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4+40)m连续梁接口施工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作业准备 (2)
3.技术要求 (2)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
5.施工要求 (3)
6.劳动力组织 (5)
7.材料要求 (5)
8.设备机具配置 (6)
9.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6)
10.安全环保要求 (7)
四电接口施工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沈客专辽宁段玉龙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四电接口施工。
作业指导书编制以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阅、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习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实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需材料、机械设备及检测、试验仪器应提前进场,并能满足施工需要。
连续梁四电接口主要包括综合接地、电缆槽、接触网(下锚拉线)施工。
其技术要求分别如下:
3.1.1在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置纵向接地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小于100mm。
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3.1.2连续梁中墩及小里程端的通信、信号槽内(靠防护墙侧)和底板各设接地端子2个,在竖墙
A、防护墙处各预留接地钢筋2个,合计每跨梁8个。
桥面接触网支柱基础处在接触网小里程侧设置接地端子,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设置1个。
3.1.3接地端子位置允许误差10mm,外漏高度与最外层混凝土表面平齐,凸出高度控制在2mm以下,接地端子表面不得低于最外层混凝土表面。
3.1.4梁上综合接地端子引出点与综合接地任意一点贯通线上,电阻值不大于1Ω。
3.1.5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3.1.6所有预留的接地钢筋均用红油漆标识。
3.2接触网、下锚拉线技术要求
3.2.1接触网、下锚拉线支柱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0mm,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高度602mm,下锚拉线距桥面高度512mm。
3.2.2接触网预埋钢板、拉线预埋钢板与梁体接地系统连接,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得小于
100mm,采用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5mm。
3.2.3施工完成后采用对螺纹部分涂刷黄油并用胶带包裹对螺栓外露部分进行防护,以避免支柱安装前损坏螺栓。
3.2.4接触网、下锚拉线施工必须采用专用的拼装胎具和固定胎具。
根据通信、信号、电力等专业需要,在防护墙外侧分别设置通信、信号电缆合槽和电力电缆槽。
电缆槽由竖墙和盖板组成。
电缆槽盖板为预制结构,竖墙在梁体施工完成后进行现场浇筑。
浇筑梁体时在电缆槽竖墙相应部位预埋钢筋,使竖墙与梁体连接为一体,以保证电缆槽竖墙在桥面上的稳定性。
3.3.2电缆槽预留钢筋保证线形顺直。
梁体钢筋绑扎(综合接地、电缆槽、接触网、下锚拉线施工)→电缆槽、接触网、下锚拉线砼施工。
施工前应准备好相应人员及机具,所用材料的种类数量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预埋件已到位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5.2.1进行梁部底板、腹板及顶板钢筋绑扎时,焊接梁部底板及顶板接地端子与梁部接地钢筋连接。
焊接接触网基础顶面接地端子连接在纵向接地钢筋上。
5.2.2在梁的小里程侧,防护墙线路侧,焊接接地端子连接防护墙纵向接地钢筋。
防护墙及竖墙上部墙内设置纵向接地钢筋,与防护墙及竖墙上接地钢筋焊接在一起。
5.2.3桥面纵向贯通接地钢筋与横向接地钢筋采用L型钢筋焊接贯通。
5.2.4所有接地钢筋做红油漆标识。
5.2.5测试接地电阻,填写记录表。
5.2.6对施工中的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
5.3.1电缆槽预埋钢筋需保证高度及位置准确,线形顺直。
5.3.2电缆槽预埋钢筋须绑扎牢固,防止在钢筋吊装、浇筑过程中移动、脱落;
5.3.3电缆槽浇筑时,要对其顶面进行整理,确保成型后的电缆槽面平顺。
5.3.4拆模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5.4接触网、下锚拉线施工施工
(1)接触网支柱位置利用全站仪测量定位。
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距离为5750mm;接触网支柱基础QJ-A2有6根M39锚栓,QJ-B有8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螺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
(2)预埋螺栓与钢板焊接时在接触网拼装胎具上进行,保证预埋钢板2与螺栓垂直度。
(3)桥面钢筋绑扎后,调整接触网预埋件位置并安装固定胎具,保证接触网位置及高度满足要求。
(4)支柱顶面应保持水平,预埋钢板顶面应与基础顶面齐平,预埋锚栓应保持与基础水平面垂直,锚栓顶板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误差不大于1mm。
