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参与公共外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参与公共外交
曹疏野
伴随着联合国在1945年成立, 模拟联合国 活动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并风靡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至今已有70多
年的历史并传播到全世界,且形式多样㊁规模不一,参与者有
大学生到高中生乃至初中生等㊂自20世纪90年代, 模拟联
合国 被引入中国并首先在一些高校和国际高中展开活动,
为培养和遴选更多致力于联合国与国际组织㊁多边外交和青少
年国际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奠定了优质的群众基础㊂当前, 模
拟联合国 活动在中国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这
些问题,简要探讨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加强 模拟联合国
活动在中国的发展㊂
模拟联合国 (Model United Nations,MUN,以下简称 模联 )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人组织的活动㊂青年学生们通过扮演各国外交官,以参加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通过观点阐述㊁政策辩论㊁投票表决㊁作出决议等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及对他们未来的影响,获知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㊂ 模联 活动能够增强参与者对联合国组织的结构㊁程序和功能的认识,促进他们对当前重大国际议题的思考,以国际的眼光看问题㊂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参与者
76
的组织㊁策划㊁管理㊁研究㊁写作㊁公开发言和辩论,以及解决冲突㊁求同存异㊁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㊂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一定的对外交往形式,了解并影响他国公众㊁提升本国形象和影响力的外交方式㊂而中国的青年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 模联 活动,进一步参与公共外交事务,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从而达到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实现国家利益的目的㊂
模拟联合国 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联合国在1945年的成立, 模联 活动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并风靡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已经传播到全世界;其形式多样㊁规模不一,有国际大会㊁全国大会,还有地区级和校际间大会,参与者有大学生㊁高中生乃至初中生㊁小学生㊂自20世纪90年代 模联 被引入中国,并首先在一些高校和国际高中展开活动,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㊂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㊂ 模联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在校园内部进行,以北京大学㊁外交学院㊁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北京顺义国际学校㊁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等为区域核心散状发展㊂参与活动的青年学生更多仅围绕 模联 本身开展活动,尚未突破至公共外交领域㊂
第二阶段(2005年至2014年)㊂这一阶段的发展标志是,2005年北京大学开始举办全国中学生 模联 大会,这是首个全国性的针对中学生的 模联 会议;当年国内还出现了第一家以 模联 活动为核心业务的教育机构 蔚蓝国际 ㊂中学生 模联 发展和教育机构的成立,使得国内众多优秀中学都成立了自己的 模联 社团,其发展又为大学的 模联
86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教育机构的助力也使更多中国青少年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性 模联 活动,且开始将欧美顶尖高校的 模联 活动引入中国,比较知名的会议有:北京大学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IMUN,始于2006年)和全球青年模拟联合国大会(WEMUN EX-PO,始于2008年)㊂
在这一阶段,通过参与 模联 活动进而参与公共外交有了一定的表现㊂例如,2010年9月,由中国㊁日本㊁韩国的联合国协会共同主办的 中日韩青年论坛 在日本东京首次举办,来自北京大学㊁复旦大学㊁中国人民大学㊁外交学院㊁西北工业大学㊁四川外国语大学的15名中国大学生,与30名日本大学生和15名韩国大学生通过 模联 等形式进行了一次具有很强官方背景的国际交流,促进了彼此的了解㊂
此外,2005年首次举办的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 模联 大会在创办初期(2005 2010年)则受到了美国联合国协会(UNA-USA) 环球课堂 (Global Classrooms)项目的资助㊂美国联合国协会前身是1943年成立的美国国际联盟协会,旨在推动美国公众对联合国的认识和支持;同时,美国联合国协会通过提供资金和学术支持,招募世界各地热爱 模联 活动的大学生协助其开展此项工作,也是其传播 世界公民 价值观的手段之一㊂当时美国联合国协会与北京大学的合作也具有一定的公共外交色彩㊂这一阶段通过 模联 参与公共外交的表现还主要停留在大学生和重点活动层面㊂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㊂这一阶段的发展标志是2014年共青团中央在海南中学主办了首届全国中学生 模联 大会,这是国内首个具有官方背景的 模联 会议,自此之后,各地方团委㊁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先后举办了区域性的 模联 会议㊂ 模联 社团在国内顶尖大学㊁中学都成为品牌社团或最大规模的学生自治组织㊂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和学生自主发起的 模联 活动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举办100
