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夜兼程的奔忙让人容易疲惫,于是许多人亦步亦趋于时尚潮流,在仓促陌生的变化中,迷失怅惋。

也许,我们很难生活脉搏跳动的节拍,但如果随意丢弃内心中不变的宁静,无视脑海里长青的信仰,我们还能否在的生活中行稳致远呢?
A.专注随波逐流撼动风起云涌
B.沉醉人云亦云撼动惊涛骇浪
C.沉醉随波逐流左右惊涛骇浪
D.专注人云亦云左右风起云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读名著的好处数之不尽,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豁然贯通
....。

C.领导总是告诚他不要自由散漫,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他总不以为然
....。

D.她对人对事有点吹毛求疵
....,所以常常不被朋友所理解,她也因此常常感到孤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
....的精神。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虬.枝(qiú) 浮躁浪敛.波平(liăn) 尽如人意
B.慰藉.(jiè) 匮乏叱.咤风云(zhà) 稍纵即逝
C.猝.然(cù) 巉岩奄.奄一息(yăn) 眼花缭乱
D.褶.皱(zhé) 荒谬坦荡如砥.(dĭ) 婷婷玉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B.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的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

D.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应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呢?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____________________,洪炉照破夜沉沉。

(于谦《咏煤炭》)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诗经》)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

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

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

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

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

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不妨学学前人,
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也很喜欢在他女儿的被窝里藏玩具、书本、小梳子等,给女儿惊喜,并让她乐此不疲地“扫雷”。

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战国时代,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

公子疾曾任右庶长,后来因战功赫赫被封为严君。

公子疾为人幽默风趣、足智多谋、风流倜傥,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

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

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

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

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
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

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

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

这位学者
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

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

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
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

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
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

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

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

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

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

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

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
⑥《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

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

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将故宫博物院和有的场所、文保建筑、文物放在一起写,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真正的变形金刚
路明
①星野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天天抱他出门,让他东看看,西看看。

很快,星野对车着了迷,每看见一辆,他都举起胖嘟嘟的小手,发出惊喜的声音———“喏!喏!”
②家里买了好多玩具小汽车。

星野最喜欢的事,就是把所有的汽车摊在地板上。

他坐在中间,一脸满足。

睡觉时,也要放一辆汽车在枕头边,陪他一起睡。

③一天,星野惊喜地发现,有一辆小汽车的车门可以变成一只机械手。

④那是一个变形金刚。

⑤给星野买变形金刚,多少有点假公济私的意思。

⑥我读小学时,小镇的百货商店里曾经摆着一个巨大的擎天柱,要三百多块。

我没有缠着爸妈要买,
这差不多是他们一个月的工资。

我只是每天放学后跑去店里,看一眼擎天柱再回家。

有一天,擎天柱不见了。

我难过极了,一路拖着脚步走回家。

打开门,擎天柱正坐在柜子上等我。

至今记得那份雀跃的心情。

擎天柱陪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⑦我给星野看变形金刚的漫画和电影,在我的“循循善诱
....”下星野很快入了迷,嘴巴里成天念叨什么汽车人、霸天虎。

我心中窃喜,只要星野喜欢,我就有足够的理由买更多的变形金刚了。

⑧每天临睡前,星野会缠着我讲变形金刚的故事。

我就讲,从前有一个机器人叫擎天柱,会变成一辆大卡车,契卡库库卡①。

还有一个机器人叫大黄蜂,会变成一辆跑车,契卡库库卡……
⑨星野睡着了。

⑩我们都有过那样的岁月,爱的时候不顾一切,被爱的时候浑然不觉。

⑪有一天,星野发现路边停着一辆雪佛兰科迈罗,黄黑涂色,和电影里的大黄蜂一模一样。

更要命的是,车上还贴着代表汽车人的徽章。

⑫星野绕着车团团转,兴奋地大喊大叫,大黄蜂,大黄蜂!
⑬然后他坐在一边,要看大黄蜂变形。

我告诉他,大黄蜂不会变了。

可是怎么劝都没有用,小孩子认死理。

我把他抱起来往家走,他踢蹬着小腿,哭得声嘶力竭。

⑭好吧,那就陪你等。

等灶王爷上天,等牛郎织女相会,等南瓜变成马车,等圣诞老人从烟囱里爬下来。

⑮天黑了。

大黄蜂静静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⑯星野是哭着回家的。

⑰他拒绝再玩任何变形金刚的玩具,把擎天柱、大黄蜂和威震天扔在一边。

⑱有一天早上,星野醒来,发现我的胸前贴着一张汽车人的徽章。

他用手指着我,说,爸爸是变形金刚。

⑲爸爸不是的。

我把贴纸撕下来,贴在他手上。

那辆汽车也不是,只不过贴了一张纸而已。

真正的大黄蜂,一定躲在某个地方。

等星野需要他的时候,大黄蜂会出现,变形。

⑳不知星野听懂没。

我看见他咧开了嘴。

“契卡库库卡。

”星野说。

我想,对孩子来说,变形金刚的意义大概在于,它暗示了这种可能:那些身边的寻常物件,一辆小汽车,一辆大卡,一台挖掘机,一架收音机,一盒磁带,都是有生命的。

它们不声不响地陪伴你,在你无望无助的时候,变形。

就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有爱他的人。

有一天星野会明白,真正的变形金刚,一
.........
直在他身边。

......①契卡库库卡:拟声词,变形金刚变形时发出的声响。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请结合文本解释第⑦段加点词语“循循善诱”的意思。

