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膜血肿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腹膜血肿案例
篇一:腹膜后血肿我的处理原则
各种类型腹膜后血肿处理原则
希望大家谈论临床中处理过的腹膜后血肿处理经验。
腹膜后血肿多是腹部损伤并发症而自发性的不常见, 它是腹膜后间隙脏器、血管损伤及骨盆、脊柱骨折等出血所引起 ,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 常常被其它脏器损伤的症状所掩盖。
腹膜后血肿诊疗应注意的问题:
腹膜后血肿是腹部外伤后常见并发症 ,腹膜后脏器如肾脏、胰腺的损伤常引起腹膜后血肿 ,最常见的原因是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
临床工作中 ,开放性腹部外伤大多需手术探查 ,术中易于发现腹膜后血肿 ,而闭合性腹部外伤后腹膜后血肿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且多因并发伤掩盖 ,以至在处理这类患者时往往仅注意头部、胸腹部、骨盆或腰椎情况而忽视腹膜后损伤。
同时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多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尤其血肿发展较快者 ,较大的血肿机械性地压迫 ,造成腹胀和肌紧张 ,很难与内脏损伤后腹膜炎鉴别。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时间、伤后的表现等 ,一般情况下 ,腹膜后损伤的常见着力部位多在侧腰部、腰背部、下腹部、髋部等 ,常有骨盆骨折 ,脊柱骨折和泌尿系的损伤。
② 临床表现:由于创伤的程度、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 ,很难有固定的典型症状。
大多数病人有腹痛、腹胀 ,恶心及呕吐 ,当发生腹膜后血肿时 ,血液渗入腹膜后间隙 ,刺激周围神经末稍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肠管产生反射性、局限性麻痹而致腹胀。
如同时又应用有升压药物又可加重肠麻痹,腹胀加剧 ,所以对腹胀持续加重的病例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③ 对于腹膜刺激征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腹膜后血肿也可引起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当伴有腹壁损伤或骨盆骨折时 ,腹肌常产生保护性痉挛而导致肌紧张。
腹膜后
血肿常可以出现腹膜刺激征和休克症状 ,并伴有腹胀与肠鸣音减弱。
但经过短时间观察治疗 ,症状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至少不会加重。
④ 腹腔穿刺阳性者要进行综合分析,对高度怀疑腹膜后血肿者要进行反复多部位穿刺 ,如穿刺液 Hb > 60g/L 为腹膜后血肿 ,如Hb > 80g/ L 为腹腔内脏器损伤。
⑤ B 超或 CT 检查常有利于诊治。
近年来急诊外科腹部 B 超和 CT 的应用已较为普遍 ,特别是 CT 检查腹膜后血肿的诊断符合率高达 100 。
CT 检查除明确诊断外 ,且可以发现伴有腹腔脏器损伤 ,尤其肝、脾、肾脏等实质脏器的损伤 ,使手术更有针对性 ,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腹膜后血肿切开时机的选择:
对于开放性腹内脏器损伤的腹膜后血肿患者 ,大多数能够及时手术 ,而对闭合性腹膜后血肿的处理则意见不一 ,认为腹膜后血肿主要是腹膜后小血管损伤出血或盆壁静脉丛、盆腔小动脉出血形成 ,完整的后腹膜对血肿可以起到压迫止血作用 ,一旦切开探查 ,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增加病死率。
另外 ,完整的后腹膜还可减少可能存在与腹腔内感染源有关的污染。
因腹膜后间隙疏松 ,一旦感染 ,扩展迅速 ,病死率高。
但选择手术探查与观察治疗有时是极其困难的。
临床上常因持续出血处理不当终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腹膜后血肿切开时机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开放性腹部损伤并腹膜后血肿要切开探查 ,尤其腹部贯通伤。
②闭合性无内脏损伤的腹膜后血肿 ,复苏后循环状态稳定者则易观察。
③有腹腔内脏器损伤而后腹膜完整的 ,生命体征稳定者应尽量避免切开后腹膜进行探查。
④骨盆区的腹膜后血肿 ,肾挫裂伤或可能为腹膜后小血管出血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应尽量避免探查。
如系扩
张性血肿 ,应手术探查止血。
难以找到出血源时结扎髂内动、静脉 ,有时可以奏效。
必要时行术中血管造影 ,帮助寻找出血源。
