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情况
一、我国IE学会的产生
1988年,机械工业部科技司总结了“工艺突破口”活动效果时,副总师王仁康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总部负责人探讨了这种现象,他们从已掌握的国际发展动态中发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工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管理现代化进程中都大力发展工业工程;而工业工程特别是制造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结论对刚刚引进西方管理理论,而面对众多产业效益低下问题无从下手的中国机械工业有关部门和机械工程学会的专家学者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教育部调查出7位近期在国外进修留学工业工程的专家学者,并于1989年8月23日在机械工业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工业工程座谈会”。
出席会议的有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的领导、回国留学IE的专家学者,邀请的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四十余人。
1990年6月2日至4日在天津大学召开首届全国工业工程学术会议,与会代表160余人,其中高校48所大学参加,涉及15个工业部门的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政府人士。
会议出版论文集、收录学术论文101篇。
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研究会,4年后更名为工业工程分会,它是中国科协承认的唯一国家级IE学会,对外可称中国工业工程学会。
学会聘请西安交通大学的汪应洛教授任主任委员,王仁康、顾培亮任副主任委员,齐二石任总干事长,张树武任副总干事长,委员有李春田、周佳平、李先正、王方智、杨学涵等
40名委员(理事),正式开创了工业工程的学科建设与活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我国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后来高等教育IE学科的建设和企业应用IE,以及国际交流、IE科技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没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推动,就没有今天IE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高等教育IE学科发展
自从1990年6月天津首届全国工业工程学术会议召开,工业工程分会(简称IE分会)成立,在全国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学校在考虑工业工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1992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讨会,由汪应洛教授主持,邀请教育部高教司朱传礼等领导和西安交大、天津大学等18所高校代表参加。
会议经过充分、热烈的讨论,认为在高校设立IE专业时机成熟,理应大力发展。
会议委托齐二石起草“我国高校设立IE专业的论证报告”,汪应洛教授修改,上报教育部。
经教育部批准,1993年秋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首批院校招收工业工程本科生。
1998年底全国已有34所大学设立IE专业,并由汪应洛教授和齐二石教授共同组织了全国首套工业工程高校教材,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初步解决了国内教材的问题。
1997年,国家教育部将IE正式设立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并于2000年聘任学会主任委员齐二石教授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到2005年底全国设立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162所(几乎所有重点大学均设立IE专业),设立工业工程工程硕士的高校66所,设
立工业工程科学硕士和博士的高校30余所,不仅像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为主院校IE专业,近年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文理院校也开始IE专业,现已经形成较为强大的学科体系。
三、 IE在我国企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从50 年代开始就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应用一些朴素的IE 理论与方法于经营管理活动中, 但我国企业开始认识、了解和系统研究应用IE 的历史却不长, 只有10 余年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几百家企业了解并不同程度地应用IE, 并有为数众多的是企业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其中包括一汽集团、海尔集团、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成飞集团、华为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
不但有传统的国有企业、更有众多民营公司、外资合资企业。
他们是中国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的先行者, 也走在了中国IE 应用的前列。
虽然IE 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但总体上说, 中国IE 的应用很多都处于一种非系统的非理性的应用, 因此实施效果不能保持, IE 的作用由于未能从系统优化角度进行,也难以保证对整体目标的支持。
同时由于理论的缺乏, 中国企业应用IE 也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模式, 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与应用模式:
( 1) 完全模仿西方模式, 将西方的工业工程体系整体照搬过来, 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也将国内对该体系的认识还比较初级, 并不具备搬过来的理论基础与人员支持, 而另一方面由于本土文化的限制, 不经过本土化改造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 2) 在企业中成立专门的IE 部门, 从现场改善开始, 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进而实施信息化战略, 这是一种按照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的IE 应用模式,如果有了制定了长期的战略与系统规划, 将可以有效支持企业管理的快速累积, 如科龙公司按照这种模式, 在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改善。
( 3) 通过信息化战略带动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忽略经典IE 技术对企业现场改善的重要作用, 在基本实现了对手工工作的替代与初步的信息集成后, 管理基础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 取得更大提高的瓶颈, 而反过来开始补“IE 应用”课程, 如成飞。
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 已经初步证明, 模式2 由于客观上符合了IE 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特性, 以此一定能取得管理水平的提高。
即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必须依靠IE 从管理基础的改善和积累入手, 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但如何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快速累积, 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 IE在我国的未来
目前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大多数局限于制造业。
实际上, 在发达国家中, 工业工程早已应用于制造业以外的地方了。
像医院、农场、餐厅、旅社、邮局、银行、交通事业、建设业、军事机构以及各政府部门, 都有用到工业工程之处。
国内, 一些医院也已聘用学工业工程的人员, 负责设备配置、人员运用、药品存量管制、数据流等工作( 像中国台湾马偕医院即属此例) 。
这种应用可说是工业工程的延伸, 由
此可以看来工业工程的领域已不限于工业界。
最近几年来, 由于能源缺乏、原料上涨、工人短缺,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 公害问题普遍受到注意, 工业工程师在国内必然将成时代的宠儿。
在另外一方面, 随着电子计算器的发展, 工业工程这个门科学也正在迅速地扩张它的领域, 在国外, 系统工程( System Engineering)、作业研究( Operaions Research) 已经成为工业工程的延伸。
利用它们来解决那些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大而复杂的问题。
这个趋势无疑地将是我国的工业工程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