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
物变化,从课内外优秀文章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2.整合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素材,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4.梳理结构和思路,学拟提纲。

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4.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知识点01 描绘美景的方法。

【即学即练1】(一)回顾结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文章,说说如何才能生动形象地描绘生活中的美景?
参考示例:(1)细心凝神观察,观景要有角度与顺序(上下、俯视、仰观……),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要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3)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做到详略得当,结构合理:时间顺空间顺序,总分总、总分等。

(二)结合写作实践,进行片段练习:你注意到了吗?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示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目标导航
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解析:写了北方秋天特有的景物,运用多种感觉,抓住景物特有的特征描写,很传神。

(三)即写即评:习作评价及修改建议
示例:评价角度(1)自评、小组互评。

(2)主题、结构、详略安排。

(3)语言表达、写作手法。

(4)书写。

知识点02 写人应该注意什么?
【即学即练2】(一)、结合下面文章,说说如何描写生活中感人的一幕?
当归
①工龄满四十年后,张郎中渐渐患上了职业倦怠症。

想想也是,从十八岁跟老师学习诊脉起,天天替病人把脉,左右手的三个指头都把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走在大街上,随眼一望,熙来攘往的人流里,总有三五个人向他问好,不用说那都是让自己把过脉的人。

他粗略算了下,这四十余年里,他至少替人把了两百万次脉!
②要说这种倦怠,也是比出来的。

小区里几个来往密切的要么退休了,要么办了内退,只要天气好,他们就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的水库里钓鱼。

张郎中原本并不喜欢钓鱼。

可老哥们儿那么热衷,又加上几次在小区相遇,哥们儿几个争相送他几条活蹦乱跳的优质鱼,张郎中就有些心动了。

心动支配行动,不几日,张郎中便在一位好友的推介下,买回了一根价值不菲的鱼竿,只等一退下来便加入他们的行列。

③退休前的一天,院长挂了个号,等门诊室里就剩下张郎中一人时,径直走进去,坐下,也不闲话,直接撸起袖子把手腕往桌上一放,说:“趁你还在医院上班,今天好好给我把一次脉。


④“院长不管什么时候需要我把脉,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

”张郎中忙不迭地张罗着替院长把脉。

⑤“不。

”院长接上话说,“你一旦脱下我们中医院的白大褂,我就是病入膏肓,也不会找你。


⑥张郎中望着院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⑦院长也望着张郎中,这才道出心里话:“那几个研究生光有理论水平,把脉还没入门,
你要是不带他们一程,我这阴虚火旺恐怕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
⑧张郎中没有勇气再望着院长,将脸朝向窗外。

院长见状,知道张郎中是铁了心要退休,再强留只会让彼此尴尬,便收回手臂,怅然若失地走了出去……
⑨就这样,张郎中如愿办了退休手续,身如脱笼之鸟,将钓竿一拿,天天随老哥们儿一起去水库垂钓。

⑩郊外的水库,山清水秀,天光云影,张郎中置身其间,觉得五脏六腑都被洗了一次,好不惬意,他分明已不再是一个郎中,而是寄情于山水的一位钓翁。

⑪一日晚归,不想被一位老患者在小区门口截住了。

老患者见了他像见了救星一样说:“张郎中,我可等到您了,您给我看看,我吃了二十多服中药,怎么一点儿效果也没有?”边说边掏出一张处方笺给他。

张郎中接过来看了看,示意患者随他在路边的一条石凳上坐下来,然后替他把了一会儿脉,又看了一下舌苔。

做完这些后,张郎中眉头紧锁,看来院长对他说过的话并不夸张,他只好将患者带到家中,给他重新开了一张处方,并交代了一些事项。

⑫打这之后,张郎中钓鱼的激情直线下降,后来干脆不去了,赖在家里这里寻寻那里觅觅,连几本蒙着灰尘的线装药学书都翻了出来,扔得床头茶几上到处是书,爱洁净的老伴一边数落他,一边把他翻出的书又收归原处。

可没过多久,他又把当年老师送他的《图解中医脉诊入门》《中医诊断基础学》等书和自己早年把脉坐诊的日记翻了出来。

⑬一天深夜,老伴被说梦话的张郎中用脚蹬醒了,她一骨碌坐起来,只见张郎中正在说梦话:“你这是阴虚火旺……需要吃当归、川芎、黄芪………”
⑭老伴揭开被子一看,原来张郎中右手在跟左手把脉。