⑤由胰腺损伤、十二指肠损伤、腹膜后较大血管损伤、较严重的肾损伤所致中央区腹膜后血肿 ,需积极手术治疗。
⑥有严重休克又排除其他脏器损伤者 ,经充分补充血容量无好转者也应及时切开探查腹膜后。
⑦有条件时可密切观察或定期复查 CT 后决定是否手术探查。
腹膜后血肿的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1)循环稳定,经初步补液后心率90一l00mmHg;Hb无进行性下降趋势;
(2)腹穿抽出液镜检无脓细胞或无胃、肠、胰液、胆汁、尿液等;
(3)CT或B超检查明确为腹膜后血肿连续观察无增大趋势;连续观察无增多趋势;
(4)无合并腹内空腔脏器损伤和其他需要急诊手术病变;
(5)观察期间无需持续快速补液,所需输血量少于400—600ml;
(6)骨盆区腹膜后血肿系多源性出血,可由血肿本身产生填塞和压迫作用使出血自行停止,同时骨盆骨折引起内脏损伤机会少,除合并有血管损伤者外,一般不需切开探查,若强行切开探查常有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危险。
(7)腹膜后巨大血肿,CT提示无肾及其相关损伤时候,保守处理
篇二:腹膜后血肿2例
冠脉介入治疗并发腹膜后血肿2例
王春生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组13201
文章编号 121876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并发症腹膜后血肿
腹膜后血肿是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PCI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但致死率很高。
在临床中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腹膜后血肿就显得十分关键,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该并发症的认识和体会。
1.
病例资料
患者1:女性,61岁,50kg,身高160cm。
因突发呼吸困难7天,伴一过性意识障碍于2021年2月6日入院。
高血压病10年,最高20/110mmhg。
糖尿病史10年。
2年前曾经右侧股动脉行(具体情况不详)冠脉介入治疗,植入支架2枚。
入院时查体: T:36.0℃ P:30次/分 R:32次/分 BP:80/50㎜Hg,浅昏迷,
被动体位,口唇发绀,四肢湿冷,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30次/分。
律齐,可闻大炮音,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R为主导联ST压低0.2-0.3mv,SO2 60,肌红蛋白 25.7ng/ml,肌钙蛋白6.573ng/ml,
CK 411u/L,CK-MB 25.1u/L。
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冠脉支架术后、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3级高血压(极高危)、2级糖尿病。
入院后给予病人积极抗凝、适当补液升压、强心、利尿、扩冠,纠正心律失常对症支持治疗后,病人病情逐渐好转,意识转清,尿量每日1000ml。
血压维持在100/70mmHg,可以平卧位,双肺啰音消失,心界不大,心率50-60次/分,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巩固治疗10天后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递阻滞,以R为主导联ST压低
0.1mv。
心彩:左室53/41mm(D/S),EF值41,左室下壁侧壁呈MI改变。
10天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及PCI术。
冠脉造影结果:LM远端50狭窄,LAD近端支架未见异常,LAD远端80狭窄,LC中端50狭窄,RCA近端支架未见异常,RCA 中端100(原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后腹膜血肿案例)闭塞。
术中开通右冠,植入支架2枚,PCI术成功。
术后2小时病人发生失血性休克,经查确诊为腹膜后血肿,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由于病人右侧股动脉曾行2次穿刺,此次穿刺时觉局部瘢痕硬结形成,穿刺困难。
股动脉共穿刺3针:第一针刺入4cm,无喷血;第二针刺入8cm,无喷血;第三针变换方向,刺入4cm,穿刺成功。
患者2:女性,52岁,51㎏,身高158cm。
发作性胸痛8个月于2021年2月13日入院。
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80/100mmHg。
8个月前因急性下壁心梗于我院经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冠脉造影示:LAD中端100闭塞,LC中端50狭窄,RCA近端100闭塞,于右冠植入支架1枚开通血管,
