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分析公路噪声环评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分析公路噪声环评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国家也对环境保护逐渐的重视了起来。

在公路工程施工完工后,我们要对公路周围的噪声影响进行评判,这也是公路工程完工后的一项检验标准。

因为噪声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也让我们对于噪声的检测数据信息存在了一定的偏差。

这些数据结果的偏差是因为周围有很多影响的因素,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公路噪声环评的有效性,深入的研究相关的内容,从而加强对公路竣工的验收标准。

关键词: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分析;噪声环评;有效性
1、公路噪声环评有效性的基本概述
想要对公路环评进行有效的钻研,就要参考在公路施工完成后的环保调查报告,通过对其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查去判断环评的结果和实际中的区别。

详细的来说,环评工作的内容是以下几个方面:
1.1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在对噪声环评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参考公路工程完工后的环保调查报告,以该报告为例进行详细的了解。

参考该报告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中挑出对环评工作有用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去对该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从而为公路噪声环评工作再去可靠的信息。

在对调查报告进行挑选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周围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更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

1.2加强对于实际现场的调查,保证数据真实性
在对实地现场取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环评工作为中心进行调查,主要是针对施工中对环评的调查和竣工后验收阶段调查的差别内容,以及噪声防治的办法,我们都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以这几个方面为重点工作,然后再对公路路段进行相关的调查。

1.3深入的调查噪声环评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现场的勘察情况,还有竣工后提给的环评报告资料,对这两者之间公路噪声环评存在的区别进行分析,从而为噪声环评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法。

还可以适当的结合专业部门的意见,采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升公路噪声环评的质量。

2、公路噪声环评有效性调查的内容
2.1噪声预测值的有关因素
首先就是对噪声进行预测的方式,该方式是对噪声预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该方法对最终的结果影响颇大,所以为了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更加合理的去利用现在有关公式进行详细的计算。

还可以通过现代的一些科技去完成预测的工作。

还有就是预测的结果会和我们实际中得到的结果之间存在差别,因为在实际进行环评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进行环评的时间以及周围的波动都会造成实测值的改变,然而预测的结果本身就是一种大概的判断,所以他们两者之间存在差距也是很正常的情况,主要是判断两者中的差距是否过大,要把它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2噪声检测点变化的相关因素
当然,我们在对公路噪声环评的过程中是有一定要求的,在范围上通常是对两百米以内
的医院、学校、民用住宅以及一些人流量比较多的建筑物作为环评工作的主要对象。

在对公
路施工完成后,我们的环评工作和在过程中的验收要求是一致的,当然这些不包括修建公路
之后的建筑物。

一般在公路铺设完成后会发现在环评的过程中噪声敏感点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公路竣
工后新增的敏感点总体数量是比较多的。

因为在公路建设之前的环评报告经过审批后又产生
了路线的变动,所以对于周围的敏感点也发生了相对的变化,由此导致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
偏差的出现。

3、提升公路噪声防治有效性的具体办法
对于公路噪声的防止我们具体可以重点关注三个环节,一是噪声的源头,二是其传播的
途径,三就是噪声的受体。

详细的来说,可以利用一下方法进行有效的预防:
图2:植被隔音原理
3.3从周围的噪音敏感点进行自身防控
进行对噪音防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范围内噪音的敏感点建设时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从它们自身来进行提升防燥的能力,然后通过对于噪音防治的加强增加对噪音控制的整体效果。

结论
结合以上的观点,可见公路噪声对周围的环境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基于此,国家有关
部门也增加了对公路环评的工作强度,并在环评的过程中取得了可观的治理效果。

不过在对
实际结果和竣工后得到的结果两者之间的误差还是过大,所以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环评工作
人员,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有关措施,争取把误差降到最小,以此来减少公路噪声对周围带来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丘晓宁,林武.简论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J].广东化工,2015,03(12):43-45.
[2]白明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3,01(04):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