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教育惩戒,助子成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主题训练-------教育惩戒,助子成才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一些地方陆续爆出老师因为惩戒学生而受处罚的事件,教师惩戒权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对违规违纪学生,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适当增加运动,在教室内面壁反省,暂扣手机,承担校内劳动,隔离反省,停课停学,限期转学,勒令退学直至开除学籍(限高中生)”等惩戒措施。

同时也明确禁止教师以击打、刺扎等方式实施的体罚行为和以辱骂或侮辱等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作为学生的你,对此有何意见,请就此问题,结合现实,向教育部写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阐述理由。

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字数在700字以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于是他偷偷地把校长喜欢的一条狗杀掉,然后把内脏一件件剥离观察,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惩罚”这个小男孩,让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环图。

小男孩照办了,杀狗事件就此画上了句号。

这两幅图,至今还珍藏在英国亚皮丹名人博物馆中,而那位小男孩从此喜欢上生物学,若干年后因为研制胰岛素成功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他就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约翰·麦克劳德。

②某杂志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2%的受访者坦言现在中小学老师不敢严管学生的情况普遍,74.3%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引入教育惩戒制度。

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不支持教育惩戒的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以“学校需要教育惩戒”为观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20年12月29日消息,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式规则(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材料。

材料二: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发言稿,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由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则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具体惩戒方式包括训导、承担校内公益服务任务、停课等;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多次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者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材料二: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棒打出孝子”的说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也不常用。


材料三:教育就是爱,未成年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地包容,教育应该春风化雨。

请就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惩戒”,谈谈你的看法。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20年12月29日消息,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关于教育惩戒的建议书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其中,对学生的违规违纪情形,做了不同程度的惩戒规定,也明确了教师可以施行和必须杜绝的教育惩戒行为。

首先,作为一名在校中学生,我对此规则的制定表示赞同。

因为适当的惩戒会让老师们更好地参与管理,增强教育的效果。

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有了限制,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受到惩戒而改变自身错误,对该德与行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如此说来,善莫大焉。

但是,规则具有约束效力,一旦制定就会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不得不慎重。

我建议:规则一定要细化。

规则一定要细化,细化才能有很好的操作性。

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

正是因为细才有了操作性,才能有的放矢,把事情做好。

制定规则更是如此。

如果不细,教师如何操作?如果只说“轻则如何,重则如何”,那么对于学生的同一种错误,一位老师认为可以惩戒要轻,另一认为惩戒要重,都是依据的规则。

同一种错误,为什么在不同老师眼里会有轻重之分呢?那是因为个体对“轻”与“重”的看法不同。

如果老师们按照自己认为的轻重程度施以惩戒,可能大的错误被处罚过轻,小的错误又被处罚过重。

那么,细化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规定迟到的惩戒方式,迟到五分钟和迟到两小时都是迟到,但显然程度不同。

如果只规定迟到如何惩戒,对于只迟到五分钟的学生显然不公平。

那就要细化来解决问题,规定迟到多少时间如何惩戒,迟到时间更长的又是如何惩戒。

这样,老师们在实施惩戒的时候有规则可依,学生也能被公平对待。

只有这样,也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符合制定规则的初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师惩戒权的回归,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是一件大事、好事。

把大事办成大好事,需要从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制定规则上,一定要细化,让规则真正成为约束学生行为,促其健康成长的法则。

为了使规则更加合理规范,请考虑我的建议。

祝工作顺利!
建议人:一名在校中学生
X年X月X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聚焦当下教育热点——“教育惩戒权”,指出教师教育惩戒权在新时代引发的争议,以及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基于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对教育惩戒权采取的新规定。

“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同情形下学校可以采取以及不能采取的惩戒措施,这其中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养成。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以立法方式规范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为教师手中的“戒尺”提供了精准的刻度,确保教育惩戒在恪守法度的同时,传递育人的温度。

由此可知,命题并未纠结于教师是否应有惩戒权,而是在认可教育惩戒权前提下,让考生思考老师可以拥有怎样的教育惩戒权,以及如何使教育惩戒权得到更好的落实。

试题要求考生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给教育局写信,讨论自己关于材料中“征求意见稿”的看法。

写作时,可以写信支持“意见稿”做法,也可以指出“意见稿”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完善意见。

当然,需要注意,写作者毕竟是以中学生的名义向教育部写信,所以信件内容最好是“建议”而不是“意见”,不要否定整个规则,而是使其“更加合理与规范”。

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有什么样的建议可以让规则更加合理与规范,以此作为中心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立意:
1.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不是认同体罚。