PCI术成功。
此次因再发胸痛1周入院。
入院时查体:T:36.5℃ P:70次/分 R:18次/分 BP:130/80㎜Hg,神清语明,平卧位,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窦性心律,V1-V3呈rS 型。
化验心肌酶、肌钙蛋白正常。
心脏彩超:左室45/26mm,EF值65。
临床诊
断: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陈旧下壁心梗、冠脉支架术后、心功能2级、3级高血压(极高危)。
于次日行冠脉造影术及PCI术。
经过右侧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提示为:LAD近端100闭塞,RCA支架未见异常,LC中端50狭窄。
欲开通前降支未成功,为增加指引导管支撑力,决定改行右侧股动脉途径行PCI术。
股动脉共穿刺二针,第一针刺入觉瘢痕感,刺入8cm,无回血,第二针略改变方向,刺入4cm 成功,送入导丝困难,透视见导丝迂曲不能上行,反复尝试送入导丝。
此时病人自觉下腹疼痛,决定结束手术。
术后2小时病人自觉右下腹痛加重,血压:
70/50mmHg,急检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行腹部CT检查提示为腹膜后血肿,给予病人升压、补液、输血、静点鱼精蛋白100mg等抢救治疗后病人病情稳定,血压维持在120/70mmHg,病人症状缓解,2周后病人病情稳定出院。
讨论:
腹膜后血肿是股动脉穿刺的严重并发症,由于PCI术应用肝素及抗血小
板药,腹膜后无法压迫止血等原因,如不及时发现和抢救,病人往往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
该两例病人均发生该腹膜后血肿,现总结这两个病例的一些特殊点。
行
股动脉穿刺的介入医师为同一人,有500例股动脉穿刺的经验,但从未发生过腹膜后血肿并发症,这方面缺乏经验。
该两位病人均为高龄、女性,身材矮小,体重偏轻,股动脉穿刺区域皮下脂肪薄,以前均从股动脉途径行PCI术,股动脉处均有瘢痕结节存在,给予穿刺造成一定困难。
穿刺医师由于穿刺有一定难度,均存在穿刺过深的情况。
死亡病例病人很可能由于置入鞘管导致血管后壁破损面大,出血严重而无法止血死亡,存活病例病人由于穿刺未成功,未置入鞘管,血管后壁破损面小,出血速度慢,给了我们抢救时间,病人得以康复出院。
总结:1、既往曾行穿刺的股动脉血管,再行血管穿刺时应该提高警惕
2、高龄、女性,身材矮小,体重轻的病人应该注意穿刺股动脉时
不应过深,如穿刺不成功,应该及时改变穿刺方向或改为其他途径。
3、穿刺股动脉的病人均应该高度注意腹膜后血肿的发生,可以在
结束手术时,经过鞘管行股动脉造影或及时查腹部CT明确有无血肿发生,积极备好抢救药物及相同血型的红细胞悬液等。
参考文献:
[1]江明宏,黄雄,曹雪滨,.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2例[J].
实用医学
杂志,2021,(23).
[2]黄雄,江明宏,郭海平,曹雪滨,.
经股动脉穿刺致腹膜后血肿2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2021,(33).
[3]熊国芳,.
PCI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与体会[J].
医学信息,2021,(4).
[4]周赟,王骏,张雁,黄少华,王鸣和,唐琦,吴雯静,.
经股动脉无肝素及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比较[J].
心脏杂志,2021,(3).
[5]陈风,.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11).
篇三:腹膜后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腹膜后出血多来自肾,胰创伤,但最多原因是骨盆骨折,约占所有病例1/3左右。
常有髂总动脉分支或盆腔静脉丛破裂,由于腹膜后组织疏松,出血容易在腹膜后间隙广泛扩散,而形成巨大血肿,还可渗入肠系膜间。
腹膜后血肿因出血程度与范围各异,临床表现并不恒定,常由于合并其它部位的多发伤,腹膜后血肿症状常被掩盖,血肿很大时,可产生腹痛,腹胀等腹膜刺激症状,容易和腹壁严重挫伤或腹腔内出血等混淆。
盆腔腹膜后血肿时,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捡常可触及包块。
如线检查发现有骨盆,腰椎骨折,腰在髯阴影模糊等,即提示有腹膜后血肿。
由于创伤和大出血,出现休克的比例较高。
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出血性休克,少量出血,往往能自行局限吸收,如疑有内脏损伤,腹腔穿刺有血(穿刺不宜过深),大量输血仍不能纠正休克时,应紧急手术探查,探查时要注意腹内及腹膜
后器官多发伤的可能。
由于骨盆骨折所致的腹膜后出血,可结扎一侧髂内动脉,如仍不能止血,可再结扎侧对髂内动脉。
较大血管出血,必须牢固结扎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