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打印背诵版)四年级下-古诗详解+古文详解+日积月累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zá)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lí)落无人过,
惟(wéi)有蜻蜓蛱(jiá)蝶飞。

字词解释:
①杂兴(xìng):随兴而写的诗。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古诗大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表现了农村夏忙时节路上宁静的场景。

宿新市徐(xú)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shū)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字词解释:
①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②篱落:篱笆。

③疏疏:稀疏。

④径:小路。

⑤阴:树荫。

⑥急走:奔跑。

古诗大意: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宿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乡村田园景色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大儿锄(chú)
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bō)莲蓬。

字词解释:
①清平乐(yuè):词牌名。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

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
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和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亡(wú)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古诗大意: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主题:
《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二、古诗三首
芙(fú)蓉(róng)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luò)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字词解释: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②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③平明:天刚亮。

④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⑤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古诗大意:
寒冷的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我在这样的夜晚来到吴地;清晨送走朋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主题: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描写送别之景,表达了诗人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高尚纯洁的品格的精神。

塞下曲
[唐]卢(lú)纶(lún)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字词解释:
①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②将:率领。

③骑:骑兵。

古诗大意: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的;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大雪纷纷而下,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主题:
《塞下曲》写的是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墨梅
[元]王冕(miǎn)
我家/洗砚(yàn)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朗读指导:“不要”“满”读音加重,读出赞扬之情。


字词解释:
①墨梅: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②洗砚池:传说会稽(今浙江绍兴)蕺山下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


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③乾坤:天地间。

古诗大意:
我家的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上面盛开的朵朵梅花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的。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之气。

主题:
《墨梅》通过赞扬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愿媚俗的品格。

三、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胤(yìn)恭(gōng)勤(qín)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yān)。

字词解释:
①囊:用口袋装。

②萤:萤火虫。

③恭勤:肃敬勤勉。

④通:通晓,明白。

⑤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短文大意: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主题:
《囊萤夜读》记叙了晋代人车胤在夏夜靠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着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表现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勤奋好学,日后必有所成就。

铁杵(chǔ)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ǎo) 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zú)业。

字词解释:
①铁杵:用来春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去:离开。

③是:这。

④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⑤方:正在。

⑥欲:想要。

⑦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⑧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短文大意: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主题:
《铁杵成针》记叙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揭示了做事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四、日积月累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理解】点拨:这四句都是有关读书的名言。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释义: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已经有些晚了。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释义: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读书的收获,因为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释义:学习不怕基础薄弱,只要开始学就永远不嫌晚,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释义: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拓展】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
3.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宋]朱熹
4.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

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五、日积月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huàn)而死于安乐。

--《孟子》
【理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释义: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是真正的强大。

◎不怨天,不尤人。

释义: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释义: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六、日积月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

他创作的诗词意境开阔,风格豪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qiào)。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màn)时,她在丛中笑。

词语理解:
①犹:还,依然,仍然。

②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③报:报告。

④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诗歌大意: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
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赏析:
这首词结构精致和谐,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海花吗,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梅花,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一个“俏”字,成为上下片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七、日积月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著名诗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称,和杜甫合称“李杜”。

其诗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主要作品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词语理解: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

②尽:没有了。

③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④厌:满足。

诗歌大意: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无影无踪。

寂寥的长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座敬亭山了。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既写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看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尽”“闲”二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

此两句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后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之间是互为知己的关系。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怜惜的感情。

“只有”二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似乎自己也得到了慰藉。

八、日积月累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要作品有《登高》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

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cù)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词语理解: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

⑤无主:没有主人。

诗歌大意: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想。

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时间,同时描写了诗人在无边的春光中懒困的神情。

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眼前忽然一亮:一簇盛开在江边、颜色深浅不同的桃花,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能够使人看到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样子。

全诗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是最后两句,充分表现了大好春光给人带来的欣喜,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九、日积月累
作者介绍:罗隐(833-910),唐代文学家。

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

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于民间流传颇广。

代表作有《蜂》等。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词语理解:
①山尖:山峰。

②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

③占:占有,占据。

④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诗歌大意:
无论是在平原田野,还是在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让谁品尝香甜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与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

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现象,表达了对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