(教育惩戒要有限度)
2.实施教育惩戒,更需适度。

(教育惩戒要有刻度)
3.教育惩戒需有爱。

(教育惩戒要有温度)
2.例文:
教育惩戒,助子成才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古语有云:“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可见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古语还说,“棍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可见惩戒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所以我们说,学校需要教育惩戒。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也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但是,某杂志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2%的受访者坦言现在中小学者师不敢严管学生的情况普遍。

究其原因,学生家长的不支持是最大的阻力。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罚,而是在口头教育无效的情况下,略施薄惩从而引以为戒,最终达到教育效果的手段,因为有时只有落实到肉体,才能触及到灵魂,而教育,不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吗?
当上课犯困时,古人尚有有悬梁刺股,而老师提醒学生站一站,以保证听课效率,应该不应该?当不交作业或者抄作业时,让学生自己重做一遍,以巩固学习效果,应不应该?当上课说话,顶撞老师,影响别人学习和教学进度时,让学生到门外罚站,应不应该?为了整洁的学习环境,安排轮流值日,但有的学生就是不干,罚学生多干两天,应不应该?偷奸耍滑不跑操,被老师发现了,罚他多跑两圈,应不应该?这都是教育惩戒,与体罚无关,怎么就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呢?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不指望孩子上大学。

那你送他来干什么?他不学别影响别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在家孩子归你管,在校就要遵守校规校纪,而《教师法》也明确规定了教师有实施教育惩戒的权利。

如果不惩戒,岂不形同虚设?
有篇古文叫《扁鹊见蔡桓公》。

说的是蔡桓公生病了并且越来越严重,但他讳疾忌医,不肯听从扁鹊的建议和治疗,最终因病入膏肓而不治身亡。

孩子生病了家长都很关心,极尽呵护备至之能事。

但为什么单单对肉体的毛病如此上心,却对表现在行为上,发源于品质和心理上的毛病如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顾,听之任之呢?
有的家长可能颇有权势,但那个“我爸是李刚”的孩子终结了李刚的仕途。

有的家长可能广有钱财,但多财如王健林,也经常被他那个网红儿子弄得焦头烂额。

有的家长可能是个文化达人,但李双江也因李天一品行恶劣而晚节不保。

你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到学校闹,将来孩子闯了祸,你还去法院闹,去监狱闹,去劫法场吗?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溺子如杀子,过分的放纵,不仅葬送了孩子的未来,还败坏了整个家庭,要引以为戒啊!
所幸大部分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

调查还显示,74.3%的受访中小学生家学支持学校引入教育惩戒制度。

他们所不太放心的,应该是教育惩戒的方式和力度。

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于是他偷偷地把校长喜欢的条狗杀掉,然后把内
脏一件件剥离观察,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惩罚”这个小男孩,让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环图。

小男孩照办了,杀狗事件就此画上了句号。

这两幅图,至今还珍藏在英国亚皮丹名人博物馆中,而那位小男孩从此喜欢上生物学,若干年后因为研制胰岛素成功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他就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约翰。

麦克劳德。

当然我们可能都没有麦克劳德的水平,也不指望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我们的底线,请家长们放心。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让我们家校联合,齐抓共管,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果能如此,学校幸甚,家庭幸甚!
此致
敬礼!
高二一学子
2022.X.X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意在说明正确使用惩戒,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第二则材料点明学校教师不敢使用惩戒教育的现状和大部分家长支持教育惩戒的诉求;第三则材料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说明合理的惩罚制度的必要性。

这里已经明确需要给不支持教育惩戒的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以“学校需要教育惩戒”为观点,所以作文的主旨是明确的,即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惩戒的必要性,我们需要说服家长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必须明确你的观点是“学校需要教育惩戒”,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

写作时可从如下角度思考: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要有合理的惩戒,但不能把惩戒与惩罚搞混淆了,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赞成教育惩戒,但一定是合理合适的,这里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加以界定。

因为任务要求是“给不支持教育惩戒的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可以分析家长为何不支持,探究背后的心理,逐层加以分析驳斥。

立意:
1.合理的教育惩戒是必要的;
2.合理的教育惩戒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
3.合理的教育惩戒可以提升育人质量。

3.例文:
把戒尺还给老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把戒尺还给老师”。

今天我们班召开班会,讨论班主任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做法是否合理。

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思考,赞同老师采取惩戒的做法,应该把戒尺还给老师了。

去年国家就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惩戒权。

教师可以采取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教育惩戒其实可以上溯到汉代。

戒尺就是教育惩戒的外在表现,它一直是老师的权力象征,却在解放后突然销声匿迹。

如今国家终于出台规定,将戒尺还给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
国有国规,家有家法。

班级也应当有明确的班规,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一处学习的乐园。

班规可以由学生自己制定,但班级还需要老师管理。

班级规定只有与奖惩相挂钩,才能行之有效。

因此说,老师的教育惩戒权是必不可少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惩戒更何谈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本意是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安全,结果却导致教师失去了惩戒权。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概率一直没有降低,并不是社会治安不够好,预防犯罪的教育工作不到位,而是从小缺乏惩罚的孩子,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比较淡薄。

