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8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2022秋·浙江金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现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文言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的日常称谓,请解释加点词。

①兄子
..胡儿
②与儿女
..讲论文义
③君与家君
..期日中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两处)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3.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5.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你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吗?
(2)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9.小语不明白【乙】文为什么要写船上诸人的表现,【丙】文为什么要写王子猷的反应,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答疑解惑。

(三)(2022秋·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批注: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世说新语·言语》
【乙】
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世说新语·伤逝》
【丙】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①”,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②。

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③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批注:
《世说新语·识鉴》【注释】①东曹掾:东睿的属官。

②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

③羁宦:在异乡做官。

10.“遂”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是“于是”和“最终”。

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11.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

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12.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作批注。

13.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

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四)(2022秋·浙江杭州·七年级杭州市采荷中学校考期中)寻找家文化,做明理之人,请你完成“家之理”活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③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②馆:房舍建筑的通称,这里指家。

③绳绳(mǐn mǐn):绵延不绝。

14.解释加点词。

(1)尊君在不
(2)期.日中
(3)相委.而去
15.下列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安.得此金——联系上下文田母说的话,可推测“安”是“怎么”的意思。

B.非吾所欲.也——联想到“随心所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可推断“欲”的意思为“想要,希望”。

C.子其去.之——回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舍去”,推知“去”意为“离开”。

D.王贤其母,说.其义——查词典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意思:①“陈述,解说”②“同‘悦’,喜欢、高兴”③“劝说”等。

判断“说”的解释为“同‘悦’,喜欢、高兴”。

16.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8.“百善孝为先”。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五)(2022秋·浙江·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语段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语段二】
司空①顾和与时贤共清言。

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②,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③。

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④复生此宝!”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释】①司空:中国古代官名。

②中外孙:儿子所生子为中孙,女儿所生子为外孙。

③属:注意。

④衰宗:衰败的宗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期.日中
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
④年并.七岁
20.请以/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暝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22.语段一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23.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概括作答,完成下面的填空。

两个语段记载的都是聪慧孩子的故事。

语段一中,陈元方的聪慧表现在;语段二中,张玄之、顾敷的聪慧表现在。

(六)(2022秋·浙江台州·七年级台州市书生中学校考期中)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僰①人舞猴
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③,左右皆蹈节。

巴童怡然④挥袖而出茅栗,掷之地。

猴褫⑤衣而争之,
(《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①季礼:吴国公子。

②晋:晋国。

③徐君:徐国君主。

④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

⑤冢:坟墓。

2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为.人谋( )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提示:联系课内学过的“吾日三省吾身”进行知识迁移)
④反.,至徐( )(提示:这个字与“不亦说乎”的“说”是相同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以联系语境推敲它的意思)
2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悔之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30.把下列两个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未献,然其心许之矣。

31.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交朋友要虚心,学习他们的优点,就如《论语·述而》中所言:“,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交朋友要知心,如(乙)文中:。

(概括事例回答)(三)交朋友要守信,如(乙)文中:。

(概括事例回答)
(八)(2022秋·浙江宁波·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乙】
乃.放老马而随之

家祭勿忘告乃.翁
33.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4.【乙】文第①段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35.选文讲管仲和隰朋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6.小语想用《论语》中的话表达阅读【乙】文的感受。

你认为下面哪一句更合适?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建议用句,
理由:
(九)(2022秋·浙江杭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注释】①志:记
37.《论语》中有很多语句演化成现在的成语,请写出三个。

38.用“/”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

41.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
4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二处)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44.用现代汉语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5.结合【乙】【丙】两篇文章的主要情节,请你谈谈对“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的理解。

(十)(2022秋·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甲】
张季鹰辟①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注】①辟:被征召。

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

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名
47.阅读【乙】文,面对魏文帝的“汗”之问,你如何评价二子的回答?
参考答案
1.哥哥的儿子子侄辈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琼大惊/ 即以其言应诏/ 而深奇爱之。

3.A 4.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 5.谢道韫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黄琬说日食后的样子是像刚出来的月亮或如初升的弯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兄子:哥哥的儿子;
(2)句意:和他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儿女:子侄辈;
(3)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黄琼大为惊讶,立即按照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因此非常喜爱他。

根据句意断为: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3.本题考查谦辞、敬辞。

B.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

在此称自己的父亲,使用有误;
C.舍妹: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妹妹。

在此称他人的妹妹,使用有误;
D.留步:主人送客,客人辞让之语,客人离去时请主人不要再送。

在此称自己不送客人了,使用有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何,为什么;言,说;余,剩余的。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柳絮”是轻盈的,有风就会漫天飞舞,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柳絮因风起”表现了雪花乘着风飞舞的景象,表现了雪花的轻盈,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乙文“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意思是: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婉把日食后的样子比作“刚出来的月亮或(初升的弯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日食的样子。