96
多场不同规模和级别的 模联 会议,其活动也从一㊁二线和沿海城市深入三㊁四线和内地城市㊂此外,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2014年开始成为由 蔚蓝国际 主办的全球青年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指导单位,更加体现了 模联 活动与公共外交的连接㊂
这一时期,随着 模联 活动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水平的不断提升㊁程度不断加深,还出现了海外知名高校与中国知名中学合作举办国际性㊁全国性 模联 大会的情景,如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联手牛津大学,在 蔚蓝国际 的支持下举办了相关活动,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50多所学校㊁4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并受到新华社㊁上海电视台等知名媒体的报道㊂随后几年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与芝加哥大学㊁成都外国语学校与康奈尔大学都在中国举办了 模联 大会㊂这些成功的尝试使全国各地的 模联 水平不断提升,也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对国际交往㊁学术交流的向往,而参与活动的中学生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也为大学生 模联 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
这一时期,随着 模联 会议的不断发展及相关知识㊁能力训练不断增多,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模联 课程㊂例如,一些公办学校开设了 模联 选修课,编写了教材;很多国际学校还将该课程纳入必修课或学分课程体系㊂在寒暑假,很多教育机构㊁学校还举办了相关主题的冬令营㊁夏令营,除讲授传统 模联 课程外,还在综合能力㊁国际视野等方面使学生有所提升㊂
这一时期,通过 模联 活动参与公共外交呈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通过该活动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开始参与不同水平和层面的公共外交活动;第二,通过该活动参与公共外交的人群数量和年龄段不断扩大;第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 模联 参与者关注的议题从传统的国际关系㊁国际安全等,开始向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议题转移;
07
通过该活动参与公共外交的对象,目的地也从欧美㊁日韩向东南亚㊁非洲㊁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并应运而生了很多新的 模拟 交流形式,如 模拟中国 东盟峰会 模拟APEC 模拟上合组织峰会 等等㊂
模拟联合国活动对中国青年参与公共外交的促进作用 模联 活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培养和遴选更多致力于联合国与国际组织㊁多边外交和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奠定了优质的群众基础㊂第一,兴趣引导,群众基础不断扩大㊂ 模联 活动最初以学生社团形式在全球和中国发展,首先还是源于学生的兴趣,正是一批批青少年学生对于联合国与国际组织㊁国际关系与外交的兴趣,而随着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㊁经验不断丰富,这种兴趣将会逐渐形成在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时的具体表现㊂
第二, 全球胜任力 国际理解力 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㊂ 模联 活动锻炼了参与者的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㊁写作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㊁领导力等综合能力㊂此外,还锻炼和提升了参与者在会议准备时期对各方面信息的整理㊁归纳,对会议战略的制定能力,以及组织者的时间管理㊁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甚至发展了他们的 经济头脑 ㊂这些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将使中国青少年在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时更加游刃有余㊂
第三,经验积累,参与更高水平的公共外交㊂近年来,很多中国青少年都陆续参与到诸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世界青年论坛(ECOSCO Youth Forum)㊁全球气候变化青年大会(GCCYC)等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体系内的多边国际青少年论坛㊁会议或国际交流活动中㊂此外,2020年北京大学 模联 协会还参与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主办的 模拟全球环境谈判青年峰会 中㊂此外,参与 模联 活动的经历对很多
17
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是难得的背景提升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会应对未来不同专业知识的挑战㊂
应当说,更多的中国青少年学生通过 模联 活动参与到以多边主义㊁全球主义和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活动中,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㊂
通过公共外交加强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国的发展