老伴笑了,将他推醒说:“你这病我能治……”
⑮张郎中睁开眼,吃惊不小:“我的病你能治?你会把脉?”
⑯老伴努了努嘴,示意张郎中看他的手,张郎中低头一看,忙将右手指从左腕上移开,苦笑着问老伴:“你说说我这病怎么治?”
⑰“只要一味药,当归。


⑱张郎中若有所悟地望着老伴。

⑲“我昨天已经打过电话,院长说今天一早他开车来接你回医院……”
⑳“当真?”张郎中喜出望外。

参考示例: (1)抓住特点:特点抓得越准确,事例写得越具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刻。

(2)写出细节: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把人物写栩栩如生、活灵
活现。

(3)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做到详略得当,结构合理:时间顺空间顺序,总分总、总分等。

(二)结合写作实践,进行片段练习: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把它写下来。

字数不限。

示例一:“笑神”的看家本领就是笑里藏刀。

他在攻击你之前会对你笑一笑,此乃阴笑也。

这一笑不看也无妨,如看了那可就“死定了”。

阴笑会使你四肢无力,浑身毛骨悚然。

就在这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连环巴掌打得你浑身“经脉”尽断。

接着一个肚皮挺挺功把你挺到十万八千里外去。

如果他碰到武功比自己高强的对手,他便用自己的撒手锏--“河东狮笑”,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狂笑,把你的杀气震到九霄云外去。

就算你有通天本事也休想打败“笑神”。

(节选自《我的“笑神”同学》)
示例二:下面来认识一下我的新同学吧!看,在我旁边的是大方活泼又机灵的林立。

“呵呵呵……”一听就知道是笑点特低的李琳又在笑了。

再看这边,学习气氛多浓呀!优雅大方的小阳正和勤奋好学的子扬讨论数学题呢。

那个博览群书的晓月又在看书哩,她鼻梁上架着个大眼镜,多像一位女博士啊!听!是谁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春》呢?同学们都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春的新鲜、美好、生机盎然的场面,只听她讲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歌喉,声音也跟着轻快起来,似要高歌一曲。

解析: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刻画,先详细刻画同学群像,再描中新生活的美好,使风采各异的新同学。

(三)即写即评
示例:评价角度(1)自评、小组互评。

(2)主题、结构、详略安排。

(3)语言表达、写作手法。

(4)书写。

知识点03 仔细观察捕捉生活的细节。

【知识点】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场景,也可以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写作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可以体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情思。

【即学即练3】补充细节扩写句子成段:“初到新的环境,我很想家,周末一放假我就回家,我见到妈妈说我想她,妈妈说她也想我。


示例:新年级,新学校,新的环境,我很想家。

周末一放假,我就骑上自行车飞一样冲回
家,急切地推开大门,我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向门口看了一眼,惊喜地放下衣服,跌跌撞撞的向我跑来,嘴里还不停的说:“丽丽,你可回来了。

”我扑过去拉住妈妈的手,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

“妈,我想你,我……。

”我说不下去了。

“我也想你。

”妈妈用右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发,我感到妈妈的手在微微颤抖,我的眼泪又来了……
能力拓展
考点:构思立意,拟写提纲
【知识点】列提纲是作家构思习惯之一,指用条文式的简洁字句将未来作品的纲要写在纸上。

有人物提纲、情节提纲、结构提纲以及总体提纲、局部提纲等。

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一)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二)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

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列提纲的具体写作示例:
(1)审题后据要求制定文章中心。

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以悲悯情怀,以大爱来体会生活,深化写作中心。

(2)选择典型的材料:新颖真实典型的材料。

(3)打造亮点:
环境亮点:优美典型的环境描写。

细节亮点:语言生动、有个性;多用描述性语言;或借用别人的语言(名言、诗词、歌词)。

手法亮点:多种手法运用。

结构亮点:有严谨、清晰、靓丽的结构

(4)开头:采用恰当的方式。

(5)结尾:采用恰当的方式。

考法:以“家庭给了我”为题目,列一个提纲。

要求:①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可以给你理解、支持、帮助;可以给你欢乐、烦恼,甚至痛苦;长辈的爱,可以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请你选一件具体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②先在横线上把题目填写完整,再作文,如"家庭给了我快乐"。

