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 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建设工程
2、项目建设地点:
XX开发区主体区2号集中供热热源北侧
详见附图01:热源厂区域位置图
3、建设单位:XX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使用单位:XX有限公司
5、项目建设内容
拟建一座供热量为360MW燃煤集中供热热源,负责近期666.67万平方米建筑物冬季采暖供热,分期实施。

6、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4967万元,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投资。

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XX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建设单位概况:
XX开发区主体区(简称高新区)于1992年4月10日正式破土动工,同年11月18日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1995年1月,国家科委又批准辟建了宏伟工业园区和兴化化工园区,这样主体区与两个园区和林源化工园区共同构成了大庆高新区“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

其中主体区主要发展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三园”主要依托原有石化大企业,发展重化工、石化深加工和精加工项目。

20XX年原三环一牧场划归高新区管辖,使高新区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1.3 项目使用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
2、使用单位概况:
XX有限公司是伴随着XX开发区辟建于1992年创建的。

经过2005年3月的体制改革,由大庆高新区物业总公司热力公司改制为XX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

供热热源两座(1#热源拆除),现状换热站27座,管网100.1公里,总供热量为232MW,现状供热量182MW,半径达7公里,担负着高新区,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实验中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220万平方米的供暖任务(此现状供热面积、供热负荷为2010年采暖期已供暖用户)。

1.4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
3、《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1995]126号)
4、《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5、《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09年10月)
6、《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7、《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8、《XX开发区总体规划》(2005-2020)
9、《大庆市人民政府有关城市供热工作要求》
10、《大庆市主城区供热专项规划修编》-东、西城部分(2010-2020)
11、《XX开发区(主体区)供热专项规划》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外部电源、给水排水和雨水排放及煤质、水质、厂址等基础资料;
13、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法规等。

2 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1、热源厂围墙外1米以内工程。

2、由热源厂至各热力站全部干、支线一级供热外管网工程(有关章节本可研简述,不含本部分投资估算,详见《XX开发区(主体区)供热专项规划》或另行委托供热外网工程可研报告的编制。

3 高新区概况
3.1高新区自然地理概况
高新区包括主体区、兴化园区和宏伟园区三部分,其中主体区位于大庆市主城区的东部,是大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新区地处北纬46°32′30″~46°41′26″,东经125°03′07″~125°14′41″,其西部与东风新村相连,东部与安达市相毗邻,规划控制区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21公里,用地面积为109.67平方公里。

大庆市地处较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干旱、半干旱,四季气候差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暂;秋季凉爽早霜;冬季漫长寒冷。

年平均气温3.3℃,年降雨量在350~450mm之间,且主要集中在7~9月,水平蒸发量800~900mm以上,无霜期120~150天。

最大积雪深度220mm,最大冻土深度2180mm。

采暖日期:10月15日至下年4月15日
采暖期延续时间:182天
采暖室外设计温度:-26℃
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10.0℃
最冷月平均温度:-19.9℃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1%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4m/s
最多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南风
城区现有城市建设用地为14.6平方公里,水域和其它用地为115.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20.9平方公里,耕地:27.7平方公里,林地10.0平方公里,牧草地53.60平方公里,村镇建设用地2.7平方公里,弃置地0.7平方公里。

高新区农场现有六处农村居民点,其中场部、四队人口较多,农村总人口0.4万人,另有流动人口0.6万人。

高新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湖及水库有黎明河、北湖、滨洲湖、黎明湖和三永湖等。

在高新区外围相邻水域还有红旗水库、兰德湖、北二十里泡等。

3.2高新区发展概况
3.2.1高新区社会发展状况
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除了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外,高新区已经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较完善的城区功能,营造了比较优良的发展环境,与创业初期比,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迎来了快速上升的膨化增长期,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

按照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结合大庆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高新区已逐步构筑起坚实的产业基础。