(5)接触网支柱QJ-A2、QJ-B基础中心两侧2m(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进行局部加高100mm。
(6)锚栓、螺母、垫圈以及预埋钢板均应做防腐处理。
(7)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应与声屏障的连接钢筋绑扎牢固,其混凝土浇筑与声屏障的安装同时进行。
(8)每个接触网基础设置接地端子预留钢筋,接地预留钢筋设置在接触网基础小里程侧,距支柱中心430mm。
(1)下锚拉线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距离为5750mm。
(2)梁体施工时预埋M24锚栓、钢板以及需与梁体钢筋一同绑扎的钢筋,M24锚栓材质为Q345,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等级应与之配套。
(3)拉线基础中预埋4根M24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00mm。
每个锚栓配两个螺母,一个垫圈,下锚拉线基础中心与相应下锚支柱中心的连续平行于线路中心线。
(4)预埋螺栓与钢板焊接时在下锚拉线拼装胎具上进行,保证预埋钢板与螺栓垂直度。
(5)支柱顶面应保持水平,预埋钢板顶面应与基础顶面齐平,预埋锚栓应保持与基础水平面垂直,锚栓顶板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误差不大于1mm。
(6)梁体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纵向钢筋及加强钢筋N1可部分移到预埋钢板2上方。
(7)施工完成后对锚栓外露部分进行防护,以免支柱安装前损坏螺栓。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架子队人员配置如下表。
表6-1 施工人员配置表
接地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HRB400或HPB300级钢筋。
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的成份满足:Cr≥16%,Ni≥5%,Mo≥2%,C≤0.08%。
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接地端子按进场数量的5%抽检。
接地连接线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组成。
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0.65mm的不锈钢制造,总截面不小于200平方毫米。
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000N 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
M39、M24锚栓的材质为Q345B(16Mn)或35号优质碳素钢。
锚栓采用其它材质时,其机械性能不应低于Q345B钢,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等级应与之配套。
设备机具配置详见表8-1。
表8-1 主要施工设备机具配置表
(1)做好接地钢筋的防锈处理与焊接,确保接地效果。
(2)接地端子距梁端或桥墩中心750mm,距梁中心线800mm。
(3)接地钢筋焊接均采用J502焊条。
(4)防护墙内接地预留钢筋的位置。
(1)接地端子位置允许误差10mm,外露高度控制在2mm。
(2)任意接地端子或预留接地钢筋电阻值不大于1Ω。
9.2.1接触网、下锚拉线质量控制
(1)接触网、下锚拉线预埋件进行进场验收。
(2)接触网、下锚拉线基础类型及位置按照设计要求预埋。
(4)接触网、下锚拉线拼装焊接时,必须在制作胎具上焊接。
(5)接触网固定时采用安装定位胎具固定。
9.2.2接触网、下锚拉线验收标准
表9-1 基础预埋件误差及检验方法
(1)电缆槽预埋钢筋绑扎时,抽查定位预埋钢筋位置及高度,保证定位钢筋位置和高度准确。
(2)浇筑混凝土时,检查预埋钢筋位置,偏差较大时及时调整。
电缆槽预留钢筋位置偏差20mm,高度允许偏差20mm。
10.1.1所有操作工人必须带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10.1.2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用电管理,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并规范安装和操作,避免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
10.1.3电线包皮应完好,开关应装在固定闸刀盒内。
10.1.4施工中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10.1.5制定确实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对参加施工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10.1.6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0.2.1按规定制定防治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
10.2.2施工道路应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10.2.3制定确实有效的环保措施。
10.2.4施工垃圾、渣土应在指定地点堆放、及时清理;高空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应采取密闭式专用垃圾容器吊运,严禁随意抛撒;
“工前工后五分钟”,保证施工场地卫生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