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上语文《老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老子》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样便就丑恶啦(恶就产生了)。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样便就不善啦。
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有形与无形、存在与不存在的事物,是相生的关系)。
难和易由相互对立而形成(事物的困难与容易相辅相成)。
长和短由于相互对立而体现(无短,无以形长;无长,无以形短)。
高和低相对。
音和声由于相互对立而产生和谐。
前和后由于相互对立而产生顺序。
所以,圣人就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实行不言的教化(身教)。
万物在他的王国里生长他却不干预。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施与(恩惠)了,而不自恃己能(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成功了,而不占有功劳。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丧失(离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斯恶已
..(由互相对立而产生。
) ...(恶就产生了。
已,语气词,同“矣”。
) ②相生
③相成
..(由互相对立而体现。
) ..(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 ④相形
2.文学常识填空。
(2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千字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3.翻译下列句子。
(3分)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③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4.第一章中,老子为我们展现出一位中国古代积极进取的自觉地辩证法大师的精神风貌,又道出了他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试着把这种观点概括出来?(1分)
自觉的对立统一的相互比较和转化观。
5.第一章共列举了哪些对常见的矛盾?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规律?(2分)
六对: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
说明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从而说明了对立统一是普遍的规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相倾
..(由互相对立而依存。
倾,依,倚。
)
②相和
..(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
)
③相随
..(由互相对立而追随。
)
④恃.(恃:依靠.凭借。
这里指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
2. 赏析《老子》中的经典语句。
(5分)
⑴《老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丰碑,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很多经典语句出于此,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合抱的大树由嫩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土块叠成,千里的旅程从脚下开始。
⑵二千多年来,《老子》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心理和社会生活。
全面正确地把握《老子》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流和民族精神的关键之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给我们什么启示?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它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
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丰富的文化遗产中,道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老子《道德经》,无论对中国文化及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教导我们什么?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⑷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证《老子》,对于全面正确地把握它的思想内涵,对于在全球化时代重建中华文化,显扬其本真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给人以怎样的启发?
最高明的智者,就象水一样。
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衡,总是处于人们所不喜爱的较低位置,所以它的完美接近于天地的精神。
⑸《老子》一直都在讲自然大道,包罗万象,把人、自然、万事万物都概括了进去,而且总纲的道就是所有事物的规律,了解了规律,就能按规律办事。
横竖看天下,概莫规律能囊括矣。
有很多成语、名言都是出自与此,如玄之又玄、无为而治、金玉满堂、视而不见、六亲不和、以柔制刚、以德报怨等等,都是源于《老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出自《老子》的成语吗?芸芸众生大器晚成大智若愚天网恢恢少思寡欲
出生入死敢为天下先小国寡民功成身退受宠若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