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普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植物都是不声不响地长大,即使遇到食草族的侵扰,也只有默默忍受。

其实不尽然。

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

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

其实,它们早就,与这些食虫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

结果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虫很快就会成为食虫族们的盘中美味。

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

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

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

除了反击、求救,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

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嗅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

看来,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得多。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B . 天蛾幼虫只有摄入这种物质,才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因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C . 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D . 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向它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B . 会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
C .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D . 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居安思危狼吞虎咽后顾之忧猝不及防
B . 居安思危大快朵颐燃眉之急措手不及
C . 未雨绸缪狼吞虎咽燃眉之急猝不及防
D . 未雨绸缪大快朵颐后顾之忧措手不及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2. (6分) (2016高三上·株洲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
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

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项是
A .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 . 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 . 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D . 中国文化思想在书写过程中的渗入,使毛笔等书写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起到促进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部分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没有形成书法艺术。

B . “六书”中的“象形”,通过抽象将物质形状简化为线条,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实用。

C . 汉字“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或用字方法,其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D . 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起因,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性质就在于书写与图画是属于同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作品,或由刀刻,或以模铸,但与毛笔书写不无关系。

B . 日文、古韩文中也有汉字,由于日本、韩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它们也有书法艺术。

C . 钢笔书法等硬笔书法汲取了毛笔书法的营养,融入了中国文化,所以硬笔书法在书法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D . 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复杂,简体字书法达不到繁体字书法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书法家喜欢写繁体字。

3. (16分) (2019高三下·运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明湖畔稼轩祠
泉琴
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

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

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

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

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哒哒的马蹄声。

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亦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

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

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

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

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

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

这是一道障景。

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

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

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

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

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

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
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

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

好在自已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体,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日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写壮词以寄陈同甫,是因为他和陈同甫有着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

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的那种固有的忠君爱民思想,却不为所用,以致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壮丽的篇章。

看罢明湖美景,原路返回。

经过第二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急忙忙去拜谒辛公,竟然没注意到此处有个西跨院。

西跨院有一间大厅堂,名为“停云堂”。

堂内挂了一些名人书法,皆是金钩银划、美不胜收的辛词精品。

恰好有一对年轻人在内参观,只见他们冲着某幅字画朗吟道: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一曲《水龙吟》是辛公血和泪的心声。

他登临高处,不是为了游赏美景,而是为了叩问苍天,发出心底的声声怒吼。

可是,就算辛公把栏杆拍遍,拍得手心冒汗,也无人懂得他那忧国忧民之情思啊!我肃立着沉浸在辛词的恢宏意境里和辛公的思想碰撞,进而交织,让蒙尘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荡涤。

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飘缈的云纱。

那是历史的尘烟吗?真希望有那么一匹悍马,自遥远的古代穿越到这人间盛境,背上驮载着持剑的辛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响彻寰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写到李清照及其纪念祠,是因为她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这样写也表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B . 文章首段与末段的写景相映成趣,“绿树”与“红花”实写,意境优美,“夕阳”与“云纱”虚写,感慨万分。

C . “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从对枝繁叶茂的古槐的描写,可以看出稼轩祠自然环境清幽。

D . 作为纪游类散文,文章以游览稼轩祠的行踪为序展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引用辛弃疾的词?请结合文本分析。

(3)这篇散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4.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医学家们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

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1)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将医学家们聚集而来举行年会的行为比作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2)“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中的“这种话”指代什么?
(3)第二段作者表达了怎样一种观点?
(4)第三段开始作者说:“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

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

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

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

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

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

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

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

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

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

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

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

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

寇营野马川,克日战。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芳战益力,寇乃去。

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

寻以功
进左,赐蟒袍。

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

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

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

堡圮,众请塞之,不可。

请登台,亦不可。

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

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

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

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

”勒兵追击,大破之。

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

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

家蓄健儿,得其死力。

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

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C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

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

B . “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C . “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 . “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

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

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 . 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

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 . 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

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D . 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

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战益力,寇乃去。

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②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5高一上·芒市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关山月
[北朝·北周]王褒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诗歌五、六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17·天津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2)既窈窕以寻壑,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2019·保山模拟) 下面是五类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①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

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

(校团委会通知)
②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

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解说词)
③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广播稿)
④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

(招领启事)
⑤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璋之喜,明珠入拿,增辉彩悦,衷心祝愿贵千金聪明灵秀。

(祝贺词)
9. (5分)(2020·武昌模拟)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结论是从哪三个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

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可以肯定,中国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确凿有力的。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

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

”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远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