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泡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泡菜实验报告单(3篇)

泡菜实验报告单(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泡菜制作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人员: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泡菜制作的操作技能。

3. 探究不同条件对泡菜发酵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将蔬菜中的糖类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独特的风味。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温度、盐度、酸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发酵速度和泡菜品质。

三、实验材料1. 蔬菜:白菜、萝卜、黄瓜等(任选两种)2. 食盐3. 白砂糖4. 酵母粉5. 清水6. 玻璃瓶或陶瓷坛7. 滤网8. 研磨器9. 温度计10. 酸度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备用。

2. 准备发酵液:将清水煮沸,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白砂糖,待其溶解后冷却至室温。

3. 混合蔬菜和发酵液:将蔬菜块放入玻璃瓶或陶瓷坛中,倒入冷却后的发酵液,确保蔬菜完全浸没在发酵液中。

4. 密封发酵:用滤网覆盖瓶口,用橡皮筋或保鲜膜密封,确保无空气进入。

5. 控制温度:将泡菜坛放置在室温下发酵,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

6. 观察发酵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泡菜的变化,记录发酵过程中的温度、酸度等数据。

7. 判断发酵程度:当泡菜呈微黄色,有酸味,且酸度达到pH值4.0-4.5时,说明发酵成功。

8. 瓶装储存:将发酵好的泡菜装入干净、消毒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泡菜发酵的影响: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泡菜发酵速度较快,发酵效果较好。

温度过低,发酵速度减慢;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泡菜变质。

2. 盐度对泡菜发酵的影响:盐度控制在2%-3%之间,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盐度过低,泡菜易变质;盐度过高,影响泡菜口感。

3. 酸度对泡菜发酵的影响:发酵过程中,泡菜酸度逐渐升高,当酸度达到pH值4.0-4.5时,说明发酵成功。

酸度过低,泡菜口感不佳;酸度过高,可能导致泡菜变质。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成的食品。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乳酸菌发酵,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 糖;- 酱油;- 香辛料(如辣椒、大蒜、生姜等);- 清水。

2. 实验设备:- 刀具;- 搅拌碗;- 泡菜坛;- 电子秤;- 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洗净,切成条状或片状。

2. 盐水浸泡:将切好的蔬菜放入搅拌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3. 搅拌均匀:将浸泡好的蔬菜放入泡菜坛中,加入适量的糖、酱油和香辛料,搅拌均匀。

4. 装坛:将搅拌好的蔬菜和调料装入泡菜坛中,注意坛口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气体逸出。

5. 密封坛口:用干净的布或塑料膜将泡菜坛口密封,防止外界细菌侵入。

6.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室温下发酵,一般需7-15天,期间注意观察泡菜的变化。

7. 成品检验:发酵完成后,打开泡菜坛,检查泡菜的色泽、口感和气味,确保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外观:泡菜色泽鲜亮,呈淡黄色或浅绿色。

2. 成品口感:泡菜口感脆嫩,酸甜适中,略带辣味。

3. 成品气味: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香气,诱人食欲。

4. 成品营养成分:泡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了泡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七、注意事项1. 在制作泡菜时,要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以保证成品质量。

2. 盐水浸泡时要充分搅拌,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泡菜的实验报告

泡菜的实验报告

泡菜的实验报告篇一:四川泡菜实验报告四川泡菜的制作一、实验材料与设备l、实验材料原料:白萝卜1个、胡萝卜1个、卷心菜1个、藕1块、黄瓜1条、嫩姜1块、去皮老姜几片、青椒1个、大蒜4-5根。

辅料:粗盐100g、白酒50g-60g、八角5个、桂皮2块、花椒1小撮、红辣椒适量、白糖20g、矿泉水3L。

2、设备泡菜坛子,不锈钢刀,案板,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杯、空盆、锅、长筷子(一副)。

二、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一配制泡菜液一入坛泡制一泡菜管理三、实验步骤1、制作泡菜液用量筒量取3L矿泉水,倒入无油的锅中,将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放入小布袋中,再放入锅中熬煮;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粗盐100g,白酒50g,加入锅中,再加入白糖,老姜,煮开后继续煮5分钟,彻底放凉。

2、原料及器具处理①.所有原料洗净,放在空盆里晾干,然后切成条或者块,继续晾干。

②.泡菜坛子彻底洗净,晾干后倒入少许白酒,晃动瓶子使酒均匀洗刷一遍坛子内壁,然后倒掉酒,倒扣坛子备用。

3、泡制将菜料放入泡菜坛内,倒入泡菜液,用长筷子搅拌均匀,以完全将各种蔬菜淹没为准,然后在上面放入玻璃瓶以将原料卡压住。

随即盖上密封碗,用清水注满坛沿,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水槽内水不要干。

泡菜坛翻口处的水不宜过满,以防止生水滴入坛中。

泡制5~6天即可食用。

先吃的菜最好最后放入坛子,以便捞取。

若到了时间,坛内的泡菜吃不完,可以全部捞出放入密封盒内冷藏储存。

但泡菜不能长时间存放,要随泡随吃。

(注:若泡制白色泡菜(嫩姜,白萝卜,大蒜头)时,应选用白糖,不可加入红糖及有色香料,以免影响泡菜的色泽。

4、倒缸待原料腌制3~4天后进行倒缸,将坛内的原料取出置于干净的空盆中,用筷子搅拌,使泡菜液,各种辅料及盐液均匀渗入原料中,泡菜的味道更好,同时防止泡菜变质的发生。