3.请问第⑥自然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⑯自然段中“星野是哭着回家的。

”请根据当时的情境,补充他的心理描写。

5.文章最后一段说“真正的变形金刚,一直在他身边。

”请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冰心)
①小玲天天上学,必要经过一个军营。

他挟着书包儿,连跑带跳不住地走着,走过那营前广场的时候,便把脚步放迟了,看那些兵丁们早操。

他们一排儿地站在朝阳之下,那雪亮的枪尖,深黄的军服,映着阳光,十分的鲜明齐整。

小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喜欢羡慕得了不得,心想:“以后我大了,一定去当兵,我也穿着军服,还要掮着枪,那时我要细细地看枪里的机关,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个思想,天天在他脑中旋转。

②这一天他按着往常的规矩,正在场前凝望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附着他的肩头,回头一看,只见是看门的那个兵丁,站在他背后,微笑着看着他。

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兵丁笑问,“小学生,你叫什么?”小玲道,“我叫小玲。

”兵丁又问道,“你几岁了?”小玲说,“八岁了。

”兵丁忽然呆呆地两手拄着枪,口里自己说道,“我离家的时候,我们的胜儿不也是八岁么?”
③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

回头看时,那兵丁依旧呆立着,如同石像一般。

④晚上放学,又经过营前,那兵丁正在营前坐着,看见他来了,便笑着招手叫他。

小玲只得过去了,兵丁叫小玲坐在他的旁边。

小玲看他那黧黑的面颜,深沉的目光,却现出极其温蔼的样子,渐渐地也不害怕了,便慢慢伸手去拿他的枪。

兵丁笑着递给他。

小玲十分地喜欢,低着头只顾玩弄,一会儿抬起头来。

那兵丁依旧凝想着,同早晨一样。

⑤以后他们便成了极好的朋友,兵丁又送给小玲一个名字,叫做“胜儿”,小玲也答应了。

他早晚经过的时候必去玩枪,那兵丁也必是在营前等着。

他们会见了却不多谈话,小玲自己玩着枪,兵丁也只坐在一旁看着他。

⑥小玲终究是个小孩子,过了些时,那笨重的枪也玩得腻了,经过营前的时候,也不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了。

有时因为那兵丁只管追着他,他觉得厌烦,连看操也不敢看了,远望见那兵丁出来,便急忙走开。

⑦可怜的兵丁!他从此不能有这个娇憨可爱的孩子,和他作伴了。

但他有什么权力,叫他再来呢?因为这个假定的胜儿,究竟不是他的儿子。

⑧但是他每日早晚依旧在那里等着,他藏在树后,恐怕惊走了小玲。

他远远地看着小玲连跑带跳地来了,又嘻笑着走过了,方才慢慢地转出来,两手拄着枪,望着他的背影,临风洒了几点酸泪——
⑨他几乎天天如此,不知不觉地有好几个月了。

⑩这一天早晨,小玲依旧上学,刚开了街门,忽然门外有一件东西,向着他倒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杆小木枪,枪柄上油着红漆,很是好看,上面贴着一条白纸,写着道,“胜儿收玩——爱你的老朋友”。

小玲拿定枪柄,来回地念了几遍,好容易明白了。

忽然举着枪,追风似的,向着广场跑去。

这队兵已经开拔了,军营也空了——那时两手拄着枪,站在营前,含泪凝望的,不是那黧黑慈蔼的兵丁,却是娇憨可爱的小玲了。

1.小玲对兵丁的情感经历了起伏,请按提示完成下面填空。

2.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

3.文章写的是兵丁与小玲的故事,为什么多次提到“枪”?请作简要分析。

4.题目“一个不重要的军人”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作简要赏析。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刻画了小玲的心理活动,表明小玲对军人的羡慕与好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B.小玲认识了兵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由于小玲年龄小不甚理解兵丁对他的关爱,这令兵丁很伤心。

C.文章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兵丁深切的爱子之情,令读者感动,却也让读者感到些许无奈。

D.本文的主人公是小玲,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多种描写凸现他娇憨可爱的形象。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告俨、俟、份、佚、佟①: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僶俛②辞世③,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④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⑤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⑥,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⑦仰止,景行⑧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⑨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①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

大约在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

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

②僶俛(mǐnfǔ):勉力。

③辞世:指弃官隐居。

④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⑤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⑥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⑦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

⑧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⑨至心:至诚之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夫君子之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每以家弊.至心尚.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亲旧不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静以.修身以.其境过清
C.汝其.慎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5.联系(乙)文全文思考,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

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

”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

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

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

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

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

访其旧居。

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

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

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

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

“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

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

④抵(zhǐ)掌:击掌。

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

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

⑥薨:去世。

⑦化去:僧人去世。

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1.解释下面加点字。

予.昔通守钱塘(________)以公不一来为恨.(________)推.本其意(________)或见于斯.泉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3.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识,下列解说错误
..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为醉翁。

C.苏轼,曾作《核舟记》描述游赤壁的经历。

D.“君子之泽”中的“君子”是对高尚者的尊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