当前, 模联 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㊁相对统一的标准㊁管理与组织㊂当前,每年在中国举办的 模联 会议超过了100个,如根据主办方的性质划分,第一类为具有一定官方背景的,如共青团中央和各地方团委㊁教委举办的 模联 会议;第二类为大学举办的面向大㊁中学生的 模联 会议;第三类为教育机构举办的国际性㊁全国性或区域性的 模联 会议;第四类由学生自发自主举办的 模联 会议㊂但这些会议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㊁进阶性,各类会议的流程㊁规则和评判学生的基本标准也不统一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模联 活动的混乱,也增加了参与者的时间成本㊂
第二,缺乏权威性㊁学术性的专业指导,部分 模联 活动功利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升学的 踏板 ㊂当前中国的 模联 活动在议题设置㊁学术团队培训,以及涉及联合国和国际关系理论知识等方面都缺乏专业指导,虽然鼓励创新,但开始有更多的活动打着 模联 的旗号,实则开展一些普通的演讲或辩论比赛,或开设很多与联合国完全无关的研讨会㊁议题㊂‘哈佛校报“每年都会对升入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在高中阶段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统计㊂应当说,参与 模联 活动与升学或赴国外
27
留学的确构成了一定关联性,但过分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活动的长久发展也是不利的㊂
第三,缺乏与国际关系及国际组织实习工作或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部分 模联 活动有沦为 政绩工程 甚至简单 社交活动 的倾向㊂参与 模联 活动能够让青少年学生较早对国际关系㊁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甚至最终投身国际组织的工作,但这样的案例是凤毛麟角㊂目前,仍然缺乏联合国驻华机构㊁中国联合国协会等多边外交机构与 模联 活动的有效互动㊂此外,随着参与人群的扩大,一些参与者认为 模联 会议就是一个社交平台,抱着浅尝辄止的态度,在未达到 预期目标 时便开始对 模联 产生怀疑,这种心态同样对 模联 活动的健康㊁均衡发展不利㊂
结合上述问题,下文简要探讨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加强 模联 活动在中国的发展㊂
第一, 借壳 ㊂探讨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与一些公共外交活动或官方机构开展进阶性㊁体系化 模联 活动的可能性㊂例如,一些对外友好协会㊁地方外办㊁智库等,可以作为一些区域性㊁全国性,乃至国际性 模联 会议的支持㊁指导甚至主办单位,使用有关联性和现实意义的议题,以及符合贴近该组织国际会议进程的规则流程,在不同区域分阶段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 模联 活动,以扩大本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同时指导国内 模联 活动的开展㊂
第二, 赋能 ㊂通过邀请公共外交或国际关系㊁国际组织领域的专家学者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体系化的 模联 课程或 联合国与模联 课程,并努力使这些课程逐步形成社团㊁校本㊁选修课程等,切实让参与活动的学生真正理解联合国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涉及气候变化㊁性别平等㊁教育公平㊁消除饥饿㊁公共健康等各类国际热点
37
和传统议题㊂让 模联 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在演讲㊁辩论㊁写作㊁领导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效提升,还应在知识结构㊁价值观㊁世界公民意识等方面全面发展,逐渐摆脱以结果为导向的功利性心态㊂
第三, 落地 ㊂参与 模联 活动的学生大多数是对联合国与国际组织㊁国际关系㊁多边外交等议题有浓厚兴趣的青少年和青年朋友,如果能在活动之后吸引他们继续参与一些公共外交或民间外交的高级别论坛及活动,进而前往国际组织进行实习或开展实践活动,将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并加强 模联 活动的现实意义,使其成为培养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㊂此外,国内的社会组织也可以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合作,开展一些 模联 以外的公益性创新实践赛事或活动㊂
第四, 背书 ㊂近年来,各部委㊁高校先后开展了与国际化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㊂中组部㊁教育部于2019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 2019年度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会议 ;2020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 2020年首批基地申报评审结果的通知“;各大高校也先后举办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 等等㊂本文认为,在这一系列顶层设计和高校层面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应当继续下沉到中学生层面,并以 模联 活动为抓手,以教育部或全国性㊁国际化的教育协会㊁公共外交协会为背书,在全国中小学层面推广 模联 活动,形成机制化的会议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参与 模联 活动的学生数据库㊁评价标准,跟踪学生发展轨迹,逐渐形成青年学生从参与 模联 活动到参与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事务,再到成为一名优秀国际人才与国际组织人才的发展路径㊂
曹疏野:北京蔚蓝加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CEO㊁北京青之桥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㊂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