如果泡菜的味道太咸,可以加点糖,同时把原有的泡菜液滤掉适当的分量,再加入新的水,与原有泡菜液混合均匀,减轻咸味。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以及发酵时间对泡菜的质量和口感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新鲜的白菜500克2. 盐40克3. 红辣椒粉10克4. 生姜片10克5. 大蒜丁10克6. 发酵泡菜菌剂1包7. 水适量实验步骤:1. 将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在一个大碗中放入白菜块,加入盐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

3. 过程中,在另一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泡菜菌剂溶解在水中。

4. 将静置的白菜块洗净,并在过水的同时去掉多余的水分。

5. 在洗净的白菜块中加入红辣椒粉、生姜片和大蒜丁。

6. 将泡菜菌剂水倒入白菜块中,搅拌均匀。

7. 将搅拌均匀的白菜块放入一个干净的密封罐中。

8. 密封罐中的白菜块要完全浸泡在泡菜菌剂中,如果不够,可以再加入适量的水。

9. 盖上密封罐的盖子,并放置在室温下静置发酵。

10. 静置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控制,一般为2-3天。

实验结果:经过2-3天的发酵,泡菜呈现出酸辣的味道,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色的泡沫,说明泡菜菌剂发挥了作用。

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调整泡菜的辣度和脆度。

实验讨论:1. 盐的作用:盐可以除去白菜中的多余水分,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证泡菜发酵的安全性。

2. 发酵时间:发酵的时间会影响泡菜的口感和风味。

一般2-3天的发酵时间可以得到酸辣可口的泡菜,但也可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3. 泡菜菌剂:菌剂是用于促进泡菜发酵的重要因素,可以使泡菜更加美味,口感更好。

4.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室温下的发酵温度通常在18-22摄氏度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

温度和湿度对菌剂的发酵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保持适当的环境条件对泡菜的制作很重要。

5. 食用建议:泡菜制作完成后,建议尽快食用或保存在冰箱中。

食用时可以添加适量的食用油和调味料,增加口感和风味。

实验结论:通过制作泡菜的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盐的添加可以除去多余水分,保证泡菜的质量和口感。

2. 发酵时间的控制可以使泡菜的酸度和风味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实验10 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10 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的测定
(6)如果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更好,这 相当于接种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可减少腌制时间。
发酵过程 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 微生物,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 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发酵产生较多的乳 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 碳以气泡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 成嫌气状态。
发酵中期: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pH下 降,嫌气状态的形成,乳酸杆菌活跃, 乳酸积累pH达3.5~3.8.大肠杆菌、酵母 菌、霉菌等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为 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品质 最好。
实验10
泡菜的腌制和 亚硝酸盐的测定
一、基础知识 1、泡菜是利用天然的微生物进行发酵而 制成的。参与微生物:主要是假丝酵母 和乳酸菌。
乳酸菌
假丝酵母 (兼性厌氧菌)
(异养厌氧型细菌)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 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 用于制作酸奶。
2、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 糖和其他营养物进行发酵。 3、发酵产物有有机酸、醇类物质等, 其中也有亚硝酸。
二、制作泡菜实验操作过程
原料加工
修整、洗涤、晾晒、 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加盐
盐水 冷却
泡菜内,泡菜测亚酸硝度酸适盐含口量, 发酵时间过长,则霉菌生长过多会产生霉变味。
三、制作泡菜实验
凹槽:加水再
材料
加盖,造成无 氧条件。
(1) 各种蔬菜均可,一
般用白菜、洋白菜、黄瓜、
发酵后期: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积 累达1.2%以上时,乳酸杆菌的活性受 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
资料: 泡菜含较多亚硝酸盐,具 致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泡菜不宜多吃。
四、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 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生成 紫红色产物。

生物作业制作泡菜实验报告(共8篇)

生物作业制作泡菜实验报告(共8篇)

生物作业制作泡菜实验报告(共8篇) 制作泡菜实验报告单制作泡菜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泡菜实验材料:1、包菜一颗(萝卜、白菜、辣椒、黄瓜都可以)2、盐、白酒、白(红)糖、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八角3、泡菜坛制作步骤1、洗菜:剔除蔬菜中的病斑烂点,包菜手撕片,只留新鲜的叶子,洗干净后,晾晒2-3小时直至完全干透。

2、调料:蒜、生姜洗干净后,切成片。

3、按比例配腌制用的盐水:食盐8%、白酒2.5%、白糖3%、干辣椒1%、干姜5%、八角0.1%、花椒0.5%。

4、装坛:把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再加入配制好的腌制用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5、放置在阴凉处,5-7天即可食用。

