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第18课 三国鼎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三国鼎立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通过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找出使得曹操统一北方的因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课文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课历史,学生较熟悉,应采取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或阅读课文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过程
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师: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戏剧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
师:曹操是不是大白脸,一脸奸相?诸葛亮是不是会呼风唤雨,能借东风,火烧战船?三国
时期究竟发生过哪些大事?三国纷争的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8课《三国鼎立》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
1)、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其中最为著名的军阀有哪些?
师: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
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师: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指导学生看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师: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师: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
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师: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
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学生看书归纳曹操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师: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学生讲述官渡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
表格1:
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学生各抒己见: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已非常清楚。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从上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师: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假如你是曹操,请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过渡到“赤壁之战”。
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
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
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
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生讲故事)学生讲述赤壁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上面表格的第二部分内容
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畅所欲言: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智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
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领土、关税)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2)、魏、蜀、吴的建立
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也没称帝,他是在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的)
教师指出: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的分裂时期,但由于三方互相牵制,这种相对的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渡:三国形成后,各国都努力巩固自己实力,同时又试图消灭对方,那么,他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图示法小结全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几年后,为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归北,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互相制约,结束了东汉的军阀混战局面,同时,他们又试图消灭对方,所以,不断壮大自己,重视发展生产,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