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经典解析高一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赛经典(高一)解析
第1页
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
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建成具有特定结构体系的原生质体,既细胞。
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组成。
第4页
例3 杂环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至少含有一个杂原子。
杂原子包括氧、硫、氮等。
从理论上讲,可以把杂环化合物看成是苯的衍生物,即苯环中的一个或几个CH被杂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可以与
苯环并联成稠环杂环化合物。
衍生物(derivative)指一种简单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或
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生的较复杂的产物。
例
如,以甲烷(CH4)为母体,则甲醇(CH3OH)、乙酸(CH3COOH)、
一氯甲烷(CH3Cl)等均为甲烷的衍生物。
例4 《植物生理学》第35页。
第5页
例6 氧化还原酶:能催化两分子间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的酶的总称。
其中氧化酶(oxidase;oxydase)能催化物质被氧气所氧化的作用,脱氢酶(dehydrogenase)能催化从物质分子脱去氢的作用。
主要存在于细胞中。
氧化还原酶催化底物的氧化或还原,反应时需要电子供体或受体。
生物体内众多的氧化还原酶在反应时需要辅酶NAD 或NDAP 以及FAD
或FMN 。
当然也有的酶不需要辅酶或辅基,直接以氧作为电子的传递体,如葡萄糖氧化酶。
例7 《植物生理学》第33页“第二章矿质营养”。
第6页
第1题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
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原生质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
第2题矿质元素是指除碳、氢、氧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缺少这类元素植物将不能健康生长。
第9页
2 高电阻性水是电的良好导体,脂类是疏水的,电阻会高一些。
(1)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1个双键的脂肪酸。
以前通常指的是油酸(O1eic acid),以18:lΔ9表示。
现在的研究证实,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来源极其丰富。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对人体最重要的两种不饱和脂肪酸是DHA和EPA。
EPA是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缩写,具有清理血管中的垃圾(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俗称"血管清道夫"。
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缩写,具有软化血管、健脑益智、改善视力的功效,俗称"脑黄金"。
第14页
例6 α-碳是指与官能团相连接的碳原子。
对于醇来说,就是连接羟基的碳;醛则是联接醛基的碳(第二个碳),酮有两个α-碳;羧酸则是连接羧基的碳原子(不是羧基里的碳)。
连接α-碳的碳原子则叫β-碳,以此类推。
第16页
6. 吡啶(英语:Pyridine,汉语拼音:bǐ-dìng)有机化合物。
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即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氮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分子式C5H5N 。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可用作溶剂或有机合成原料。
8.应该选择: C.1,6-磷酸果糖过程如下: 1、 1,6-磷酸果糖在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 1,6-二磷酸葡萄糖 2、在经过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1-磷酸葡萄糖 1、2都不要能量(ATP)
9.解析:A正确因为脂双层内部是由碳氢链组成的疏水相,根据相似者相溶原理,嵌入脂双层内部的那部分蛋白质分子主要应由疏水氨基酸组成;而亲水氨基酸则分布在伸向水相的分子部分,即N端和C端。
B不对。
带电荷的氨基酸都是强极性氨基酸,它们主要分布在接触水相的蛋白质部分。
C不对理由见AD不对不仅在N端区域氨基酸的分布有规则,在此蛋白质的其他部分中分布也是有规则的,理由参看AE不对膜蛋白中氨基酸的分布与它和脂双层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正是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氨基酸侧链与脂双层内部的烃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固定在脂双层中。
10.2个,用于活化。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催化的。
由葡萄糖(包括少量果糖和半乳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消耗ATP和UTP,合成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糖原合成酶催化的糖原合成反应不能从头开始合成第一个糖分子,需要至少含4个葡萄糖残基的α-1,4-多聚葡萄糖作为引物(primer),在其非还原性末端与UDPG反应,UDPG上的葡萄糖基C1与糖原分子非还原末端C4形成α-1,4-糖苷链,使糖原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UDPG是活泼葡萄糖基的供体,其生成过程中消耗UTP,故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糖原合成酶只能促成α-1,4-糖苷键,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生成为α-1,4-糖苷键相连构成的直链多糖分子如淀粉。
11.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
肾在正常情况下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十分之一,但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可大为增强。
原料主要有生糖氨基酸(甘、丙、苏、丝、天冬、谷、半胱、脯、精、组等)、有机酸(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各种羧酸等)和甘油等。
13.糖原贮存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组织肝糖原:含量可达肝重的5%(总量为90-100g) 肌糖原:含量为肌肉重量的1-2%(总量为200-400g)。
第14题糖原分解过程如下:
(1)糖原加磷酸分解为葡糖-1-磷酸。
(2)葡糖-1-磷酸变为葡糖-6-磷酸。
(3)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第15题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又称已糖单磷酸旁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t HMS)或磷酸葡萄糖旁路(phosphogluconate shut)。
此途径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NADPH和5-磷酸核糖。
全过程中无ATP生成,因此此过程不是机体产能的方式。
其主要发生在肝脏、脂肪组织、哺乳期的乳腺、肾上腺皮质、性腺、骨髓和红细胞等。
(一)反应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在细胞液中进行,全过程分为不可逆的氧化阶段和可逆的非氧化阶段。
在氧化阶段,3个分子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等催化下经氧化脱羧生成6个分子NADPH+H+,3个分子CO2和3个分子5-磷酸核酮糖;在非氧化阶段,5-磷酸核酮糖在转酮基酶(TPP为辅酶)和转硫基酶催化下使部分碳链进行相互转换,经三碳、四碳、七碳和磷酸酯等,最终生成2分子6-磷酸果糖和1分子3-磷酸甘油,它们
可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继续进行磷酸戊糖途径,也可以进入糖有氧氧化或糖酵解途径(图
4-8)。
此反应途径中的限速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此酶活性受NADPH浓度影响,NADPH 浓度升高抑制酶的活性,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体内NADPH的需求量调节。
(二)生理意义
1.5-磷酸核糖的生成,此途径是葡萄糖在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故命名为磷酸戊糖通路,体内需要的5-磷酸核糖可通过磷酸戊糖通路的氧化阶段不可逆反应过程生成,也可经非氧化阶段的可逆反应过程生成,而在人体内主要由氧化阶段生成,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辅酶及核酸的主要原料,故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组织(如梗塞的心肌、部分切除后的肝脏),此代谢途径都比较活跃。
2.NADPH+H+与NADH不同,它携带的氢不是通过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而是作为供氢体参与许多代谢反应,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意义。
(1)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合成反应,例如脂肪酸、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都需要大量的NADPH+H+,因此磷酸戊糖通路在合成脂肪及固醇类化合物的肝、肾上腺、性腺等组织中特别旺盛。
(2)NADPH+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正常含量,有很重要的作用,GSH能保护某些蛋白质中的巯基,如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上的SH基,因此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人,因NADPH+H+缺乏,GSH含量过低,红细胞易于破坏而发生溶血性贫血。
(3)NADPH+H+参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肝细胞内质网含有以NADPH+H+为供氢体的加单氧酶体系,参与激素、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
(4)NADPH+H+参与体内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离子态氧的反应,因而有杀菌作用。
第18页
第16题以脂蛋白的方式,由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