形成了服务外包产业园、大学科技园、金融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兴战略和央企工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新型建材园、电子工业园、汽车工业园、大庆软件园、大豆高新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众多专业园区,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高新区不断完善提升城区功能。

特别是主体区自1992年辟建以来,主要发展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到2010年8月主体区已启动25.7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规模达到18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产业园区、大学城及各专业园区共同发展的局面,城区内文化、教育、科研、商贸、居住等功能初具规模,城区功能呈多方向发展。

主体区现已与东风新村连成一体,成为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综合性城区面貌初步形成。

高新区大力参与实施各级火炬计划项目,已经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值逾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线逐渐增加,为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标志着高新区产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2.2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
十多年来,高新区积累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各项经济指标迅猛发展。

2009年,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20.9亿元,工业增长53.4%,工业增加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利税50.5亿元,同比增长18%。

社会总资产达到1450亿元,同比增长11.2%,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多年来,高新区积累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各项经济指标迅猛发展。

3.2.3高新区大型基础设施状况
(1)给水工程
主体区现有东湖水厂一座,其供水能力为5万m3/d。

东湖水厂出厂输水管线在建成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能满足本项目建设供水要求。

目前东城区正在规划建设水厂一座,其规划供水能力为12.5 万m3/d。

(2)排水工程
东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目前处理能力扩建为15万吨/日。

主体区已建有分区污水提升泵,生产及生活污水统一经污水泵站提升后通压力排管线穿越世纪大道排入世纪大道南侧污水截流干线,压力排至东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至北二十里泡,能满足本项目建设污水排放要求。

(3)供热工程
主体区已建集中供热热源3座。

振富热源为独立供热管网,高新区1号热源(已拆除)、2号热源为独立供热管网。

主体区内大多数居住建筑、公建、厂房采用集中供热来采暖,少数厂房、公建采用天然气、电等能源来实现单体供热。

高新区2座热源基本满负荷运行,已不能满足高新区供热发展负荷的要求,需要增容2号热源及规划建设3号集中供热热源。

(4)燃气工程
主体区已建天然气配气站一座,已建天然气管线大部分管线支状敷设,局部管线环状敷设,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燃气需要。

(5)供电工程
主体区已建110KV变电所3座(学府变、产三变、高南变),正在规划建设北湖变,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用电需要。

4供热规划与供热现状
4.1东城区供热规划与供热现状
1、2010年完成的《大庆市主城区供热专项规划修编》(2010年—2020年)中将东城区域具体范围:西至东干线(机场路),南至明水泡北缘,东至龙凤湿地及301国道,北至北三路。

包括东风新村、万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凤、青龙山和五湖地区6个区片。

2、东城现状以集中供热为主,大型集中供热热源7座,分散热源120多座。

热源名称及其供热范围:学府锅炉房(容量87MW)供五湖地区;龙凤热电厂锅炉房(容量320MW)供龙凤、万宝地区;高新区2号热源(容量232MW)供高新区、五湖地区;大庆热电厂(容量623.5MW)供新村、五湖地区;北辰锅炉房(容量174MW)供新村、五湖地区;振富锅炉房(容量275MW)供新村、高新区、五湖地区;龙凤电厂余热(容量200MW)供龙凤地区。

7座集中供热热源总容量1912MW, 现状集中供热面积2142万平方米,分散供热面积59万平方米,总现状总供热面积2201万平方米。

(1)大庆热电厂
新村万宝地区:万宝13座换热站、新村15座换热站现状供热面积456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99MW;五湖地区:滨洲居住区、靓湖、兰德地区现状供热面积238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31MW;龙凤地区:东光村现状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9MW;青龙山地区:现状供热面积51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9MW;中林街:现状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10MW。

大庆热电厂总供热能力623.5MW, 现状总供热面积905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598MW,富余供热能力25.5MW。

(2)北辰锅炉房
新村地区:新村8座换热站现状供热面积178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27MW;北辰地区:北辰小区、绿色家园现状供热面积105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67MW。

