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阶段测试(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12km/h B.12.5km/h C.13km/h D.13.5km/h
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
3.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
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55m B.25m C.15m D.5m
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
B .v v <甲乙
C .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两同学在t =15min 时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8.小明一次50m 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4.00s
B .前20m 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 .3:4
B .4:3
C .1:1
D .1:3
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 ,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 ,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 ,通过比较可知( )
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4s ,它在前2s 的平均速度是6m/s ,后1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3.4m/s
B .3.75m/s
C .4m/s
D .4.5m/s
12.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 )
A.甲运动最快B.乙运动最快C.丙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一样快1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4.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A.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1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二、填空题
16.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
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17.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
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
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______ 。
18.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的工具,通电后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
图中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甲纸带由A点到E点的时间是_____秒;甲纸带上D到G所用的时间为t1,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_______t2(选填:“>”、“=”或“<”)。
19.暑假小明乘坐高铁去武汉旅游,坐在行驶中的高铁上,小明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退,他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进行观察的;若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从太原到武汉需要4h,则太原到武汉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 km。
20.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丰南最快需要______h。
如图乙所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______,这样的速度行驶
40km,需要时间_______。
21.一个物体通过300米的路程,在前一半的路程中所用时间是10s;如果在后一半路程中运动的速度为40m/s,则在这一段运动的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22.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如图小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几个图像,甲图表示物体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______(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 s末,两车相距_______m。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m/s,乙做____________运动;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第4s甲运动____________m。
24.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5.如图为用打点记时器测量时间时,一位同学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已知打点记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在图中,从A点到达F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秒,从A点F点的过程中,纸带拉动的快慢情况是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_______从D点到F点所用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
2.51cm.2.53cm.2.63cm.2.52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cm,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cm。
三、解答题
27.201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32艘战舰威武列阵,潜艇编队新型核潜艇亮相。
向海而兴,中国正迈向建设海洋强国的崭新征程,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如图所示,在某次军事演练中,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下,其正前方1860m处有一不明潜艇驶来。
已知声呐系统发出超声波后,经过2.4s听到回声,海水中声音的速度是1500m/s,不明潜艇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28.一辆列车匀速前进,当车头距某一隧道口700m 处鸣笛,向前行驶40m 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
(1)求列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15℃时计算,尝试画图分析)
(2)已知列车长200m ,隧道长1000m ,以此速度继续行驶,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29.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8 m/s v =的速度行驶1450 s t =,紧接着以一定的速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21000m s =,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9.2 m/s v =。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1s ;
(2)汽车在在模拟公路行驶的速度2v 。
30.一列队伍长50m ,其行进的速度是2.5m/s ,若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的最后一个人离开桥,需要的时间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