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十条 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内容应包括: 1.储量计算:确定储量参数,计算油藏的探明石油地 质储量。分析不同开采方式下采收率,确定石油可采储量。 2.产能预测:确定单井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生 产压差、气油比、含水;产量、压力情况;酸化、压裂等改 造油层措施的效果;油田整体产能规模。 3.油藏工程初步方案:确定油藏天然驱动能量与可能 的开发方式;可能采用的开发层系与井网系统;可能采用的 先进适用技术,包括水平井、复杂结构井等技术。 4.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经济评价应按股份公司要求 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开展评估。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十一条 对大型油田或特殊类型油田,要根据油田 开发方式和开发部署工作的需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和层系 进行开发先导试验。开发先导试验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编制开发先导试验方案,严格按照试验方案 要求进行实施。
2.重视试验区各项监测资料的录取工作。应用油藏 数值模拟或常规油藏工程方法进行跟踪分析,指导试验正常 进行。
2.依据测试、试油、试井、试采、先导性矿场试验等资 料,确定在人工补充能量方式下的分层系和单井产能。
(2)要根据含油井段长度、油层发育情况和储层条件确 定系统试油、试采方案。在试采过程中要取得稳定产量、含 水、地层压力等资料,必要时要进行系统试井,以确定有效 厚度界限及油井的稳定产能。
(3)对于依托老油田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规模小于50万 吨的油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录取试油、测试、试采等资 料。
第二章 油藏评价
(4)油藏饱和压力、原始气油比等。
第二章 油藏评价
3.储层开发评价实验包括: (1)常规开发驱油评价实验。 (2)特殊评价实验。
①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②全直径岩心三轴应力实验(井壁稳定性等)。 ③大型三维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等。 (3)储层敏感性实验: 盐敏、水敏、酸敏,并结合储层和流体特点选做 碱敏、速敏、压敏、热敏等实验。
3.气顶油藏,应考虑油气同采或保护气顶的开采方式,采 取严格措施防止油气互窜,避免造成资源损失。
4.边底水能量充足的油藏,应尽量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研 究合理的采油速度和生产压差,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底水锥进 和边水舌进的措施。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5.裂缝型油藏,应研究裂缝发育及地应力分布。需要实施人 工注水的油藏,要研究注采井排方向与裂缝方位的合理匹配关 系,确定合理的注水强度,防止水窜。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六条 油藏评价部署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目 标概况、油藏评价部署、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经济评价、风 险分析、实施要求等。
1.评价目标概况应概述预探简况、已录取的基础资料、控制储量和 预探阶段取得的认识及成果。
2.油藏评价部署要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及时调整的原则。 不同类型油藏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构造、储层、 流体性质、油藏类型、概念地质模型及探明储量估算、产能分析等)论 述油藏评价部署的依据,提出油藏评价部署解决的主要问题、评价工作 量及工作进度、评价投资和预期评价成果。
第二章 油藏评价
2.钻井取心、录井资料:钻井取心部署要满足储层评价 的要求,一个含油构造带或大中型油田,为确定油层厚度, 至少要有一口全含油井段的系统取心井;为确定原始含油饱 和度,至少有一二口井系统密闭取心或油基钻井液取心。每 口评价井都要进行岩屑录井。资料录取要求根据股份公司有 关规范安排,特殊情况可增加其他录井内容。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 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的陆上油田开发活 动。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 行。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五条 油藏评价阶段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编制油藏评价部署方案。 2.为提交探明储量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取全取准所 需要的各项原始资料。 3.进行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对有经济开发价值的 油藏提交探明储量。 4.开展开发先导试验。 5.建立概念地质模型,编制油藏工程初步方案。
3.实施要求应提出油藏评价部署方案实施前应做的工作、部署方 案工作量安排及具体实施要求、部署方案进度安排及出现问题的应对措 施。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七条 油藏评价部署方案中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的主要包括: 1.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 2.可能的油田开发方式。 3.开发层系及井网部署。 4.预测产能规模。。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1.大中型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要适时注水(注气),保 持能量开采,原则上油藏地层压力不低于饱和压力。
2.低渗透砂岩油藏,应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开采,建立较 大的注采压差。对特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m2)要研究油藏裂缝系统、地应力分布,建立有效驱动体 系,对于低压油藏要开展超前注水工作。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则 油藏评价 油藏工程方案 方案实施与跟踪 开发动态监测 开发过程管理 改善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 技术创新与应用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油田开发过程调控,规范油藏工程管理, 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根据《油田开发管理纲要》,特制定本 《规定》。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八条 为了满足申报探明储量和编制开发方案的需要,
油藏评价阶段要取全取准以下资料: 1.地震资料:要满足储层构造解释和可能产油气层的
追踪预测,并尽可能为油气水边界解释、储层参数场分布预 测提供相关信息。复杂油田必须做三维地震,三维地震面元 视油藏复杂程度具体制定;对于目前不适于部署常规三维区 域(特殊黄土塬及其他复杂地表条件地区),视具体情况确 定地震资料录取要求。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四条 概况主要包括油田地理与自然条件、矿权情况、 区域地质与勘探、油藏评价、开发简况和方案结论等内容。
1.油田地理与自然条件应包括油田地理位置和油田所处 范围内对油田开发工程建设有影响的自然地理、交通、环境、 气象、海况、地震等情况。