注意: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制作总结:14天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

发现酸味、辣味均有。

备注:加横线的地方说清用的是哪一种蔬菜。

制作泡菜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泡菜实验材料:制作步骤注意:。

制作总结:。

篇二:泡菜制作实验泡菜制作实验(分四组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泡菜制作原理和泡菜生产基本工艺、操作及注意事项,以至于能够举一反三地制作其它品种、风味的泡菜。

二、泡菜制作原理根据微生物耐受渗透压的不同,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以选择性地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理作用、维护有益菌(乳酸菌等)的生长繁殖和生理作用,从而达到保藏蔬菜、同时改进蔬菜风味的作用。

三、实验所需材料器具1、材料红辣椒6kg、红米椒(指天椒)500g、蒜头1kg、生姜500g、白萝卜3kg、莴苣笋3kg、西芹3kg、豆角2kg、米酒或白酒(不低30度)500ml、食盐约1.5kg。

2、器具酸坛(转载于: 写论文网:)(容积约5L)4个、砧板2-4块、菜刀2-4把、塑料盆或不锈钢盆(容积约3L)8个。

四、泡菜制作工艺1、基本工艺流程酸坛↓清洗、沥干↓原料择选→预处理→装坛腌制→成品注:本实验是泡菜制作的特殊工艺,即不用制备盐水,用蔬菜吸盐后本身析出的水分来泡制,这样制作的泡菜色泽更鲜艳、风味更香浓。

中式泡菜实验报告范文(3篇)

中式泡菜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2. 掌握泡菜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泡菜的制作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原理,通过乳酸菌等有益菌的作用,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赋予泡菜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三、实验材料1. 原料:包菜、萝卜、白菜、黄瓜等蔬菜;2. 调料:盐、白酒、白糖、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八角等;3. 工具:泡菜坛、刀、砧板、量杯、勺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洗菜:将蔬菜洗净,剔除病斑烂点,用手撕片,只留新鲜的叶子,晾晒2-3小时直至完全干透。

2. 调料准备:将蒜、生姜洗净后切成片,按比例配制腌制用的盐水(食盐8%、白酒1%、白糖3%、干辣椒1%、干姜5%、八角2%、花椒1%)。

3. 装坛:将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泡菜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再加入配制好的腌制用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4. 放置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处,5-7天即可食用。

5. 注意事项:a. 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b. 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泡菜品质;c. 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保证泡菜卫生。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1. 经过5-7天的发酵,泡菜呈现出独特的酸辣味;2. 泡菜颜色鲜亮,质地脆嫩;3. 腌制过程中,坛内产生大量气泡,表明微生物发酵活跃。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泡菜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制作其他品种、风味的泡菜奠定了基础;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3. 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七、实验改进建议1. 尝试使用不同品种的蔬菜制作泡菜,探索不同蔬菜的发酵特性;2. 优化腌制配方,调整调料比例,提高泡菜的风味和口感;3. 探索不同发酵条件对泡菜品质的影响,提高泡菜的品质和稳定性。

(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请以实际操作为准。

制作泡菜实验报告结果(3篇)

制作泡菜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掌握泡菜制作的要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1. 材料:白菜、萝卜、辣椒、大蒜、姜、盐、白酒、醋、白糖等。

2. 工具:泡菜坛、刀、砧板、秤、计时器、温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泡菜坛:将泡菜坛清洗干净,用开水消毒,晾干备用。

2. 准备食材:将白菜、萝卜、辣椒、大蒜、姜等食材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片。

3. 调制盐水:将盐溶解于水中,比例为1:10。

4. 浸泡食材:将切好的食材放入盐水中浸泡1小时,取出沥干水分。

5. 装坛:将沥干水分的食材装入泡菜坛中,注意要装满,避免空隙。

6. 加入调料:在食材上撒上白酒、醋、白糖等调料,搅拌均匀。

7. 密封坛口:用泡菜坛的盖子密封坛口,确保坛内无空气进入。

8.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于室温下发酵,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

9.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泡菜的变化,记录发酵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时间:本次实验从开始发酵到泡菜成熟,共经过7天。

2. 食材变化:- 白菜:发酵过程中,白菜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口感变得更加脆嫩。

- 萝卜:萝卜在发酵过程中,口感由硬变软,颜色变为淡黄色。

- 辣椒:辣椒在发酵过程中,辣味逐渐减弱,颜色变为暗红色。

- 大蒜、姜:大蒜和姜在发酵过程中,香味逐渐增强,口感变得更加浓郁。

3. 微生物作用:- 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起到了关键作用。

乳酸菌将食材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使泡菜具有酸味,同时产生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泡菜的营养价值。

- 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也参与了泡菜的发酵过程,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

4. 温度影响:- 发酵过程中,温度对泡菜的品质有很大影响。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发酵速度过快,泡菜口感变差;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发酵速度过慢,泡菜不易成熟。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等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泡菜的制备实验报告

