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表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圭表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
圭表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测量日影长度以确定时间、节气或方位的天文仪器,主要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
其中,“表”是一个垂直立于地面的标杆或石柱,“圭”是与表垂直且平铺于地面的尺子。
圭表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地球自转:地球在围绕自身轴线进行自转的过程中,太阳相对于地面上固定观测点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太阳光照射到圭表“表”上的角度不断变化,进而导致影子的长短也随之改变。
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较小,影子较长;中午时分,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也会影响圭表影子的长短。
在一年四季中,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以及地轴倾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同一地点在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因此圭表的影长也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变化。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影子最短;冬至日则相反,影子最长。
综上所述,圭表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原理在我国古代被用来测定二十四节气等重要天文历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