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1:第10课 短文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三篇
一、基础知识(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生活的真谛,于悲喜中去找寻,于淡悟中去。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有起点,必有终点,不在于事,在于心。

(2)因为乌克兰事件,和西方国家对立的俄罗斯正面临着大规模海外资本的困境。

(3)60年如,当老人带着记者翻起那些泛黄的照片,当年的留洋轶事和追梦足迹仿若再次浮现眼前。

A.领会流逝稍纵即逝
B.领会流失白驹过隙
C.领略流失白驹过隙
D.领略流逝稍纵即逝
2.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3分)(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A.因为一同然而还尽管而
B.但才能然而仍然因为而
C.但才能因此还虽然但是
D.因为一同因此仍然尽管但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
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我们迫切地想要记录下这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以及那稍纵即逝
....的青春。

③像帕斯卡尔这样近乎全才的人物,用任何有关成熟的溢美之词
....去形容都不为过。

④临近垂暮之年
....,需要采办各种年货,小王忙得不亦乐乎。

⑤节日期间,高原古城西宁风和日丽
....,花红柳绿,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公园进行户外活动。

⑥他淡泊物质欲望,追求物我和谐的精神境界,给当代物欲横流、躁动不安
....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凉的安神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蒙田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

作品《随笔集》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B.人生从孩子开始,也就是从常识开始,人生的质量取决于青少年的高素质。

所以富尔格姆说“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

C.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逼迫我们大彻大悟。

其实,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D.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没有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且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强不息的勇气。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人很难估量自己天赋的大小,因为当你的潜能尚未实现时,你自己是不知道的。

那么,管它是大是小,干脆不要去估量。

只要你这样做,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你的潜能。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受环境和风尚的支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折腾,结果就把自己天赋总量中的一大部分荒废掉了。

A.你可以做到的是朝那个方向努力,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B.如果你可以做到的是朝那个方向努力,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C.只要你可以做到的是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朝那个方向努力,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D.你可以做到的是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朝那个方向努力,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二、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

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为此想过不少法子都不管用。

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个偏方: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

服药后,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

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每年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
拿到城里头换钱。

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

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也不容易。

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

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

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

这编席子也算得上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

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

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

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

乐器道具因陋就简,都是自制的。

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

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

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

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尔可见。

去年金秋,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

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

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

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苇草。

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芦草之思”为题,统摄全篇,运用回忆、联想、想象、对比、白描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芦苇的感激之情,引出对人性的思索,耐人寻味。

B.作者多方面表现芦苇的功用。

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不可或缺的一味主药;还可用它来编席子、包粽子、做乐器等。

C.作者很怀念母亲用芦苇叶包的粽子,个儿大,味道清香特别,冷热都可食。

但现在市场上的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也不纯。

D.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深化了中心。

最后作者加入自己的感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批判了当今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

7.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

(6分)
三、语言运用(10分)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

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但事实上,①,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其实,忘记初心,②,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

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

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

但也正因为难得,③。

10.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得超过30字。

(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领会”指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

“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

句(1)侧重于对生命真谛理性的了解,应选“领会”。

“流失”指有用的东西、人才流散失去,多用于有形的物体。

“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多用于无形的事物,如“岁月流逝”。

句(2)中的“资本”是有形的东西,故应选“流失”。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时机等极易失去,侧重于“容易流逝”,启迪人们珍惜时间或机会。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侧重于时间过得快。

句(3)强调“60年”过得快,应选“白驹过隙”。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①空,前后句是转折而非因果关系,应用“但”,排除A、D两项。

第②空,前后句是条件关系,应用“才能”。

第③空,前文极言人之脆弱,后文则讲人之高贵,前后文构成转折关系,应用“然而”,排除C项。

第④空,前后句是让步关系,“仍然”较“还”更顺畅。

第⑤空,前后句是因果关系,前句是果,后句是因。


⑥空,前后句是转折关系。

3.【答案】B
【解析】①“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贬义词,不合语境。

②“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时机等极易失去。

这里用来形容“青春”,合乎语境。

③“溢美之词”,指过分吹嘘的话语。

贬义词。

感情色彩不当。

④“垂暮之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望文生义。

⑤“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符合语境。

⑥“躁动不安”,指因急躁而扰动,不安稳。

符合语境。

4.【答案】C
【解析】A项,偷换主语,“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的主语应是蒙田;B项,两面对一面,应该把“高素质”改为“素质”;D项,前后分句逻辑上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应将“不仅是……而且是……”改为“不是……而是……”。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逻辑顺序,应该是先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然后再朝那个方向努力,排除A、B两项。

后句“只要你这样做”中,“这样做”代指画线句,故C项与后句重复,且C项本身表述也不通顺,故排除C项。

选D项。

6.【答案】A
【解析】B.“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不可或缺的一味主药”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

C.“但现在市场上的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也不纯”说法绝对化,原文第四段表述为“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
口感”。

D.“批判了当今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意。

7.【答案】①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画面美,与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②在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应先判断段落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其作用是不同的。

本段处于篇首,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段落、具体文章,一一对照是否体现某一作用即可。

8.【答案】①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出芦苇的气势与场面的浩瀚、壮观,把芦苇比喻为“森林、草原、积雪、画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形态、颜色等。

②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用飞翔的白鹭,惊起的宿鸭,行驶的小船、快艇等衬托芦苇的无边无际的静谧。

③句式上长短句相结合,整齐中富有“变化美”。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9.【答案】①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③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但事实上”“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等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人们很难不忘初心”的内容。

第②处,结合“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分析,从后面“而是”可知,此处应该用关联词“不是”,应填“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一类的内容。

第③处,结合“正因为难得”分析,此处强调初心的重要性,应填“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一类的内容。

10.【答案】(示例)(1)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海。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啬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运用题中所给的“假如生命是……,不要……,要……”这一句式,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内容上要体现出以否定内容呈现观点,然后再从正面书写观点,展示出昂扬的姿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