泡菜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泡菜的基本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习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泡菜。

3. 了解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如温度、盐度、腌制时间等。

二、实验原理泡菜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蔬菜中的糖分分解为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风味。

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泡菜的保质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新鲜蔬菜(白菜、萝卜、黄瓜等)2. 食盐3. 白糖4. 白酒5. 花椒6. 小尖椒7. 香叶8. 蒜瓣9. 姜片10. 八角仪器:1. 泡菜坛2. 砧板3. 菜刀4. 塑料盆或不锈钢盆5. 电子秤6.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洗菜:将新鲜蔬菜洗净,去除病斑、烂点等杂质。

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可手撕成片,只留新鲜的叶子。

2. 调料:将蒜、生姜洗净,切成片。

花椒、小尖椒、香叶、八角等调料备用。

3. 配腌制盐水:将食盐、白糖、白酒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4. 装坛:将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泡菜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

加入配制好的腌制用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5.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处,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

根据蔬菜的种类和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为5-7天。

6. 品尝:发酵完成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

若酸味、辣味适中,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泡菜品质:经过发酵,泡菜呈现出独特的酸辣味,口感爽脆,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2. 影响因素:温度、盐度、腌制时间是影响泡菜品质的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盐度不足或过高、腌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

3. 注意事项: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

- 保持泡菜坛的清洁卫生。

- 控制好发酵温度和腌制时间。

- 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荡。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泡菜的基本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了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

泡菜实验报告分析与反思

泡菜实验报告分析与反思

泡菜实验报告分析与反思1. 引言泡菜是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泡菜的发酵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 新鲜黄瓜5个- 盐100克- 大葱1把- 大蒜2瓣- 生姜适量- 红辣椒适量- 白糖适量- 白醋适量2.2 实验步骤1. 将黄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2. 在一个容器中加入盐,将黄瓜块放入盐水中浸泡30分钟3. 将大葱、大蒜、生姜、红辣椒切碎4. 取出浸泡的黄瓜块,洗净水分后与切碎的调料混合均匀5. 将混合后的黄瓜块加入干净的玻璃瓶中6.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分为室温组、冰箱组和温暖组7. 室温组,将泡菜放在室温下发酵2天8. 冰箱组,将泡菜放在冰箱中发酵5天9. 温暖组,将泡菜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1天10. 在发酵过程中定期观察菜液变化并尝试泡菜的口感3. 实验结果3.1 发酵过程观察- 室温组:在发酵的前两天,菜液开始变浑浊,有明显的气泡产生;第三天开始,菜液逐渐变酸,泡菜的味道也变得越来越鲜美。

- 冰箱组:整个发酵过程较室温组慢,前三天有少量气泡产生,菜液变酸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最终口感一致。

- 温暖组:菜液变浑浊较快,第一天即有明显气泡产生,发酵速度较快,但泡菜的味道相对较嫩。

3.2 泡菜口感评价- 室温组:泡菜的口感酸爽,口感较韧,具有较好的嚼劲,味道层次感丰富。

- 冰箱组:泡菜的口感稍软,酸味浓厚,但整体口感较为一致,味道相对较重。

- 温暖组:泡菜的口感较嫩,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但口感略显脆弱。

4. 分析与讨论4.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酵过程存在差异。

在室温组和温暖组中,由于温度较适宜,发酵过程较快,菜液变浑浊的时间较短,整体泡菜口感较韧,且酸味适中。

而冰箱组在低温条件下发酵,整个过程较为缓慢,菜液变浑浊的时间相对较长,导致泡菜口感稍软,但酸味浓厚。

因此,温度是影响泡菜发酵过程的重要因素。

工程类课题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工程类课题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制备样品溶液
称取适量泡菜样品,切碎后放入研钵中 加入少量水,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倒入离心管中,离心分离 取上清液,即为样品溶液
选择检测方法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原理:基于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 萘乙二胺形成紫红色染料,通过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检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具体操作包括样品的采集、 处理、测定和计算。
亚硝酸盐含量检 测方法
采集泡菜样品
采集泡菜样品:选 择有代表性的泡菜 样品,用无菌刀将 其切碎并混合均匀。
制备试样:将切碎的 泡菜样品放入组织捣 碎机中,加入适量的 无菌水,搅拌成匀浆。
提取亚硝酸盐:将匀 浆倒入离心管中,离 心分离后取上清液进 行亚硝酸盐的提取。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采用分光光度法或离 子色谱法等检测方法 ,测定提取液中亚硝 酸盐的含量。
对泡菜制作的建议
选择新鲜蔬菜,避免 使用不新鲜的蔬菜制 作泡菜,因为它们可 能含有更多的硝酸盐。
保持清洁,确保在制作 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容器 和工具都清洁无菌,以 避免引入有害微生物。
控制盐的浓度,盐的 浓度是影响亚硝酸盐 含量的关键因素,应 适当控制盐的用量。
避免过度发酵,过度发 酵可能导致亚硝酸盐含 量的增加,应适时取出 泡菜并妥善保存。
工程类课题制作泡菜并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汇报人:XX
目录
泡菜制作流程
01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方 法
0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03
04
泡菜制作流程
准备材料
白菜:适量
盐:适量
辣椒粉:适量
蒜末:适量
姜末:适量
清洗和整理蔬菜
泡菜制作流程的第一步是清洗蔬菜,确保蔬菜的清洁卫生 整理蔬菜,将蔬菜切成适当的大小,以便更好地发酵 清洗和整理蔬菜的目的是去除蔬菜表面的污垢和杂质,减少细菌含量 这一步对于泡菜的口感和品质至关重要,能够确保泡菜的安全和卫生