北辰锅炉房总供热能力174MW, 现状总供热面积283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94MW,满负荷运行。

(3)振富锅炉房
新村地区:新村七区2座换热站现状供热面积31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2MW;高新区地区:商城、十区、九区、医院现状供热面积141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93MW;五湖地区:祥阁、大庆大学、工大现状供热面积185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21MW。

振富锅炉房总供热能力275MW, 现状总供热面积357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36MW,富余供热能力39MW。

(4)高新区2号热源
高新区:高新区产业区、管理服务区现状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85MW;五湖地区:
农大、医大、实验中学现状供热面积122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83MW。

高新区2号热源总供热能力290MW(2011年拆除2台29MW锅炉、新建2台58MW、2011年11月投产运行), 现状总供热面积392.26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75MW,富余供热能力15MW(此现状供热面积、供热负荷含2010年采暖期已建未供暖用户)。

(5)龙凤热电厂锅炉房
新村万宝地区:万宝澳龙小区现状供热面积41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4MW;龙凤地区:龙凤区凤阳路东侧现状供热面积124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能力81MW。

龙凤热电厂锅炉房总供热能力320MW, 现状总供热面积165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05MW,基本满负荷运行。

2007年龙凤热电厂在现有供热基础上,新建3台汽-水和2台水-水共5台换热器。

现有热网泵房设备管道布置保持不变,新增5台换热器安装在#6号汽轮机临时端。

5台换热器全部投入运行。

6台14sh-6A型热网循环水泵继续利用,4台运行,2台备用。

热力站对外供水温度为85℃,回水温度为60℃。

主要供给龙凤区片、澳龙区片,采暖供给方式采用直供方式供热,综上所述换热站已基本满负荷运行。

(6)龙凤炼厂余热
龙凤地区:龙凤区凤阳路西侧现状供热面积260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87MW。

龙凤炼厂余热总供热能力200MW, 现状总供热面积260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187MW,富余供热能力13MW。

(7)学府锅炉房
五湖地区:王家围子6座换热站现状供热面积84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58MW。

学府锅炉房总供热能力87MW, 现状总供热面积84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58MW,富余供热能力29MW。

4.2高新区供热规划与供热现状
(1)大庆热电厂
大庆热电厂总供热能力623.5MW, 现状总供热面积905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598MW,富余供热能力25.5MW。

(2)振富锅炉房
振富锅炉房总供热能力275MW, 现状总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40MW,富余供热能力35MW。

(3)高新区2号热源
高新区2号热源总供热能力290MW,现状总供热面积392.26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275MW,富余供热能力15MW。

(4)大唐热电厂调峰锅炉房
大唐热电厂调峰锅炉房规划建设4X58MW热水调峰锅炉房,规划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供热负荷232MW。

一期工程(2010年)建设2台58MW热水调峰锅炉及配套设施,现状现状供热面积114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66.12MW。

大唐热电厂调峰锅炉房一期总供热能力116MW, 现状总供热面积114万平方米,现状供热负荷66.12MW,富余供热能力49.88MW。

5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1 项目建设的背景
5.1.1高新区发展总体目标
(1)着力打造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2)营造现代都市公共中心区
(3)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生活区
(4)构建生态自然、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全面完善城市市政、交通、文体和商业服务等基础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

以生态园林城市和滨水城市为目标,打造绿色生态城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新城区目标。

5.1.2 高新区经济的迅速提升
本工程的实施,是加快高新区新城基础建设的需要,完全符合区域内发展要求,随着高新区经济发
展,必将进一步扩大高新区新城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5.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1 几种可能的供热方式
1、原有分散式燃煤锅炉房供热方式
其特点是点多、面广、吨位小、热效率低、耗能大、环境污染严重、运行亏损等,城市建设供热不能走以上老路。

