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尺寸链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封= 0.05, A 组=0.08
A 组〉 A 封。
公差必须调整。 当需要调整公差时,首先 分析零件的加工方法,选 择经济精度的公差。 这里考虑到可以通过平面 磨削能够保证工序尺寸A 2 的尺寸精度,因此按照经 济精度加工组成环。
组成环A 1 选经济精度: 0 A 1 = 40 -0.042
3) 计算工序尺寸
A0
A1 A2
尺寸链图与工程图标 注的尺寸不同,它是封闭 的,用于示意性表示尺寸 间的关系。
尺寸链图
这里 A 0 = 25 A 2 为增环 A 1 = 40
0 - 0.05
为封闭环; 为减环
0 - 0.08
对于尺寸链各环代号 可以自己命名,但必须判 断环的性质。
2)、验正公差
验证公差是必要的步骤:
-0.2 -0.25
(5)测量尺寸H=184
mm
(二)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的确定 例题1:如图所示零件,除 Ф 25H7孔外.其它各表面均 巳加工。试求当以A面定位加工Ф 25H7孔时的工序尺寸 L及上、下偏差。
例题1:如图所示零件,除Ф25H7孔外.其它各 表面均巳加工。试求当以A面定位加工Ф25H7孔 时的工序尺寸L及上、下偏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H
D2/2
0.03 A D1/2
A1
A
由尺寸链图,令R1 = D1/2,R2 = D2/2,e为磨孔与 镗孔的轴线偏移量。
+0.16 +0.04
最后结果为:43.1
mm
例题2 如图所示主轴的部分工艺过程为车外圆至D1= mm;铣键槽深度为H,热处理,磨外圆至D2= mm . 求保证铣键槽深度为4+0.2mm的铣键槽工序的工序尺寸H及上 下偏差。 解(1)确定封闭环 (2)画尺寸链
⑷求尺寸H 4=H+15-15.25 H=4.25mm 0.2=ESH+0.018+0.05 ESH =0.132mm 0=EIH+0.0075-0 +0.132 EIH =-0.0075 -0.0075 因此H=4.25 mm
例3 如图所示轴套,其加工工序如图所示,试校验工 序尺寸标注是否合理。
(3) 装配尺寸链-极值法解反计算问题
已 知 条 件 : 封闭环所有信息、各组成环基本尺寸 待求量: 各组成环的公差、极限偏差 公差值的分配方法: 相等公差值法
相等公差等级法
极限偏差的确定方法: ————向体内原则
确定组成环公差大小的误差分配方法
1) 等公差原则 按等公差值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 环的公差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值取相同的平均公差值Tav: 即 极值法 Tav=T0/(n-1)
mm
mm
例题3 镀层厚度的工艺尺寸链
加工一圆套如图所示,已知
解(1)确定封闭环
(2)画尺寸链图
(3)确定增、减环 (4)计算 (5)验算
4. 工序间余量校核
例 图示小轴,有关轴向尺寸的加工过程为: 1)半精车端面A,精车端面B,保证两者之间的尺寸 2)调头,以A面为基准半精车端面C,保证总长尺寸 3)热处理; 4)以C面为基准磨端面B,保证尺寸 试用极值法校核端面B的磨削余量(用极值法)。
计算基本尺寸 A0 = A2 - A1 A2 =40+25 =65 计算上偏差 由ESA0 =ESA2 -EIA1 有ESA2 =ESA0+ EIA1 = 0+(-0.042) =- 0.042 工序尺寸为65
-0.042 -0.05
计算下偏差 由EIA0 = EIA2 -ESA1 有EIA2 = EIA0 +ESA1 = -0.05-0 = -0.05
解(1)确定封闭环 40±0.1 (2)画尺寸链
100
L
(L0 )
(3)判断增环、减环 增环100 减环L
例题2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例题2 如图所示轴套工件,在车床上已经加工好外圆、内孔 及各表面,现需在铣床上以端面A定位铣出表面C,保证尺 寸20-0.2mm,试计算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
+0.2 0
mm,A2=35 -0.2 mm,尺寸A=25
