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RJ上册精品教案 第4单元 13.少年中国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会认“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背诵课文。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4.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5.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1.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2.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这似乎有些难度,但相信我们同心协力可以很好地克服。

1.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
没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先生心中充满愤慨,于是他说:(出示课件)
(1)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2)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文中也有一句,和这句话的意思相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是的,在梁启超先生的心里,中国崛起的力量在于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

什么是“说”?
(出示课件:“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读通课文。

2.读懂了课题,下面让我们来读课文,请大家跟着老师来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跟一句。

师生一同读文疏通阅读障碍。

(出示课件:重难字词)
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地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文,朗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二、知人论世
看视频走近梁启超和时代背景。

1.问题一:大家知道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形下写的吗?
(1)学生先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介绍梁启超和戊戌变法。

(2)师补充近代史背景材料。

播放《戊戌变法》和《中日甲午海战》片段。

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幻灯片。

(3)生小结:变法失败,个人的政治主张受挫,流亡异国;祖国被列强欺凌,有家难归。

2.问题二:那么我们看看此时的作者是什么感情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分小组品读讨论,老师巡查倾听或激趣。

(五分钟)体会作者感情。

(2)相互释疑,明确答案(学生回答,其余同学可以帮助他补充或纠错。

)
作者表达了对东西方帝国主义的愤慨和斥责,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三、布置作业
谈谈你读后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作者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体会梁启超先生的深刻情怀。

二、品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
明确: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2)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试着自己理解文意。

(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

5.积累重点字、词。

(二)品读课文。

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1.大家齐读,找出梁启超先生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 (学生齐读)请同学们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2.从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3.这组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相同排比手法,步步推进。

说得都很不错,但是同学们,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说到这里,同学们可知道排比句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

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

请大家说说自己读完的感受。

(少年的自豪感)
4.现在如果让你们把这一段落背诵下来,你们可以做到吗?
不错你做到了,其他同学能做到吗?好,我们一起来!( 学生齐背) 看来古文学习对大家来说并不困难。

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这也是学习古文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背读法。

5.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下一个文段:
(课件出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商商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请大家先各自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押韵、四言韵文、比喻和排比手法。

你们说得都对,你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我想着
重和同学们讨论比喻的问题。

6.梁启超先生在这个文段中写到了哪些事物? (注意标点)
自然景物(红日、黄河)
动物(潜龙、乳虎、鹰隼)
静物(奇花、干将)
作者合理布排,思路真是一步不乱,井井有条。

理清了他们,记住就不难了。

谁能试试把原句复述出来?
7.好,同学们,作者写了这一连串的事物的目的何在?比喻什么?这样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少年中国——中国少年。

是的,当时的梁启超先生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
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小结学法。

大家觉得品读课文难吗?你有什么诀窍,请露一手。

总结:
(1)读准字音;
(2)停顿要恰当;
(3)联系写作背景,在背景情景中用心读出作者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问题
集体的智慧是伟大的,大家总结得太好了!下面我们就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习课文其余部分。

合作探究问题: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

2.举手回答。

3.全班一齐朗读,说说你读后的总体感受。

(1)少年中国特别美;
(2)多是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多是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3)用了许多比喻句,写得形象生动;
(4)还有排比句,气势淋漓,充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

4.读中品悟。

(1)齐读:少年智……则国雄于地球。

(2)读后感悟:运用排比,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气势淋漓,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5.请学生自由读其余部分,边读边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或绘画。

(其余同学可补充)
6.小结:
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前程灿烂的东方巨人。

7. 大家毛遂自荐读或推荐咱们班的朗诵高手读,其余同学评价朗诵。

四、个性化品读,拓展延伸
1.回顾历史。

作者告诉我们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

可作者没有说出中国少年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振兴少年中国的责任。

大家根据近百年的历史史实帮作者出谋划策吧。

(1)列举革命先烈的事例,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2)服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中国少年”的团结一心。

2.展时代新貌,探究异同。

(1)播放视频:《香港和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嫦娥一号升空》
(2)正是有了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

那么,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是梁启超的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学生讨论明确:
(同)它们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的东方巨人,它们的前程似锦。

(异)我们新时代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梁启超的观点是片面的,流露出来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

3.播放《歌唱祖国》的视频音乐。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4.小结。

(学生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