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特点及应对措施——基于西藏2082份问卷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8月 第4期
西藏研究 TiVetan StuUios
No. 4 Aug. 2010
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特点及应对措施
— —基于西藏2082份问卷科学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关键词]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特O
[摘要]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实用技术水平、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对 于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 训具有农牧民非农技能培训意愿较高且效果较好、农牧民对培训满意度较高、农牧民流动性与
文社会科学基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藏族农牧民市民化研究”(项目编号:SK2015 -32);西藏自治区教育 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反贫困视角下西藏生态移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QCR2016 -70);西藏农牧学院院 青年基金“林芝市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产业选择研究”(项目编号:NYQNKY-2017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顿珠罗布(1984—),门巴族,西藏墨脱人,讲师,主要从事西藏乡村治理及人力资源研究;孙自保((973—), 黑龙江安达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藏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别占49: 86%和32.50%,年龄阶段主要分布在21—
32岁之间,主要以男性为主。从样本婚姻状况来
看:已婚为1852人,占64. 94% ,未婚为732人,占
35. 06%。总体来看,调查样本符合西藏的实际情
, 较强的

表1 :
样本总体基本情况
指标
类别
样本数
占比(%)
16—20
900
()
26—34
农业生产周期有关、农闲期培讪|意愿强于农忙期等特o,但存在培训次数少、时间短、方式落后
等问题。因而,在培力||实践中丰富非农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次数与时间,优化培训方式,有助于 培训效果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0063 ( 20 2 ) 04 - 0091 - 06
634
36-^4
365
46-^5
102
文盲
24
小学
256
文化程度
初中
6033
高中
946
高中以上
m
婚姻状况
已婚
1352
43.56 32.35 17.53 9.05 6.15 10.09 49.36 30.79 9.15 94.24
三、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与特点
根据调查样本来看,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 具有以下特点。
民基本情况、教育情况、家庭情况户昏姻状况、生活情 况户土会保障情况、对培训的认知水平、对培训政策 的了解情况、收入状况户咅训满意度等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59份,收回有效问卷 2282份,其中日喀则、拉萨较多,占总数的21. 50% 和18. 35%;阿里最少,仅有79份,占总数的 5.24%(见表1)o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773人, 占51.54% ;女性1909人,占45: 46% ,样本的性别 比例较为均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年龄分布来 看:主要分布在7—22岁和21—32岁之间,分别占 43.56%和32. 85%。由于西藏海拔较高,尤其是平 均海拔4400米以上的阿里和那曲,人口年龄在44 岁以上的农牧民(除林芝、山南、昌都及少部分日喀 则和拉萨外)基本处于养老阶段,不会外出务工。
新蜀,202)。因此,政界、学界更倾向于造血扶贫。 造血式扶贫的本质就是让农民充分就业,同时要解
决非农就业的能力问题(童玉芬等,2006)。劳动力
[收稿日期J2019 -02 -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族新生代农牧民市民化研究”(项目编号:71563044);西藏自治区高校人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年龄分布局限在7—46岁之 间。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主要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分
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课题组2016年1 1 月一22 1 7年3月及22 1 7年1 7月一22 1 5年3月对 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贝y、阿里、那曲、昌都的调 查。调查对象为本地非城镇户籍且年龄在1 6—45 岁的进城务工的藏族农牧民。调查内容包括:农牧
(一)培训由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 调查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具 体组织者有政府户咅训机构、招工企业、合作社等,各
指标 性别
地域分布 婚姻状况
类别
男 女 拉萨 林芝 山南 日喀则 阿里 那曲 昌都 未婚
由于我国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农民工对技
能培训的目的不够清楚,往往只是因为完成指标而 进行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⑵。2215年“中央
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
农民工

“三农”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问题(潘明
明,2016)。农民的增收途径按动因可分为造血式 和输血式两种,实践表明:输血式扶贫越扶越穷(龚
—、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技术的革新,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据国家统 计局发布的{22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 国农民工总量达28 652万人,比2216年增加431 万人,然而,我国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 农民工占32.9% (马建富等,2017) o为了提高农民 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国家在“十一五”期间下拨59 亿元用于农民工培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农民工从 原来的“体力型”开始转向“去体力化”特征。然而,
41
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特点及应对措施
外出的关键因素就是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张红宇, 2203),通过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手段,可以有效 提升非农就业能力(沈鸿等,2211),增加外出就业 机会。由于西部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导致总量的 “富裕”和质量的“贫困”的尴尬局面(李光明等, 2218 4。因此,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实 用技术水平、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是促进 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重要前 提。对于统筹城乡就业户曾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藏为例,通过 2270—227年对西藏各地市农牧民实地调研,从职 业技能培训现状出发,分析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 训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 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