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
中共张北县委组织部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近日就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表讲话中指出,后备干部队伍要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梯次配备,根据干部成长周期,分为近期和中长期,分别提出不同的年龄和职务层次要求,避免在年龄上层层递减和“一刀切”。

在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初期,结合我国建国初期年轻干部较缺乏实际,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的目标。

干部任用要坚持“四化”方针,毫无疑义,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立足我国长远发展需要,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但是邓小平当年提出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是相对于当时领导干部的年龄普遍偏大而言的,并没有强调领导干部“低龄化”。

因此,干部队伍年轻化并不等同于低龄化。

中央已对基层片面追求“年轻化”、“低龄化”进行了纠偏,强调的是老、中、青结合,强调的是德才兼备。

李源潮指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培养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但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目标是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培养年轻干部并不是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更不是忽视中、老年干部的作用,管理学上认为:一个领导团体,其成员年龄结构最科学的是年龄呈梯次结构。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长处,不同的作用,年轻干部有朝气,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办事积极,能够增强班子活力,也应占一定比例;中年干部已成熟,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与创新意识都较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老年干部有经验,也应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三者搭配才最为科学。

如果顾此失彼不利于领导班子的整体发挥,甚至削弱战斗力。

因而,要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坚决纠正片面强调“低龄化”的行为,要切实做好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大力加快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尤其是抓好关键岗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培养选拔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建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 真正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让不同年龄的干部都有热情,都有奔头,才能真正使人才辈出,让一切人才真正“涌流”。

这——才是选人用人真正的关键所在!(刘建国秦国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