+0.2
0
+0.4 +0.05
mm
(2)如果在加工时确定A1的尺寸为60 0 +0.04 证尺寸25 +0.05 mm的精度? 2 25 +0.4 +0.05 A1
mm ,A2为何值时才能保
3
A2
1
解: 根据加工过程得工艺尺寸链如图,其中A0为封闭环。 (1)根据封闭环公差TA0= 0.35<TA1+TA2=0.2+0.2 +0.4 +0.05 =0.4 所以保证不了尺寸 25 mm
例题1
加工一齿轮内孔和键槽,设计尺寸: 有关加工工序如下: 1)镗内孔至 2)插键槽保证尺寸A1; 3)热处理; 4)磨内孔至图纸尺寸 试用极值法求工序尺寸A1。
H 解:确定封闭环 画尺寸链 A1
D2/2 D1/2
H
增环A1、D2/2 减环D1/2
如果磨孔和镗孔的同轴度误差e为0.03mm如图, 则在尺寸链中应注成 e=0±0.015mm, 此时的尺寸链应为:
50-0.34
50-0.34
10-0.3
15±0.2
51-0.4
10.4-0.2
零件图
10 车孔及端面
14.6±0.2
20 车外圆及端面
10-0.3
30 钻孔
40 磨外圆及台阶
解:1)分析
2)查找组成环,建立尺寸链 3)计算尺寸及偏差 求得 A0=15-0.4+0.5 4)解决办法: ( 超差)
10.4-0.2 10-0.3
图 偏心轴渗碳磨削工艺尺寸链
解:根据工艺过程建立尺寸链。在该尺寸链中,H0是最 终的渗碳层深度,是间接保证的,因而是封闭环。根据已知 条件:
R1 19.2
可解出:
0 0.05
0 0.3 R 19 mm H 0 . 5 0.008 0 0 mm mm 2
0.25 H1 0.7 0.008 mm
列出尺寸链,其中 Z为封闭环,A2为增环,A1﹑A3为减环。
A3
(Z)
A1 A2
计算结果
由计算结果可知最小余量为零,因此需要调整。A2﹑A3为设 计尺寸,保持不变。若令最小余量为0.1mm,则从计算式可知, 如将工艺尺寸 mm改为 mm,此 时 mm,可满足对最小余量的要求,余量变动量 较合适。TA1 =0.1 mm仍在精车的经济精度的范围内,不会给 加工增加困难。
(3)确定增、减环: 增环: 减环:
(4)求解
0.3=t1+72.38-72.5 0.2=ES1+0.02-0 0=EI1+0-0.02
校核:0.2=0.18+0.02
t1=0.42 ES1=0.18 EI1=0.02
工序尺寸单边余量t1=0.42
双边余量为0.82
0.36 0.04
0.18 0.02
附:工序尺寸的标注
1) 按“入体”原则标注 公差带的分布按“入体”原则标注。入体原则:指工序 间公差带的取向。 规定: •被包容面(轴、键宽等)工序间公差带取上偏差为零、下 偏差为负的形式(即 -T),加工后的基本尺寸和最大极限尺 寸相等 •包容面(孔、键槽宽等)工序间公差带取下偏差为零、上 偏差为正的形式(即 +T) ,加工后的基本尺寸和最小极限 尺寸相等 •为了便于加工,规定工序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极限偏 差,毛坯按“双向”布置上、下偏差
以A03为封闭环得到的工艺尺寸链:
A3 A4
A5
A03=36.25±0.25
例 一轴其轴向工艺过程如图所示,现要校核精车B面的余量。
A1 A2 A
C
B A3
粗车端面A、B,直接得到A1=28-0.52 A2=35-0.34
调头,粗、精车C面,直接得到尺寸 A3=26-0.28
A4 C
A5 A
B
调头,精车A、B,直接得到A4=25-0.14 A5=35-0.17
L
25
0 - 0.05 0 40 - 0.08
工程图标注尺寸
mm
A0
A1 A2
4) 验算 由ΣT=0 有:0.042+0.008-0.05=0
例2: 某零件如图示,设计尺寸50-0.17 、10-0.36,因10-0.36不 好测量,而改为测量A2,试用极值法确定工序尺寸A2的数 值和公差。 解: 1)确定封闭环、建立尺 寸链、判别增减环。
解:根据工艺过程作轴向尺寸形成过程及余量分布图,寻找 封闭环,建立尺寸链求解。
C
A
B A3
A2
A1 A3 A4
A2
为封闭环A0
A5
A4
A5
Z A0
Z
Z为封闭环,求得
Zmin=0.38>0, 合适。
在建立装配尺寸链时,除满足封闭性,相关性 原则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组成环数最少原则