2、热电厂供热
热电厂供热,虽具有节约能源,综合热效率高等优势,依据《大庆市主城区供热专项规划修编》-东、西城部分(2010-2020)东城区规划热源:
(1)大庆热电厂供热区
规划近期扩建1台300MW供热发电机组,建设1座2X116MW燃煤热水锅炉作为调峰热源,远期再扩建1台300MW供热发电机组。

(2)高新区供热区
规划近期新建2台300MW供热发电机组,建设1座4X58MW燃煤热水锅炉作为过渡调峰热源。

对于本工程而言,热电厂已经不能解决高新区近期供热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2号热源增容(2011年拆除2台29MW锅炉、新建2台58MW)及新建1座5X72MW燃煤热水锅炉作为过渡调峰热源。

3、燃油及天然气供热
采用燃油及天然气供热可大大降低污染物,如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但在本工程中存在较大问题:
(1)目前大庆市冬季天然气供不应求,不能满足集中供热热源需要。

(2)天然气供热价格高,运行成本高,成为普遍利用的制约条件。

(3)燃料油受世界油价影响,不但价格高,对大气污染也较重,而且也是供不应求。

4、电锅炉供热
其总投资是集中供热的5倍以上,运行成本为集中供热的2倍以上。

5、水、土、气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
水、土、气源热泵及太阳能供热目前在有条件的地方小规模实施,对本工程来说规模大、投资大,没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6、燃煤集中供热
基于清洁的燃烧技术和燃料的有效利用之上首先考虑提高一次能源的效率。

煤有丰富的储量,从我国能源结构上煤仍将是主要燃料。

在保证环保要求的基础上本工程按燃煤集中供热考虑。

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城市发展的需要
由于大庆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东城区内高新区,城市建设发展更快,仅从城市建设量来看,截止2013年高新区集中供热新增建筑面积1125.69万㎡,此外还有103.9万㎡建筑已经建成,尚未供热,278.15万㎡建筑2011年建成待供热。

东城区供热范围内现有1座热电厂、3座区域供热热源,现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已无法满足目前热负荷高速发展的需求,当前急需建设更大规模集中供热项目,加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黑龙江龙唐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拟在大庆市东城区建设4×350MW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一期工程最早2013年竣工投产,为解决热电厂建成之前东城区新增热负荷供热问题,提前建设集中供热热源,热电厂建成后作为调峰热源。

2、符合城市供热规划
符合《大庆市主城区供热专项规划修编》(东城部分)、《大庆市热电联产规划修编版》(2010~2020年)、《XX开发区(主体区)供热专项规划》,规划中均提到在大庆市东城区建设4×350MW热电厂、调峰锅炉房,作为近远期东城区规划建筑面积的供热热源。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供热专项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两个规划的实施具有关键作用。

3、国家对城市供热的要求
建设部和国家计委发《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中第十八条规定:新建或改建锅炉房应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容量大、热效率高的锅炉。

第十九条规定:积极开展联片供热,以较大的锅炉取代无消
烟除尘设备的小锅炉。

对各单位自建小锅炉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控制,近期将实现集中供热的地区不应再建永久锅炉房。

4、项目建设是国家节能的要求
国家能源政策中节能是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国家能源紧缺,故要求冬季采暖用煤大户必须节煤,本大型集中供热工程以高效的大型燃煤锅炉为热源,是符合当前节能政策的。

现有小型燃煤锅炉的热效率<70%,而拟建设的大型燃煤锅炉的热效率在82%以上,项目的建设可以取得一定的节能效果,另外节水、节电、节地也是相当可观。

5、项目建设是国家环保的要求
原来的多处分散、低效的小锅炉房,煤场渣场均露在外面,冬季风大,煤灰到处飞扬。

另外,烟囱低矮,烟气净化装置简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排放量大,污染严重,远远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项目建成后,大型高效锅炉减少燃煤量,同时采用了先进的脱硫除尘装置,其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减少,此外,建设高烟囱,建设封闭的煤库和渣库,大大减少了城市的污染。

