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
电视媒体为提升收视率,会有意提升自身的娱乐化性质。
新闻的娱乐
化现象,对媒体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一)新闻娱乐性质增强现在新闻节目中,娱乐性质的新闻越来越多。
在一些时事热点新闻的播报中,穿插着很多的新闻花絮。
例如,在反
腐性质的新闻中,除了腐败问题实行评析,还报道了很多官员的私生
活内容。
(二)软新闻越来越多如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软新闻越来越多,时
事评论等硬新闻越来越少。
媒体更加注重平民生活,增加了很多相关
民生的报道。
这样一来,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发言权、选择权,对新闻
节目更热衷了,使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升了。
(三)播报方式戏剧化电视新闻娱乐化,还表现在媒体播报新闻时强
调生动性及故事性。
媒体在制作新闻节目时,会有意借鉴文学作品、
电影艺术等中的表现方式,提升新闻的耐看性。
这就使得新闻的戏剧
感较强,人物刻画生动,情节丰富,有效了增加观众的扫瞄兴趣,提
升了新闻的收视率。
(四)主持人的明星化有些新闻栏目会请明星担任主持人,强调与观
众的现场互动,旨在拉近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
第一,很多媒体会邀
请明星、作家、社会名人等被观众所熟知的人物参与节目主持,如请
李敖主持《李敖有话说》。
第二,媒体会对主持人实行“明星化”包装,让他们的外形、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更加时尚。
二、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一)新闻娱乐化的正面影响(1)强调以受众为中心。
新闻娱乐化
注重观众的收视感受,力图贴合观众内心需求。
这样使得播报方式更
加丰富有趣、而不再是一味地说教,提升了新闻的观赏性。
(2)利于
文化的传播普及。
新闻的娱乐化,更新了观众心目中对新闻“正统”、“严肃”的刻板印象,利于实行“寓教于乐”。
新闻栏目通过介绍丰
富生动的资讯,让观众在感官愉悦的同时开阔了视野。
另外,对硬新
闻的适当娱乐化包装,利于观众接受新闻中的观点。
像《新闻联播》中,海霞、郭志坚等新主持人,他们的播报因而更加生动,受到了观
众们的喜爱。
(二)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1)新闻功能的异化。
让观众了解事实、获得信息,利于其实行社会决策是新闻的首要功能。
但新闻的娱
乐化会弱化这个功能,使得观看者在得到感官娱乐后往往不再实行深
刻思考。
很多观众过度注重明星八卦、名人丑闻等事件,但对住房、
医疗、教育等与生存紧密相关的内容却不那么重视。
(2)过度娱乐化
导致公信力下降。
新闻栏目不应仅仅满足观看者的好奇心,更应使其
视野开阔、思维深刻。
新闻娱乐化虽然提升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却容
易忽略他们求知愿望、让他们思想受益。
有些新闻栏目的娱乐氛围浓厚,但实质内容少、不足以引发观众思考、丰富自身内涵。
所以,新
闻媒体人理应本着为社会、为观看者负责任的态度,制作一些内涵丰
富的栏目,对观看加以正向引导、提升他们的观看品味。
这样的新闻
节目才不至流于肤浅,也才会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3)不利于媒体长
期进展。
当前,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峻,不利于媒体的长期进展,表现在:第一,很多媒体在相同时间播放题材、内容相近的节目,致
使资源浪费。
第二,有些媒体直接将自身定位为“娱乐媒体”。
这样
的选择虽在短期可提升观众们的观看兴趣,但因过度强调娱乐性,让
新闻的评论性、深刻性均不理想,无法突出新闻的本质功能。
三、新闻娱乐化的健康进展对策
(一)保证真实性新闻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才能够使媒体长期稳定的
进展。
虽仅仅事件属实不见得构成新闻,但若报道描述生动却真实度差,也根本不具备作为新闻的可看性。
所以,在制作新闻时,首先考
虑的就是播报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就是说,新闻报道理应反映人物、
事件的原貌,而不是脱离事实实行改装、杜撰。
(二)遵守法律及道德电视台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担负着宣传法制、
弘扬正义的社会责任。
所以,电视媒体在制作新闻时,理应遵纪守法
并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不然,新闻媒体若利用自身便利,肆意对他人
实行抨击、杜撰,会对别人造成损害,也让受众者失去了辨别真相及
独立思维的水平。
现在比较典型的是有些媒体有意挖掘名人隐私、制
造绯闻,并对其大加报道,在损害他人的同时,也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
所以,新闻媒体在实行传媒活动时,必须对社会负责、遵纪守法。
(三)追求准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人在制作新闻时,有责任树立正
向的舆论氛围,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为人们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
所以,新闻的价值取向理应积极,情趣要高尚,理念应深刻,坚决杜绝
新闻的肤浅化、庸俗化。
新闻媒体通过传递正向、健康的信息,利于
观看者的生存进展,也利于社会总体的有序进展、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媒体在制作新闻时,往往会在新闻内容、表现手法、主持人风格等多
方面实行包装,实现娱乐化功能。
新闻的娱乐化,能够让观众获得愉
悦体验,增加对新闻的观看兴趣。
但同时,新闻的“真实”、“严谨”、“健康”等本有属性也被弱化了。
观众观看过度娱乐化的新闻后,虽满足了好奇心,但因获得有益信息少,也会逐渐降低对节目的
兴趣。
所以,媒体理应为社会负责,制作更多内涵丰富、耐看度高的
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