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7章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
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 A(g)+b B(g)===c C(g)+d D(g),其速率可表示为v =k ·c a (A)·c b (B),式中的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基元反应a A(g)+b B(g)
c C(g)+
d D(g),v 正=k 正·c a (A)·c b (B),v 逆=k 逆·c c (C)·c d (D),平
衡常数K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k 正·v 逆k 逆·v 正,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
,故K =k 正k 逆。

[示例] 温度为T 1,在三个容积均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 ΔH =+206.3 kJ·mol -
1,该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 正=k 正·c (CH 4)·c (H 2O),逆反应速率为v 逆=k 逆·c (CO)·c 3(H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已知T 1时,k 正=k 逆,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1=____;当温度改变为T 2时,若k 正=1.5k 逆,则T 2________T 1(填“>”“=”或“<”)。

答案 1 >
解析 解题步骤及过程: 步骤1 代入特殊值: 平衡时v 正=v 逆,即
k 正·c (CH 4)·c (H 2O)=k 逆·c (CO)·c 3(H 2); 步骤2 适当变式求平衡常数,
K 1=c (CO )·c 3(H 2)c (CH 4)·c (H 2O )=k 正
k 逆;k 正=k 逆,K 1=1
步骤3 求其他
K 2=c (CO )·c 3(H 2)c (CH 4)·c (H 2O )=k 正
k 逆
;k 正=1.5k 逆,K 2=1.5;
1.5>1,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T 2>T 1。

1.N 2O 4与NO 2之间存在反应:N 2O 4(g)
2NO 2(g)。

将一定量的N 2O 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N 2O 4、NO 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v (N 2O 4)=k 1·p (N 2O 4),v (NO 2)=k 2·p 2(NO 2),其中k 1、k 2是与反应温度有关的常数。

则一定温度下,k 1、k 2与平衡常数K p 的关系是k 1=________。

答案 1
2
K p k 2
解析 K p =p 2(NO 2)
p (N 2O 4),平衡时NO 2、N 2O 4的消耗速率之比为v (NO 2)∶v (N 2O 4)=
[k 2·p 2(NO 2)]∶[k 1·p (N 2O 4)]=2∶1。

2.利用NH 3的还原性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其中除去NO 的主要反应如下: 4NH 3(g)+6NO(g)
5N 2(g)+6H 2O(l) ΔH <0
已知该反应速率v 正=k 正·c 4(NH 3)·c 6(NO),v 逆=k 逆·c x (N 2)·c y (H 2O) (k 正、k 逆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k 正
k 逆,则x =________,y =________。

答案 5 0
解析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v 正=v 逆,即k 正·c 4(NH 3)·c 6 (NO)=k 逆·c x (N 2)·c y (H 2O),变换可得k 正
k 逆=c x (N 2)·c y (H 2O )c 4(NH 3)·c 6 (NO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k 正k 逆=c 5(N 2)c 4(NH 3)·c 6 (NO ),所以x =5,y =0。

3.2NO(g)+O 2(g)2NO 2(g)的反应历程如下: 反应Ⅰ:2NO(g)
N 2O 2(g)(快) ΔH 1<0
v 1正=k 1正·c 2(NO),v 1逆=k 1逆·c (N 2O 2); 反应Ⅱ:N 2O 2(g)+O 2(g)
2NO 2(g)(慢) ΔH 2<0
v 2正=k 2正·c (N 2O 2)·c (O 2),v 2逆=k 2逆·c 2(NO 2)。

(1)一定条件下,反应2NO(g)+O 2(g)
2NO 2(g)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K =__________(用
含k 1正、k 1逆、k 2正、k 2逆的代数式表示)。