泡菜的实验报告

泡菜的实验报告

泡菜的实验报告泡菜的实验报告引言:泡菜是一种传统的韩国食品,以蔬菜为主要原料,通过盐腌和发酵制作而成。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还富含益生菌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泡菜制作的实验。

一、实验材料和步骤:1. 材料准备:- 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和辣椒粉- 盐- 大碗或容器- 刀和砧板2. 制作步骤:- 将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胡萝卜切成细丝。

- 在大碗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将白菜和胡萝卜放入容器中,用盐轻轻揉搓均匀。

- 盖上盖子或用保鲜膜封住容器,放置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

二、实验观察和结果:经过24小时的静置,我们观察到白菜和胡萝卜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鲜艳。

同时,容器中也出现了一些气泡,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此外,我们还闻到了一种酸味和微妙的香气,这是发酵产生的酸味物质。

三、实验原理:泡菜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盐腌和发酵两个步骤。

盐腌的目的是通过盐的作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提取出蔬菜中的水分,使其更加脆嫩。

发酵过程中,盐腌后的蔬菜中的盐分会与菌群相互作用,产生乳酸菌。

这些乳酸菌会转化蔬菜中的糖分,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物质,从而使泡菜具有酸味和特殊的风味。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出了美味可口的泡菜。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盐腌和发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盐腌能够保持蔬菜的质地和口感,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不仅能够增加泡菜的酸味和风味,还具有益生菌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

五、实验心得:通过这次泡菜制作的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还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泡菜。

实验中的观察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实验假设,并且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泡菜的制作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韩国食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还富含益生菌和维生素,对健康有益。

韩式泡菜实验报告(3篇)

韩式泡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韩式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韩式泡菜的制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能。

3. 体验韩国传统美食的魅力,丰富自己的饮食文化知识。

二、实验材料1. 主料:白菜、萝卜、洋葱、辣椒等蔬菜。

2. 辅料:大蒜、生姜、鱼露、辣椒粉、盐、糖等。

3. 工具:泡菜坛、剪刀、刀、砧板、勺子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白菜、萝卜、洋葱等蔬菜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2. 切割蔬菜:将白菜切成块状,萝卜切成条状,洋葱切成片状。

3. 腌制蔬菜:将蔬菜放入泡菜坛中,撒上适量的盐,用手抓匀,使盐均匀分布在蔬菜上。

4. 发酵:将泡菜坛密封,放在室温下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3-5天,期间每天打开盖子搅拌一次,让蔬菜充分接触氧气。

5. 准备调料:将大蒜、生姜、辣椒等调料清洗干净,切成末。

6. 调制泡菜汁:在泡菜坛中加入适量的鱼露、辣椒粉、糖等调料,搅拌均匀。

7. 倒入泡菜汁:将调好的泡菜汁倒入泡菜坛中,确保蔬菜完全浸没在汁中。

8. 密封发酵:再次密封泡菜坛,继续在室温下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10-15天,期间每天打开盖子搅拌一次。

9. 成品检验:发酵完成后,打开泡菜坛,观察泡菜的颜色、气味和口感,判断是否达到理想的泡菜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外观:经过发酵的泡菜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具有诱人的光泽。

2. 成品口感:泡菜质地脆嫩,酸辣适中,味道鲜美。

3. 成品气味:泡菜具有独特的酸辣香味,让人食欲大增。

4. 实验成功: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韩式泡菜的制作方法,并品尝到了美味的泡菜。

五、实验总结1. 韩式泡菜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单,但需要耐心等待发酵过程。

2. 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蔬菜和调料的比例适中,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味道。

3. 发酵温度和湿度对泡菜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控制好发酵环境。

4. 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了美味的韩式泡菜,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能,丰富了饮食文化知识。

六、实验建议1. 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蔬菜制作泡菜,如土豆、茄子等,以丰富泡菜的种类。

蔬菜的腌制实验报告(3篇)

蔬菜的腌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蔬菜腌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蔬菜腌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蔬菜腌制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为我国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蔬菜:白菜、萝卜、胡萝卜、黄瓜、青椒等;(2)食盐;(3)香辛料:辣椒、大蒜、姜、花椒等;(4)清水;(5)白酒。