一些“90后”毕业后不断跳槽,大多是因为“老板批评了我”“老板不重用我,埋没人才”。

这与他们从小缺乏惩戒,抗挫能力差有关。

因为抗挫能力差,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国家意识到此类社会问题的根源,立法维护教师惩戒权。

所以,班主任规定惩戒项目是没有错误的。

班主任之前也采取过谈心、劝导等方式来减少迟到现象,但是收效甚微。

这不正说明同学们规则意识淡薄吗?班主任采取惩罚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准时到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

对于老师正确的做法,我们理应大力支持。

同学们要正确看待教育惩戒现象。

汉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小时背书经常不能完成任务,老师一气之下让他抄书,并且打手,他从此勤奋苦读,笨鸟先飞,成年后写出《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鲁迅少年时上私塾也受过惩罚,后来也成为文学大家。

因此我们不必对于教育惩戒太过苛刻,一些合理的惩罚,有助于我们提高规则意识,提升责任意识,增强抗挫能力。

把“戒尺”还给老师吧,那“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落下”的“教鞭”中,全都是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爱与希望啊。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一强调了教师惩戒的合理性、合法性,这是材料二中班主任创立惩戒规则的法律依据;材料二中“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这是制定班规的必要性前提,材料创设了一个学生讨论班规的真实情境。

针对学生的迟到问题,班主任“建议"出台无正当理由迟到的同学在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班规,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

考生写作也即是针对此班规发表看法,这是真实情境对本文写作的限制性。

材料一的设置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给学生提供参考借鉴之用的。

材料一首先介绍了教育部(社会)最新规定:允许教师有教育惩戒权。

其次,材料一还描述了教育惩戒权的各种好处。

以上两点,实际上是把学生引导到“肯定”班规的价值观上去。

材料二中班主任反对学生随意迟到,这对学生的教育很有必要。

如果不加惩戒,学生懒散地学习习惯就会养成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让迟到学生在教室罚站,说明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尊严,并不是一味地以惩戒了事。

基于以上两点,考生只能选择支持承接,如反对这个班规只能在使合理的惩戒方式”之内思考。

从写作任务角度分析,题干要求考生假定自己是班中一员,参与讨论,讨论时要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教育现状,发表自己对班规的看法。

这个典型任务对学生的写作再一次进行了限制,即一方面考生要从班级学生的立场,对这条班规提出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考生要能跳出班级范围,从当今社会和教育现状的角度,用更宏观的视角来观照这次讨论。

要对后者进行妥善思考,就有必要联系材料一所给的信息。

考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认识,文体应选择议论文。

写作时,考生可以选择全盘接受班规的内容,肯定班规的合理性;也可以部分支持、部分反对,如支持班规设立的初衷,肯定班规的某些优点(如提倡有事请假,反对自由散漫;再如罚站范围仅限于教室,不会太伤害迟到学生的自尊心等等)。

从大的方面来说,在材料一的引导下,考生应该选择支持,留给“反对”意见的空间其实很小,但考生还可以在惩罚的方式和力度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班规中不合理的部分,如迟到一分钟就罚站十分钟,或者惩罚的方式比较单一等考生还是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

考生可以由班规讨论出发,从不同的立意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联想,考生可以引经据典,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先生就有一条戒尺,也有罚站的规矩;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任何违规都有惩戒,班规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契约意识;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惩戒对自己的成长有过什么影响……但要注意,联系和思考必须围绕情境和任务展开,切莫脱离材料信马由缰。

立意:
1. 迟到应惩罚,罚站很合理。

2. 迟到应惩罚,不必非罚站。

3. 迟到应惩罚,惩罚方式可多样。

4. 把戒尺还给老师,但惩戒方式要科学。

4.例文: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惩戒”,实有必要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的提升,被误认为体罚的惩戒逐渐远离校园。

加上有些家长对学生进行过度保护,舆论对少数老师不当教育行为的过度渲染,造成老师该管而不敢管。

最极端的案例是“老师罚学生,警察抓老师”所激起的纷扰。

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时,惩戒教育自然就成了禁区。

教育惩戒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

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

《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

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的。

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然而时移世易,教育惩戒一度缺失。

就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只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近年来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屡屡爆发矛盾,各种“校闹”事件常见诸报端。

前不久,因为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就令人触目惊心,虽然教体局后来撤销了对杨老师追加处理的决定,但对所有老师来讲,这也仅仅是一个差可告慰的消息。

所以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惩戒”,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

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

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