2" =" 3/0.2Ω" = 15Ω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闭合开关时,两电阻是并联的,A测的是总电流,A1测的
是通过R1的电流
考点:并联电路的计算
点评:电路计算题关健是分析清电路的连接情况,然后根据所学的串并联知识进行解答
23.(3分)高铁最高时速可达300km/h,以北京—合肥为例,在北京10:40时发车,16:10时到
达武汉,全程1226.5km,求此动车从北京到武汉运行的平均速度。

【答案】223km/h
【解析】
试题分析:从北京到达武汉的路程s=1226.5km,所用时间:t=5.5h,所用动车从北京到武汉
运行的平均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24.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
矿泉水
=1.0×103kg/m3,ρ
酱油
=1.1×103kg/m3)
【答案】(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550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550mL的酱油.
【解析】解:
(1)V

===550cm3=550mL,
(2)∵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V
酱油=V

=550mL.
答:(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550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550mL的酱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1cm3=1mL,1×103kg/m3=1g/cm3.25.质量为8t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行
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答案】1600N
【解析】
试题分析:对卡车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G=mg=8000kg×10N/kg=8×104N
f=0.02G=0.02×8×104N=1600N
F
=f=1600N

答:卡车行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1600N.
六、简答题
2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曾让许多歌迷唱得如痴如醉,你见
过彩虹吗?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解析
【解析】彩虹就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色散而形成的彩色光带,从外向内
的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通常出现在雨后放晴之时。

七、综合题
27.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
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
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______ %.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______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______.
故【答案】:(1)14 80 (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为液柱在10℃以上第4条刻度处,所以此时温度为14℃;由表格信息可知,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且示数差为2℃时,空气湿度为80%;
(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示数由14℃升高到20℃,相对湿度由69%升高到74%,说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由资料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八、作图题
28.如图所示,鱼缸侧壁有一平面镜,画出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解析】解:过入射点做法线,从而确定了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上侧,并确定了反射角的大小.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
射光线.
点评:在光路图中,法线要画成虚线,如果能够确定反射角,在光路图中,一定要标出反射
角的度数;画折射光路时,一定注意光从哪种介质进入哪种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