2. 实验仪器:(1)电子秤;(2)电子天平;(3)高压锅;(4)消毒柜;(5)微波炉;(6)刀、砧板、菜板等。

三、实验方法1. 蔬菜清洗:将蔬菜洗净,去除杂质和农药残留。

2. 切割:将蔬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条状。

3. 盐腌:将蔬菜与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压实,使蔬菜与食盐充分接触。

4. 发酵:将腌制好的蔬菜放入消毒后的发酵缸或密封容器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期间注意观察蔬菜的变化。

5. 成品制作:发酵成熟的蔬菜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加工:(1)晒干:将发酵好的蔬菜晒干,制成干菜;(2)熏制:将发酵好的蔬菜放入熏房中熏制,制成熏菜;(3)腌制:将发酵好的蔬菜继续腌制,制成腌菜。

6. 成品检验:对制作好的蔬菜进行感官评价,包括色泽、口感、香气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白菜腌制实验(1)实验步骤:将白菜洗净,切成条状,与食盐按4:1的比例混合,压实,放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发酵7天。

(2)实验结果:发酵7天后,白菜条呈黄绿色,口感脆嫩,香气浓郁。

2. 萝卜腌制实验(1)实验步骤:将萝卜洗净,切成块状,与食盐按3:1的比例混合,压实,放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发酵10天。

(2)实验结果:发酵10天后,萝卜块呈淡黄色,口感脆嫩,略带酸味,香气浓郁。

3. 胡萝卜腌制实验(1)实验步骤:将胡萝卜洗净,切成条状,与食盐按5:1的比例混合,压实,放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发酵12天。

(2)实验结果:发酵12天后,胡萝卜条呈橙黄色,口感脆嫩,略有甜味,香气浓郁。

4. 黄瓜腌制实验(1)实验步骤:将黄瓜洗净,切成条状,与食盐按3:1的比例混合,压实,放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发酵5天。

腌菜工艺实验报告

腌菜工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腌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不同蔬菜腌制的具体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腌菜品质的关键因素,如腌制时间、温度、盐分等。

4. 评价腌菜产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

二、实验材料1. 蔬菜:白菜、萝卜、黄瓜等。

2. 腌制材料:食盐、白酒、花椒、八角、桂皮、蒜、姜等。

3. 实验器具:腌菜坛、砧板、刀具、电子秤、温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腌制白菜(1)将白菜洗净,沥干水分。

(2)将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3)将食盐与白菜以1:5的比例混合,用手揉搓,使白菜充分吸收盐分。

(4)将腌制好的白菜放入腌菜坛中,压实,加入适量白酒、花椒、八角、桂皮、蒜、姜等调料。

(5)密封坛口,置于阴凉通风处,腌制时间为7-10天。

2. 腌制萝卜(1)将萝卜洗净,沥干水分。

(2)将萝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3)将食盐与萝卜以1:3的比例混合,用手揉搓,使萝卜充分吸收盐分。

(4)将腌制好的萝卜放入腌菜坛中,压实,加入适量白酒、花椒、八角、桂皮、蒜、姜等调料。

(5)密封坛口,置于阴凉通风处,腌制时间为10-15天。

3. 腌制黄瓜(1)将黄瓜洗净,沥干水分。

(2)将黄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3)将食盐与黄瓜以1:2的比例混合,用手揉搓,使黄瓜充分吸收盐分。

(4)将腌制好的黄瓜放入腌菜坛中,压实,加入适量白酒、花椒、八角、桂皮、蒜、姜等调料。

(5)密封坛口,置于阴凉通风处,腌制时间为5-7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腌制时间对腌菜品质的影响(1)白菜:腌制时间越长,白菜的口感越脆,色泽越鲜艳,但过长的腌制时间会导致白菜水分流失过多,口感变差。

(2)萝卜:腌制时间越长,萝卜的口感越甜,色泽越鲜艳,但过长的腌制时间会导致萝卜水分流失过多,口感变差。

(3)黄瓜:腌制时间越长,黄瓜的口感越脆,色泽越鲜艳,但过长的腌制时间会导致黄瓜水分流失过多,口感变差。

2. 温度对腌菜品质的影响(1)白菜:温度越高,腌制速度越快,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白菜变质。

泡菜制作实训报告

泡菜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泡菜的发酵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食品加工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蔬菜:白菜、萝卜、黄瓜等2. 调料:盐、白酒、白糖、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八角等3. 泡菜坛4. 其他工具:菜刀、砧板、秤、温度计等五、实训步骤1. 准备材料(1)挑选新鲜蔬菜,去除病斑、烂点等,洗净后晾晒2-3小时,使蔬菜表面水分蒸发。

(2)将调料洗净,切成片或段。

(3)准备泡菜坛,洗净后晾干。

2. 配制盐水(1)按比例配制盐水:食盐8%、白糖3%、干辣椒1%、干姜5%。

(2)将食盐、白糖、干辣椒、干姜等调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5分钟。

(3)关火,待盐水冷却至室温。

3. 装坛(1)将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泡菜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

