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比例。

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比例。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组成。

(二)新课讲授
1、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讲述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空气的主要成分
(1)展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约 78%)、氧气(约 21%)、稀有气体(约 094%)、二氧化碳(约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 003%)。

(2)分别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支持燃烧和呼吸;稀
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等。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
磷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展示实验装置图,介绍仪器名称和作用。

(3)实验步骤: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
积的 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4、实验误差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导致误差的原因,如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三)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是否正确、计算空气中某种成分的含量等。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空气的主要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等。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及其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指导。

在讲解实验误差分析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