2.矿权情况应包括该地区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情况、采 矿许可证复印件和相应图幅(带拐点坐标)。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九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要着重做好油田生产能力预 测。油田生产能力指方案设计井全面投产后,在既定生产条件 下的稳定年产量。具体要求是:
1.要充分考虑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对产能的影响,分析 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率、饱和度、空隙度)、流体物理性 质(特别是地面、地下原油粘度),稠油、高凝油的流变性 等;挥发油和凝析气应做相图分析。
第二条 油藏工程管理要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油田地 质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优势,大力采用新工 艺、新技术,使油田达到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油藏评价和油田 开发过程中,深化油藏认识,把握油田开发趋势,搞好油藏 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调整工作,确保 油田高效开发。
以油藏评价过程中取得的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开发先导试 验结果,编制油藏工程方案。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三条 油藏工程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概况,油田地质研究,开发原则、开发方 式、开发层系组合、井网部署及监测系统,开发指标预测及经 济评价,多方案的经济比选及综合优选和实施要求。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六条 油藏工程设计要认真分析油藏天然驱动方式和 驱动能量大小,论证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的可行性;需要人工 补充能量的油藏,要论证补充能量的方式和时机,并要认真 分析气驱、水驱、稠油热采或蒸汽驱等开采方式的可行性, 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具 体要求是:
9.稠油油藏,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在油层温度下)大于 100mPa· s的油藏,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热 力开采;粘度小于100mPa·s的油藏,通常选择常规注水开发。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七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要以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论证 开发层系。要根据油层厚度、渗透率级差、油气水性质、井段 的长度、隔层条件、储量大小等论证层系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
6.砾岩油藏,应采用较大的注采井数比,通过试验,确定合 理的注采强度。
7.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时, 必须注意保持油层温度和井筒温度,采油井要注意控制井底压 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并在井筒采取防蜡、降凝措施。
8.碳酸盐岩及变质岩、火成岩油藏,要确定合理采油速度, 控制底水锥进,以获得最大水驱波及体积为目的。
第二章 油藏评价
(1)原油分析: ①常规物性分析:密度、粘度(不同温度下)、凝固点、
含蜡量、含胶量、含硫量、酸值等。 ②特殊分析:原油组分、微量元素分析等。 ③原油流变性
(2)地层水分析: ①矿化度、氯离子、钙、镁等六项离子分析。 ②特殊分析:根据油田开发需要确定。
(3)天然气分析 ①常规组成分析:密度、组分等。 ②平衡常数分析。
第十八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必须对开发井网部署进行充分 论证,其主要内容是:
1.根据储层沉积特征和发育规模,所设计的开发井网要具 有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要充分考虑储层砂体形状及断层发育状况、断块大小及 形态、裂缝发育情况等,确定井网几何形态、注采井排方向和 井排距。
3.积极采用新技术,如水平井、特殊结构井技术等。 4.井网部署要有利于后期调整。
3.区域地质应简述油田所属油气田盆地、凹陷、构造带 以及与之相邻构造单元名称和简要关系,并附区域构造位置 图。勘探简史主要包括勘探历程和钻探简况。
4.简述油藏工程方案各部分结论性意见和主要技术经济 指标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五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尽量采用高 效驱油方式,努力取得较高的采收率。 2.油田开发要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产期。一般 油田稳产期石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应在2%左右,低渗透油田不 低于1%。 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九条 油藏评价阶段要选择不同部位的储层岩心和
流体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取全取准室内实验资料,掌 握储层物理性质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内容包括:。
1.岩心分析资料包括: (1)常规岩心分析: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空气渗透 率、粒度、岩石矿物及胶结物成分含量等。
(2)孔隙结构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片等。 (3)特殊岩心分析:毛细管压力、润湿性、相对渗透 率曲线、压缩系数等。 (4)其他分析:根据储层特点和开发需要,安排岩矿 热容、 导热系数、传导率、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分析内容。
第二章 油藏评价
4.试井、试油、试采资料:为满足储层产能预测的需 要,对于油气显示层段及解释的油气层都要进行中途测试或 完井测试;获得工业油流层段要进行油气层测试;低产油气 层,在采取改造措施前后要进行相关测试。具体要求是:
(1)在评价井的不同含油井段要进行地层压力和产能测 试, 并进行井下流体取样,取得原始状态下地层压力、温度、 流体性质和油、气、水资料及油气藏边界资料等。
3.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技 术攻关,形成配套技术。
4.试验结束后认真编写开发先导试验总结报告。
第二章 油藏评价
第十二条 进行油藏描述,编制油藏工程方案。油藏 评价阶段中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构造或圈闭特征,储 层沉积特征,储层与盖层岩性、物性及其空间展布,油、气、 水分布及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系统,储层渗流物理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及润湿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 线、储层敏感性等),油气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在此基础 上,建立概念地质模型测井资料:应根据取心井区地层情况、储层改造要求、 取心和其他录井资料,确定相应的测井系列。测井系列应满 足孔隙度、含油气水饱和度、储层解释及薄层划分的需要。 裂缝、孔洞型及复杂岩性储层要进行特殊测井,选择的测井 系列要能有效地划分出渗透层、裂缝段、隔层或其他特殊岩 层,并有效地解释出储层物性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