(2)将蒜、生姜、花椒、小尖椒、香叶、八角等调料放入蔬菜中。

(3)将冷却后的盐水倒入坛中,使盐水没过蔬菜。

4. 密封坛口(1)将坛口密封,确保坛内无氧气进入。

(2)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保证坛内压力平衡。

5. 发酵(1)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通风处,5-7天即可食用。

(2)发酵过程中,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了泡菜的发酵原理。

2.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蔬菜要新鲜,无虫眼、病斑、烂点等。

(2)调料要洗净,切好后晾干。

(3)盐水要煮沸冷却,确保无细菌滋生。

(4)密封坛口,保证坛内无氧气进入。

(5)发酵过程中,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3. 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细菌滋生,确保泡菜卫生。

4. 本次实训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加工行业奠定了基础。

七、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腌菜制作实验报告

腌菜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腌菜的基本制作方法。

2. 了解不同腌菜的风味特点。

3. 探讨影响腌菜品质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青菜、萝卜、豇豆、茄子、大蒜、生姜、辣椒等。

2. 调料:盐、糖、白酒、红塘粉、辣椒面、八角粉等。

3. 工具:菜刀、菜板、盆、坛子、洗洁精、开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青菜、萝卜、豇豆、茄子、大蒜、生姜、辣椒等洗净,切成小块或段。

2. 干腌法:a. 将切好的原料放在太阳下晾晒,使其失去部分水分。

b. 将晾晒好的原料放入盆中,加入盐、糖、白酒、红塘粉、辣椒面、八角粉等调料,搅拌均匀。

c. 将搅拌好的原料装入坛子中,密封坛口,放置阴凉通风处腌制。

3. 汤腌法:a. 将青菜洗净,用开水烫熟,捞出后切成约3厘米长的段。

b. 在坛子中加入适量的淘米水或米汤,放入烫熟的青菜段。

c. 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密封坛口,放置阴凉通风处腌制。

4.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腌菜的发酵情况,记录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腌法:a. 腌制时间:根据天气和原料的不同,一般需要腌制7-15天。

b. 发酵情况:腌制过程中,原料会逐渐变软,颜色变深,口感变酸。

c. 风味特点:干腌菜口感脆嫩,酸辣可口,适合做下饭菜。

2. 汤腌法:a. 腌制时间:根据天气和原料的不同,一般需要腌制3-5天。

b. 发酵情况:腌制过程中,青菜会逐渐变酸,汤水变浑浊。

c. 风味特点:汤腌菜口感爽脆,酸辣适中,适合做凉菜。

五、实验总结1. 腌菜制作方法简单,可选用多种原料和调料,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腌菜。

2. 腌菜过程中,注意控制腌制时间、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腌菜的品质。

3. 腌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长时间保存,是家庭常用的副食品。

六、注意事项1. 腌菜过程中,注意卫生,避免污染。

2. 使用坛子时,要选择无破损、无油污的坛子。

3. 腌菜时,尽量避免使用热水,以免影响口感。

4. 腌菜过程中,不要频繁打开坛口,以免影响发酵效果。

高中泡菜实验报告

高中泡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2. 掌握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3. 学习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腌制食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蔬菜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使泡菜呈现出酸味,同时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泡菜,了解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和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1)蔬菜:白菜、萝卜、辣椒等。

(2)调味品:盐、白酒、白(红)糖、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八角等。

(3)泡菜坛。

2. 实验工具:(1)砧板、菜刀。

(2)塑料盆或不锈钢盆。

(3)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洗菜:将蔬菜洗净,剔除病斑、烂点等。

2. 切菜:将白菜手撕片,只留新鲜的叶子,辣椒、萝卜等切成条状。

3. 调料:将蒜、生姜洗净,切成片;将干辣椒、花椒、香叶、八角等调料炒香备用。

4. 配制盐水:按比例配制盐水,食盐8%、白糖3%、干辣椒1%、干姜5%等。

5. 装坛:将处理好的蔬菜放入泡菜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再加入配制好的盐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6.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处,5-7天即可食用。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1. 在发酵过程中,泡菜坛内会产生气泡,这是乳酸菌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2.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泡菜的颜色逐渐变深,酸味逐渐增强。

3. 在发酵后期,泡菜坛内会出现一些白色菌膜,这是乳酸菌在坛内繁殖的结果。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了泡菜,验证了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制作泡菜时,蔬菜应新鲜,避免使用腐烂、病斑等质量较差的蔬菜。

2. 配制盐水时,应严格按照比例配制,以保证泡菜的口感和品质。

3. 发酵过程中,应保持泡菜坛的密封,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腌制实验报告

腌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传统腌制泡菜的制备及风味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传统腌制泡菜的制作工艺。

2. 了解腌制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泡菜风味的影响。

3. 分析不同腌制条件对泡菜品质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1. 新鲜白菜:500克2. 盐:50克3. 白砂糖:25克4. 酒精:10毫升5. 醋:10毫升6. 花椒:5克7. 八角:3克8. 干辣椒:5克9. 新鲜蒜瓣:5克10. 新鲜姜:5克11. 纯净水:500毫升实验方法:1. 将新鲜白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沥干水分。