从工艺角度出发,在结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标注零件尺寸时,应使一个零件仅有一个尺寸进入 尺寸链。 2)按封闭环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 链。
10-0.36
A1=50-0.17
例题3:如图所示内圆磨头壳体,加工中不便直接测 量100 mm,只好通过测量H来保证精度要求,试求 测量尺寸H及上、下偏差
解:⑴确定封闭环
100-0.25mm
⑵画尺寸链简图
⑶确定增环、减环: 增环:H 减环:53-0.15、32-0.05
⑷求尺寸H及其上下偏差 100=H-52-32 H=184mm
A0 A1 A2
2)尺寸及偏差计算: A2=40+0.19
10-0.36
A2
A1=50-0.17
A0封闭环
即为了保证设计尺寸10-0.36 合乎要求,应规定测量尺寸A2 落在上面计算的结果范围内。
假废品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例如,当测量尺寸A2=40+0.36(按上述计算应为超差), 而此时A1=50刚好为最大值, A0=10-0.36为最小值 产品却合格,这种废品为假废品。
14.6±0.2 A0 封闭环
5)重新标注尺寸,校核计算 现将尺寸改为:10.4-0.1 ,14.6 ±0.1,10-0.1 可求得: A0= 15±0.2
3.有表面处理工序的工艺尺寸链
图所示偏心零件,表面A要求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规定为 0.5~0.8mm。 与此有关的加工过程如下: 0 D 38 . 4 1)精车A面,保证直径尺寸 1 0.1 mm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H1; 0 3)精磨A面,保证直径尺寸 D2 380.016 mm 试用极值法确定H1的数值。
25 - 25 0.05 图示零件中尺寸
0
-0.05
不便测量尺寸, 试计算工序尺寸L
L L 25
0 - 0.05 0 40 - 0.08
L 25
0 - 0.05 0 40 - 0.08
解: 1)、建立尺寸链
L 25
0 - 0.05 0 40 - 0.08
以下带蓝色框内的文 字仅为说明。
工程图标注尺寸
(2)当尺寸链中得组成环A1=60 mm、封闭环A0 = 25 mm -0.05 , -0.2 可以通过求解尺寸链得到A2 =35 2 mm
25 +0.4 +0.05 A1 A2 3
+0.2 0 +0.4 +0.05
思考题:图示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把 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 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
A A1
C
(1)确定封闭环 20-0.2 (2)画尺寸链
(20-0.2)
A1 65±0.05 40+0.05
(3)判断增、减环 A1、40为增环,60为减环
(4)求解
A1可以通过下列步骤求出。 20=A1+40-65 -0.2=EI1+0-0.05 工序尺寸A1=45 =44.9-0.05mm
-0.1 -0.15
概率法
解(1) 确定封闭环 (2) 画尺寸链图
(3) 确定增、减环 增环: 减环: (4) 计算 ①计算封闭环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和公差 A0 =(A1 + A2)-(A3+A4 +A5)=1mm A1、A2 A3、A4 、A5
即在渗碳工序中,应保证渗碳层深度为0.708~0.95mm。
例题2 如图所示为一衬套零件,孔径为145+0.04 mm 的表面需要渗氮,精加工后要求渗层深度为 0.3~0.5mm,即单边深度为0.3+0.2 mm,双边深度 为0.6+0.4mm 。试求精磨前渗氮层深度t1mm。
解:⑴封闭环: 0.3+0.2 mm (2)画尺寸链简图
A1=45 ES1=-0.1 EI1=-0.15
0=ES1+0.05-(-0.05)
校核:0.2=0.05+0.05+0.1
-0.1 -0.15
例题3 如图所示,以工件底面1为定位基准,镗孔2,然后以同样 +0.4 的定位基准镗孔3,设计尺寸25 +0.05 不是直接获得的,试分析:
(1)加工后,如果A1=60 是否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