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国企发展内
生动力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国企经营机制的改革节奏持续
加快,其中人事、劳动和分配这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经营机制改革的核心部分。
从国企生产经营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三项制度改革的推进不仅能够加快干部能上
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和收入能增能减新机制的形成进程,还能够充分激发国企生
产经营发展的人力资源内生动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突破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制度和体系问题,保障三项制度改革的
顺利落实。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企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然后研究了持续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与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
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三项制度;改革;国企;内生动力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构成部分,国企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国民经济建
设职能,是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这同时也对新时期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如何持续深入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国企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相关
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企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
为了让国企快速适应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三项制度改革的持续深
化以推进已成为了国企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尤其是伴随着各行业市场
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部分国企的经营管理体系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
脱节,在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和
收入能增不能减的状况。
现阶段的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则是针对这三个方面出现的
状况所开展的经营管理优化,并借此机会来持续完善国企的经营管理治理体系,
强化国企人力资源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全方位营造和谐积极
的企业经营发展氛围,推动企业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发展。
二、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与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的策略
国企经营运作的根本任务是保障我国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三项制度改革
的落实与深化应立足于市场经济化的方向,适当借鉴外资与民营企业的制度改革
经验与教训,加快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和宇企业经营管理状态相适应
的市场化用人、劳动与薪酬机制,科学激发国企人力资源发展与管理的内生动力。
2.1逐步落实竞聘上岗为主的聘用方式
竞聘上岗为主的聘用方式主要作用于聘用与被聘用方的双向选择,能够让国
企的人员聘用更加符合所在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实际需求,同时给予各岗位在职人
员一定的监督管理压力,以专长能力和工作绩效为中心来公开选拔任用各岗位人员,切实保证国企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的工作活力[1]。
首先,国企要积极创新企业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和组织选
拔任用的原则来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工作,适当改变在其他管理人员和经
营层人员委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委派与任免方法,尝试应用组织选拔与市场
化选聘相结合的形式来推动管理人员与岗位的双向选择。
此种引导人员和职位、
单位双向选择的竞聘上岗模式,既符合了市场经济职位竞争的要求,也能够为应
聘人员在职位选择和专长发挥等多个方面提供新的机会,同时又能使整个聘用环
节始终处在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范围之内。
其次,国企还应逐步有目标和有秩序培养一批内部职业经理人,同步实施职
业经理人的任期制和合同化管理,在培养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这部分人才企业家精
神的培养,具体的人员选举可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团队中开展。
第三,国企还可逐步推进其他管理层人员的公开竞聘,本着公开公平与公正
的原则来透明化选拔任用相应的管理岗位人员,通过全方位的能力考核与任用筛
选来将合适的人才选拔到相应岗位。
与此同时,还应在竞聘完成后相应完善其绩
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最大限度避免各岗位工作活力消怠等问题的出现。
2.2加快应用市场化的用工管理模式
市场化的用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国企人力资源体系的市场化水平,同时
也更能凸显国企用功的公平性和综合效益,因此国企应逐步加快应用市场化的用
工管理模式,切实打破经营管理体制内不同身份的界限,实施各岗位的公平竞争
上岗,本着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来进行用工管理。
一方面,国企要致力于打破不同身份之间的界限,如正式员工、集体工和合
同工不同岗位性质,从根本上破除用人制度之内存在的身份壁垒,根据实际情况
来落实同岗同酬与同工同酬的薪资模式,更大限度的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应用效益,以此来切实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吸引力[2]。
另一方面,国企还可逐步实施公平竞争上岗管理模式,循序渐进推进国企内
部全员的竞聘上岗,同时实时对各岗位进行动态化的工作考核管理,并根据考核
管理的结果来贯彻落实灵活的奖惩激励机制,全方位筛选与核验各岗位的竞聘和
在职人员岗位能力与业务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劳动关系的合规签订与解除。
2.3建设正向激励为中心的薪酬分配机制
根据国企人力资源体系内各岗位性质的不同和薪酬标准的执行状态,国企应
基于各部门和岗位的利润创造与价值贡献来构建以正向激励为中心的薪酬分配机制,将绩效考核管理的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同步将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细化
为以效益为导向的利润创造、投资回报与劳动生产力,以足够的正向激励来给予
工作积极和效益较高的职工更多的成就感,切实缓解部分岗位人浮于事和效益难
提升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企还应探索实施中长期的薪酬激励机制,根据现代化国有企业
制度的要求来应用科技成分激励、分红激励和混合所有制持股等中长期激励形式
来提升企业薪酬分配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共同致力于构建企业与职工的薪酬
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激发国企人力资源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入落实与高效推进为国企的高质量市场化发展打好了制度与理论基础,同时也在国企的经营管理发展中逐步融入了市场化思维,这无疑能够从人力资源角度来有效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国企就应逐步落实竞聘上岗为主的聘用方式,加快应用市场化的用工管理模式,建设以正向激励为主的薪酬分配机制,全方位释放制度改革的市场活力,为国企经营管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颖惠,王宏.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和实践——以中国海油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12):18-19.
[2]肖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三项制度改革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