2. 在大碗中加入纯净水,将白菜放入水中浸泡约30分钟,以去除部分水分。

3. 将浸泡好的白菜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盆中。

4. 在白菜上撒上盐,用手揉搓,使盐均匀分布在白菜上,腌制约30分钟。

5. 在腌制好的白菜上撒上白砂糖、酒精、醋、花椒、八角、干辣椒、蒜瓣和姜,充分拌匀。

6. 将拌好的白菜放入干净、无油的玻璃瓶中,压实,尽量减少空气。

7. 将玻璃瓶密封,置于室温下腌制,每天倒置瓶子,使白菜充分腌制。

8. 腌制过程中,注意观察泡菜的变化,如出现异味或变质,应立即停止腌制。

实验结果:1. 经过7天的腌制,泡菜呈现出金黄色,质地脆嫩,口感爽口。

2. 泡菜具有独特的香气,味道鲜美,酸甜适中。

3. 腌制过程中,未发现异味或变质现象。

实验分析:1. 在腌制过程中,盐起到了抑制微生物生长、调节渗透压的作用,有利于泡菜的风味形成。

2. 酒精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可防止泡菜在腌制过程中发生变质。

3. 醋的加入使泡菜呈现出酸甜的味道,同时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

4. 花椒、八角、干辣椒、蒜瓣和姜等调料的加入,丰富了泡菜的风味,使其具有独特的香气。

讨论:1. 腌制泡菜的过程中,温度、湿度、腌制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泡菜的品质产生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泡菜的品质。

2. 为了提高泡菜的品质,可以在腌制过程中添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等,以促进泡菜发酵,提高其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制作泡菜实验报告
篇一:制作泡菜实验报告单
制作泡菜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泡菜
实验材料:
1、包菜一颗(萝卜、白菜、辣椒、黄瓜都可以)
2、盐、白酒、白(红)糖、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八角
3、泡菜坛
制作步骤
1、洗菜:剔除蔬菜中的病斑烂点,包菜手撕片,只留新鲜的叶子,洗干净后,晾晒2-3小时直至完全干透。

2、调料:蒜、生姜洗干净后,切成片。

3、按比例配腌制用的盐水:食盐8%、白酒2.5%、白糖3%、干辣椒1%、干姜5%、八角0.1%、花椒0.5%。

4、装坛:把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坛中,以离坛口7-8厘米处为宜,再加入配制好的腌制用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5、放置在阴凉处,5-7天即可食用。

注意: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制作总结:14天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

发现酸味、辣味均有。

备注:加横线的地方说清用的是哪一种蔬菜。

制作泡菜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泡菜
实验材料:制作步骤
注意:。

制作总结:。

篇二:泡菜实验报告
泡菜制作技术探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背景
泡菜因其酸辣爽口的独特风味深受人们喜爱,但其制作方法要求十分严格,不易掌握,探究其制作方法有利于更好的制作并品尝。

二、课题目的
探究泡菜制作方法和过程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过程
亲自实践并请教相关人士
四、课题成果
泡菜制作方法:
材料:包菜一颗
调味料:盐少许、花椒、小尖椒、香叶、蒜瓣、姜片
用料准备:
选择泡菜坛:选择无裂纹、坛沿深的,玻璃陶瓷做的均可,因为初学,所以选择陶瓷的比较适合
制作步骤
1.洗菜:包菜手撕片,只留新鲜的叶子,洗干净后,晾晒2~3小时直至完全干透
2.调料:蒜、生姜洗干净后,切成片。

3.制备盐水:烧开10斤水(即5000毫升),晾凉至室温,按照清水与盐质量比为4︰1放盐1250克,配制盐水。

4.装坛:将撕好的叶片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片、姜片、香叶、花椒,继续装至8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没过全部菜料,再倒入2~3匙白酒,放入7、8个小尖椒,
盖好坛盖
5.封坛: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
制作要点:
密封一定要严,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选择适宜温度
腌制14~15天
每天查看水槽中的水是否蒸干,如果蒸干,要及时添水制作总结:
14天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

发现酸味、辣味均有,不足之处在于咸味过大,在咨询专业人士后知道清水与盐质量比为4︰1是错误的,比较适宜的应为20︰1。

五、课题延伸
腌制时间依材料而定,像一般如白菜、包菜一类的蔬菜只放菜叶和盐水。


制4天后即可食用,但使用时间不可超过3天,3天内若食用不完,则需要重新用水封坛,从腌制之日算起共腌制14~15天才可开坛食用。

此后每天都需用干净筷子搅拌一次,直至使用完毕。

但如果加入其它辅料或直接腌制豆角、莴笋、萝卜等其他蔬菜,则需要腌制满14天才能食用。

六、课题收获
通过对泡菜的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泡菜,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篇三:实验四泡菜的制作
实验四泡菜的加工及脆度的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