【参考译文】
咏雪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黄琬巧对
黄琬小时候就很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日食,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他日食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黄琬当时七岁,在祖父身旁,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后剩下的太阳,就像初升的月亮呢?”黄琼大为惊讶,立即按照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因此非常喜爱他。

6.刘义庆同“悦”,愉快慢慢地⑤② 7.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8.(1)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到一起,和小辈们讲解讨论文章义理。

(2)子敬神色平静,慢慢地呼唤仆人(过来),扶靠着出来,跟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9.通过写船上诸人面对风浪喧嚷骚动,坐不住,王子猷面对火灾时慌乱逃跑,衬托了谢太傅和王子敬临危不乱的气度(甲乙两文他人反应,手法侧面描写或对比或衬托皆可,此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析】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词义辨析。

题干要求补全小语和小文的对话,要认真阅读对话,理解句意进行作答。

第(1)空,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第(2)空,从“不亦说乎”中可知,“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的“说”应该是个通假字,意思是同“悦”,愉悦。

第(3)空,乙文“公徐云”,丙文“徐唤左右”的“徐”意思都是慢慢地。

“孙、王诸人色并遽”的“遽”应该选第⑤个义项,因为句意为: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

“子猷遽走避”的“遽”应该选第②个义项,因为句意为:子猷急忙逃避。

故第(4)(5)个空分别选⑤②。

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的意思为: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

故可断句为: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泛指小辈;文义:文章义理。

②重点词:恬然:安详的样子;徐:慢慢地;左右:身边的人,指仆人;扶凭:扶靠;不异平常:跟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意思是: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

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

写船上诸人的惊慌失措是为了衬托谢安的气定神闲;丙文“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意思是:子猷急忙逃避,连木板鞋也来不及穿;子敬却神色安详、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

写王子猷的惊慌失措是为了衬托子敬的神色安详。

两文都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运用了其他人物形象的衬托,是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

(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

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

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还是摇船向前不止。

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

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

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王子猷和子敬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

子猷急忙逃避,连木板鞋也来不及穿;子敬却神色安详、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

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10.于是张季鹰一说完这句话马上回去,突出他洞悉齐王会失败的聪明睿智。

11.指思念故乡的心情。

12.结尾交代了齐王的败局以及人们对张季鹰的评价,隐含对张季鹰聪明睿智的赞美。

13.示例一:赞同。

《世说新语》的故事十分有趣,比如魏文帝在葬礼上让所有人都学驴叫来悼念亡友的情节,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文中人物重情重义,对学生的品格塑造有正面导向作用。

示例二:不赞同。

虽然《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比较简短有趣,但某些故事并不适合学生阅读,比如魏文帝在葬礼上让所有人都学驴叫来悼念亡友,魏晋时代名士阶层这种怪诞不羁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在语境中的解释。

结合前面一句“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可知张季鹰认为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就坐上车南归了。

不久齐王败死,可见他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故“遂”在这里是“于是”的意思。

1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推断成语的意思。

结合【丙】文第一句话,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

所以说“莼鲈之思”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批注赏析。

在张季鹰坐上车南归后不久齐王就败死了,“时人皆谓为见机”意思是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其实是人们对他具有敏锐洞察力以及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赞同与否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我赞同。

《世说新语》里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在普通小事中能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对我们中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如【甲】文中谢道韫的聪明才智就值得我们学习,【丙】文中张季鹰见微知著的本领也让人折服。

多读此类书,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眼界,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示例2:我不赞成。

《世说新语》里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但这是一部文言文的书籍,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里面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像【乙】文中文帝的做法,在葬礼上让所有人都学驴叫来悼念亡友,这种怪诞不羁的做法可能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所以不赞成。

【参考译文】
【乙】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丙】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

不久齐王败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14.(1)通“否”,语气词;(2)相约;(3)舍弃,丢下 15.C 16.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17.(1)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18.据甲文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有礼有节的辩驳可知,“孝”还体现在维护父母的尊严,不卑不亢,不让父母蒙羞;据乙文“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为官不贪,忠于国家,也是对父母的孝顺。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您父亲在吗?不:通“否”,语气词;
(2)句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期:相约;
(3)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委:舍弃,丢下。

15.本题考查实词虚词。

C.“子其去之”的句意是:你把这东西拿走。

因此“去”的含义应是“拿走”。

与“太丘舍去”的“去”意义不同,此项“推知‘去’意为‘离开’”有误;
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语法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这句话是对孝子行为的分析。

“孝子之事亲也”提出议论的对象。

“尽力至诚”是孝子应该做的事,“不义之物”“不入于馆”是不应该做的事,主谓之间断开,以示强调。

可据此断句为: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
(1)中:正午;至:来到;舍:丢下;去:离开;
(2)即:就;舍:赦免;复:再次;赐:赏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