③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600字以上。

1、审题后据要求制定文章中心
2、选择典型的材料:
3、打造亮点:
环境、
细节、
手法、
结构、

4、开头:
5、结尾:
解析:参照知识点所讲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构思。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扩写下面一段话(100字左右)。

“昨天测验语文,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示例:啊,可怕的语文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语文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语文课本。

但此时,严肃的“老马”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

“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语文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

“李林,干什么?!”只听“老马”一声大吼,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2.片断描写:校园的清晨(100字左右)
要求:至少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中的两种。

答案示例: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

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

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

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

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老舍《骆驼祥子》)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主题写作:家乡的夏
要求:(1)要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2)观景要有角度与顺序(上下、俯视、仰观……),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3)人景结合。

示例: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

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

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

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

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

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

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

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

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所有人身上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2.主题写作:可爱(可敬)的同学(老师)
要求:(1)抓住人物特点。

(2)写出细节: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

答案示例一:我们喜欢课间,喜欢那可以让我们自由发挥的十分钟。

我们一起谈心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增漆那宝贡的心灵财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来提高彼此的成绩,让自己更加充实与睿智。

有的依傍在栏杆上,凭栏远眺;有的聚集在长廊上,谈笑风生;有的坐在“S”形的雕塑下,沐浴阳光,享受这最美好的金色年华。

(节选自《我们的校园新生活》) 答案示例二: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
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
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
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朗朗上口,那却是真的。

(节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潜心写文,再现生活。

写作(大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一点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经验。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

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回忆成长经历中让你动情的一些事,先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的反应,再从中选择一件事落笔。

2.交代清楚事情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点题的作用。

示例:宁静,是我成长的底色
小时候的我,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坐不住的男孩儿。

跑、跳是我的常态,安静下来读书或是休息的时候嘛,只有一丢丢。

槐花飘香的时节,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照在书桌上。

爷爷叫我练毛笔字了!开始时,我十分急躁——不需要什么砚台,随手抄起一只碗,将老师统一购买的“红星”牌墨液胡乱倒上那么几滴,也不用酝酿情绪,提笔就来,布置的作业在分分钟内就搞定了。

我心里还颇有几分自得,认为这便是高效率。

然而,作业的质量却让我自得不起来。

一天,两天……一连几个星期,奶奶都在我耳边不停地叮嘱道:“你慢点儿写啊……一定要慢下来……唉……”可习惯成了自然,我真吃不消了,便问老师:“我怎么才能慢下来呢?”妈妈建议我找点儿仪式感,每次写字前研会儿墨,让自己平心静气进入状态,爸爸妈妈也表示极力赞成,还惊动了喜爱书法的爷爷。

爷爷从老房子里拿来一方砚台。

我开始尝试着在练字前研上五分钟的墨。

起初,心总是静不下来,拿起墨在砚台中绕上两圈,就瞟一眼墙上的钟,后来就慢慢能专心致志,磨多久也不看时钟了。

也许是因为“量变产生质变”,研墨竟成了一种享受。

微风轻抚,我享受研墨时墨锭在砚台中一圈蹓旋过的手感,看着砚台里乌黑的墨汁顺着我手上的动作缓缓荡漾着,真切地体验到墨锭与砚面摩擦时细腻又奇妙的质感……我心中萌发出一直研磨下去的想法,直到老师提醒该写字了,才放下墨锭提笔写字。

阳光炙烤着大地,在家里磨墨的我,脸上挂着细密的汗珠。

妈妈跟爸爸说:“你看他现在,像不像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给他爷爷研墨時的样子?”爸爸含笑点头。

听到这句话,记忆突然被拉回到多年前,那情景顿时清晰起来:在外公的小书房里,我站在小板凳上为他研墨,可不就如现在这般吗?当外公要蘸墨了,我就把墨锭移开,砚台中还回荡着一圈圈的涟漪……外公说,磨墨就是磨性子、培养耐心,对我学书法有好处的。

一转眼,当年的我已是少年。

每每研墨时,我心中都会有一种浓浓的思念,甚至可以感受到我的心绪如同砚台中的墨,正一点一点化开,一点一点静下来。

爷爷曾说过,古人练字,池水尽黑。

那该有多大的耐心。

是的,凡事浮躁不得,我得从磨墨开始。

钱钟书先生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磨墨锻炼了我的性情,更让我变得宁静。

而淡泊宁静的生命底色,点亮了我青春成长中的时光,让我学会用心去感知一切的存在,静观庭前花开又花落,笑看天边云卷又云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