反应Ⅰ的活化能E Ⅰ______(填“>”“<”或“=”)反应Ⅱ的活化能E Ⅱ。

(2)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后k 2正增大的倍数__________k 2逆增大的倍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k 1正·k 2正k 1逆·k 2逆
< (2)小于
解析 (1)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 1正=v 1逆、v 2正=v 2逆,所以v 1正·v 2正=v 1逆·v 2逆,即k 1正·c 2(NO)· k 2
正·
c (N 2O 2)·c (O 2)=k 1逆·c (N 2O 2)·k 2逆·c 2(NO
2),则有K =c 2(NO 2)
c 2
(NO )·c (O 2)=k 1正·k 2正k 1逆·k 2逆
;因为决定2NO(g)+O 2(g)2NO 2(g)速率的是反应Ⅱ,所以反应Ⅰ的活化能E Ⅰ小于反应Ⅱ的活化能
E Ⅱ。

4.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与O 2结合生成MbO 2,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Mb(aq)+O 2(g)
MbO 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
c (MbO 2)
c (Mb )·p (O 2)。

在37 ℃条件下达到平衡
时,测得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与p (O 2)的关系如图所示[α=生成的c (MbO 2)
初始的c (Mb )×100%]。

研究表
明正反应速率v 正=k 正·c (Mb) · p (O 2),逆反应速率v 逆=k 逆·c (MbO 2)(其中k 正和k 逆分别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1)试写出平衡常数K 与速率常数k 正、k 逆之间的关系式为K =____________(用含有k 正、k 逆的式子表示)。

(2)试求出图中c 点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 kPa -
1。

已知k 逆=60 s -
1,则速率常数k 正=______s -
1·kPa -
1。

答案 (1)k 正
k 逆
(2)2 120
解析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 正=v 逆,所以k 正·c (Mb)·p (O 2)=k 逆·c (MbO 2),k 正
k 逆=
c (MbO 2)c (Mb )·p (O 2),而平衡常数K =c (MbO 2)
c (Mb )·p (O 2)=k 正k 逆。

(2)c 点时,p (O 2)=4.50 kPa ,肌红蛋白的结
合度α=90%,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得K =c (MbO 2)c (Mb )·p (O 2)=0.94.50×(1-0.9)kPa -1=2 kPa -1;
K =k 正
k 逆
,则k 正=K ·k 逆=2 kPa -1×60 s -1=120 s -1·kPa -1。

5.(2022·青岛高三模拟)乙烯、环氧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

实验测得2CH 2==CH 2(g)+O 2(g)
2
(g) ΔH <0中,v 逆=k 逆·c 2(
),v 正=k 正·
c 2(CH 2==CH 2)·c (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1)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k 正、k 逆均增大,且k 正增大的倍数更多
B .k 正、k 逆均减小,且k 正减小的倍数更少
C .k 正增大、k 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D .k 正、k 逆均减小,且k 逆减小的倍数更少
(2)若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 2==CH 2(g)和1 mol O 2(g),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上述反应,经过10 min 反应达到平衡,体系的压强变为原来的0.875倍,则0~10 min 内v (O 2)=________,k 逆
k 正
=________。

答案 (1)B (2)0.025 mol·L -
1·min -
1 0.75
解析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k 正、k 逆均减小,平衡向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因此k 正减小的倍数更少。

(2) 2CH 2==CH 2(g)+O 2(g)
2
(g)
开始/mol 1 1 0 转化/mol 2x x 2x 平衡/mol 1-2x 1-x 2x
1-2x +1-x +2x 2=0.875,x =0.25 mol ,则0~10 min 内v (O 2)=Δn V ·Δt =0.25 mol
1 L ×10 min

0.025 mol·L -1·min -1,k 逆·c 2(
)=k 正·c 2(CH 2==CH 2)·c (O 2),k 逆k 正
=(0.51)2×0.75
1
(0.51
)2=0.75。

6.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过程中会发生乙醇的异构化反应:C 2H 5OH(g)
CH 3OCH 3(g) ΔH
=+50.7 kJ·mol -
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 正=k 正·c (C 2H 5OH)和v 逆=k 逆·c (CH 3OCH 3),k 正和k 逆只与温度有关。