6、供热事业发展的需要
实行集中供热,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热源厂、热力站和热力网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能显著改善供热质量,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供热事业步入良性循环。

6 编制原则
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和规范、规程,方案经济合理,以节约能源,节省投资,减少环境污染;
2、尊重科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保证与现代城市的要求相匹配;
3、管网走向尽量安排在热负荷的中心,并尽量减少地上、地下构筑物的拆迁,减少工程投资;
4、为贯彻集中供热、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占地、加快建设进度的原则,尽量采用单台容量大、符合环保要求的锅炉及国产优质设备。

5、近期、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第二章热负荷
1现状热负荷
1.1大庆市主城区建成区采暖热指标
根据大庆市东城供热专项规划,通过调查、计算、分析等方法比较合理地确定了大庆市供热指标。

选择了一批不同使用性质、结构形式、建筑形式的代表性建筑进行详细的热工计算,结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中推荐的指标和大庆市城市建设特点、地区气候特点、建筑结构特点、居民生活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各类建筑热指标,再参照东北地区同等城市如哈尔滨、七台河等地所沿用的供热指标值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大庆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对采暖热指标的规定。

最后确定的大庆市主城区采暖建筑热指标为:
民用住宅(不节能)70W/m2
公共建筑(不节能)80W/m2
工业建筑(不节能)120W/m2
居住区综合(不节能)75W/m2
本次规划高新区主体区建成区供热现状热负荷估算采用此指标。

1.2大庆高新区主体区规划建设区采暖建筑热指标
我国的能源政策是“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技术进步要求,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国家城乡建设部至各省、市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近年来,国家及黑龙江省制定了一批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通过在建筑设计和采暖供热系统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降低采暖能耗。

与之相适应,在《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提供了新的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见下表1.2-1。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h(W/m2)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采暖建筑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依据上述国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本次规划中规划建设区采暖建筑热指标参考上表中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值,通过参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结合大庆高新区城市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热负荷预测计算时,采暖建筑供热热指标取:
民用住宅45W/m2
公建60W/m2
工业80W/m2
住宅、公建、工业综合热指标54W/m2
1.3现状热负荷
依据《大庆市主城区供热专项规划修编》-东、西城部分(2010-2020)、《XX开发区(主体区)供热专项规划》,按各集中供热区片的现状供热面积和居住区综合指标进行估算,东城区与本工程直接相关的集中供热热源现状供热负荷见表1.3-1。

2010年集中供热热源现状热负荷统计表
注:2010年冬季已供暖供热面积列入上表中,未供暖供热面积列入新增供热面积内,详见表1.3-2、表1.3-3。

2010年新增供热面积、供热负荷预测表

2011年新增供热面积、供热负荷预测表

综上所述:2010~2011年新增供热面积为382.05万m2,供热负荷206.31MW。

为了保证2011年新增用户冬季采暖,热源增容项目已经实施,此供热负荷列入现状热负荷。

热源增容实施方案补充说明:
(1)2号热源增容
2号热源2011年拆除2台29MW锅炉、新建2台58MW锅炉及配套设施,增容后为5台58MW锅炉,总额定容量290MW。

(2)大唐热电厂调峰热源
大唐热电厂调峰热源在预留厂房内新建2台58MW锅炉及配套设施,增容后为4台58MW锅炉,总额定容量232MW。

以上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2010年冬季采暖前投产运行,详见表1.3-4。

高新区(主体区)2011年集中供热热源规划热负荷平衡表
2设计热负荷
2.1规划区域供热面积、供热负荷统计
结合规划区域各地块的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及容积率,对规划区域按分区进行供热面积统计,近期(2012~2013年)统计结果分别详见表2.1-1、表2.1-2、表2.1-3。

2012年新增供热面积、供热负荷预测表

2013年新增供热面积、供热负荷预测表
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