该反应的活化能E a(正)____(填“>”“=”或“<”)E a(逆),已知:T ℃时,k 正=0.006 s -
1,k 逆=0.002 s -
1,该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5 mol 乙醇和4 mol 甲醚,此时反应_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答案 > 正向
解析 该反应焓变大于0,焓变=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所以E a(正)>E a(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k 正·c (C 2H 5OH)=k 逆·c (CH 3OCH 3),所以有c (CH 3OCH 3)c (C 2H 5OH )=
k 正k 逆=K ,T ℃时,k
正=0.006 s -1,k 逆=0.002 s -1
,所以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K =0.006 s -10.002 s -1
=3,所
以该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5 mol 乙醇和4 mol 甲醚时,浓度商Q =4
1.5
<3,所以
此时反应正向进行。

7.(1)将CoFe 2O 4负载在Al 2O 3上,产氧温度在1 200 ℃,产氢温度在1 000 ℃时,可顺利实现水的分解,氢气产量高且没有明显的烧结现象。

循环机理如下,过程如图1所示,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反应ΔH 的影响。

第Ⅰ步:CoFe 2O 4(s)+3Al 2O 3(s)
CoAl 2O 4(s)+2FeAl 2O 4(s)+12
O 2(g) ΔH =a kJ·mol -
1
第Ⅱ步:CoAl 2O 4(s)+2FeAl 2O 4(s)+H 2O(g)CoFe 2O 4(s)+3Al 2O 3(s)+H 2(g) ΔH =b kJ·
mol -
1
第Ⅱ步反应的v 正=k 正·c (H 2O),v 逆=k 逆·c (H 2),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

1 000 ℃时,在体积为1 L 的B 反应器中加入2 mol H 2O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H 2O(g)和H 2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60 min 内,v (CoFe 2O 4)=________g·min -
1(保留2位小数)。

a 点时,v 正∶v 逆=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在T 2 K 、1.0×104 kPa 下,等物质的量的CO 与CH 4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CO(g)+CH 4(g)
CH 3CHO(g)。

反应速率v 正-v 逆=k 正·p (CO)·p (CH 4)-k 逆·p (CH 3CHO),k 正、k 逆分
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 为气体的分压(气体分压p =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

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 p =4.5×10-5 kPa -
1,则CO 转化率为20%时,v 正v 逆=________。

答案 (1)6.27 4 (2)0.8
解析 (1)由图2可知,60 min 时Δc (H 2O)=(2.0-0.4)mol·L -1=1.6 mol·L -1,则Δn (CoFe 2O 4)=Δn (H 2O)=1.6 mol·L -1×1 L =1.6 mol ,Δm (CoFe 2O 4)=1.6 mol ×235 g·mol -1=376 g ,则 60 min 内,v (CoFe 2O 4)=376 g 60 min ≈6.27 g·min -1。

由图2可知,反应在60 min 时达到平衡状态,
v 正=v 逆,此时c (H 2O)=0.4 mol·L -1,c (H 2)=1.6 mol·L -1,k 正·c (H 2O)=k 逆·c (H 2),则
k 正k 逆=
c (H 2)
c (H 2O )
=1.6 mol·L -1
0.4 mol·L -1=4,a 点c (H 2O)=c (H 2),v 正v 逆=k 正·c (H 2O )k 逆·c (H 2)=k 正
k 逆
=4。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k 正k 逆=p (CH 3CHO )p (CH 4)·p (CO )=K p =4.5×10-5 kPa -1;T 2 K 、1.0×104 kPa
时,设起始时n (CH 4)=n (CO)=1 mol ,列三段式: CO(g)+CH 4(g)
CH 3CHO(g)
起始/mol 1 1 0 变化/mol 0.2 0.2 0.2 最终/mol 0.8 0.8 0.2
所以p (CH 4)=p (CO)=0.81.8×1.0×104 kPa =49×104 kPa ,p (CH 3CHO)=0.21.8×1.0×104 kPa =
1
9×104 kPa ,
所以v 正=k 正·p (CO)·p (CH 4)=k 正×49×104 kPa ×49×104 kPa ,v 逆=k 逆·p (CH 3CHO)=k 逆×1

104 kPa ,v 正v 逆=k 正k 逆×p (CH 4)·p (CO )p (CH 3CHO )=4.5×10-5×(49×104)×(49×104)19
×104=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